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馬向陽下鄉記》電視劇觀後感

2023-07-28 04:04:18 1

  《馬向陽》這樣一部鄉村題材的電視劇,講述的是「不靠譜」小公務員馬向陽的鄉村奇遇記。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提供的觀後感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馬向陽下鄉記》觀後感一

  城鄉結合、天雷偶現的政治文藝輕喜劇《馬向陽下鄉記》在CCTV一套播出後,收視率高居不下,並且引發了觀眾和網友的討論熱潮。這部大明星主演、反映農村改革的片子,在帶著強烈政治色彩的高帽下,破天荒的得到了老、中、青三個年齡階層的觀眾的喜愛,網絡評論的網友甚至還以90後居多。這部電視劇的魅力究竟在哪?它又為我們思想上又帶來了怎樣的衝擊?

  本劇講述的是一個略微懶散的基層公務員到大槐樹村任一年的第一書記期間發生的各種有趣的事和感人的事。嬉笑怒罵中透出來的滿滿的正能量,接地氣的生活場景和詼諧幽默的語言更讓人慾罷不能。

  馬向陽是市商務局的一個科長,他是我們公務員隊伍中普通一員,也是現在很多年輕公務員的一個縮影。他被組織安排到大槐樹村出任一年的第一書記。下鄉之前市委書記給他提出了3個題:1.要健全和發展基層黨組織的建設;2.帶領村民致富;3.要推動農村工作的民主化管理。這3個問題同樣也擺在了我們廣大領導幹部面前,怎麼解決這3個問題,就是在直接考驗年輕公務員看待問題和處理問題的水平。

  就像劇中所展現出來的,現在很多農村面臨各種問題:「九九六一三八村」,留守人員中老人婦女和小孩佔絕大部分比例;「空心村」,存在大量閒置土地和宅集地;村子內部鬥爭嚴重;村委會沒有長期發展規劃等。雖然改革開放之後,我國發展重心由農村向城市轉移,但是農業依然是第一產業,農村的穩定和發展直接影響著我國的發展水平。「三農」問題是歷屆領導心中的一塊大石頭,搬開這塊大石頭不是一天兩天的活兒,而是一個長期而又艱辛的事業。可現在很多年輕幹部身處高樓機關,對著文件吹噓「假大空」,把農業的國策、政策和方針可以說得像模像樣,但是真正觸及到這些問題的時候卻是素手無策,就像馬向陽一樣,在市委書記面前問農民:兩壟地是多大?年收入50萬?這個情節雖然好氣又好笑,但我相信電視機前不少年輕幹部也回答不出來吧。

  曾經毛主席鼓勵知識青年下鄉接受再教育,如今社會進入全面發展階段,年輕幹部積極下鄉已不是這個基調,而是為廣大農民帶去科技春風,是去打破陳舊的思想觀念和生產模式,是去完成新時代賦予的任務,同時向農民學習傳統農業知識,了解本地村務和民生情況。這種「雙向互動」模式,既有利於領導幹部和農民之間的聯繫和溝通,也有利於年輕幹部的提升業務水平,更重要的是只有深入農村得出的結果才能形成適合本地發展的長遠規劃,坐在辦公室編文字是永遠做不到的。

  說到帶動農村經濟發展,不得不提劇中會計梁守業的一句話:村上現在的情況是,盼致富,無思路,想致富,無技術。現在很多農村都是以土地流轉為主要發展模式,土地集中形成規模化和產業化,但是不少農民對土地留守抱有陳舊觀念,這種看天吃飯的思想看似可笑,可確實真真存在,要做通農民的思想工作就是第一大難題。在劇中大槐樹村的村民們前一年因土地流轉被承包戶所騙,極力反對再次流轉,群眾和村領導幹部之間的信任度岌岌可危,新去的第一書記馬向陽應該拿出怎樣的態度來處理好幹群關係?其次,農業科技人才缺乏,尤其是在基層農村,很多地區農民一年難得聽到一次農業講座,甚至幾年幾十年都見不到農科專家的影子。雖然現在每個村都配有衛星遠程教育設備,但是利用率極低,上面檢查使用情況都是臨時填寫收看記錄應付檢查;部分鄉鎮在村上搞項目試點,不以土質、地形和水利情況為基礎,哪個村和領導關係好就去哪;基層人才待遇得不到提高,人才流失嚴重。現代化的科技型農業在農村之所以推進緩慢,一部分是受客觀條件的局限,還有很大部分是我們部分年輕幹部沒有把工作落到實處,沒有把心思花在帶領農村人民致富上。就像最初的馬向陽一樣,抱著只是下派一年,隨便做出點成績交差的心思的年輕幹部恐怕不在少數,這樣「來一趟打一槍」式的培養村官是否可行?

  網上有一些評論說這部劇劇情誇張,胡編亂造,農村根本沒有這麼多事。可實際上現在很多農村就是這樣,發這些評論的網友可有真正深入農村過?電視劇還在繼續熱播中,隨著劇情的發展,更多農村問題將會一一呈現,我們年輕的幹部在觀劇的同時是否會有觸動,會有反思?

