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過曾經當兵的地方感慨(五十年後重遊我當兵的地方)
2023-07-15 07:39:39
作者:侯本文
內蒙古是我當兵的第一站,對我印象極深刻。我前二次去內蒙古,都想去老連隊施工的地方看一看,因為地處偏遠,交通不便都沒去成。這次專程去,一定要再看一看五十年的變化,這裡有我的太多太多的情結。
我們從山西大同來到內蒙古著名的風景點,涼城縣岱海風景區,午餐後再轉車去崞縣夭鄉太平寨村。
蠻漢山是橫臥在涼城縣北邊的一道天然屏障,山嶺重重,也是當年抗日戰爭中的根據地之一。
路過我們修建的國防工事,看!那座山就是我們施工的國防工事,偽裝得看不出來,經過幾十年風風雨雨,山洞依然還是那樣,軍事機密不便說白了。
2019年5月16日,經幾次轉車,終於到達了50年前我參軍時候的所在地,內蒙古涼城縣崞縣夭鄉太平寨村。這裡有我太多的情感和故事,曾經夢回多次。
▲這是在內蒙古陶卜齊新訓隊留影(陶卜齊火車站)。
我對這裡的山山水水還那麼的有記憶,觸景生情,勾起了我對往事的回憶:
1969年4月,新兵訓練結束,從新訓隊坐了半天汽車,來到這裡。太平寨村座落在蠻漢山口,是個比較富裕的山村,山上生長著天然的白樺林和權木叢,山下是果園和肥沃的農田。公路再往前走就是山區,是通往涼城、大同的主要公路之一。
▲這是69年在太平寨村照的第一張相片。
鐵道兵52團3營12連就分散居住在村裡各老百姓的家中,有住一個班,也有住幾個人的房子,我分到二排七班,住在村口南邊的打糧場上,有二間房子。
班長是福建兵姓陳,副班長姓吳是浙江兵,班裡有66年安徽兵68年江蘇兵,今年有四個廣東兵和二個山東兵,剛到連隊語言南腔北調聽不懂,存在著語言障礙,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也慢慢的懂點了。
▲這是69年4月份在太平寨村口拍的照片,積雪還未溶化。
到達連隊後,我們馬上投入到緊張的國防施工中去。當時的國際形勢非常嚴峻,前蘇聯陳兵百萬中蒙邊境,內蒙北邊地勢平坦無天然屏障,特別適應機械化部隊作戰,高速坦克幾小時就到達呼和浩特市。我們部隊就是要搶在戰爭之前,做好作戰工事,封鎖這條公路、河道。我們在山上最有利的地形修建作戰隧道。
時間緊任務重,加班加點拼命幹。那時口號「早一天完成施工任務,讓毛主席放心、全國人民放心」守好祖國的北大門。在挖山洞時,先把山坡削直、削平,用手錘和鏈子錘打鋼釺,放炮。到洞裡邊就用風槍了,我班有三支風槍,我是風槍手之一。
那時打的都是幹風槍,沒有防塵設備,給個口罩帶上還喘不動氣,都不帶,下工後渾身都是石粉,只有兩隻眼睛還水汪汪的,要用火柴棒慢慢的把石粉從耳朵裡摳出來才能聽到聲音,再到山下的河裡洗洗,皮膚、臉上,手等都很乾燥。花崗巖石粉最容易得矽肺病,那時無知,到現在我還留下了咳嗽的毛病。
▲這相片是在崞縣夭照的,離村子十幾裡路遠。
那時生活很艱苦,百分之60雜糧,百分之40大米、麵粉,每天白菜、蘿蔔、土豆的轉著吃,很少有肉。早上饅頭稀飯、中午二米飯(大米、小米放到一起蒸)晚飯稀飯、饅頭。二米飯蒸不熟,上邊成了稀飯、下邊糊鍋、中間還是生的。
