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景點打卡地點推薦(江南訪古唐代蘇州)
2023-07-18 22:14:01 3
原作者:張雨萌
注意!!!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如果把唐人的詩文吟詠、流傳與唱和,當作微博與朋友圈,那麼唐代蘇州的網紅景點有哪些,時人又喜歡在哪裡打卡呢?
在《唐代蘇州的網紅景點打卡地圖(上篇)》中,我們回顧了唐代蘇州景點網紅程度排名前五的景點,我們將在本文繼續探索唐代蘇州的其他網紅景點。
唐代姑蘇的美景實在是太多了。即便是名次排在第六至十的景點,每一個景點在當時的知名度也頗高,並各有其特色,只是有的景點相較前幾名,比較小眾或是低調。
唐代蘇州網紅景點TOP6—10
唐代蘇州網紅景點Top6—10,以《平江圖》為底本
No.6 闢疆園
景點性質:前代私家園林
網紅指數:★★★★ 打卡指數:★★
(晉)王獻之楷書《洛神賦十三行》玉版本刻石,首都博物館藏
闢疆園,是東晉人顧闢疆所建的私家園林,唐時仍有保存,但今已不存。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即有王獻之遊闢疆園、並與園林主人鬧不愉快的軼事記載:王獻之經過吳郡的時候,聽說了闢疆園的名號,便不打招呼地徑直前來——這就算了,他還在院子裡指指點點、表達好惡,惹得園主顧闢疆大怒,驅逐了王獻之的僕人,還教訓了一下王獻之。這段軼事的主人公非常著名,亦導致此事流傳甚廣。
唐人追到此處打卡,一則是因為這個園子確實美貌尚存,二則是闢疆園和這個故事實在有名。北宋朱長文的《吳郡圖經續記》還有關於闢疆園和顧況的一段趣事:唐代大文士顧況曾借居此園,當時的吳郡郡守以為顧況是闢疆園顧氏園主的後人,還稱「池塘復裔孫」,稍微惹出了一點笑話。
(宋)朱長文撰吳郡圖經續記,圖源來自網絡
今人雖然無法看到園子的樣貌,但在唐時,這個園子的知名度很高。不僅顧況曾借居闢疆園,李白、陸羽、皮日休、陸龜蒙等人也都盛讚此園。相關詩文將闢疆園描述得十分幽靜,引人入勝。李白稱「柳深陶令宅,竹暗闢疆園」(《留別龔處士》),暗示園中翠竹茂盛;陸羽的殘句描述這個園子「闢疆舊林間,怪石紛相向」,可知園內有很多石頭,興許是太湖石;當顧況借住於此,郡守作詩相贈時,亦言園內多竹樹。
不過,到晚唐皮陸之時,這個園子似乎有些破敗了——「草色與行人,誰能問遺蹟。」(陸龜蒙《奉和襲美二遊詩》)。還有一種說法是,此時的任晦園疑似為闢疆園原址(朱長文《吳郡圖經續記》、範成大《吳郡志》),即闢疆園已經被改造。皮日休和陸龜蒙在對任晦園進行嘆賞時,稱可從任晦園看出闢疆園曾經的「清景」。皮日休還形容其中的景致是「入門約百步,古木聲霎霎。廣檻小山欹,斜廊怪石夾。」(《二遊詩》)。如果任晦園確實是由闢疆園修葺而來,皮日休的形容或可體現原園的景致。
無論如何,唐前中期時所存的闢疆園風景猶存,足以讓時人在其中流連,唐後期,此園或被修葺改造,或被荒廢,但知名度不減,仍是名園的範本。
No.7 楓橋及寒山寺
景點性質:當代人文景點
網紅指數:★★★ 打卡指數:★★
寒山寺所在的楓橋鎮是運河邊一個繁華的貿易市鎮,商人行人過往頻繁。此處交通很是便利,打卡尤為方便,因此打卡指數較高。但楓橋與寒山寺是在張繼的《楓橋夜泊》流傳開之後,才流行起來的網紅景點,所以唐中前期專門來此打卡的人不多。
蘇州寒山寺的靜謐風情,20世紀30年代
