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的抗日喜劇(盤點十部抗日喜劇)
2023-07-18 21:37:26 5
#抗日喜劇電影#
1、《舉起手來》,這就是一部荒誕戰爭喜劇片,很多人居然想看出真實感?這是喜劇片,荒誕喜劇演的只是笑料,可能確實比較弱智的笑點,但是不要升級到真實感。
2、《三毛從軍記》,《三毛從軍記》在形式上大膽打破傳統喜劇的創作規範,以典型的後現代主義兼收雜取、拼貼戲仿、花樣翻新的方法表現出強烈的喜劇效果。在藝術上不注重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嚴謹與唯美,更多的是故事性的拼湊與解構,但對道具、表演、場面及電影鏡頭形式的誇張搞笑特別注重,讓觀眾在獲得觀賞影片當下獲得瞬間快樂與滿足,並不需要更多的深刻思考。
3、《老少爺們打鬼子》又名《絕境逢生》,影片剛開場的字幕和場景完全模仿七八十年代或更早那種老膠片電影的風格,一度讓我以為在看一部奇老無比的國產主旋律老片,一直到看到演過康熙微服私訪記系列中三德子的趙亮和潘長江出場才反應過來。值得一看,不是那種本土常見的幽默,有英式幽默的味道,爆笑中順帶鄙視鬼子。
4、《非常出擊》,《非常出擊》是國內首部以輕喜劇風格反映全民抗戰的電視連續劇。講述1940年諜報官華剛奉命前往監獄,和江洋大盜關佔奎及其手下亡命之徒組建敢死隊,負責破壞日本在中國建立的細菌倉庫等危險場地的故事。
5、《雙槍李向陽之再戰松井》,如果當成喜劇來看,每集都會樂得不行了。明明很嚴肅的抗日劇,卻被兩個日本人給笑噴了,害我看到這兩個人就狂笑,這兩個人簡直絕配,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笑到不行。
6、《鬼子怕鬼》,抗日戰爭時期,寧靜的小山村中一位叫吳老三的年輕人總是誤傳鬼子來了的謠言,村民們已經不再相信他說的話。有一天,三個鬼子真的來到了村中,吳老三為了投奔八路軍,決定扮鬼嚇住他們。於是就發生了一些搞笑故事。
7、《鬼子進村》,故事主要講述了在抗戰時期,八路軍在某村設立了兵工廠,因為時間緊張,未能及時轉移,使得鬼子先遣隊搶先一步佔領了村莊周邊地區,敵我雙方圍繞兵工廠展開了一場鬥智鬥勇的抗爭。
8、《小小飛虎隊》,通過三個孩子的送信經歷,《小小飛虎隊》完成了一次全民打鬼子的娛樂狂歡。儘管還是全民抗日的情景,但並同於上世紀七十年代的電影,與其說這裡有著對日本人的刻骨仇恨,不如說這是娛樂時代對戰爭的某種回憶。民族的矛盾儘管還是主線,但這種仇恨更類似於遊戲中的正義一方對邪惡一方的鬥爭,反對邪惡只因為對方是邪惡。
9、《巧奔妙逃》,段友們還記得那首「彈棉花」嗎?沒錯,就是這部電影。一個個幽默的鏡頭惹得我們捧腹大笑,卻又引起我們的沉思:是什麼讓他們絕處逢生?答案是智慧、配合和沉著冷靜。一個人擁有了智慧,就沒有解不開的繩索;高度默契的配合能逃過敵人的眼睛;遇到困難和危險時,不能只等待別人來救,而應沉著應對,冷靜思考。笑過之後,我們懂得了許多道理,心中也接上了片中八路聯絡暗號「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0、《民兵葛二蛋》,黃渤又一次演的小人物,但是這次發揮的空間卻很大,因為這是一個小人物變成有信仰有能力的強人的過程,黃渤成功的演出了葛二蛋這個人物,雖然依然是小人物但是沒有審美疲勞,沒有陷入俗套,其他主要角色找的演員也非常好,高虎的壞演的也相當到位。
最後很多人都說這些喜劇都是在侮辱歷史,我想說的是外國人的惡搞荒誕能接受,中國的就無法接受嗎?《虎口脫險》也是類似的電影,但是口碑卻能很高。雖然《虎口脫險》的質量確實比較高,但是類型是一樣的,都比較意淫。可是它們依然都是荒誕喜劇電影,沒有什麼邏輯可言,同樣也沒有什麼真實性。我們看老美的超級英雄時有考慮真實性嗎?
本文來源搜狐侵權請聯繫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