新四季網

鼓詞大全純音樂(曲藝種類介紹4)

2023-07-25 11:36:53

說與唱結合、敘事性與抒情性結合是鼓曲類曲種的共同特點。它的說帶有音樂性,唱帶有口語性,說中有唱,唱中有說,自然而貼切。器樂的伴奏在其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由於鼓曲類包含的曲種多而且複雜,所以又分為八種。如下:鼓詞類、彈詞類、道情類、時調小曲類、牌子曲類、琴書類、走唱類、雜曲類等。

梅花大鼓

梅花大鼓又名梅花調,主要流行於北方地區。20世紀初開始在北京、天津兩地流傳。脫胎於清末流傳在北京北城一帶的清口大鼓。20年代,職業藝人多在南城演唱,稱為南板梅花調,把原來北城的「清口大鼓」稱為「北板大鼓" 同時,金派梅花大鼓創始人金萬昌和著名弦師蘇起元等對「清口大鼓」的板式、節奏和聲腔進行了改革。30年代,天津著名弦師盧成科再次對梅花大鼓進行藝術改革,特別是豐富了段落之間的過門音樂(即「上、下三番」),並傳授了花四寶等一批女弟子,形成「盧派」,又稱「花派」50年代,著名弦師白鳳巖為了說唱新的內容,又一次對梅花調的板式、唱腔、唱法和過門進行革新,豐富了變調的藝術手法,靈活地插入曲牌和小曲曲調,稱為「新梅花調」。

關翠蘭(1915——2009)

梅花大鼓各個藝術流派的共同特點,是長於在敘事中抒情。它的慢板、中板,聲腔婉轉動聽;快板、緊板,活潑有力;收束時的慢板穩重而又有餘音。句式基本上為七字句,偶爾加三字頭,快板中有時有五字句。有時也依據內容穿插長短句的曲牌。個別節目如《怯繡》,除頭尾唱梅花調本調外,通篇為(太平年)、(銀紐絲)、(湖廣調)等牌子曲。梅花大鼓多為一人演唱,有的傳統節目如《湘子上壽》,新編節目《秋江》、《張羽煮海》等也可以二人對唱。演員自擊鼓板,伴奏樂器有三弦、四胡、琵琶以及揚琴等。梅花大鼓傳統曲目中有不少取材於《紅樓夢》,如《探晴雯》、《勸黛玉》、《黛玉悲秋》、《黛玉葬花》、《寶玉探病》等。此外還有《鴻雁捎書》、《摔鏡架》、《目連救母》等。新編曲目有《繡紅旗》、《江姐進山》、《千裡堤送別》、《半屏山》、《悲壯的婚禮》、《二泉映月》等。

京韻大鼓

屬於鼓曲類的曲種。主要流行於包括北京、天津在內的華北及東北地區。它的淵源是清末由河北省滄州、河間一帶流行並傳入京津地區的木板大鼓。河間木板大鼓歷史悠久,以演唱長篇為主,兼唱一些短篇。1870年前後,傳入天津、北京。胡十、宋五、霍明亮演唱技藝最佳,在天津久享盛譽。胡十嗓音高亢清脆,善於創造新腔;宋五善於編唱新曲目;霍明亮善於演唱金戈鐵馬的曲目。但原來的木板大鼓帶有河間土音,曲調又簡單枯燥,而且說比唱多。經藝人胡十、宋五、霍明亮以及後來的劉寶全、張小軒、白雲鵬等改革,木板大鼓發展成京韻大鼓。伴奏樂器在原來的基礎上,加上了三弦、四胡等樂器,並將河間方言改為北京的方言,吸收了京劇的發音吐字與部分唱腔,並採用了大量「子弟書」的曲本。二十年代是京韻大鼓發展的鼎盛時期。各種流派繁多,風格各異,幾乎與京劇並駕齊驅。

劉寶全(1869——1942)

