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彈之父錢學森觀後感最新
2023-07-28 10:29:24 1
錢學森是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飛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
飛彈之父錢學森觀後感【篇一】
《錢學森》這部電影講述了錢學森在美國留學時,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有一天,身在美國的他決定回到中國,為自己的祖國做貢獻,他打好了機票,準備回香港,卻被美方攔了下來。
因為美方不願意失去錢學森這個人才,一位將軍甚至說錢學森能抵得上五個師。可錢學森執意要回中國,美方為了留住錢學森,不擇手段,甚至誣陷錢學森是中國派來的間諜,面對美方的種種阻攔,錢學森仍沒有放棄,幾年後,在周恩來總理的幫助下,終於又回到了自己的祖國。
在中國,錢學森日夜工作,只為早日創造出原子彈和衛星,經常來到前線,幫助鼓勵大家,帶領大家一起做實驗,推論,不斷修改,不斷進步。終於,原子彈爆炸成功了,火箭升空了。中華民族沸騰了!
在那時,錢學森想:這就是我種的蘋果!
沒錯,中國可能在那時並不強大,但中國人勤奮,中國人有智慧,中國人有骨氣,中國人能面對困難不低頭,勇敢的迎上去!總有一天中國能站在世界的巔峰!
錢學森是我們的榜樣,是我們的模範,他的愛國情懷值得我們學習,他能在強烈的打壓下絲毫不動,他能在不可抗拒的誘惑下不以為然。他的愛國情是滾滾長江水,波濤洶湧,永遠向東流;他的愛國情是五星紅旗,鮮紅熱烈,永遠升在心中!
他的心中永遠有著一個執著的信念:我是一個中國人,在祖國,我是自由的!
錢學森先生走了,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他化做一棵草,在祖國大地上勃勃生長;他化做一條河,在祖國大地上潺潺流淌;他化做一顆星,在浩瀚的天際遙望祖國大地,注視著它,注視它的成長,注視它的強大,注視著它站在了世界的巔峰。
他永遠是個中國人,他鑄造了中國夢!
我們都是中國人,在祖國大地上,我們大步奔跑,我們朗爽歡笑。我們無所顧忌,毫無羈絆,只因為,在祖國,我是自由的!
飛彈之父錢學森觀後感【篇二】
進入研究生期間的第一個主題班會活動,我們觀看了《錢學森》電影,在班會上由於時間限制沒有進行影片的全部觀看,因此我在班會結束後特意找來了電影資源。
這部電影時長約一個半小時,在這90多分鐘裡講述了建國初期,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放棄在美國的優厚生活待遇,衝破美國當局層層阻撓返回祖國,為我國航天事業做出不可磨滅貢獻的感人故事。錢學森是我國的「飛彈之父」,為我國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他出生在動蕩不安的年代,眼看著自己的國土戰火紛飛,任人踐踏,錢學森看到了中國科學技術遠遠落後於外來侵略國家,於是他毅然決定出國留學學習先進文化和科學技術報效我們的祖國。身處異鄉的錢學森深刻體會到沒有受到尊重的滋味,活在屈辱中是痛苦的,他化悲憤為力量,努力學習。當錢學森在美國工作步入正軌的時候,新中國的成立使他盼望回國的心激動不已,他放棄了美國優越的生活和工作條件,歷盡千辛萬苦回到祖國的懷抱,投身於祖國的建設中,把畢生所學貢獻給祖國。「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這是錢學森說的話,也是他行動的真實寫照。看完電影讓我進一步了解到了錢學森的愛國精神、自強不息的精神、科研精神和創新精神,帶給我無限的思考。
步入研究生階段,和本科的打基礎積累基本功相比,我們的主要任務是進行學術研究,而嚴謹的學術規範,良好的學術道德,是營造研究生的良好學風,以及濃厚的學術研究氛圍的重要保證,也是保證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引導研究生走上正確的科研道路的重要前提。通過電影《錢學森》,我看到了錢學森的一生,他這一生是為國效力的一生,是追求真理的一生,更是謙卑的一生。錢學森對於學問、科學的態度是嚴謹的、謙卑的,這種敬畏科學的研究態度值得我們每一個從事研究的人學習。他的這種謙卑的態度使他不斷的攀登科學的高峰,不斷的追求真理,不斷的求實創新。這是真正的科學家精神,是真正的研究態度,也是對於真理最基本的態度。而我們的研究態度就太過浮躁了些,既急於求成,又追名逐利,沒有把追求真理放在第一位,我想,雖然錢學森和我們的研究領域不同,但這種嚴謹的學術態度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
