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底層人物悲慘命運《駱駝祥子》觀後感

2023-07-28 07:45:14 1

  駱駝祥子這部電影,看了給人一種憤懣不平的感受,虎妞並不是新時代女性的代表,她只不過是舊社會會吃人的母老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駱駝祥子》觀後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駱駝祥子》觀後感【篇一】

  毫無疑問,如果活在當下,虎妞將成為現代女性實力派偶像。

  虎姑娘確在各方面都符合現代女性追求的理想標準,這是有具體事實支持和嚴密理論驗證的。

  首先,在戀愛婚姻——千百年來女人生命中最正當的中心思想——這方面,虎姑娘幹的漂亮!

  她身上有讓現代的女權主義者和偽女權主義者們都拍手稱快的一面——兩性關係中佔強勢的地位。無論從性格、心計的角度,還是從階級、經濟地位的角度分析,虎妞跟祥子都不是一個重量級的選手。她就像一大尾巴狼,穩操勝券、步步為營,祥子在她跟前就像個純良的小綿羊啊,除了掉眼淚、生悶氣和傻笑之外,完全喪失了話語權。

  同時虎妞也有傳統的一面。儘管她沒遵從三從四德,但她價值觀、人生目標也沒突破相夫教子那一套。她還是個很有幫夫運的女人,祥子跟她一起生活的時候,笑口常開,人生充滿的希望。——幫夫運是是當代多少有文化有追求女性夢寐以求的最高評價啊!憑這一點虎妞就足夠當偶像了。請不要質疑當代女性怎麼會追求「幫夫運」這麼陳舊的東西,套用一個時髦句型:越是傳統的,越是現代的。

  虎妞以強勢的主導姿態,行相夫教子的女人本分,這種家庭經營模式是現代典範呢。

  虎妞是傳統中國女性形象的突破。小福子就是傳統中國女性典型形象——善良柔弱、逆來順受,被侮辱和被損害又毫不反抗......而我們的虎姑娘,強悍、能幹、又自主..她不同!「在家從父」是「三從」裡的第一從,是捍衛封建父權的綱常,虎妞和小福子都受過父權的壓迫。酗酒衰老的父親說:「為什麼不去賣?!」,小福子就含著眼淚去賣了;貪財蠻橫的父親想讓女兒一輩子不嫁幫他守著家產,虎姑娘卻不當中國的歐也妮,她早相中了祥子——像駱駝一樣憨厚純樸的小夥子——這點又比同樣攢錢出嫁的杜十娘有眼光。憑著男人般粗豪的大嗓門,還有女人的眼風兒跟心思,她爹和祥子都被她耍了,氣勢上都被她壓倒了。最終虎妞如願已償,坐著八抬大轎風風光光地嫁給了祥子。新婚之夜,她說出自己秘密的時候,笑的多麼得意啊,呵。誰說虎姑娘這樣不叫追求愛情?她是真心喜歡祥子,也認為她所做的是對祥子好。如果這都不算愛,眾痴男怨女們又有什麼好悲哀?

  虎姑娘是命運的強者,扼住了自己幸福的咽喉。在那樣一個時局動搖、人性壓抑的年代,她狡黠地反抗、把握住自己命運,讓我不得不佩服、尊敬。

  虎妞偶像的魅力,不僅體現在她對愛情婚姻、對自己命運的把握,也體現在她的世事洞明、人情達練上。這洞明、達練雖然是三姑六婆級的,卻是在亂世中生存的必要條件,在錢財上、在感情上,她都不吃虧。

  虎妞在車場長大,是她爹的得力助手,管人、收帳、喝酒、賭錢樣樣行,可見她在「職場」上的能幹,堪比今天的職業女性。在那種複雜的環境中,耳濡目染,虎妞也對社會有自己的認識。她嘲笑祥子一門心思拉車憑力氣吃飯,說祥子應該學老頭子,憑腦子吃飯。她的如意算盤是回去繼承車場。虎妞肯定沒讀過《孟子》,卻領悟了「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看清了賣力氣的「無產階級」在當時必然被「資產階級」壓迫。虎妞成不了革命者,但她是識時務者,懂得去迎合、順應這個社會,跟她比祥子在社會認識上太懵懂了。假設虎妞不死,祥子聽從她的「調教」,即使失去了虎妞老爹那份家產,他們夫婦倆也不是沒有可能翻身成為「壓迫者」。不過,那就不是老舍筆下的勞動人民,而是巴爾扎克筆下的野心家了,呵。