在張繼這首詩上熱搜之前,楓橋和寒山寺不溫不火,稱不上什麼有名的景點。但是張繼作出了那首驚天地的名詩《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平凡的景色,平凡的鐘聲,平凡的時刻,平凡的心情,但是連續起來,卻成就了讀來身臨其境、讀罷令人悵惘的特別。
楓橋,圖源:蘇州市文廣旅局官微
正因為這首詩有著如此令人動容的特別力量,它被廣為傳誦,上了微博熱搜,還被選入唐代高仲武所編《中興間氣集》,這個集子選錄肅宗至德初(約756年)到代宗大曆末(約779年)20多年間的26位詩人的詩,共百餘首。可見張繼及此作已經得到了時人的推崇。
張繼作出那首《楓橋夜泊》之後,這片景物都漸漸有了熱度。不過,張繼的這首詩就像一杯醇香的茶,越品才越回味悠長。在唐時,楓橋和寒山寺的火熱程度還不及後世。宋代開始,楓橋與寒山寺明顯成了蘇州名勝,成為了遊訪蘇州必須打卡的網紅景點。
No.8 月華樓、長洲苑、
天平山、各類古寺
網紅指數:★★★ 打卡指數:★★
除了上述七個景點頗為著名、實際打卡也較為頻繁,蘇州還有數不勝數的其他大小景點,其中不乏名氣較大的景點,比如月華樓、長洲苑、天平山(白雲泉)及一些古寺廟。
月華樓,又名齊雲樓,位在蘇州子城,為唐代永隆年間蘇州刺史曹恭王李明所建,白居易改稱其為「齊雲樓」,因此,這是當代人文景點。唐人也愛遊賞此樓,或是來此借古諷今。李商隱的《陳後宮》即稱:「茂苑城如畫,閶門瓦欲流。還依水光殿,更起月華樓。侵夜鸞開鏡。迎冬雉獻裘。從臣皆半醉,天子正無愁」,用當代的樓、過去的事,來喻現在(晚唐)的政治情勢與氛圍。對齊雲樓最為熱忱的,還是白居易,不過,白居易有「王婆賣瓜,自賣自誇」的嫌疑,畢竟這樓的名字是他改的。白居易在《吳中好風景》詩中稱自己在蘇州做了兩件重要的事情,就是給月華樓改名為齊雲樓、開闢了通往虎丘的河道堤路,不僅如此,他還帶著柳公權一起登樓打卡、頻頻為齊雲樓作詩,並在回到洛陽後時常懷念他曾登高的齊雲樓:
「江南舊遊凡幾處,就中最憶吳江隈。長洲苑綠柳萬樹,齊雲樓春酒一杯。」(《憶舊遊(寄劉蘇州)》)
「洛下麥秋月,江南梅雨天。齊雲樓上事,已上十三年。」(《和夢得夏至憶蘇州呈盧賓客》)
柳公權《玄秘塔碑》
長洲苑具體位置存疑,但應在今江蘇蘇州市西南、太湖北,可能靠近望亭。這裡也是一處頗有歷史文化底蘊的景點:在春秋時,長洲苑為吳王闔閭遊獵之處。唐人也常稱蘇州為「長洲」,所以唐人記載中的「長洲」常常是說蘇州,而非長洲苑,因此也易引起混淆。
唐人對長洲苑多有懷古詩文,但長洲苑在晉代時已毀,因此景點完整度欠佳,唐時的長洲苑剩下的是「綠柳萬樹」(白居易《憶舊遊(寄劉蘇州)》)、「草深那可訪」(郎士元《賦得長洲苑送李惠》)。彼時長洲苑雜草叢生、宮苑荒蕪,其可觀賞度、可懷古程度不及虎丘等地。此外,長洲苑離城區頗遠,除非送親友離開或是去蘇州時路過此地,不然專程前去耗時較久。因此,雖然長洲苑非常知名,唐人的打卡頻率稍低。
天平山景色,圖源:天平山官網
天平山是一處風光秀美的自然景點,在靈巖山附近,山上有白雲泉。白居易還在山下修了天平寺,「因泉以興寺」(《吳郡圖經續記》)。白雲泉有「吳中第一水」的稱號。白居易《白雲泉》一詩已成名作:
「天平山上白雲泉,雲自無心水自閒。何必奔衝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間。」
此詩還被選入課本。因白居易的名詩,此山此泉也如同上了熱搜,更引得唐人絡繹不絕地參觀。
