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扶貧電影放映活動主題(精準扶貧電影山路十八灣1月2日在宜昌開機)
2023-07-18 05:08:25 2
【攝影記者:陳波報導】 今天2019年12月18日下午3時,由晨幕之光文化、颶凡文化、懿合鼎鼎影視和鴻泥影視聯合出品並攝製的的精準扶貧電影《山路十八灣》啟動儀式新聞發布會在宜昌市桃花嶺飯店舉行。省電影家協會、市委宣傳部、市扶貧辦、市文聯等相關單位領導出席並發表了講話;
同時,製片人翁小燕,編劇杜鴻,導演凌學松等電影主創,社會各界朋友以及新聞媒體等出席了本次電影的啟動儀式新聞發布會。
這是一部根據宜昌真實先進群體典型事跡創作改編,以充滿溫情和樸素細膩的手法,生動地表現了扶貧第一書記張曙光主動請纓擔任第一書記,帶著一把紅軍號深入革命老區十八灣村開展精準扶貧,進村後面臨著重重困難,但他心懷初心,一心為民,以基層組織建設為突破口,以一主兩副發展金銀花、蔬菜種植業,破解鄉村旅遊農家樂困局為抓手,腳踏實地為村民謀福利,三次吹響了攻克貧困的紅軍號,喚醒貧困人口的內生動力,向貧困發起了英勇宣戰,確保了深度貧困村走上小康之路。影片藝術地詮釋了黨和政府脫貧攻堅的決心與毅力,體現出當下精準扶貧工作的新構想和新模式,對正在如火靈荼進行的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有著重要的意義。
與此同時,影片通過主人公一系列心繫人民群眾,勇於與落後的思想和行為作鬥爭、大膽開展基層黨,全面驅動貧困人口的內生動力等故事,表現了精準扶貧先進典型人物的不忘初心、愛黨愛人民的革命情懷,踐行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偉大主題,傳遞了向上、向善、向美的正能量,抒寫了精準扶貧工作的時代精神風貌。
該片聚集了一批優秀的藝術創作人才。導演凌學松曾憑藉短片《過節》獲獎併入圍多個國內外電影節;編劇杜鴻是知名作家,曾編劇的藝術電影《五百米八百米》獲第四屆溫哥華華語電影節最佳編劇獎、第23屆法國維蘇爾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馬車獎及巴黎語言學院獎,同時也曾是一名駐村扶貧工作成員。對於該影片,凌學松導演表示他將傾注其全部熱情,盡其所能將該片主旋律與商業性結合,講好、拍好扶貧故事。而盡良的製作,細膩、感人的劇本,也極大的增添了該片的觀賞性。
從年初開始影片劇本已進行了多次修改和完善,很多製作環節反覆預想和構思。從導演、編劇、演員到製片方都付出了許多的努力和積極有益的嘗試紮實的劇本、個性的演繹、幾經推敲的後期製作,相信這部作品會為影視界創造一個全新的市場熱點。
精準扶貧主題院線電影《山路十八灣》由宜昌著名作家、編劇杜鴻編劇,享譽新生代影視界的青年才俊凌學松導演,由實力雄厚,傾情宜昌故事的常州江蘇晨暮之光傳媒、上海颶風文化、懿合鼎影視、鴻泥影視等投資,宜昌本土影視企業懿合鼎影視、鴻泥影視攝製。該項目已被納入2019年湖北省文聯文藝精品籤約項目,並計劃在央視電影頻道、網際網路院線和萬達、天河等區域院線播出發行,同時衝刺國家有關獎項,參加國家有關影視節慶活動。劇組已與天河院線、農村院線、教育院線和央視電影頻道等播映平臺達成了初步合作意向。全片將在宜昌五峰境內取景拍攝並計劃於2020年1月2日開機拍攝,力爭創作成中國精準扶貧精品力作。
電影《山路十八灣》以主人公在扶貧攻堅現場三次吹紅軍號為線索,講述了一個敢作敢當的扶貧第一書記來到偏遠貧困的十八灣村,歷經重重困難將村民帶上致富之路的故事,真實地塑造了我市精準扶貧先進典型人物形象。影片的創作靈感和素材,正是來自於我市廣大駐村扶貧幹部的火熱實踐。編劇杜鴻曾經作為宜昌市委駐五峰橋料村工作隊,紮根五西高原的高寒山村工作了十三個月,並有著連續五年開展結對幫扶貧困戶的工作經驗。也正是這種深入生活,深入扶貧一線的真切經歷,觸發了編劇的創作靈感,經過近三年時間的劇本創作,創作出了《山路十八灣》電影劇本,受到青年導演凌學松和江蘇晨暮之光傳媒、上海颶風文化、懿合鼎影視、鴻泥影視等攝製單位的認可,才有了影片得以啟動拍攝的機緣。
電影《山路十八灣》反應民我們黨帶領全國人民打贏整體脫貧、鄉村振興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心與毅力,深入踐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偉大主題,生動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共同富裕的發展理念,傳遞向上、向善、向美的正能量,抒寫當代精準扶貧工作者的精神風貌的精品力作!旨在弘揚精準扶貧精神,釋放宜昌聚集效應,增強宜昌美譽度,向十八大以來全國277.8萬人駐村幫扶幹部致敬,向對全世界莊嚴承諾並兌現2020年整體脫貧的中國政府致敬!