此外,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錢學森的愛國精神、自強不息的精神,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事業,這也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響應和實踐。錢學森的報國情懷是多麼的真摯,他回國的決心是多麼的堅決,哪怕是忍痛割愛離開了他摯愛的科技事業,被美國移民局軟禁了五年之後,都沒有動搖回國的信念。我想,錢學森幼年肯定受過傳統的中國文化的教育,他的祖父或父親一定把愛國的中國最傳統最優秀的文化知識搬移到了他的骨子裡,否則他的意志哪有那般堅定,寧死不屈。這是胸懷坦蕩、高風亮節、寧折不彎、誓死報國的傳統中國知識分子的品格在錢學森身上的映現。聯想到前幾年電視報紙上的報導,說好多中國的優秀外出留學人才學成後不願歸來,說中國存在這樣那樣的弊端,沒有他們施展才華的舞臺。說白了,都是些藉口,無非是貪戀國外的優越的物質生活,不願為報效祖國忍受一丁點的委屈。如果讓他們面對錢學森,肯定無語。更重要的是,50年代以後出生的人,有幾個受過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浸染,骨子裡就沒有中國文化的血液,讓他們怎麼發自內心的愛國?當時新中國非常缺乏人才和科學技術,錢學森回國後帶領著科研人員艱苦奮鬥,成功研製出東風系列飛彈。
電影中處處表現出錢學森那忠於祖國的強烈責任感。錢學森說過這樣一句話:「我一定要用我的學識改變中國人的命運!」他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成功。因此,正是錢學森視祖國利益高於一切,有著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自強不息的精神,所以才能放棄在美國的優厚待遇,毅然踏上回歸祖國的道路,才能在那麼艱苦的條件下,帶領著科研人員勇於拼搏,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取得重大成就,為中國的飛彈事業奠定了基礎。如今我們雖然生活在和平年代,但身上仍然肩負著責任。在人生的每一階段,都會面臨選擇的難題。對於錢學森來說,祖國和人民,永遠是他選擇時的唯一標準。愛國情懷,是支持他度過難關,取得輝煌成就的源泉。錢學森的愛國主義精神和自強不息的精神對我們有很大的號召力,我們應該學習他時時刻刻把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置於個人利益之上,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事業,為祖國建設貢獻一份力量。
在錢學森的心目中,國為重,家為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錢老生活簡樸隨性,但面對科學研究卻一絲不苟十分嚴謹。錢他身體力行選才育人的遠見卓識,造就了一批一流的科學家和工程技術專家,他的高瞻遠矚、培養後輩的長者風範更讓人高山仰止。作為航天事業的奠基人,錢老先生以自己的模範行動和嚴謹作風、學風,培養造就出一大批堪當歷史重任的一流科學家和工程技術專家。
作為學生,我們應該學習錢學森先生高貴的思想品格和偉大的愛國情懷;學習其高瞻遠矚,運籌帷幄,求真務實,充滿創新精神和活力的非凡治學本領;學習、研究、弘揚錢學森先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不斷以科學發展觀創新教育理念,更加卓有成效的培養科學技術的領軍人物和多方面的優秀人才,為我國的現代化事業不懈奮鬥!
飛彈之父錢學森觀後感【篇三】
7月,為慶祝建黨95周年,公司黨支部和行政部聯合組織開展觀影活動。12日,公司高管領導與黨支部全體黨員第一批觀影,作為年輕的黨員的我與他們共同觀看了愛國勵志影片《錢學森》。電影回顧了我國火箭、飛彈和航天事業創建與發展的不平凡歷程,全面展現了錢學森同志對中國航天事業和現代科學技術的卓越貢獻,是一部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教育的優秀電影。
作為中國兩彈一星的功勳科學家,作為中國人脊梁的支撐者,作為中國近現代科學技術的偉大推廣者,錢學森對於目前每一個中國人都不是陌生的,正是因為他,使中國走向了世界平衡的一端,保證了中國現代化建設中所需要的力量支撐,影片中在談到是否該回國幫助研製核武器時,錢學森說了句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的話:「無劍可用和有劍不用是兩回事」。是的,強大的軍事力量是保衛國家完整和民族尊嚴最有利的「劍」,就在幾天前,菲律賓共和國單方面搞所謂的「南海仲裁」,想破壞分割我國領土,我國海、陸、空軍隊果斷出擊,適時「亮劍」,以一句「不接受、不參與、不承認、不執行」回應其判決結果,我感覺特別硬氣,此刻感受到深深的民族自豪感,令人動容。
如今我們身處和平年代,自然也不希望打仗,就目前而言,我們需要努力做好本職工作,向錢老學習,樹立人生目標和遠大志向,努力工作,從做好江豐的每一塊靶起,為「中國製造」增添光榮。
更多相關觀後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