滬教版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材
唐時,蘇州的很多寺院也有點名氣。比如開元寺(原來稱「通玄寺」,唐開元中更名為「開元寺」,五代時改名為「報恩寺」),此寺為三國時期孫權母吳夫人舍宅而建,唐開元年間改為「開元寺」,韋應物、薛能等人曾造訪打卡,不過開元寺的位置在唐末五代時有變動;重玄寺(重元寺),始建於南朝梁,梁武帝賜名,白居易、韋應物皆有詩文;楞伽寺,在蘇州近郊上方山,也引得白居易、許渾、張祜、陸龜蒙等人到此一遊。
此外,常熟的破山寺(興福寺)、崑山的慧聚寺等,都吸引著唐人前去,比如「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便是說興福寺,孟郊、張祜在慧聚寺的題詩也引得宋代王安石繼作。不過總體說來,這幾處寺院在唐時的網紅程度不及前述報恩寺、虎丘寺、靈巖寺。
楞伽塔,圖源:蘇州市植物園官微
No.9 望亭、盤門
網紅指數:★★ 打卡指數:★★
排名第九的這些景點有點特別。唐代蘇州有這麼一些景點,帶有一點景觀作用,但它們多是作為交通樞紐或關卡而存在的,有點像前述閶門、楓橋,不過閶門、楓橋帶有更為深厚的歷史文化或是當代人文積澱。排名第九的這些景點位於交通樞紐處,因此有名且易於打卡,誤打誤撞地躋身網紅景點前十。類似的景點有白居易所修建的連接虎丘與閶門的山塘街、作為蘇州驛站或關卡的望亭、盤門等。
盤門,圖源:蘇州市文廣旅局官微
其中,望亭是一個特別的所在,也可作為這一類景點的典型。望亭在蘇州城的西北,據《吳郡圖經續記》記載,「望亭,在吳縣西境。吳先主所立,謂之御亭」,因此它帶有一點歷史故事,與三國時期有點關聯,如劉禹錫所稱「懷人吳御亭」(《和牛相公題姑蘇所寄太湖石兼寄李蘇州》)。不過,在唐代,望亭被打卡,更多是因為它是蘇州的驛站,過瞭望亭就相當於出了蘇州。
古時通訊與交通皆不發達,離別之後不知何時能重逢、亦不知是否會重逢。因此,唐人也頗為患得患失、又痛恨離別。痛恨離別的唐人對諸如望亭這類意象有複雜的感情。在望亭,唐人也留下了很多表達不舍的詩作,比如白居易這首《望亭驛酬別周判官》:
「何事出長洲,連宵飲不休。醒應難作別,歡漸少於愁。
燈火穿村市,笙歌上驛樓。何言五十裡,已不屬蘇州。」
望亭景色,圖源網絡
望亭驛送別友人、惜別姑蘇的相關詩作很多。望亭作為一處驛站、一處交通樞紐,聞見著過多唐人離別的場景、感受著過多離愁別緒,望亭也隨即成為滿載人文情懷的一處特殊的網紅景點。
今望亭鎮,唐代望亭驛站在今望亭範圍內(採自中青在線網)
與望亭相似,城門以及其他驛站也因交通的便利而常常被打卡,但是像驛站這種稱不上是什麼景點的地方,唐人專程慕名而來打卡的倒是不多。
No.10 其他景點
網紅指數:★ 打卡指數:★
此外,蘇州還有林林總總的小眾景點,有的需要唐人在朋友圈宣傳過後,才會有人知曉並慕名而來。
這些景點大部分是小寺觀、小園林,或許與前代歷史有關,或許與某個先人有關,但並未上升到令人普遍對某一個朝代進行懷古的程度。春申君廟是其中一例:戰國末年,春申君黃歇在此建都,唐人趙居貞於天寶年間任吳郡太守時新修春申君廟,並撰《新修春申君廟記》,修繕後的春申君廟隨即吸引了一些人來參觀。
此外,道家福地毛公壇、上真觀、作為私家園林的褚家林亭、南園、戴順宅、凌處士莊,也都算得上小有名氣,不乏網紅詩人前來打卡。