本片根據宜昌真實先進群體典型事跡創作改編,以充滿溫情和樸素細膩的手法,生動地表現了扶貧第一書記張曙光主動請纓擔任第一書記,帶著一把紅軍號深入革命老區十八灣村開展精準扶貧,進村後面臨著重重困難,但他心懷初心,一心為民,以基層組織建設為突破口,以一主兩副發展金銀花、蔬菜種植業,破解鄉村旅遊農家樂困局為抓手,腳踏實地為村民謀福利,三次吹響了攻克貧困的紅軍號,喚醒貧困人口的內生動力,向貧困發起了英勇宣戰,確保了深度貧困村走上小康之路。影片藝術地詮釋了黨和政府脫貧攻堅的決心與毅力,體現出當下精準扶貧工作的新構想和新模式,對正在如火靈荼進行的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有著重要的意義。與此同時,影片通過主人公一系列心繫人民群眾,勇於與落後的思想和行為作鬥爭、大膽開展基層黨,全面驅動貧困人口的內生動力等故事,表現了精準扶貧先進典型人物的不忘初心、愛黨愛人民的革命情懷,踐行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偉大主題,傳遞了向上、向善、向美的正能量,抒寫了精準扶貧工作的時代精神風貌。
凌學松,男,陝西人,影視製作人,青年導演 懿合鼎影視文化傳媒(湖北)有限公司導演/藝術總監。導演電影短片《過節》獲得北京首屆 「京華獎」全國微電影大賽最佳導演、最佳攝影獎,併入圍歐洲 萬像國際華語電影節短片單元、柏林華語電影節短片單元、金克拉微電影節、粵港澳明星大典;導演網絡電影《誰殺了潘巾蓮》 榮獲2015搜狐凹撕咖最佳視覺獎,第二屆湖北電影周優秀網絡 大電影獎,併入圍2016年網絡電影「金網獎」最佳攝影;導演 網絡電影《屠魔戰記》上騰訊視頻獨播,並榮獲第二屆湖北電影周優秀網絡大電影獎。
參與東方衛視《展望東方》《魅力東方》欄目製作;今參與多部影視作品拍攝與製作,擔任導演、策劃及影視監製多重工作,擅長商業影視文藝創作。
2008年,擔任歌手張寒個人專輯MTV導演,拍攝歌曲《小乖乖》《煙火》等多部MTV。
2009年,獨立電影短片《少年阿寬》獲得品味青春新青年導演邀請賽裡榮獲專業組「優秀導演獎」。
2010年,參與策劃數字電影《悠悠風鈴聲》在CCTV電影頻道播出。
2011年,音樂作品《說一句我不走了》在CCTV音樂頻道播出。
2014年 ,導演江山人民檢察院反腐倡廉微電影《還你一條清澈的河》獲湖北省優秀微電影作品獎。
2014年 ,導演國家電網微電影《守望幸福》,獲2014湖北省優秀微電影作品獎。
2014年,導演電影短片《過節》獲得北京首屆「京華獎」全國微電影大賽最佳導演、最佳攝影獎,
併入圍歐洲萬像國際華語電影節短片單元、柏林華語電影節短片單元、金克拉微電影節、粵港澳明星大典。
2015年,執導網絡電影《誰殺了潘巾蓮》獲得七千多萬的點擊播放量;榮獲2015搜狐凹撕咖最佳視覺獎,
併入圍2016年網絡電影「全網獎」最佳攝影。
2016年,導演古裝懸疑網絡電影《誰殺了潘巾蓮Ⅱ白衣神探》目前正在全網上映。
2016年,網絡電影《屠魔戰記》將於11月24日在騰訊視頻獨播。
2018年,執導電影《瘋狂行動》;2019年,執導少兒電影《功夫小匠》。
杜鴻,中國作協會員,魯迅文學院學員,創作有中長篇《石牌保衛戰》《一個白痴統治的村莊》三百餘萬字,曾獲首屆青春文學獎、中國小說學會當代小說獎、《小說選刊》中篇小說一等獎。創作有《山楂樹之戀》《天將場》《荊州1024》《誰殺了潘巾蓮》《屠魔戰記》先後獲中國電視藝術協會金獎、金雞百花獎提名,編劇的藝術電影《五百米八百米》獲第四屆溫哥華華語電影節最佳編劇獎、第23屆法國維蘇爾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馬車獎及巴黎語言學院獎。
2017年2月9日至2018年3月11日,由市教育局、市文聯、人福藥業三家單位共同組建的市直駐五峯縣傅家堰鄉橋料村工作隊,杜鴻作為一名工作隊員,在市文聯黨組和主席團的重視和支持下,重點圍繞2017年橋料村「村出列、戶脫貧」的任務目標,以內生動力工作室為平臺,以農家樂項目為破冰抓手,發展4家民宿農家樂,行程千餘公裡踏勘鄉村遊資源,完成了村旅遊規劃,成立了村脫貧內生動力工作室和村文聯,新上蔬菜大棚項目,完成了「九有」和「一戶一檔」資料擋案建設、全力服務村基礎設施建設、易地搬遷、危房改造和全村289戶847人的結對幫扶,助力「村出列、戶脫貧」,圓滿完成了工作任務。
