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左手親情右手愛》觀後感
2023-07-28 11:16:21 1
《左手親情右手愛》講述的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至今的兩個家庭,長達三十多年的「錯位」情感。下面是為大家提供的電視劇觀後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左手親情右手愛》觀後感一
關於邂逅的主題太多,動輒就是「今夕何夕,見此邂逅」「邂逅相遇,適我願兮」一類,幾年前在深究陳昇的寶藏時也曾被《美麗的邂逅》所打動,「若邂逅不美,就沒有這般的煎熬與難奈,也因為邂逅是美,才讓你我心緒顫動回湯…」,多好的詮釋?
在老家過了幾天圍在火爐前的簡單生活,取暖,吃飯,聊天,看電視都是在中央是火爐的房間裡。中午時分,在火爐前吃完火鍋,照例陪父母看完電視,電視劇頻道播放的是《左手親情右手愛》,正播到奶奶離世前的囑咐,家寶、家有、謝剛先後跪到奶奶的病床前,一句「謝剛,你和家寶是前世註定的緣分,你們不能分開……」,讓人很是好奇。久違的追劇,兩個下午就這樣過去了,我們就圍在火爐前看完了最後的七集,陪著這兩家人在親情和愛情中有笑有淚,除了納悶為什麼會把《沒那麼簡單》當做片頭曲,也偶遇了其中的另一首主題曲《邂逅》。
「那個寂寞的站臺看到你,我真的亂了方寸,難以抗拒心靈的欲望,仿佛前世註定這場緣分」,雖然沒看到前面的大幅劇情,但僅僅花了不到一集的時間就大致梳理了人物關係。很早以前就讀過類似的一段話,說是好的編劇就要做到無論受眾在哪個時間打開電視,都能夠在短短的時間裡掌握來龍去脈,這樣才能吸引觀眾持續看下去。這個劇本也是如此,故事並不複雜,羅家和謝家從兩位老人家交換自己的孫子孫女的那一刻起就產生了關係,謝家骨肉家寶進了羅家,羅家兒子謝剛進了謝家,多年以後兩家子女又因為愛情結合,之後又有婆媳糾紛骨肉糾紛,總之劇情就是要讓人物之間都產生關聯,製造無數個心結和波瀾,最後迎來圓滿大結局。
雖然如此,用35集每集近40分鐘的時間來說故事,並且能製造笑點和淚點,也還算是誠意之作。家是溫馨的港灣,停下來的時光裡,不妨放下姿態,去真正的陪家人看一些電視,走一段路,做一些事,留意身邊的美好,體會不分彼此的親情與愛。
《左手親情右手愛》觀後感二
我很少看電視劇,斷斷續續的看了電視劇《左手親情右手愛》,很有感觸。
故事說的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謝家媽的親生女兒進了羅家,成了羅家的寶貝千金,取名羅家寶;羅家媽的親生兒子進了謝家,成了謝家的寶貝獨苗,取名謝剛。羅家貧窮,但培養了羅家寶正直善良、積極開朗的性格,一家人其樂融融;謝家富有,但身為出版社編輯的謝家媽媽唐素萍卻很自私,與兩個女兒和謝剛也很難溝通。兒女長大了,又出了兩件無巧不成書的事:謝剛愛上了羅家寶,謝家的二閨女謝敏也愛上了羅家老三羅家有。不同性格和不同家庭環境的兩家人,鬧得天翻地覆,日子過得很不順心。兩家老太太對換子的事知根知底,原本是按照約定要守著這個秘密進墳墓的,可兩家人鬧到這個份上,活在後邊的謝家奶奶不得不說出了掉包的真相。大家都驚呆了,謝家媽唐素萍更是完全懵了。謝奶奶說:世人糊塗啊,媳婦女婿,能進一個家門,就是前世的緣分。老天爺給當媽的兩隻手,就是讓你走路的時候左手拉著兒子,右手牽著身邊的女兒。終於,兩家人都含著眼淚注視著這遲到的母女重逢。
羅家寶認了自己的親生母親,結果還算喜劇,但是卻給人留下了很多的深思:為什麼做為婆婆,卻不能善待兒媳?為什麼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這麼嚴重,要互換孫子?為什麼人與人之間不能和睦相處,卻要用身份地位這道沉重的枷鎖來羈絆?我想,除了封建思想的殘餘之外,人們心裡更多的是虛榮心在作怪。有人說:缺什麼炫耀什麼。在我們身邊,總有這樣的人,不比個人修養,不比知識能力,卻到處張揚、炫耀,炫兒子、炫身份、炫財富、炫地位,讓人反感之極。這樣炫耀的結果,除了讓人覺得淺薄無知之外,再就是刻薄、刁鑽和德行不端了。這樣刻薄的待人態度,用在周圍同事或朋友身上,或許大家輕則愛理不睬、一笑了之,不當回事;重則漸漸疏遠,不再來往。可是,如果用在了家人身上,那就是一種殘忍了。記得小時侯,常聽老人們講過一句古話:將人家,比自家。那意思就是說,在待別人家的孩子時,一定要多一些關愛,多一些寬厚包容,只有這樣,自己家的孩子在外邊才能得到別人關心與愛護。我想,這樣淺顯的為人處世道理人人都明白,可是,做起來為什麼卻很難呢?在家庭成員中,人與人之間除了血緣關係,難道就沒有別的了嗎?