  在對待小福子的態度上可以看出虎妞人情達練的功力。第一階段是拉攏。虎妞懷孕了,家務事誰做啊?正好身邊有個年青勤快的鄰居小福子。幾口零食,幾句親熱話就把人心「收買」了,虎妞不愧是「壓迫者」的女兒啊,多麼會利用別人。當然,其中應該也有些真感情,小福子形象好麼,虎妞第一次見了她還挺喜歡她。第二階段是欺壓。虎妞吃無中生有的飛醋,以為小福子跟祥子之間有曖昧。她佔據著道德的高地,用蜚短流長發動「人民的戰爭」,明裡暗裡戳著小福子一家的脊梁骨。這招毒啊,孔夫子也說「人言可畏」,弱女子小福子又怎麼經受得起。她拉著兩個弟弟給虎妞跪下哀求,放她們一條生路。這時的虎妞很讓我感動,她把小福子扶起來,好言相勸。虎妞還是善良的,她沒有把這個可憐的女人逼上絕路。誤會澄清後,她們還會相互幫襯著。這是第三個階段。

  這樣一個能幹的,識時務、通人情,還不失善良的虎妞,她是社會的強者。比起當下長不大的幼稚化成人、經不起生活磕碰的「草莓族」、還有我輩不肯正視現實,活在幻想中的憤青、小資、藝青、文青,她要強的多了.

  也許有人反駁,說虎姑娘作不了現代偶像,因為她不夠時尚。錯,虎妞絕對可以算她那個時代那個階層的「潮人」——即追求時尚、潮流之人,有著一顆追求時尚的心。你看她逛街趕集,買了朵花讓祥子給她戴上——別管頭戴N朵花品味之高低,這是在追求服飾之時尚;在街上花錢看西洋景——中國電影的前身,這是文藝之時尚;讓祥子不要去拉車陪著她玩,這是虎妞生活態度之時尚,她懂休閒!休閒生活是現代人的理念,虎妞真是領先於時代啊。她缺的只是些許教養——這點兒小資最擅長。這也不打緊,如果虎姑娘發家致富的算盤打成了,成了大資產階級,到時自有一堆堆的小資門客像蒼蠅似的圍著她,讓他們幫襯著些,點撥些皮毛,也就夠了。

  視角回到整部電影來,張豐毅發揮的空間太小了。祥子的墮落的心路歷程刻畫的太簡單草率,就是一個得知小福子死後的「啊——?」然後人直接就灰掉了?如果是現代電影的話,此處人物的心理描寫才是要著力的地方。

  這部戲出彩的是斯琴高娃,是虎妞。老舍先生名著的主題、中心之類從中學就爛熟了,虎妞這個角色卻讓我從一部老電影看出很多現代性的意味來。虎妞她醜、她的媚眼太俗、她的忸怩作態讓人發笑;她強悍、她潑辣、她非一般的良善之輩;然後我寧願看她,也不想再看善良多情軟弱順從富於犧牲精神的偉大女性。千百年了,我看厭了看膩了。我無心把虎妞包裝成完美偶像。但她的確夠格當很多現代女性的偶像,虎妞的人生理念正在被她們奉行著。時鐘從上世紀20年代譁譁旋轉指到了2006,很多問題是進步了,還是倒退了,很難講清。如果2006年我們遇到了一位現代虎妞,我們會喜歡她還是厭煩她呢?她又將往何處去呢?

