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每年都會重映一部張國榮電影(就算張國榮復生)
2023-07-18 22:03:43 1
杜琪峯曾經說過——
王家衛實際上只拍了這一部電影:
後來影片中的人物都能在其中找到原型,而主題永遠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
這部電影就是最近正在重映的《阿飛正傳》。
《阿飛正傳》是王家衛的第二部電影作品,為他捧回了第一座香港電影金像獎。
庸俗地說,它使王家衛那不靠譜的拍攝方式(沒有劇本,邊拍邊寫,沒有計劃,邊拍邊找靈感)得到了肯定,使他有資格繼續吃電影這碗飯。
高陳地說,它確立了王家衛日後暗影浮光、詩意斑斕的電影風格。
之後這個電影天才陸續拍出《花樣年華》、《2046》、《重慶森林》,他們各有風情,洋洋大觀地展露王家衛的電影才華。
但它們都是盛世的光華,而創世的永遠是《阿飛正傳》。
隨著時間的洗刷,這部電影已經逐漸模糊成下不完的雨,潮溼的記憶與情慾,還有那個風華絕代的張國榮。
《阿飛正傳》同樣對張國榮意義非凡,這是他退出樂壇全面進入電影的開山之作,也是他電影傳奇的一生中第一座金像獎影帝。
哥哥一生佳作甚多,但得獎的運氣一直不好。
有小人言「有我在,張國榮不可能拿影帝」;
有不公正的金馬評委——
同性戀演同性戀,當然演的好咯。
也遇上最為可惜的一票之差錯過坎城影帝,鞏俐一直很惋惜——
當時覺得肯定他會拿獎的,可給了金棕櫚了以後也就不會把全部的獎給一個電影嘛,就很可惜。
當時王家衛剛剛拍了一部《旺角卡門》,這是在香港前所未有的影像風格,讓業內大牌側目。
哥哥原來說好是客串個角色,可沒想到的是,他表現太過出色,就加戲成了主角。
張曼玉、劉嘉玲、劉德華、張學友、梁朝偉巨星如雲,可他們都是張國榮的背景。
在影片中,哥哥隨性的慵懶起床,伴著恰恰舞蹈,就成了華語影史上最為經典的片段之一。
是的,我們記得更多的是這部電影光華四射的片段。
因為王家衛就是想弱化故事,更多地增添人物之間的感情交流。
他不關心故事該如何發展,就是一路拍一路寫,所有巨星都是他的道具,都是他隨意拈來的一首詩。
可憐的巨星們沒劇本,根本不知道自己該演什麼,「從來沒有前一天知道,都是來到現場才知道」。
正是這種可惡的隨意,迸發出絕世靈感,造就了一個能讓萬千觀眾墮入其中潮溼夢境。
那場著名的經典一分鐘也是如此,拍攝的時間是4月16號下午三點——
一九六零年四月十六號下午三點之前的一分鐘你和我在一起,因為你我會記住這一分鐘。
從現在開始我們就是一分鐘的朋友,這是事實,你改變不了,因為已經過去了。我明天會再來。
我以前以為一分鐘很快就會過去,其實就是可以很長的。有一天有個人指著手錶跟我說,他說因為那一分鐘而永遠記住我。
那時候我覺得很動聽,但現在我看著時鐘,我就告訴自己,我要從這一分鐘開始忘掉這個人。
導演的工作全變了,他不再是一個提前把每一個分鏡規劃好,按時完成工作的管理者。
而是搭建夢境,推演員入夢。
他要求演員要「磨到你好像日常生活一樣,隔絕外間的一切,覺得這個世界只剩彼此」。
這種操作簡直讓張國榮欣喜若狂,哥哥拍戲向來都是不瘋魔不成活。
他和張曼玉的一場簡單頭貼著頭的特寫,拍攝時竟然創下了他的個人NG紀錄47次,為的就是「忘記攝影機」。
有一場張國榮胖揍騙他養母錢財的男人,在拍攝前哥哥特意和對手演員先打好招呼——
我已不是我,是戲裡的角色,正式拍時我不會留力,他就是我要追打的人。
墨鏡王讓哥哥隨意發揮,結果他便拿起一個錘子,真的把對方打到骨裂!
