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電影《卒跡》觀後感

2023-07-25 10:39:26

  《卒跡》並非牛皮哄哄的大片,亦無驚心動魄的故事,從某種意義,《卒跡》更像一部抒情詩人拍給人民大眾的紀錄片,這樣的紀錄片,就像一個老人坐在樹下平靜地給你講述一個「再平常不過的故事」,這樣的故事,沒有太多的大起大落,也沒有太多的大波大折,但很深刻。

  《卒跡》電影觀後感(1)

  《卒跡》的故事是改編於真人真事,那個傻傻分不清楚的李二卒其原型人物是河南省濮陽市濮陽縣慶祖鎮西辛莊村黨委書記李連成。影片中將這位主人公從出生開始,包括童年、青年、中年的生存狀態進行客觀展現,如實的以這位小人物的夢想歷程映射中國農村的發展軌跡。人物的變化反應著時代的變化,人物的變化也帶動著時代的變化。

  李二卒出生於冤種世家,自幼被人瞧不起,也從小看著父親被人欺負,苟且偷生實為心情不愉快。李二卒繼承了父親的智慧,學到了做人的道理,但始終不服氣任由剝削宰割、被人貶低自己。他有著一股傲氣,還有著強大的骨氣。他反抗過、他忍辱過,他也一直艱苦奮鬥著,做人的厚道、做事的靠譜,使得他一步一步的走向了生活正軌,又憑著好學、上進、敢於拼搏成為了先富起來的人。可貴的是,這位曾經受盡了鄉裡鄰親欺負的小夥子,最終不計前嫌的帶領著全村人民發家致富。

  相比其他傳奇人物的再造影片,《卒跡》毫無刻意宣揚人物的偉大和神聖,以相對現實、溫和的手法,將時代變遷中這位特殊人物的變化細緻入微的一一展現,將一個普通農民的人生夢想詮釋得尤為真實、倍感生動!

  電影的主題非常鮮明,從影片名中即可得到詳細分解。「卒跡」,一位中國社會最底層的草根人物、一個中國象棋中最不起眼的「卒」子,他願當炮灰,一步一個腳印,通過個人奮鬥解決溫飽過上小康帶領大家共同致富。這一路,就像一枚「卒」子一樣,艱辛而踏實的拱出他豐富而具有啟示意義的人生軌跡;同時也見證了中國農村幾十年滄桑巨變的歷史痕跡!

  「人生如棋,我願為卒,三思後行,步步為營,行動雖慢,何曾後退……」,我們的人生尤如一盤棋局,而許多時候我們也不由得當起那個卒子,但我們必須腳踏實地、步步為營,小心謹慎、勇往直前!這是《卒跡》中時刻散發出的人生哲言,這也是影片所要表達的「拱卒精神」。如果我們能像李二卒那樣,每天踏實的拱以卒,那人生也許就會像他那樣輝煌!

  編劇和導演以棋盤格局和拱卒精神貫穿全篇,用一種非常規的敘事方式,通過人物關係之轉變探討農村建設路之艱辛,生動的概括和展現了中國的一個時代。勾勒出了深刻的內涵,留下的是對農村建設的認知和思考。

  《卒跡》電影觀後感(2)

  無意中又一次觀看了電影《卒跡》,影片將主人公李二卒定位為一個中國社會最底層的草根人物,比作中國象棋中最不起眼的「卒」,講述了他雖出生貧寒、境遇窘迫,但不屈服命運擺布,從一個無名小卒成長為一名優秀村黨支部書記,帶領全體村民一起走向富裕道路的奮鬥歷程。看似平常的一個勵志故事投放在當下不斷加強黨員幹部作風建設、持續反「四風」的時代背景下,又折射出一番新的寓意。

  李二卒從一個不被看好的「冤種」村支書,成長為群眾擁護、成績斐然的學習典型,靠的就是一句至理名言:「當幹部就應該吃虧」。在當選村支書之初他就立下約定:「絕不吃村裡一口飯,不拿村裡一分錢」。他請曾經反對他的村民監督村裡財務,還對家人「醜話」在先,不謀私利,不搞兄弟特權。他無償貢獻自己的技術和蔬菜大棚帶領村民搞種植、搞企業、搞新村規劃,不惜被家人誤解,和親人反目。正是這種「舍小我為大我」的「吃虧」精神,才使他得到了廣大群眾的擁護和支持。

  當幹部就要有「吃虧」的覺悟。「我們黨除了人民利益,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黨員幹部為了群眾的利益要敢於吃虧、勇於吃虧,這是黨性的要求,也是人民群眾的期盼。黨員幹部背負著黨和人民的殷切囑託和希望,擔負起了比常人更大的責任,也是群眾學習的「表率」,唯有時刻以忘我的事業心、責任感去履職盡責,才能充分發揮榜樣的力量,才能得民心、解民憂。

  當幹部就要有「吃虧」的決心。黨員幹部要想幹出一番事業,造福人民群眾,就要勇於做他人不想做的困難事、棘手事,敢於走別人不敢走的創業路、創新路。面對個人利益與群眾利益的衝突,能夠果斷捨棄個人利益,面對選擇和誘惑能夠不計名利得失、甘於奉獻犧牲。勇於吃虧就必然要忍得住寂寞、頂得住壓力、扛得住不解和誤解。