京韻大鼓的唱腔屬於板腔體,可分為慢板、快板、垛板、住板。基本腔調為起腔、平腔、落腔、高腔、長腔、悲腔等。平腔適於敘事,高腔表現激昂的情緒,落腔則表現平緩輕鬆的情緒。京韻大鼓具有半說半唱的特色,唱中有說,說中有唱。所以,唱詞在演唱中也佔重要的位置。唱詞基本為七字句和十字句,多為上下句的反覆,並且比較講究語氣韻味,與唱腔銜接自然。京韻大鼓的主要伴奏樂器為大三弦與四胡,有時也有琵琶。演員自擊鼓板掌握節奏。

京韻大鼓傳統曲目有《單刀會》、《戰長沙》、《博望坡》等,有由劉寶全、白雲鵬等人根據子弟書作品整理的《長坂坡》、《白帝城》、《探晴雯》、《樊金定罵城》等,還有一些寫景抒情的小段《醜末寅初》、《風雨歸舟》等。解放後,京韻大鼓在推陳出新方面取得了比較顯著的成績,在唱腔和表演方面都進行了新的改革。反映現代生活的優秀曲目有《黃繼光》、《光榮的航行》、《韓英見娘》、《劉胡蘭》和新編歷史題材作品《愚公移山》、《滿江紅》、《臥薪嘗膽》等。

京東大鼓

20世紀30年代以來流傳於天津等地。原為北京以東的香河、寶抵等地農民勞動之餘演唱的「地頭調」。20年代初,藝人劉文斌由故鄉寶抵到天津謀生,曾走街串巷演唱這種家鄉調,並定名為「京東大鼓」。京東大鼓長於說唱長篇鼓書。演員自擊鼓板,伴奏樂器用三弦,後來增添了揚琴等器樂。唱詞為七字句,有時可加「三字頭」,使用「四字串」、「襯字」、「垛句」等句法來更好地表達唱詞內容。

劉文斌(1891——1967)

它的原始腔調比較簡單,經劉文斌的創造、豐富,發展到約有20種腔調。京東大鼓傳統書目有《楊家將演義》、《呼家將》、《包公案》等長篇和《楊八姐遊春》、《大西廂》、《武松打店》、《王三姐挖菜》等短段。新編書目有《楊靖宇》、《劉胡蘭》、《小二姐結婚》等。

滄州木板大鼓

流行於河北省滄縣、黃驊縣等地農村。相傳為清代民間藝人李朝臣及其弟子郭樹奎所首創,鹹豐年間藝人龐鳳城加以改革和豐富。滄州木板大鼓吐字行腔用地方語音,唱法質樸粗獷。它與河間地區的木板大鼓傳至天津、北京以後,經過藝人的改造,演變成為京韻大鼓。至今,京韻大鼓的一些唱腔仍和木板大鼓有相似之處。

滄州木板大鼓演唱時說唱者自持鼓板擊節,伴奏樂器為大三弦。大三弦定音與其他曲種不同,老弦與子弦同度,因而老弦音聲響亮,它的曲調比較平穩,有曲頭、慢板、雙展翅、雙高、單高、雙出頭、單出頭、快板、二六、馬蘭垛、流水、悲鎖板、一刀切等板腔。

傳承人劉銀河表演木板大鼓《呼家將》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滄州木板大鼓演員走上城鎮舞臺演出,對伴奏音樂又進行了改革,井吸收西河大鼓、河北民歌、河北梆子以及哈哈腔的一些曲調與唱法,進一步豐富了木板大鼓的唱腔。傳統書目有《封神演義》、《北宋楊家將》等長篇大書以及《鴻雁捎書》等短段。

西河大鼓

西河大鼓是河北曲種。以說唱中、長篇書目為主,也有少數演員專工短篇唱段。西河大鼓的前身,是清代中葉流行於河北省中部的弦子書和木板大鼓。弦子書以小三弦伴奏,演員自彈自唱;木板大鼓沒有弦索伴奏,演員自擊簡板和書鼓說唱。後來,這兩種曲藝藝人拼擋演出,形成以鼓、板、小三弦伴奏的形式。河北省高陽縣木板大鼓藝人馬三峰在繼承前人改革經驗的基礎上,舍木板改用鐵犁鏵片,舍小三弦為大三弦,在唱腔、唱法上作了改進和創新,使這一曲種在藝術上日趨成熟。