哥哥愧疚地要個人出錢補貼給對方湯藥費。
平時溫文爾雅的哥哥能有如此爆發力讓劇組的人都嚇了一跳。
王家衛說他要的就是這種忘我、投入之後迴響、虛幻的東西——
一開始先讓你投入,投入以後再看別的東西出來,那就是我要的東西。
一種較不一樣,會有一些迴響的東西,讓偶像也可以有另外一張臉,另外一種虛幻的感覺。
張國榮將這種迴響與虛幻演繹出如詩的張力,這就是王家衛夢中,寫作中,無數次想要的畫面。
浪蕩公子哥旭仔就是他口中常說的那隻無腳鳥。
一生流連於鶯鶯燕燕——
我聽別人說這世界上有一種鳥是沒有腳的,它只能夠一直的飛呀飛呀,飛累了就在風裡面睡覺,這種鳥一輩子只能下地一次,那一次就是它死的時候。
但其實他的靈魂早已死亡,一生被困於其中——
以前我以為有一種鳥從一開始飛就可以飛到死的一天才落地,其實他什麼地方都沒有去過,這隻鳥從一開始就已經死了。
迴響至今,以虛無為食,這就是旭仔。
我們現在常常感嘆,電影行業愈加繁盛,可味道卻越來越寡淡,越來越變味。
這個擁有驚人財富的時代再沒人拍得出90年電影界的屌絲王家衛的一個午後的靈感碎片。
連王家衛自己都不行。
錢多了,電影卻變得很重,這樣的任性不會再被允許。
也更不可能再集齊這樣一眾日後會成為巨星的青年演員了。
整個八九十年代的演員儲備,仿佛就為了服務於王家衛的一次邪念和靈感。
第一個開工的晚上,所有人聚集皇后餐廳
那時他們多年輕,還不是今天的傳奇,梁朝偉因為忽略身體語言,被王家衛不斷NG要求重拍,回家後竟然哭了起來。
劉嘉玲剛見到王家衛更是害怕到手抖,第一場試戲拍了四十幾條。
這種不計成本的付出留下的就是經典,現在無論是新人還是巨星如果按那時的要求,到了王家衛的戲裡有幾個不是車禍現場?
《阿飛正傳》本來是分為上下兩集的。
片尾突然出現的梁朝偉其實就是下部中的無腳鳥。
可惜當時《阿飛正傳》首映時,人們並不能接受這種意境大於故事的詩電影。
當時有觀眾看戲看到一半,站起來大罵:哪個是王家衛?
臺灣首映時,甚至有人專門站在影院門口,不讓別人進去看《阿飛正傳》:見一個,打一個!
這些市場的拒絕,讓投了4000多萬巨資的鄧光榮血本無歸。
但他依舊錶示不後悔,也沒責怪王家衛把原本拍兩部的錢一部戲就快花光了。
因為他知道,《阿飛正傳》是傳世之作。
據說從幾場王家衛拍攝的戲份來看,下一個故事應該是——
流落菲律賓的劉嘉玲一直找不到張國榮,巧遇劉德華後有了一點曖昧,但劉德華心系張曼玉,決定回香港,但此時張曼玉卻已經跟了身為賭徒的梁朝偉。
有一場曼玉和偉仔在一個很窄的空間裡的戲,話不多,兩個人懶洋洋互相對望,遞茶杯,那種張力很好看。
這付出最大代價的作品,是王家衛個人最滿意也是最痛苦的作品。
後來,王家衛一直沒再提起續拍《阿飛正傳》的事。
再後來,張國榮去世了。
後來就沒有後來了。
縱然下一部沒有張國榮的戲份,可少了旭仔,怎麼拍《阿飛正傳》都會缺少一塊兒,下一部就成了永遠不能完成的傳說。
此後,王家衛將周慕雲和蘇麗珍的故事延續在了《花樣年華》中。
將旭仔的故事延續到了何寶榮的身上。
《阿飛正傳》不會因為沒有續集而有缺憾,它就是完整的,王家衛之後的作品,你都可以想像成是它的續集。
只是每當重溫經典後,唯獨遺憾,自你之後,人間再無絕色。
哥哥,這一分鐘,掛住你……
(電影爛番茄編輯部:妃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