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節日·端午》全國文明村鎮文藝展演觀後感
2023-07-28 10:32:38 1
展演以「愛我國家圓夢中華」為主題,以原生態節目表演和端午文化特色的節目,展示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豐碩成果。下面是觀後感,快來圍觀吧。
《我們的節日·端午》全國文明村鎮文藝展演觀後感【篇一】
「愛我中國圓夢中華」——《我們的節日·端午》全國文明村鎮文藝展演在湖南省汨羅市汨羅江國際龍舟競渡中心舉行。
此次文藝展演分《尋夢汨羅》《詩畫田園》《風潤農家》和《大美中華》4個篇章15個節目,湖南花鼓戲、陝西華陰老腔、常德絲弦、內蒙古民族舞蹈、新疆若羌賽乃姆……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節目在龍舟節的舞臺上輪番上演,亮點頻頻,讓趕來汨羅過節的人一飽眼福。
他們既是演員又是舞臺「背景」
「吉日兮辰良,穆將愉兮上皇;撫長劍兮玉珥,璆鏘鳴兮琳琅…」伴隨著260名孩子一聲聲悅耳的朗讀聲,文藝展演第一篇章《尋夢汨羅》正式拉開序幕,會場響起了陣陣掌聲。
舞臺兩側,260名小演員腰杆挺得筆直,朗讀著久遠優美的楚辭《九歌》,將人們帶回悠遠的歷史。雖然頂著烈日驕陽,但是孩子們個個精神飽滿,聲音洪亮,絲毫沒有受外界環境的影響。
這群小演員是來自汨羅市歸義中學初一年級的學生,大多沒有舞臺表演經驗,從排練到正式演出僅僅用了一個禮拜時間。除了集體的常規排練,孩子們在晨讀的時候也會抓緊時間練習,生怕給整個團隊拖後腿。
「我們的小演員們除了要接受朗誦和隊形方面的培訓,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們都挺能吃苦的。」領隊老師胡勇說,小演員們既是表演者,同時也是整個舞臺的一個「背景」,貫穿展演的「尋夢汨羅、詩畫田園、風潤農家、大美中華」四大篇章,是所有演員中表演時間最長的一個團隊。
胡勇說,正式演出前共彩排三次,每次一坐就是三個小時,有時候更久,在彩排過程中,還有個別孩子因為受不住高溫天氣一度有流鼻血的症狀,但是經過休息調整,孩子仍然要繼續參加演出。
陝西華陰老腔——帶觀眾感受一場聽覺盛宴
作為全場最接地氣的節目華陰老腔無疑是觀眾最期待的節目之一。11位民間老藝人一曲《過端午》將華陰老腔的剛直高亢、磅礴豪邁的氣魄展現無遺。
臺上,只見老腔藝人一手持著木凳子,一手高舉木塊,和著曲調,有節奏地、用力地擊打木凳,現場觀眾和演員群情激昂、遙相呼應。
月琴、板胡、大鑼、馬鑼、引鑼、戰鼓、驚木、幹鼓、梆子、鍾鈴等自製樂器在老腔藝人敲擊下,配合主唱粗獷豪放、鏗鏘有力的唱詞,場面十分震撼,觀眾直呼過癮,讓他們感受了一場聽覺盛宴。
2006年,華陰老腔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近年來,也逐漸被各個年齡階層的觀眾所接受和喜愛。陝西華陰老腔藝術團團長張香玲告訴記者,這次來到湖南汨羅演出是推掉了原本的檔期安排,團員們紛紛表示來到端午源頭龍舟故裡過端午節也是別有一番味道。張香玲說,為了這次演出,他們團隊花了整整五天時間,將陝西老腔結合汨羅端午文化,創排了這一曲《過端午》,希望汨羅人民喜歡由兩種地域文化組合而成的陝西華陰老腔。
人美歌甜演繹不一樣的《世界有條汨羅江》
「世界有條汨羅江,彎彎曲曲水流長…」青年歌手王馨一曲《世界有條汨羅江》將節目推向一個小高潮,現場群情激昂,歡呼聲連片。
去年獲得央視「尋找劉三姐」全國總冠軍的王馨是湖南邵陽人,這是她第一次到汨羅參加這麼大型的演出,她表示自己雖然參加比賽無數,但是面對汨羅熱情的觀眾她仍然感到既緊張又興奮。從熟悉歌曲到正式演出只有短短幾天時間,沒有哪次演出時間這麼緊,這對於她來說也是一個挑戰。
「人美歌甜,舞臺表現力很強。」這是導演組給王馨的評價。「她把《世界有條汨羅江》唱出了自己的味道,我們都很喜歡這個節目。」臺下也不乏王馨的小粉絲們。
《我們的節日·端午》全國文明村鎮文藝展演觀後感【篇二】