深入調研,打好脫貧底數攻堅戰。我隨市直駐村工作隊自2月9日進村以來,對全村脫貧攻堅情況全覆蓋式調查研究,形成了《市直駐村工作隊2017年五峯縣傅家堰鄉橋料村調研報告》。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做到了289個貧困戶個個有人結對幫扶,匯同三家單位聯合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做好結對幫扶工作的通知》,並建立幫扶責任人適時動態調整機制。與此同時,進行了3輪全覆蓋式進村入戶,向廣大貧困戶宣傳政策、找出貧困,對症下藥,制定脫貧計劃,重點聚焦年度產業發展規劃,為「戶脫貧、村出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精準施策,打好脫貧產業攻堅戰。產業發展是精準扶貧的重中之中,我們突破性發展蔬菜藥材種植,鞏固和發展種養殖產業的同時,主要負責抓長遠,破冰式創辦民宿農家樂,融入五峰全域旅遊和中國戶外自駕遊第一縣建設:一是協調市文聯出資10萬元、三家幫扶單位聯合出資80萬元,興建了大棚蔬菜基地。二是規劃多種經濟發展布局。分別形成以曬寶低海拔地區為主要產區的倫晚柑橘基地,以橋料中海海拔地區為主產區的桃李、核桃板慄種植基地,以蒿坪高海拔地區為主產區的木姜子、核桃種植基地。三是先後完成了對全村旅遊資源踏勘。橋料有靚麗名片壁掛公路,大龍坪毛公臥像,馬渡河、梅子溪、青山墩三段10多公裡茶馬古道,梯兒巖、橋麥鹽道數十公裡,天然溶洞10多個,古樟樹50多棵,民國民居100多幢。四是完成了橋料鄉村旅遊文化定位。基於橋料「山青水秀人心甜」,構成了極具自助旅遊價值的橋料鄉村旅遊文化定位:即旅遊文化主題「茶馬古道、橋料人家」及其「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雞犬之聲相親相聞」民風俗同情文化基調,並設計了相應的文化標識「橋料人家」LOGO。五是創辦了4個農家樂,投資22000元為其定製了農家樂招牌,並在民宿農家樂命名、文化定位、民宿布置、菜品定位和菜單設計、庭院布設及崗位培訓等方面,做了系統性的指導與服務工作。六是以一己之力,編撰了83頁的《橋料村鄉村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和重要節點修建性詳細規劃》,為未來橋料村村民全面建成小康打下產業基礎。七是配合鄉村旅遊宣傳,配合宜昌市機電工程學校航拍小分隊入住橋料,對橋料村全境進行航拍,讓橋料村村民在家裡也能看到美麗橋料,讓美麗橋料的宣傳片能夠為橋料鄉村旅遊發展帶來更多的遊客,助力村域經濟發展。
精準幫扶,打好脫貧民生攻堅戰。內生動力是脫貧攻堅的重點和難點。針對脫貧攻堅內生動力不足、成了扶貧工作攔路虎的現狀,我緊緊圍繞精準脫貧因戶施策、不落一人的工作導向,立足「村出列戶脫貧」目標,推行鄉村旅遊發展項目帶動,將一系列服務民生,滿足人民群眾生活意願的措施打包實施,實現脫貧內生動力全覆蓋,催生廣大貧困戶的內生動力,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一是成立了精準扶貧內生動力工作室,為45戶近200人開展了內生動力服務。先後4次青山屯、白汲坡、梅子溪和村委會開展內生動力演講服務,創建了內生動力項目庫30多個,指導10多個貧困戶定向發展脫貧產業。並建立有《內生動力工作室臺帳》。二是成立了全國第一個村級文聯「橋料村文聯」。發展會員20人,集納了民俗表演、民間文化、詩詞創作、文化收藏等方面文藝人才,為豐富廣大群眾的文化藝術生活,提供了平臺。三是隆重舉行了雅俗共賞、妙趣橫生的「宣傳十九大、文藝下基層、脫貧再攻堅,走進五峰橋料村文藝演出」。當地群眾300餘人冒雨觀看了現場演出。四是舉辦了2個專題少兒作文講座,為50多名橋料在讀學生指點了作文迷津。五是幫助貧困戶銷售豬肉300餘斤,收益4000餘元。
對標施策,打好脫貧摘帽攻堅戰。圍繞村出列「九有」標準和戶脫貧「一有兩不愁四保障」標準,對標對本,及時整改,確保「村出列戶脫貧」任務2017年順利預脫貧。
湖北宜昌、電影、開機、攝影、視頻、【陳波報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