現在社會上很流行一句話:「女兒是娘的貼心小棉襖」。為此,很多家有兒子的人忍不住嘆息:將來可怎麼辦?兒子靠不住,媳婦更別說了。我想,將心比心,無論是女兒,還是兒子,只要做父母的真心對待他們,真心對待他們的另一半,那麼,他們肯定也會孝敬父母的,除非遇到個別不通人性的人。兒女孝順與否,和性別無關。在芸芸眾生中,有很多孝順的兒子,也有很多孝順的女兒。在不孝的人群中,也有不少是做女兒的。天下事,不可太絕對。我見過一個老人,很偏向自己的閨女,為了閨女,把家裡的房子都賣了。可是,閨女卻不孝順,結果,把母親逼得到街頭乞討。兒子知道了,去接她回去,可是,這個老人覺得沒臉見兒子。後來,還是兒子託鄰居把她哄了回去。我還見過一對老夫妻,養了七個兒女,可是,後來生病了,幾個閨女卻不管不問,還要鬧著分財產。這樣的女兒,難道也是父母的貼心小棉襖?不敢苟同。
做兒女的孝順與否,和家庭教育關係很大,尤其是父母的言傳身教。一個和睦的家庭,肯定有德行極好的父母在為兒女做榜樣;同樣,一個極不和諧的家庭,父母的德行和處事方式肯定也存在著很多問題。試想,做父母的對自己的老人不孝敬,那麼,他們的兒女將來會怎樣?父母是兒女是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兒女的品行和性格,也決定了兒女以後的家庭是否幸福、事業能否成敗。因此,在兒女面前父母一定要慎行。父母慎行,做起來不容易。這需要做父母的有很大的耐心、愛心、包容心,也需要提高自己的見識和修養。所以,現在很多人家的孩子找對象,都很看重對方父母的品行,原因就在這裡。
《左手親情右手愛》這部電視劇很不錯。我沒有看完電視劇,但看完了故事梗概。看到結尾處,謝家媽媽撕心裂肺地喊「怎麼會這樣」時,一點也同情不起來,心裡暗說:這才叫自作自受,活該!誰讓你刻薄對待兒媳婦呢?結果,卻沒想到刻薄的卻是自己的親生女兒!害人如害己!不過,卻苦了無辜的家寶。謝家媽的撕心裂肺,並不是悔恨自己對待兒媳婦不好,而是悔恨自己竟然刻薄了自己的親生女兒。在認識上,謝家媽的水平,還沒有提高,還屬於最低級的最原始的檔次,需要提高與升華。
「你我相遇,純屬一次偶然;謊言為美麗的故事開啟了心門!」人與人之間,該怎樣相處?婆婆該怎樣對待兒媳婦?在當今的社會,社會輿論往往會一邊倒的把責任推到小輩身上,殊不知,有些做長輩的很多行為,實在讓人無語。把兒媳婦看成外人,把兒媳婦看成家裡的呼來喚去的傭人,那,肯定不行。畢竟,現在是21世紀,現在的兒媳婦大多都是有知識有文化有一定經濟基礎的女人,婆婆單憑老傳統倚老賣老地欺壓刻薄兒媳婦,那肯定會適得其反,不但引起兒媳婦的反感,而且也會引起自己兒女的微詞。謝家奶奶說:「老天爺把兩隻手交給當媽的,就是讓你走路的時候,左手拉著兒子,右手拉著身邊的女兒。」在家庭裡,在婆媳之間的關係,用左手和右手的態度來處理,肯定會其樂融融。可惜,謝家媽媽終究是體會不到這個,雖然她得知事情的真相,會對家寶改變態度,但是,那也不過是親情轉換而已。所以,現在的丈母娘要求女婿家有房子,結婚後小兩口獨自生活,一方面是希望自己的閨女生活幸福,另一個最主要的原因,恐怕是對婆婆家品行以及對待兒媳婦的態度信不過,或者說是對中國幾千年流傳下來的封建參殘餘思想的心有餘悸吧?
現在社會,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或者兩孩,做父母如果能很好地對待兒女的另一半,把對方也當成自己的親生兒女,那麼,還有什麼家庭問題解決不了的呢?
左手是親情,右手是愛,兩隻手合起來,就成了一個幸福和睦的家庭!希望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