西河大鼓初名「梅花調」、「犁鏵片」,也一度叫作「河間大鼓」。20世紀20年代在天津演出時定名為「西河大鼓」。以後,數十年間隨著藝人的流動,傳播各地,出現了許多著名的藝人,產生了北口朱(化麟)派、王(振元)派,南口李(德全)派、趙(玉峰)派,以及40年代由馬增芬及其父馬連登創立的專工演唱短段的馬派,廣泛流傳於北平、天津,以及華北、東北、西北、華東的部分城鎮。

馬連登(1908——1976)

西河大鼓的唱腔音樂,是以冀中語音的自然聲韻為基礎,吸取某些民歌、小調的音樂語彙發展而成的。在音樂結構形式上,約有30餘種依附於主曲的樂曲和樂句的唱腔,分別歸納在三眼一板的頭板、一眼一板的二板和有板無眼的三板等三種板式中,在速度上都可作大幅度的伸縮,有的還派生出多種變格唱法,唱腔和諧流暢,生動活潑,似唱似說,通俗易懂。屬於頭板的唱腔有起板、緊五句、慢三句、一馬三澗、快頭板等;二板的唱腔有起板、流水板、雙高、海底撈月、反腔、梆子惠、十三咳等;三板唱腔有散板、緊流水、竄板、尾腔等。西河大鼓的曲調大體上體現在流水板中,二板起板是流水板的中把唱和下把唱的伸展,頭板起板是流水板的發展、變化,其他大多數唱腔也都與這幾個唱腔有著一定的關聯。

西河大鼓的傳統書目,有中、長篇150餘部,小段、書帽370餘篇。內容大部分是歷史戰爭故事、歷史演義、民間故事、通俗小說、神話故事和寓言、笑話等。其中不少書目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願望,情節曲折,語言生動,繼承了中國民族民間文學的優良傳統。1937年後,不少西河大鼓演員積極參加了抗日救亡工作,編演了不少新曲目,如王魁武(1891——1947)編演的《昝崗慘案》、《減租減息》;王尊三編演的《保衛大武漢》、《親骨肉》、《晉察冀小姑娘》等。

樂亭大鼓

清代初年,河北省樂亭縣流傳一種「清平歌」,民間多喜歌唱。後來,藝人弦子李以三弦伴奏,革新韻調,被稱為「樂亭腔」。在演唱中,又經過改進提高,增加了書鼓、木板擊節,漸漸脫離了民歌的演唱形式,發展為說唱藝術,約在嘉慶五年(1800)前後,初步形成樂亭大鼓這一曲藝形式。1850年前後,藝人溫榮改用鐵板擊節,規範了唱腔板式和伴奏音樂,並經過他的弟子齊幀、陳繼昌等人繼續豐富唱腔,使樂亭大鼓的演唱藝術得到了進一步提高,有「九腔十八調」之譽。到1900年前後,灤縣、灤南一帶的名藝人齊德望、戚用武等人又結合自己的特點做了一些改革,遂形成一支風格新穎的流派。從此,樂亭大鼓分成東路(流行於樂亭縣)、西路(流行於灤縣、唐山一帶)兩種唱腔體系。