那時吃完飯就工作,到胃裡的二米飯本來就是生的,腸胃根本不消化,風槍一震動馬上拉肚子,是真的,在我們工地周圍拉大便的地方,過幾天就能長出穀子來。就這樣每天高強度的工作,還經常出工傷事故,廣東戰友楊亞太就犧牲在這裡,來到部隊才三個月,多痛心。
▲這是蠻漢山路上拍的。
那時候前蘇聯經常派出空降特務搗亂,夜裡經常聽到飛得很低的飛機聲音,空降到蠻漢山裡,山林的夜裡經常聽到槍聲,因為山林裡野獸很多。有時部隊在周圍山上搜查,發現有山地摩託車的印子,那時我國沒有這種車,外國的罐頭盒子,外國的香菸盒子,那時的特務就是擾亂軍心,刺探情報,我國在軍事上是很落後的。
記得有一天我是夜裡1點至2點的崗,在這寂靜的午夜裡,天黑的伸手不見五指,遠處山林裡不斷傳來陣陣的狼嚎聲,心裡很緊張,集中精力,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突然「叭!叭!叭!」三顆紅色的信號彈閃著弧光從離我不遠的大樹旁邊邊射出,很準確地落在我身旁,我報告班長,全班在周圍搜了搜,也不敢遠搜,沒發現什麼。
天亮後再檢查大樹周邊,發現有一個碗大的土坑,原來特務用的是定時定向信號彈,能很準確地打在某個地方。那時候,站崗子彈都上膛,神經搞得高度緊張,就這樣白天緊張的施工,夜晚防特破壞。山洞打通後,備服砌牆等用的水泥、石子、沙子、石頭,都要從山下用人力背到山洞裡。經過7個月的緊張施工,完成了這艱難的國防施工。
▲這是蠻漢山頂的奇石群。
在幾個月的施工中,我有兩次遇險,1969年7月初,工作了一天後很勞累,收工後下了一場急雨,雨後我們拖著疲憊的身體,排著一字長蛇陣的隊形返回駐地,從工地回來的路上,路過一片樹林再趟過這條清澈的小河,在這條小河裡洗洗滿身的粉塵。
河水是從樹林的上邊流過來,看不到上遊,今天剛下過雨,河水有點渾,水已經漫過膝蓋了,走在前邊的戰友基本上都過去了,我和江蘇老兵張傳武、廣東兵謝文泉在最後邊,河水已經上漲到腰部了,前邊的戰友過河回頭一看,不遠處下來山洪了,高喊「洪水來了,快過!快過!」
張傳武離我們最近,他人高馬大大,一邊一個把我和謝文泉拉上了岸,此刻,洪水翻滾著浪花激流而下,多麼的危險,嚇的我心裡撲通撲通地直跳,幸虧戰友的及時相救才脫離危險,現在想起來都後怕,(2015年去廣東見到謝文泉戰友時還說此事)戰友們這種用生命凝結的戰友情永遠都不會忘記。
▲本文作者與老鄉交談過去部隊在這裡的情況。
1969年9月份,作戰用的山洞經過7個月的緊張施工接近尾聲,團部派汽車來拉施工用的空壓機、風槍等設備,大家在洞口把車裝好,用繩子固定好,安排我們幾個戰士跟車下山,照看一下拉的設備。
這條小路是我們用鐵鎬、放小炮,填溝、挖土修的便道,山不很高,彎急坡陡,從洞口要轉幾個大彎才到公路上,開車後我站在汽車的右後輪的位置,在車上看著群山起伏的蠻漢山風景真好,每次50多分鐘的上下山路程累得都張口氣喘,座著汽車看風景心情就是不一樣,蠻漢山真美!
汽車慢慢的行駛,在第一個左轉彎處,我向車輪下看,看到車的右輪慢慢的向外走,感到有點奇怪,已經右後輪出來二個輪子寬了,不好!車一定出問題了,我立刻大喊「快停車!快停車!」由於是下山,坡陡彎急車開得很慢,一喊車就停下來了,司機左邊下車叫什麼事?