  《馬向陽下鄉記》觀後感二

  馬向陽,一個原本在城市生活的潮人,一紙調令,就成了大槐樹村的「第一書記」。從公務員到村官,從城市到農村,他有些許的無奈、委屈、絕望……,最終,他卻以堅韌的耐力給大槐樹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在震驚於這些傳奇的同時,留給我們更多的是思考。

  對馬向陽在市委書記面前問丁秋香:兩壟地是多大,年收入50萬?我們感到吃驚。對他懼怕老鼠,被迫夜睡大槐樹下,我們感到可笑,但笑過之後才發現這其實就是我們的縮影。初到農村任職的我們跟馬向陽一樣,不適應農村落後、單一的生活,對農村的認識更是一片空白。仍記得第一次下村莊,在七零八落的村子裡迷失了方向;第一次走田埂,在狹窄泥濘的田埂上東倒西歪;第一次去農田,錯把水稻當韭菜等。在農村,無數的第一次讓我們感到無助,甚至懷疑曾經的那個選擇,但是,在馬向陽的身上,我深深感受到,要想認識農村就要熱愛農村,時刻把農村地點滴記在心上,只有這樣,你才能慢慢的融入農村。

  「沉不下來,太浮躁」是劉世榮對馬向陽的評價,「下來鍍金,回去升官」是村民們對馬向陽的認識,作為村官的我們第一次到農村時,也曾面對著村民們淡漠的態度和懷疑的目光,其實,這是村民們最簡單的思維,如何讓樸實的村民轉變對我們的看法,就應該向馬向陽那樣,用行動證明一切。多一點耐心,多一份細心,多一些真情,我們才能堅定自己的選擇。

  從站立在大槐樹下到抵押房子建大棚,這些舉動不是一時的衝動,而是追逐心中的那個夢想——讓大槐樹下長出金子。農村舞臺,大有作為,樹立理想,才有前進動力,否則,我們的村官生活只能在渾渾噩噩中渡過。

  選擇村官,就要腳踏實地,服務農民,就要真心實意,做到「前半生不害怕,後半生不後悔」,無愧於曾經的選擇

  《馬向陽下鄉記》觀後感三

  在雲之東的博客上,看到關於馬向陽下鄉記的劇評。當時想,有機會的話一定要看一看。想看這部電視劇的另一個原因,是這部劇由央視一套黃金時間播出。應該有一定的收看價值吧。

  前幾天閒來無事,就打開了這部電視劇。雖然現在熱播戰神和北平無戰事等電視劇,但是馬向陽下鄉記從第一集就吸引了我。我也是農村人,對於農村題材的電視劇有種本能的偏好。鄉村愛情看過很多季,搞笑成分大於電視劇的深度。而馬向陽下鄉記則很好的切入了農村土地流轉這個主題。都說窮山惡水多刁民,大槐樹村也不例外。人均收入不過幾千塊錢,跟我的家鄉也是一樣。不同的是,家鄉沒有劇中的那樣好山好水好風光。現在我們村也是993861村。額外收入,一是靠外出打工,二是靠西安收廢品,三是靠開收割機,四是靠做建築工。真正仰仗土地過活是不可能了。

  不得不承認,馬向陽是個有著大智慧的年輕人。沒有暴脾氣,遇到事情能夠冷靜處理,從內心裡能夠為民所想。而這種幹部,中國大地上實在太少見了。在與劉世榮和李雲芳鬥志鬥勇中,他很好展示了一個幹部的良好素質。首先,你要想做成事,就不能先考慮自己。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作為領導,你首先考慮的是中飽私囊的話,那麼當你有求於民的時候,老百姓就不會買帳了。不過在現實生活中,很遺憾的是,大隊書記從來不解決老百姓的問題。也不會與劇中一樣,馬向陽就生活在這個村中,每天都要與村民打交道。

  馬向陽到村中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路。現在村村通工程造福了很多老百姓。比以前有很大的進步。但是具體到農村,並不是每家每戶門前都是水泥路的。水泥路只能鋪到村幹部門前。我們家門口就是一條土路,一到下雨天,泥濘不堪。所以,我覺得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還是最原始的。無非是茅草房變成了樓房,而與當政者有什麼關係??我今年30歲了,這三十多年來,我並沒有發現我們村有多大的變化。非但如此,每年過年,村民們唯一的娛樂活動就是賭博。人精神上更顯得貧瘠。

  再說二叔劉世榮,農村中,這樣的刁民不多了。這樣有個性,有家族榮譽感的刁民不多了。最後二叔說了一句,沒有他,也成就不了馬向陽。這句話我是認同的。看二叔,我們更像看到村中有隔閡有矛盾的領居們。他們並不是十足的壞,只是為了各自的利益。當利益出現時,就會產生結。有結,就會不痛快。在劉玉斌買大槐樹時,我被二叔的立場感動了。如果一個地方,處處都是順民,沒有一點反抗精神,沒有一點骨氣,什麼事情都順著上級和權威。那麼我覺得這樣的生活是最可悲不過的。與之相比,我想到了我們的學校,為什麼上級領導能夠推行那麼多不合理的制度,就是因為很多老師敢怒不敢言。雖然知道存在諸多不合理,但是都不想當那出頭鳥。

  劇中,一畝地流轉,可以得到1500塊錢。但我家的地流轉給別人,一年才得到600塊錢。這就是現實。太不平衡了。

  農村的脫貧致富從來都是個歷史性問題。但是,真正能幹事的人並不多。也就是說無能的領導太多,騙吃騙喝的領導太多。不會有人想著帶領村民走向小康。三十年前,我們村是這樣,這三十年來,我們村沒有絲毫的改變。地裡的莊稼還是那個樣。人們活得並不如意。領導們並沒有想辦法去探索出一個脫貧致富的途徑。

  這部劇讓我很感動,也很震撼。也許有些理想化吧。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