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彈專家電影觀後感
2023-07-28 07:28:18 1
《拆彈專家》屬於警匪片,反恐題材。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拆彈專家電影觀後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拆彈專家電影觀後感【篇一】
這部《拆彈專家》之所以在五一檔四五部大片左右夾攻的殘酷現狀下仍能保持票房領先,靠的是大家對於港片的鐘愛和華仔代表的香港精神的尊重,更是行業題材的吸引力。香港電影擅長警匪片,香港警署的各個部門甚至公共關系科被TVB拍了個遍,匪徒的各種犯罪如黃賭毒、綁架、搶劫、黑社會幫會上位爭地盤、江湖仇殺也屢見不鮮,但拆彈專家題材還是較少。我們印象較深的是成龍電影中的「剪紅線還是剪黃線」,但現在炸彈的複雜程度早已登峰造極,現今世界各地的防不勝防的炸彈恐襲就是明顯的例子。我們只是在新聞中看到炸彈爆炸後各種殘骸,但對於炸彈背後的故事,卻所知甚少。
行業題材首先要體現行業特點,每種行業都有自己的道具和場景。醫患劇肯定是手術臺,而不是手術不做,陪小孩玩了大半集。法律劇肯定是法庭,警匪片肯定是槍械爆破,所以這次,《拆彈專家》讓你對各種炸彈一次性看個夠,一開始就是匪徒製作汽車炸彈的場景,天然氣計程車加上幾桶汽油,黑紅零火線,我們對中東恐怖分子的汽車炸彈的威力記憶尤新,這一次汽車炸彈用於搶劫金庫的掩護。搶劫金庫用了臭名昭著的C4,炸門是專長,這次直接炸開金庫的大門。在日常任務時,有二戰遺留的航空炸彈,那是用來炸航母和戰艦,穿了防爆服炸了也就是個全屍,不穿拆引線幹活還方便些。匪徒姜武報復時用的是電飯鍋炸點,利用汞和導電來引爆。還有小定時炸彈,遙控炸彈,手雷彈,當然重量級的還是最後炸毀隧道的1000公斤C4。雖然有主演對炸彈不厭其煩的專業術語介紹,但不用怕觀眾們看不懂,觀眾們的智商比你想像的高很多。
行業題材當然要體現職業精神。醫生就是救死扶傷,與家屬談判交費用的事情讓院方去做。律師就是維護公義,黑幕會有,但更多的要體現職業的底線,不能成為犯罪分子的保護傘。警察就是要維護公共安全,而拆彈專家則是用生命保護生命,所以要感謝上帝讓你每一次都選對線。當然,現實是殘酷的,面臨生與死的抉擇,有時候只能賭,每次寄望於上帝也是枉然的。所以,我們看到主演劉德華在一次次解決炸彈危機之後,救得了女朋友,也解決不了同僚的汽車炸彈,在最後面對龐雜的線路只能賭命。這一次,他輸了,但救了隧道,維護了公共安全,實踐了自己的職業信條。
行業題材可以談戀愛,談主角背景,但不能喧賓奪主,一切要為主題服務。所以劉德華特地找了宋佳談戀愛,還交代從認識開始的戀愛。拆彈專家也是人,也需要家人的支持和同事的關心,所以女朋友和同事的擔心和支持鏡頭在影片裡有很多,倒是讓拆彈專家這個角色更加豐滿有層次感。自己有職業信條,女友的愛人,同事心中的楷模,匪徒的眼中釘。全方面立體化刻畫人物,拆彈專家拆彈也會害怕,也會拆錯線,也會讓同事在面前慘死而不敢靠近,這才是人性。相比之下,內地的電視劇有個通病,就是注水。《人民的名義》老師和學生吃飯聊天可以吃兩集,《外科醫生》醫生陪小朋友玩也可以玩大半集,以前的律師劇《離婚律師》裡的一個當事人辦離婚典禮扯了一集,這也叫主創沒有職業精神。
邱禮濤以恐怖片《人肉叉燒包》聞名於內地影迷,最擅長的是低成本的邪典電影。但只要有了資本注入,他也可以拍出炫目爆破為噱頭的高質量的院線主旋律商業大片。當然,導演的可貴之處在於他並沒有死板地按套路出牌,拆彈專家也不是萬能的,只要有恐襲肯定會有死傷,人質會死,拆彈專家會死,最後滅恐襲的辦法還是強攻,以小的傷亡換取大家的安全。將生命凌駕於正義之上,值得我們銘記那些保護市民安全的無名英雄。
拆彈專家電影觀後感【篇二】