賈幼然(1941—2018)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樂亭大鼓形成了兩支主要的藝術流派,即東路的韓香圃派、西路的靳文然派。其中尤以靳派富於創新精神,曲調委婉動聽,為樂亭大鼓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樂亭大鼓有中、長篇說唱和短篇唱段兩種形式。中篇書的說白、唱詞比較固定;長篇的說白、唱詞多根據師承的「梁子」(提綱)敷演。短篇唱段則有固定的曲詞和完整的唱腔結構。樂亭大鼓的音樂唱腔豐富,剛柔相濟,板腔、曲式完整,轉調技法靈巧,是一種發展得相當成熟的板式變化體曲藝形式。它的板式有大板、二性板、三性板、散板4類。大板平緩、舒展,常用曲調有[四大口](作開頭腔用)、[四平調]、[悽涼調];[二性板]緊湊、明快,常用曲調有[八大句](緊接[四大口],作聯接腔用)、[慢起程]、[十字緊]、[中流水]、[二六]等;三性板熱烈、急促,常用曲調有[上字流水]、[凡字流水]、[螞蚱登腿]、[撤單程]等:散板激昂、壯闊,常用曲調為[崑曲尾子]。多作為轉板換曲時的叫散處理,或在三性板中因情緒的需要而使用。

樂亭大鼓的曲目,題材廣泛,內容豐富。中、長篇書目有《楊家將演義》、《呼家將》、《包公案》等數十部;短篇唱段有《雙鎖山》、《樊金定罵城》、《王二姐思夫》、《大鬧天宮》、《拷紅》等100餘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樂亭大鼓整理了一批優秀的傳統曲目,並創作了不少反映現實生活的新曲目,改編演出了新的長篇書目《烈火金鋼》、《桐柏英雄》等

潞安鼓書

發源於山西長治。長治在清代為潞安府建制,因以得名。現在流行於長治市及長子、屯留、壺關、潞城等縣。清乾隆年間,潞安府賣唱藝人高福樹,以鋼板和平鼓擊節演唱,稱為「幹板腔」,節奏緊湊,曲調風趣,唱《打登州》、《破孟州》、《燕王掃北》等書目,極受聽眾歡迎。後來傳授弟子,又加上了三弦伴奏。

潞安鼓書的唱腔屬於板式變化體,早期只用流水板演唱。1945年,盲藝人於樹田又吸取了襄垣鼓書、武鄉琴書和上黨落子、上黨梆子的聲腔音樂;豐富了唱腔,創造了花板、悲板、垛板以及起、送、轉等一些過渡板。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潞安大鼓的傳承人王海燕

伴奏的弦樂器有二胡、低胡等,擊節用書鼓、書板。唱腔流利,說唱性強,節奏短促,顯得活潑流暢。

演唱形式多為坐唱,六、七人為一組,各持樂器,分擔角色,或齊唱,或獨唱,行當齊全,紅火熱鬧。傳統書目除高福樹的早期作品外,還有《巧聯珠》、《巧奇緣》等。短段有《拙老婆》等。

山東大鼓

發源於魯西北農村,又名梨花大鼓、犁鏵大鼓。早期只以敲犁鏵碎片來演唱當地的民歌曲調,後逐漸發展成為有板式變化體結構的成套唱腔,擊矮腳鼓,敲特製的半月形梨花片,由三弦伴奏的演唱形式,長期流傳在農村中,由農民業餘演唱。再後出現流動的民間藝人,並形成孫、趙兩大門戶,流傳日益廣泛。明末清初詩人賈鳧西運用鼓詞形式寫了《木皮散人鼓詞》,他端坐集市擊鼓演唱,嬉笑怒罵,寄亡國之激憤。清末,劉鶚在小說《老殘遊記》中描繪了白妞、黑妞在濟南明湖居演唱時的景況,師史氏《歷下志遊》及鳧道人《舊學盦筆記》均有所記述。

鹿巧玲(1911—1962)

清末以前,山東大鼓一直活躍於農村,著名藝人有郭老佔、何老鳳、範其鳳、李老鳳等,以後,白妞、黑妞進入城市演唱,女藝人大量增加。享盛名的有上半截、下半截、蓋山東、白菜心、郭大妮等。20世紀30年代以後享名曲壇的是四大玉,即謝大玉、李大玉、趙大玉、孫大玉。以後,杜大桂、姬素英、鹿巧玲相繼而起,流傳地區不僅山東城鄉,而且南至徐州、南京、上海,西至鄭州、洛陽、漢口、重慶,北至北京、天津、東北各地,盛極一時。但自西河大鼓、河南墜子興起之後,山東大鼓漸趨衰落。