還有一處景點是自然景觀,即黿頭山,這是太湖中的一座山,在洞庭湖東麓,景象也還算別致,「一山皆青石」(《吳郡志》)「直上洞庭連青天」(《黿頭山神女歌》),山中還有神女的傳說。因其山上特別的石材、景色、傳說,韋應物、皮日休等詩人都曾來此觀賞。
黿頭渚,圖源網絡
以上小景點都曾吸引著著名文士打卡作詩,唐代大眾也聞名而來,一窺究竟。
唐代蘇州的網紅景點分布示意圖(以《平江圖》為底本)
盤點唐代蘇州的網紅景點可知,當時最為流行的景點多在今蘇州城的西側,也在當時蘇州城的西郊或是西側。
關於這一點,拿現在的旅行社宣傳和旅遊線路來理解就容易很多。如今的旅遊線路多有主題,比如西藏拉薩線路是朝聖之旅,內蒙古地區線路是草原風光。對於唐代的蘇州來說,網紅蘇州城除了有小橋流水等美景、美食、美人,還有「吳國懷古」的旅遊特色。當時蘇州城的西郊、西側曾是古吳國的範圍,多吳人舊跡。因此,這些吳國景點具有了連鎖效應,「吳國懷古」成為唐代蘇州訪遊的特色。
唐人借吳國懷古的心情而來蘇州,探訪著與之關聯的每個景點。同時,由《平江圖》可知,這片區域多山多水,是自然景觀與歷史文化景觀相結合的區域。因此,來此的文人可作出令人如臨其境的美景描繪,又可將上下千年的歷史思考置於美景之中。
(明)文徵明《桃源問津圖》(局部),遼寧省博物館藏
文徵明《金山志後序》稱「世言山川靈境,必藉文章以傳」,「或又謂文章必得江山之助」,雖然他說的是鎮江的金山,但這話用於形容蘇州美景和慕名而來的文人騷客的關係也很合適。蘇州的美景令人動心,也招來了包括大量文人騷客在內的遊客;唐人們競相發表、寄呈自己的作品,如同發微博與朋友圈,又使得更多的人慕名造訪。雖然唐代蘇州最熱門的景點多與吳國懷古有關,但是因為唐人在「微博」、「朋友圈」的這類動作,又使更多景點產生,或是原來的景點性質得到改變。
到了唐代後期、宋代,蘇州的熱門景點從自然美景及吳國懷古景點,轉變為唐代前人的遺址或蹤跡——白居易所修山塘街、賜名的齊雲樓,張繼所吟的楓橋,乃至於各位文士不斷賦予情感的望亭,都是這樣的例子。蘇州滾滾而生新的景致,其美景美名,也隨詩文代代相傳。
山塘街,圖源:蘇州市文廣旅局官微
幸好,唐時的一些網紅景點至今尚存,今人仍能踏尋古人足跡,尋訪、打卡這些唐時便有的景致,跟隨著唐人的詩文記載,感受唐人看到彼時景色的心境。
參考文獻:
範培松《插圖本蘇州文學通史》,江蘇教育出版社,2004年。
景遐東《江南文化與唐代文學研究》,復旦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3年。
梁近飛《唐代蘇州郡守文學研究——以韋應物、白居易、劉禹錫為中心》,蘇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年。
彭定求編《全唐詩(增訂本)》,中華書局,2008年。
朱長文《吳郡圖經續記》,江蘇古籍出版社,1986年。
皮日休、陸龜蒙等《松陵集校注》,王錫九校注,中華書局,2018年
皮日休《皮子文藪》,蕭滌非、鄭慶篤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陸龜蒙《陸龜蒙全集校注》,何錫光校注,鳳凰出版社,2015年。
白居易《白居易詩集校注》,謝思煒校注,中華書局,2006年。
杜甫《杜詩詳註》,仇兆鰲注,中華書局,1979年。
李白《李太白全集》,王琦注,中華書局,2015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