  《駱駝祥子》觀後感【篇二】

  在北京生活的最好身份莫過於當學生,可以在遍地銀杏的日子裡拉上三五好友到地壇去溜達溜達領略最美麗而溫暖的金色秋天,可以在沒有那麼多遊客的工作日逛遍後海和南鑼,可以到三裡屯工體北路喝個痛快不用擔心第二天起不來,也可以只花二十塊錢就在人藝看一場《駱駝祥子》。

  最早接觸老舍先生的作品是《茶館》還是《想北平》已經在印象裡模糊不清了,只記得生平看的第一場類似話劇的作品就是四年級的時候語文老師給我們在班裡面的電視上放映的《茶館》,之後自己還寫了一篇得了90分的劇評作文。至於《想北平》,則是記得課文後面殺千刀的「並背誦全文」,那時候其實根本無法理解老舍先生對北京的愛,更想不到在十年後我會有機會親自在北京生活,那時候北京在我心裡,只是一個有著天安門廣場、故宮以及一大堆名勝古蹟的只會出現在課本中的遠在天邊的城市。

  老舍先生作品似乎總與北京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哦不,在他的筆下,北京應該是北平,那是一個沒有高樓大廈,沒有一二三四五環,只有大雜院,紅磚牆的北平,是「每一個城樓,每一個牌樓,都可以從老遠就看見。」的北平。「北平在人為之中顯出自然,幾乎是什麼地方既不擠得慌,又不太僻靜:最小的胡同裡的房子也有院子與樹;最空曠的地方也離買賣街與住宅區不遠。這種分配法可以算——在我的經驗中——天下第一了。北平的好處不在處處設備得完全,而在它處處有空兒,可以使人自由的喘氣;不在有好些美麗的建築,而在建築的四圍都有空閒的地方,使它們成為美景。」去年夏天,在國家大劇院看了《四世同堂》,今年又在北京人藝看了《駱駝祥子》,在北京看到變成了三維的老舍先生筆下的北平,也是人生一大幸事了吧。

  《駱駝祥子》中八十一年前的北平,出了西直門就是郊區,八十一年前的北平,在大雪紛飛的夜晚沒有暖氣,但是大雜院中的爐火卻也能讓那些被現實涼透了心的人們感受到一絲溫暖。整部劇刪去了原作中祥子墮落的戲份,增加了虎妞在作品中的比例,在虎妞葬禮的時候就戛然而止,降低了整部作品的悲劇感,讓觀眾們對祥子對生活還能充滿希望,希望祥子還能繼續像以前一樣踏踏實實地拉車賺錢,好好地生活,啊不,應該是生存下去。

  老舍先生實在是一個以塑造人物形象見長的大家,《茶館》中的常四爺、王掌柜、劉麻子…《四世同堂》中的祁老人、瑞宣、大赤包、冠曉荷…以及這次《駱駝祥子》裡面的祥子、虎妞、劉四爺、二強子、老馬、大個子、小福子…每個人物都個性鮮明並且具有很強的代表性,而且最難能可貴的是他們都「接地氣」,因此使每部作品都變得真實鮮活了起來。

  話劇中最讓人難忘,發揮空間最大的人物當虎妞莫屬。觀劇的同仁甚至覺得這劇應該叫《虎妞》而不是《駱駝祥子》,另一位同仁則表示自己是虎妞的腦殘粉。其實在原作中虎妞的形象並不是這么正面,也沒有這麼多的戲份,但話劇中的虎妞,的確是一個至關重要的人物,貫穿整部劇的開頭和結尾,劇中的幾個矛盾衝突點也都因她而起。我是打心眼兒裡佩服劇中的虎妞的,她並不完美,任性、潑辣、不考慮別人的感受甚至好吃懶做,勸一心想靠自己力氣吃飯的祥子「先享享清福」把錢花光了再說。她霸王硬上弓的做法更是讓我旁邊的朋友發出了「女流氓」的評價。但這樣的虎妞卻是個真真切切的人,正因為這些缺點這個人物才鮮活豐滿了起來。我開玩笑說「虎妞的故事很勵志啊,她跟她喜歡的男人結婚了。」,不管怎麼樣,她是一心一意對祥子好的,也想好好跟祥子過日子。同時作為人和車廠的小姐,雖然她整天想著收車夫們的份子錢,但是在老馬和小孫子想要個地方暖和暖和的時候也沒有把他們拒之門外。虎妞是個敢愛敢恨的人,雖然祥子也許從始至終都沒有對她產生過「愛情」但是在她離世的時候祥子的傷心難過也都是真的,那或許是一種類似親情的感情,很多人或許就這樣過了一輩子。當祥子拿著她過門時穿的那件紅襖的時候,是否也想到過被虎妞灌醉的那夜的溫存呢?是否想起虎妞親暱的叫他;「祥子誒~」他回答「唉~」時候的甜蜜呢?和其它的車夫比起來,虎妞的前半生算是過得衣食無憂了,但她嫁給祥子後劉四爺對她的不理不睬,也讓人看到了那個時候人性的冷漠,或許那幾十年的父女之情,還抵不過同在一個車廠裡幹活的兄弟們的情誼。