山東大鼓主要分南口、北口兩大流派。南口流傳廣,影響大,早期原唱快口,唱腔流暢動聽。《老殘遊記》中描寫白妞所唱《黑驢段》,節奏全是快板,越唱越快,如「大珠小珠落玉盤」,字字清楚,實屬獨到。後起的女演員謝大玉、杜大桂、鹿巧玲都宗法南口並有所發展。北口流行於山東北部、河北南部一帶,俗稱「老牛大捽韁」調,曲調質樸,吐字夯實有力,富於鄉土氣息。代表性藝人為郭老佔、何老鳳等。其中以何老鳳影響最大,他的唱腔曾被京韻大鼓、梅花大鼓、河南墜子等曲種吸收。另外,李老鳳曾在北口的基礎上吸收南口的精華,自創新腔,稱為小北口,原來的北口被稱為老北口,所以又有南口、老北口、小北口三派之分。

山東大鼓曲目豐富,中篇書有《三全鎮》、《金鎖鎮》、《大破孟州》、《大送嫁》、《範孟亭推車》等數十部;短篇段兒書尤為豐富,其中以《三國》唱段最多,有《東嶺關》、《長板坡》、《河北尋兄》等60餘段,其次是《紅樓夢》唱段,有《黛玉葬花》、《寶玉探病》等10餘段;《水滸》唱段有《李逵奪魚》、《燕青打擂》等。另外有許多根據戲曲故事、民間傳說故事編寫的唱段,以及由子弟書移植過來的唱段等,初步統計不下200段。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山東惠民地區仍有老北口流傳,山東西部、河北南部也有南口流傳,並編演了一些現代曲目。

陝北說書

流行於陝西省北部延安、榆林等地。最初是由窮苦盲人運用陝北的民歌小調演唱一些傳說、故事。後來吸收眉戶、秦腔以及道情、信天遊的曲調,逐步形成陝北說書。

陝北說書的演唱形式是由藝人手持三弦或琵琶自彈自唱,說唱相間,分為「三弦書」與「琵琶書」兩種。後經民間藝人韓起祥等人改革,一人可同時操5種樂器伴奏:大三弦或琵琶、梆子、耍板、名叫「麻喳喳」的擊節木片、小鑼或鈸。陝北說書唱詞通俗流暢,有濃鬱的地方特色,一般採用五字句或七字句,但又不受字數的局限。

霍樹棠(1902——1973)

曲調激揚粗獷,富於變化,素有「九腔十八調」之稱。常用的有[單音調]、[雙音調]、[西涼調]、[山東腔]、[平調]、[哭調]、[對對調]、[武調]等。說書藝人善於運用各種不同的曲調來描摹人物形象,表現人物的情緒。

陝北說書的傳統書目很多,長篇書目有《花柳記》、《搖錢記》、《觀燈記》、《鵰翎扇》等;短段有《張七姐下凡》等。韓起祥從40年代初便開始配合革命鬥爭編演新書,幾十年來創作了《王丕勤走南路》、《劉巧團圓》、《翻身記》、《宜川大勝利》、《我給毛主席說書》等幾十種作品。改編的現代書目有《王貴與李香香》、《雷鋒參軍》等。陝北說書在發展中形成了許多不同的流派和演唱風格,有影響的說書藝人還有劉緒旺、黨福祥、王進考等。

東北大鼓

東北大鼓是廣泛流傳於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的主要曲種。由於一度盛行於瀋陽,而瀋陽於清末曾設奉天府,故有奉天大鼓、奉派大鼓、奉調大鼓之稱,後又稱遼寧大鼓。據說清乾隆四+八年(1783)子弟書演員黃輔臣等由北京來到東北,把子弟書唱腔傳入瀋陽,以後又結合東北民歌而逐漸形成奉天大鼓。當時演唱的多是子弟書詞,故又稱演唱班社為「清音子弟班」。現通稱東北大鼓。

