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間道演員的演技細節體現(質量堪比無間道)
2023-07-18 08:51:34 2
「酒之所以好喝,是因為它難喝」這句充滿矛盾的對白,正是《傷城》的中心主題。
「傷」代表傷口,代表傷痛,代表傷心,《傷城》是寫香港的悲情故事,寫香港人如何面對傷痛。
其實從早期的宣傳海報上來看,總會以為《傷城》又是一出鬥智鬥力的警匪片,與前作《無間道》區別不大。當你看見導演一欄再次出現劉偉強與麥兆輝的名字,編劇一欄再屬於莊文強時,必定令你的錯覺進一步擴大。
不過,看罷《傷城》之後,完全清楚這是一齣劇情片,謀殺案只是表達故事主旨的重要媒介。
「30年精心布局」的情節讓我想起周海媚主演的《追兇二十年》,「有九90幾種可能性」讓我想起勞倫斯·布洛克的《八百萬種死法》,作為以懸疑作賣點的電影,《傷城》在開篇已揭穿了兇手是誰,只留下「殺人動機」及「能否破案」給觀眾揣測。
採用這種敘事手法,難免將故事的懸疑性降低,編劇莊文強與麥兆輝不會不明白此點,反其道而行之,因為《傷城》有更大的野心,要把焦點放在兩位主角的心理層面上。
觀眾被賦予上帝眼睛的視點,比兩位主角更清楚他們的處境。
如果處理出色,這樣的安排能令觀眾產生很大的焦慮感,巴不得跳進銀幕,告訴主角A誰是真兇,規勸主角B別一錯再錯。「劉麥莊」有進取的構想,實在是漂亮。
表面昇平的城市,每個人都懷著不為人知的痛苦。
《傷城》的主題、結構都遠比《無間道》簡單,單看故事,有如電視情節——復仇不果而自殺的倫理傷感故事。
但細心的觀眾大概不會捉錯用神:電影開展未幾,兇手便現形,要解開的謎,是動機,而動機是復仇,復仇的喻體,則是身份的僵局。
梁朝偉飾演的劉正熙無疑是一個城市的符碼。
他的復仇故事的耐人尋味之處在於他永遠都是一個輸家:友情上、親情上——他註定什麼都沒有。
但弔詭的是劉正熙所表現的,並不是沒有身份,而是身份與時間,永遠是錯配的。
當他小時候慘被滅門之時,澳門人的身份失去了,香港人的身份卻被建立起來,當他想一報殺父之仇之時,則才發現自己是摧毀真正身份的始作俑者。
梁朝偉在電影末段的醫院病房,著意表現出一種出自內心關心的表情,與之前虛假的情意作鮮明對照,一個輸家的形象突然浮於水面之上。
劉正熙與丘建邦的經歷,乃是兩種面對傷痛態度的對照。
劉正熙,真正的身份是陳偉強,父親陳永富因不願意同流合汙,與周元勝及文叔經營販毒生意,結果惹來殺身之禍,全家被殺,陳偉強卻逃過大難。下定復仇決心之後,陳偉強逃到孤兒院時借用了小學桌球比賽手下敗將劉正熙的身份,用30年策劃驚天的謀殺布局,甚至與周元勝女兒周淑珍結婚,以便完成自己的行動。
以暴易暴,是陳偉強醫治傷痛的方法,是消極,是激進,是走向極端。
丘建邦的態度完全相反,是積極,是樂觀面對。變成一位酒鬼,只因借酒解愁。離開警界轉做私家偵探,目的在於尋找女友的真正死因。
後來,啤酒妹細鳳的出現改變了丘建邦,她在丘建邦調查周元勝死因時亦帶來不少動力。
當丘建邦發現女友的3個月身孕並非屬於自己,情敵在除夕夜趕赴約會時發生意外,變成植物人時,丘建邦決定每日到醫院為情敵抹身與按摩。兩種不同的態度,換來兩個截然不同的結局。
此外,《傷城》的英文名字「Confession of Pain」,亦屬於點石成金的亮點。
這是一種「表白和懺悔」,電影中主要表達的信息,就是香港人對傷痛的態度——如果黑白二道的無間地獄是永劫之悲劇循環,則《傷城》的結局是有出路的。