今天去看了拆彈專家,看完了給我的感覺就是,嗯,還不錯,劇情還是挺完整的,有刺激的槍林彈雨,絢麗的飆車,感人的劇情,令人深思的主題寓意,外帶一段男女情感戲,可以說這部電影該有的都有了,但總覺得有的地方表現得太過隨意了,不是那麼的完美。
電影開頭就交代了故事的起因,火爆等一團夥去打劫銀行,在此過程中臥底章在三暴露了自己的身份並抓了火爆的弟弟,而火爆逃脫了,從此打擊報復便開始了,就有了後面的紅隧事件。
影片中最讓我感覺突兀的就是宋佳與劉德華的感情戲,就見了幾次面,也沒說幾句話,感情咋就那麼深了呢,我倒是覺得就算影片中沒有這兩個人的感情戲一點也不會覺得會影響劇情,有了這段感情戲我倒是覺得有點那麼不和諧。
在紅隧事件中,火爆的目的就是為了和弟弟團聚,從而挾持了幾百名人質,然而他弟弟的態度讓人大跌眼鏡,咋突然就信教了呢,還讓火爆去死,弟弟的態度好讓我匪夷所思,是受了啥刺激啊,怎麼說變就變,估計火爆鬱悶到想撞牆了,我也是無語了。
在這樣讓人緊張的影片中盡然有一幕讓我淚目了,年輕的警察全身綁著炸彈,得知炸彈不能拆卸時,年輕警官的害怕,恐懼,緊張,渴望活著等種種複雜的情緒交雜著,嘴裡一遍遍的喊著,我是警察,我有我的責任,遠離人群,傷害減到最小,一遍遍,一遍遍,不僅影片中的人哭了,影屏前的我也哭了。
最後章在山壯烈的犧牲了,我對比結局並沒有感到太多的意外,這樣的結局在這樣的警匪港片中似乎早已被熟知。總的來說這部影片還是不錯的,雖然在細節的處理上還不是很完美,但我們完整的看完了。
拆彈專家電影觀後感【篇三】
首先必須要承認,近期上映的港片《拆彈專家》無疑是一部可看的好電影,劉德華的表現力也無可挑剔,不愧華神的稱號。但儘管如此,這部影片公映之前的一些評論,也確實有些言過其實,有刻意吹捧之嫌。
公映前,一些影評人士認為,此片超越《寒戰》、《赤道》,略遜於《無間道》等,但凡是看過這幾部電影的人如果能夠客觀理性,就可以看出這些評論不太誠實,奉承意味濃厚。儘管該片也確屬比較好的港片之一,但如果說超越《寒戰》《赤道》,就有些誇大其詞了。
從故事內容看,《拆彈專家》屬於警匪片,反恐題材,這類題材港片雖然大部分都做的像那麼回事,但也確實被做的很泛濫,只不過之前一般是搶銀行、搶金庫,而這次是要炸隧道了。但問題就出在這裡,既然片名是《拆彈專家》,那應該著力體現排爆這些場景。而片中僅有的幾次拆彈,說句實話,既不能體現拆彈時刻的生死一線,也不能引發觀眾緊張共鳴,表現力太弱了,觀眾只是看見華神在那裡比劃半天然後就排爆了,完全融合不進去。
故事內容太弱也是硬傷,一群荷槍實彈的恐怖分子弄這麼大的場面原來就是為了配合上市公司發股票大財,這太經不起推敲了,還不如利用炸隧道殺幾百人質威脅港府拿錢更簡單。反派人物的刻畫也太簡單,人物形象不真實,雖然看起來個個端著槍好兇狠的樣子,結果被華神一個人就憑一把手槍和一顆炸彈加上幾句狠話就能讓一些暴徒害怕的丟槍走人,這也太假了些。
有些評論說該片場面如何火爆宏大,槍戰如何激烈,小編想問,你們說的是真心話嗎?在一個封閉的隧道空間發生一場對峙的槍戰,除了衝鋒鎗就是手槍你打我射我打你躲的常規戰術射擊外,又沒有其他什麼重型武器,能表現出多激烈的槍戰?看過《湄公河行動》嗎?看過《非凡任務》嗎?那才能稱之為激烈火爆加驚險吧。
該片無論是在情節設計和劇情緊湊度上,與《寒戰》《赤道》完全不在一個層面,至於故事內容和題材上,也完全不可等同而語。《寒戰》隱含警方內部的龍爭虎鬥權謀計策,而《赤道》暗藏政治事件的波瀾詭譎迷霧重重,兩部片子其懸疑性和故事性很強,結構嚴密,邏輯性合理,儘管槍戰很少,但觀眾看後能意猶未盡,這些都遠超《拆彈專家》好幾條街。
當然,《拆彈專家》也有驚人亮點,當隧道中走出身帶炸彈的年輕警察,劉德華眼看排爆不及無力解救他時,含著淚花反覆提醒他的那句:「記住你是一個警察,遠離人群,遠離車輛,原地不動,儘量減少傷亡」,這名年輕警察在大聲的復讀聲中隨著一陣爆炸聲光榮殉職,這個場景讓很多觀眾震撼流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