霍樹棠(1902——1973)

東北大鼓最初的演唱形式是演唱者操小三弦自彈自唱,並在腿上綁縛「節子板」來擊節,也叫「弦子書」。清末民初有了女演員以後,自操鼓板擊節,由弦師伴奏,稱為「女大鼓」。東北大鼓有一套比較完整的基本唱腔,如四大口、四小口、慢板、扣調、切口等,並陸續吸收京劇、京韻大鼓和東北民歌的聲腔,曲調豐富,唱腔流暢,表現力較強。在農村中說唱東北大鼓的藝人,大多是農閒說書,農忙務農,以說唱中、長篇書為主;城市藝人則以演唱短段曲詞為主,內容大多取材於戲曲、小說和傳奇故事。

東北大鼓在長期傳唱過程中,形成了風格不同的藝術流派。如以瀋陽為活動中心的「奉調」,唱腔徐緩,長於抒情,多演唱《露淚緣》、《憶真妃》等原屬子弟書的短段唱詞。著名演員霍樹棠為「奉調」繼承人,他幼學「西城調」,後改唱「奉調」,功底深,吐字清,掌握板眼氣口純熟入化。以吉林為中心的「東城調」,以演唱《三國演義》、《紅樓夢》等書的片斷為主,著名演員有任佔璽等。以哈爾濱為中心,流傳於松花江以北地區的「江北派」和以營口為中心的「南城調」,多演唱《呼家將》、《薛家將》等長篇大書。「江北派」著名演員有劉桐奎,「南城調」著名演員有徐香九等。此外,還有以錦州為中心的「西城調」,擅長演唱《羅成叫關》等悲壯故事,著名演員有陳清遠等。東北大鼓流傳至天津、唐山以後,也都形成各自的風格。東北大鼓的傳統中、長篇書約40餘部,短段唱詞有200多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新創作的短段曲詞有《楊靖宇大擺口袋陣》、《白求恩》、《毛主席來到十三陵》等新作;根據文學作品改編的長篇大書有《烈火金鋼》、《紅巖》、《節振國》等。

,
同类文章
葬禮的夢想

葬禮的夢想

夢見葬禮,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個要素的五個要素,水火只好,主要名字在外面,職業生涯良好,一切都應該對待他人治療誠意,由於小,吉利的冬天夢想,秋天的夢是不吉利的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五次選舉的五個要素是兩名士兵的跡象。與他溝通很好。這是非常財富,它擅長運作,職業是仙人的標誌。單身男人有這個夢想,主要生活可以有人幫忙
我不怎麼想?

我不怎麼想?

我做了什麼意味著看到米飯烹飪?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線的主要土壤,但是Tu Ke水是錢的跡象,職業生涯更加真誠。他真誠地誠實。這是豐富的,這是夏瑞的巨星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你是什​​麼意思夢想的夢想?夢想,主要木材的五個要素,水的跡象,主營業務,主營業務,案子應該抓住魅力,不能疏忽,春天夢想的吉利夢想夏天的夢想不幸。詢問學者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什麼意思?你夢想著拯救人嗎?拯救人們的夢想有一個現實,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宮官方網站拯救人民夢想的詳細解釋。夢想著敵人被拯救出來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救生員]有人說,在出生88天之前,胎兒已經知道哪天的出生,如何有優質的個性,將走在什麼樣的愛情之旅,將與生活生活有什么生活。今天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什麼意思?你夢想切你的手是好的嗎?夢想切割手工切割手有一個真正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官方網站夢想的細節,以削減手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什麼意思?你夢想夢想你的親人死嗎?夢想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夢想世界夢想死亡的親屬的詳細解釋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什麼意思?你夢想搶劫嗎?夢想著搶劫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恭吉夢官方網站的詳細解釋。夢想搶劫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什麼意思?你夢想缺乏異常藥物嗎?夢想缺乏現實世界的影響和現實,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請看官方網站的夢想組織缺乏異常藥物。我覺得有些東西缺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