劉偉強只要把30多年的故事與傷痕一一道出,他便能離開苦難的宿命︰對自己仇恨之承認最終取代了真正的報復。
甚至說,把自己身心俱滅、苦心孤詣的羊腸鳥道狠狠地勾勒出來,讓角色相反卻心有靈犀的知己傾聽,讓妻子或仇人的女兒傾聽,讓自己得到明白,讓「陳偉強」的身份重新得到確定,這才是真正的報復。
淑珍不治後自殺,不過是覺得生命已再無意義。
劉偉強開槍自盡,也是覺得生命已無意義。
但將之放大於城市當中,這種極端仿佛又是不對的。
導演仿佛說著:「我們是有根的,可是這根從來不帶給我們養分。」則傷城之傷,在這處有頗特別的闡述。
如從這角度推之,電影的兩個重要處理:十多個維多利亞港全景:鳥瞰、闊鏡、陰天、雨天、晴天……和澳門尋真相,究竟又有什麼意義。
維港作為香港的象徵並不出奇,然而維港的繁榮,加上全電影的空間意識傾向於上中產階層。
正如劉正熙的房子、酒吧,甚至最後的病房,則不難發現空間背後所帶來的虛無意識:我們除了物質之外,並不能抓著什麼。
而澳門則是一個相反的對照,澳門的鏡頭下都是歷史建築,為什麼痛苦總是在香港這一邊?我們不禁要深思起來。劉正熙的復仇計劃失敗,也是由他作為一個香港人開始。香港觀眾是否一如政府搬美利樓、拆天星碼頭、皇后碼頭,與歷史記憶來一個玉石俱焚?
由始觀之,則《無間道》的「無間」意識,在《傷城》裡仿佛陰魂不散。
電影中也不乏宗教意象:作為兇器的佛像、十字架、墳場等等,可是相對而言,運用得十分深刻而且深度欠奉。
但《傷城》裡的另一男主角丘建邦,傷過痛過,才知道醉生夢死。他與啤酒女細鳳的大團圓結局——這是否面對痛苦無間的一條豁達出路?觀眾大概都會知道,這實在是帶點天真的一廂情願:酒之所以好喝,是因為它難喝,這等仿睿智式格言,無疑在電影之中,並沒有起了任何作用。
所以既然逃不開這是《無間道》的製作班底,我們在看《傷城》總會留意一些蛛絲馬跡。
陳偉強家中的音響組合,還有與丘建邦大談「人改變不了事情」,甚至是陳偉強喬裝殺害替死鬼陳偉強及黃明之後,到寺廟捐錢的工程師傅形象,戴起鴨舌帽,令我想起潛入保安科裝偷聽器的劉健明,總有一些《無間道》的影子。
只是《傷城》的主旨不在於只講謀殺,是寫香港人對傷痛的態度,與《無間道》又截然不同。
又是為家人報仇,又是玩情義兩難,但是《傷城》的布局實在精彩。
即使我在影片中途,看見陳永富的靈位時,早已猜中梁朝偉並非劉正熙,而是陳偉強時,也驚嘆秘密收藏在一面冠軍桌球拍上,更透過澳門餐廳的「劉正熙部長」來揭曉答案,實在是創新的設計。
我更要讚賞結局上的處理,沒有轟烈的槍戰或圍捕場面,卻是多年好友的對話,配以一幕轟烈的自殺,合乎整齣電影的風格,更加對應了陳偉強一生的心路歷程。
劉偉強與麥兆輝提過,他們想拍出富有濃厚香港特色的電影,所以《傷城》全部場景都有香港的特色。
序幕由蘭桂坊慶祝聖誕開始,之後的群車追逐在中環鬧市進行,警匪鬥法的巷戰,則在中環半山區的自動電梯旁進行。
周元勝大宅位於山頂,丘建邦的家則面對無敵維多利亞港海景。
陳偉強所去的寺廟則在新界,令觀眾看起來份外親切。
鮮有晴空一片,總是烏雲蓋頂,映照著灰沉沉的高樓大廈,更突顯香港是傷城的一面,整體的格調好一致。
對於對應的層次想像,相信有人會以影片中文名的諧音去遐思其「雙城」意像,的確如此,電影出現了殺人,張揚著從前的澳門,與現代潛隱罪案的香港,但我仍認為這是一次單純的香港考察,即使運用「雙城」意義也只沿用《無間道》的《雙城記》引言:這是最壞的時刻,也是最好的時刻。
針對的只是一座城市的身世。片中幾個主景如劉正熙新婚的居所,以及周元勝的家都能通過落地玻璃看見維多利亞港,形成一個強烈的視覺軸心。