  作為黨員幹部,甘於吃虧,不是窩囊妥協,而是一種胸懷家國天下的大我情懷和奉獻精神。吃苦在先、享樂在後,見困難就上,見榮譽、利益就讓。只有這樣,黨員幹部在群眾中才能有威信,講話才能讓群眾信服,群眾才會一心一意跟黨走。

  《卒跡》電影觀後感(3)

  我喜歡影片《卒跡》的slogan——中國鄉村的路徑。作為一個在這塊土地上生活了30多年的農民,我對這塊土地始終有屬於自己的熱愛和看法,這句slogan給我最初的感覺是內心微微的顫動了一下,這小小的心理變化快速將我拉回到那遙遠而又貼近的鄉村。

  時至今日,中國絕大多數的鄉村仍出於嚴重的貧瘠狀態,文化的落後和意識的麻木還有性格的懦弱是普遍的鄉村性格。已經進行了十餘年的新農村減少和近年來大力推進的城鎮化建設而言,更多的是打破了原有的寧靜,其中的破壞遠遠大過了建設,跟隨這一個書面和理論都講得很香美可口的大餅而來的,是新一輪的掠奪和更多對於環境的毀壞,從連連來各地鄉村發生的暴力強拆到強行徵地的新聞報導中,我們可以嗅到更多恐懼,更多危險的信號。

  早在十年前,陳桂棣、吳春桃伉儷所著長篇報告文學作品《中國農民調查》比較忠實地記錄了中國農村和中國農民屈辱佝僂著的身影緩慢前行的歷程。該書出版不久後一度被禁,既諷刺而幸運的是,這部良知之作卻是因為更多的盜版而如星火燎原般傳播開來。《中國農民調查》裡的農民和農村,才真正是廣袤大地上中國農民和農村的縮影,儘管作者主要寫作的是安徽農村的事,我在雲南鄉村與長輩的交談中,相同的命運也得到了完整的驗證,這些年的奔走之中,我在更多省份的農村亦得到了同樣的驗證。

  與更多鄉村命運迥異的便是,《卒跡》一片的主角李二卒的原型——河南省濮陽市濮陽縣慶祖鎮西辛莊村黨委書記李連成,算得上是1949年以來中國鄉村進化史裡的有限的僥倖者,而另外的比較著名的僥倖者則有華西村的吳仁寶等。依據2013年的公開數據顯示,作為中國最基層的行政區劃單位的行政村全國一共有69萬個,村官(村支書和村主任)500萬名,在這個龐大數字之中,吳仁寶李連成們就顯得少之又少,故而特別的耀眼了。

  選擇象棋這一古老的中國文明作為影片創意切入點,這著實是《卒跡》編劇的高明之處,象棋棋盤的楚河漢界本身就是一個可以被富裕多重寓意的分水嶺和切割線,無論是意思形態的還是城市鄉村,又或者是主旋律與獨立精神,都可以用楚河漢界來分割或者跨越。影片拍攝的故事行進線索和過程基本一路陽春白雪,我並不懷疑這些故事均摘取自原型的親身經歷的真實性,看得出在這樣一部影片的主創在有限的資金下所作出的努力,但必須要強調的是,這是中國鄉村裡絕無僅有的僥倖者,這些僥倖者既是一個時代的偶然,亦是一個時代樹立典型的必然,但這少之又少的少數人,與真實的絕大多數鄉村和農民的命運徹底相異。

  《卒跡》電影觀後感(4)

  一覺醒來,一塊反映農村致富的電影映入眼帘:李二卒八十年代初外出打工,騎著電動三輪車回家,餓了買塊油餅吃,困了躺在自家的三輪摩託車上香睡。據幕後獨白講,他--一年書沒念的李二卒在九年時間內竟然掙錢三十萬。他回家蓋起了西莊村第一座二層小樓,買上第一臺電視機。全村人正竊竊私語著看著電視,裡面唱著李谷一的《在希望的田野上》,李二卒正與他四爺交流,四爺讓他入黨,想讓他當「老一」--西莊村的村支書。

  我就是一個卒,只要不死,我就要拼盡全力向前拱……這是李二卒經常念叨的一句話。

  「當幹部就要吃虧。」這是他刻在村牌的一句話,也是他一生的座佑銘。

  「如今向哪裡拱?」村裡人如是問。「我還要拱一步,要建設西村市,全國第一個農村市。」這是片尾他的新志向。

  李二卒就是這樣一個人,點子多,肯吃虧,肯幹,肯領著大夥致富。他幹村支書,一幹二十年,老支書臨去逝時與他拉話說:「你一幹二十年,不花村裡一分錢,我服了。你這個小蟞孫卒,還想往哪兒拱,告訴,到那邊我好告訴你爹娘。」

  愛顯擺,肯吃虧,點子多……是他的缺點,也是他的優點。他與世無爭,但又處處爭強,他愛闖新路,更愛分股份,用他的話說,「我是全村人的支書。」所以,他寧願白送出自己的大棚,寧願白送自己的股份……這樣的好支書不當典型,誰當典型?

  想想生活中的人,因為行事前利益當頭,怕失利益,怕吃虧,所以不敢幹。在這一點上,李二卒給我們做出了榜樣。只有心中裝著大家的利益,裝著事業,裝著責任,才能無所畏懼地做事,做好事。敢闖敢幹,又有大家的鼎力支持,還有啥事情不能成功?

  我就是一個卒,只要生命還在,就會為自己的事業奮鬥到底。我要像李二卒學習!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