  祥子在劇中的形象就是一個老實憨厚勤勤懇懇的北平人力車夫,不怕苦不怕累,因為刪去了最後他墮落的橋段所以個人認為角色的發揮空間並沒有這麼大。祥子反覆買車然後車沒了的過程表面上看上去是他自己倒黴。但是其實在那個時候,這樣「倒黴」的人應該有千千萬萬,生活在最底層的人力車夫,每天風吹日曬得拼命也只能賺幾毛錢,在八十一年前的北平,艱辛地混口飯吃是多麼地不容易。劇中其它的車夫如二強子、老馬、大個子也是一個比一個慘,雖然二強子酗酒、打老婆、用200塊把自己的女兒賣給軍閥,但是我一直覺得在二十年前,他也一定和祥子一樣,想好好拉車,勤勤懇懇地過日子,只不過最後他還是被生活打敗了,看不到希望的生活讓他變成了現在的樣子。就如同原作中的祥子,最後也開始抽大煙、坑蒙拐騙、終日無所事事。這是那個時代的悲哀。

  劇中的幾幕場景都是在冬天的下大雪的北京,這樣的環境渲染出了整部劇的悲劇基調。記得之前在豆瓣上看過一篇《你留給我的正是這樣的大雪天》的文章,「雪天一點都不輕佻,你無法在這樣的天氣裡打扮得花枝招展曲線玲瓏,你的皮膚是一年中最乾燥的狀態,穿得最多,UGG代替了JimmyChoo,於是你那凍僵的靈魂也格外誠懇,幾乎是原色示人,如果你在雪天中悽厲地哭出來,那就是比夏天深重一千倍的哀慟,因為失戀也好,找不到房子續租也好,還是突然就被冷得失了魂哭了出來,都會讓你印象比夏天深刻得多。」北京的雪天的確很美,紅色的磚牆,結成冰的護城河冒著白氣,讓人覺得仿佛置身於仙境之中,但是也的確冷得刺骨,八十一年前如是,八十一年後亦然。因為還是有那麼多的人每天為了生計疲於奔命,在擁擠的地鐵和公交車上,電視屏幕上播放的是北京精神的宣傳片,我們看到的是有鳥巢、國貿、故宮的燈火輝煌的北京,但在每個人的呼吸中卻總能嗅到絕望的氣息。

  八十一年前的北平,「面向著積水潭,背後是城牆,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葦葉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樂的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適,無所求也無可怕,象小兒安睡在搖籃裡。是的,北平也有熱鬧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極拳相似,動中有靜。」八十一年後的北京,二號線的積水潭站擠滿了下班回家的人群,他們在城市裡掙扎著或許只為了幾十平米的一個小家,或許只為了一紙北京戶口。八十一年前的北平,或許還有個大雜院可以讓人們相互依偎著取暖,八十一年後的北京,下班後的人們大多數時光只能回到自己的小房間,刷著微博,希望自己能夠從中獲得更多的存在感。

  八十一年前的北平,天應該還是很藍的,祥子和其它人力車夫們穿梭在各大城門間,走遍了北京的大街小巷,為了生計,辛苦但也勤勤懇懇地工作著。八十一年後的北京,我們呼吸著PM2.5的有毒氣體,依舊在為生計掙扎。

  只是慶幸,自己在這個曾經叫北平的北京當過學生,自己還能從南河沿的城牆邊感受到些許老舍先生筆下的北平。

更多相關觀後感推薦: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