《傷城》是關於以前的,和現在的香港,一個同時是過渡及滯留的城市,是故,它的調查模式是往「後」查的,所謂的動機先行,港產片一向標榜什麼科學鑑證比較理性、往前看的真相追蹤的做法,未有在《傷城》中應用。
但是不得不插的一句,劉正熙的角色設定冰冷得過了頭。因為仇恨而變得麻木不仁的悲劇人物,性格理應沉鬱,但電影花了太大力度、太多篇幅去描寫他的冷酷,壞人形象過於鮮明,以致到了後期,觀眾即使明白了他的不幸,同情已是難以產生。
他的悲痛無奈,失去了應有的感染力。在《無間道》中,觀眾可以從鄭秀文身上,看到劉德華善良的一面;在《傷城》中,梁朝偉的內心掙扎,在結局前幾乎無跡可尋。
反觀丘建邦的角色設計則相當成功,觀眾看慣了金城武飾演憂鬱小生,看到他變得幽默,角色抱持的樂觀態度,自然而然地滲透。
危機感減半,這是《傷城》不如《無間道》的一個原因。
在《無間道》或其他雙雄對決的電影中,無論忠或奸的角色只要稍有差池,都會令自己或至親身陷險境,甚至賠上性命。而在《傷城》中,即使金城武最終發現不了真相,他也不會失掉一根頭髮,仍可與女友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
漏洞或疑點多,是另一失色之處。連環姦殺犯被捕,判刑該不止三年,是否成功逃獄了?他給梁朝偉打的恐嚇電話,內容同樣撲朔迷離。假如他是根據行兇手法的相似度,猜出真兇是誰,那麼,他因何仍要謀害淑珍,「明益」仇人?
影片最大的漏洞,莫過於那塊球拍,劉偉強心思縝密,明知道丘建邦常到訪,怎會將球拍隨便放在家?
透過受傷的兩個男人,《傷城》探討了悲觀者和樂觀者的命途差異,再把寓意延伸至一個城市,在最悲觀的2003年,那些仍能保持樂觀態度的香港人,相信今天已很富有。
當然,這是後話。
再回到演員上面來。
劉偉強與麥兆輝再次找來將陳永仁變成經典的梁朝偉,演繹陳偉強一角。
陳偉強並非十惡不赦的奸險狂徒,卻是一位活在傷痛的人,梁朝偉的演繹很平實,盡顯內心的矛盾與不安。他在醫院外與金城武促膝談真相,「她是我的家人!」流下的一滴淚印象極為深刻,看得見他的痛,感受到他失去妻子的悲愴,不愧為影帝。
美術總監文念中特別將此角包裝成為一位外表斯文,內心陰險的總督察,筆挺襯衣配以冷色風褸,還有那副金絲眼鏡,令觀眾看起來格外不安。
自《重慶森林》之後,真正第一次與梁朝偉合作的金城武,特別留了濃密的鬍子,突顯丘建邦的酒鬼形象,更加為了演得更加投入,特別喝多幾杯酒,醉醺醺演出多幕場面,值得一贊。
不過,金城武不單靠酒去演,還有他不斷進步中的演技,單是那個在醫院外為女友離世而慟哭的表情,已經贏得滿分!
兩位女主角,舒淇飾演的細鳳可算是《傷城》的中和劑,緩和了片中的沉鬱氣氛。
舒淇以啤酒妹的姿態出現,加上毫不字正腔圓的粵語對白,令我看起來覺得很舒服。
她對丘建邦的影響力不小,舒淇的演出亦很討人喜愛,也算是故事中唯一沒有感到傷痛的主角。
徐靜蕾飾演周淑珍一角,是一位處事冷靜的女記者,斯文又細心,看得很舒服。請不要忘記,徐靜蕾是一位演而優則導的出色演員,不能看輕她的實力。
其他配角,杜汶澤依然恰如其分做爆笑起點,演繹無勇又無謀的警察崔永光,稱職。
值得一提是與貝安琪在車中溼吻的陳寶轅,他可能是繼吳廷燁之後,另一位獲得重用及大有可為的亞視演員。
酒好喝的地方在於它難喝,生命的精彩在於它經得起歷練。
這正是這部電影的精彩之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