我說你看這輪子,他看後嚇了一大跳,兩個右後輪已經離開車箱,車的細板軸還叉在裡邊連著,整個右後車輪才沒有離開,原來是車後橋,固定輪子的軸頭折斷,如果車輪飛了,這不算高的山上翻車,車上的人員設備後果不可想像,我及時的發現,喊停車才避免了一次大事故。現在想起來還真有點僥倖和後怕。
▲太平寨村的鄉親們沒有忘記我們,還說出領導的名字,連隊發生的一些事情。
有一天早晨天蒙蒙亮,我們去工地施工吃力地走在上山的羊腸小道上,走在前邊的戰友不走了,說前邊有兩隻大灰狼蹲在工地上,我和幾個戰友拿著鐵銑高喊著衝了上去,兩隻狼看我們衝上來後就鑽進了山洞,這時候山洞已經打通,我們拿著鐵銑也跟著追進了山洞,一口氣把它們攆出了後洞口。
狼號稱草上飛,它出山洞後飛快地跑過一條山溝,蹲到對面的山上看著我們,一點也不怕人。因為這件事連隊開會還表揚我們的勇敢。
▲老鄉對我們犧牲的戰友記得很清楚。
五十二團有一個好的傳統,新兵下連隊後經過一段時間的鍛鍊,對表現積極認真負責,吃苦耐勞的好戰士,選拔再調入汽車連和團機關工作。我因工作出色被選拔調入汽車連去開車。
九月份離開了我的老連隊,走上新的崗位。
有時候想起在施工連隊的那段艱苦的生活,我認為是對我意志的磨練和考驗,正因為有了這段生活和磨練,以後再苦再累的工作都已不在話下。
2019年5月16日,住在了太平寨村華珍莊園。晚飯後散步在太平寨村口,回頭看到一幅優美的畫卷,連忙用手機拍了此景。
天色漸暗,月亮升起,天空尉藍,大地一片墨綠色,寧靜的小山村漸漸進入暮色之中,山還是那片山,村還是那個村,時光已過五十載。
遙想當年,雄姿英發,不怕艱險,忠心報國,流血流汗,不畏犧牲,那艱難的國防施工仿佛又在眼前……
▲我在向華珍莊園胡領導介紹情況,坐著的是華珍莊園侯玉珍女士,拍照的是小胡女士。
散步歸來後,華珍莊園領導要見我們,我向他們介紹了50年前這裡發生的故事,他們只聽說部隊在這裡打過戰備工事,細節不清楚。通過我的介紹和講述,他們對當年部隊不怕困難不懼犧牲的精神所感動。
▲這是在華珍莊園大門口集體全影。
5月17日華珍領導安排侯玉珍女士、小胡女士陪我們去參觀蠻漢山風景區。
▲指示牌前留個影,當兵的時候也沒有去過山頂。
▲乘車去看蠻漢山,滿目綠色連山頂。溝溝壑壑路不平,山路彎彎到山頂。
▲蠻漢山上的管理機關建築群。
▲蠻漢山上的半山亭。
▲蠻漢山上茂密的野生白樺樹林。
▲蠻漢山上突兀的巖石。
▲藍天白雲,樹草連天。
▲新修建的大廟宮殿。
▲在這裡留個影,五十年前沒走過這麼遠,來這裡,風景真好!
▲蠻漢山風景區的《元寶石》
▲蠻漢山的奇石怪峰美不勝收。
▲蠻漢山頂的雷達站。
▲佛!真像!天然形成!
▲滿山的綠色植被覆蓋著美麗的蠻漢山,突兀的怪峰奇石讓人遐想聯篇。
▲當年的小樹已經長成棟梁之材,當年我們的青春年華已成過去。
▲左起:戰友王俠、小胡女士、戰友田學勝、侯本文、侯玉珍女士合影在蠻漢山風景區。
難忘這次的旅行,難忘華珍食府領導的熱情,難忘認識的妹妹,難忘50年故地重遊的心情。
(感謝侯玉珍妹妹提供的部分照片)。
編輯:毛 秘《白浪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