天晴氣朗,汨羅江上,乘著文明村鎮之風的龍舟正競發前行,汨羅江畔人聲鼎沸,觀眾分方陣有序入座。
據悉,此次主題文化活動共由兩部分組成,分別是文藝展演和龍舟競渡。此次文藝展演分為四個篇章,分別是尋夢汨羅、詩畫田園、風潤農家和大美中華,將有來自全部各地的表演者為大家呈現一場集中華文明之美的文化盛宴。
第一篇章:尋夢汨羅
9點08分,我們的節日·端午全國文明村鎮文藝展演正式開始。「吉日兮辰良,穆將愉兮上皇……」260名朗誦者身著漢服手持竹簡,淺吟低唱《九歌東皇太一》,夢回汨羅,夢回屈子,在屈子精神的不斷鞭策和影響之下,今日的汨羅展開了精神文明的新畫卷。
此次文藝展演由湖南衛視主持人孫璞和湖南經視主持人yoyo主持。
鼓聲震天、羽毛飄逸,舞蹈《楚風》吹來的是楚韻、楚魂。
揮舞的國旗,熱情高漲的觀眾。
汨羅市委書記喻文接受中央電視臺記者採訪。
「世界有條汨羅江,彎彎曲曲水流長,流的不是水啊,流的是粽子香……《世界有條汨羅江》這是求索和拼搏精神的完美詮釋,是汨羅源遠流長端午文化的最佳表達。
第二篇章:詩畫田園
來自浙江安吉的表演者帶來的歌舞《春風竹韻》,2005年盛夏的一天,習近平主席在安吉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如今的安吉,綠水青山,秀美富饒,在全國首創「美麗鄉村」建設,為「美麗中國」貢獻了最早的實踐樣本。微風拂過竹林,舞臺宛如一幅純樸寧靜如世外桃源般的畫卷。竹葉沙沙,是綠衣少女以舞蹈的形式在吟誦奇妙的田園詩篇,展現富饒秀美的田野。
正在候場的演員正聚精會神的看臺上的演出,這次盛會是一次民族文化的偉大交融。
來自北川的原生態歌舞《瓦爾俄足》讓我們感受到了北川文明村鎮的燦爛民族文化。據悉,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羌族女性為祭祀天上的歌舞女神莎朗姐,每年都要登上女神梁子,舉行"瓦爾俄足"活動。
領導正與觀眾們坐在一起聚精會神觀賞文藝展演,現場氣氛熱烈,秩序井然。
過端午咯,身著紅肚兜的兒童正在歡唱《端午童謠》,這是後一輩對屈原的紀念;這些小演員均來自汨羅當地,家長們也正聚精會神欣賞自家孩子的表演。
在此次文藝展演中,來自全國六個秀美村鎮的朋友向大家展示了各地的端午習俗,也給汨羅人民帶來了蘊藏美好祝福的禮物.現場的方陣觀眾熱情高漲。
《指尖激情》臺上正飛舞著翠綠的粽葉和晶瑩的糯米,大家不光可以近距離感受各地民俗文化,還能吃上現包的端午粽,臺下小朋友對粽子的期待之情早已溢於言表。
第三篇章:風潤農家
新村新面貌,新風新氣象,《新編新事多》。來自常德的地方曲種常德絲弦正在上演。常德絲弦是流行於湖南常德沅江、澧水一帶的漢族地方曲種。明末清初,江浙一帶的民歌和時調小曲傳入常德後,經與當地民間音樂相結合,不斷演變、發展而成。
最接地氣的節目《戲曲聯唱》:京劇、花鼓戲、華陰老腔爭奇鬥豔。
來自新疆的歌曲《若羌賽乃姆》:燦爛的樓蘭文化,展示了大美新疆,展示了若羌縣基層精神文明建設成果,展示了農牧民基層文化生活,展示了一帶一路下的新若羌。
現場觀眾被精彩節目吸引。
第四篇章:大美中華
大美中華,美麗鄉村,在希望的田野上迴響著嘹亮的歌聲。來自江西吉安的民歌《請茶歌》似一陣茶香飄來。請茶歌是井岡山一帶流傳的民歌,唱出了井岡山人的樂觀、淳樸的感情。淡淡茶香,濃濃幸福,唱響了代代相傳的紅軍精神,唱出了幸福生活的美好願景。
來自草原的狂歡——《雙合爾·楚古蘭》,在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這天,雙合爾山周邊村屯及蘇木鄉鎮的農牧民群眾自發地聚集在這裡,舉行蒙古族民歌演唱、搏克比賽、賽馬、烏力格爾演唱及登山、踏青、賞花等文化娛樂活動。
這是一場文化的盛宴,是各族人民幸福生活的精彩呈現,更是給現場觀眾帶來的美味精神食糧。
壓軸節目《我們的中國夢》,紅牡丹、藍花瓣、60條2.5米紅長綢氣勢恢宏,……這是一個值得謳歌的時代,這是一個奔向未來的偉大時代,偉大的中國夢,偉大的中國人.回想過去,展望未來,讓我們擼起袖子加油幹.
端午節,是一支民族文化的交響曲。這支交響曲託起了一個巨人;也成就了一條世界級的名江。端午節,是我們的節日,愛我國家圓夢中華,這次的文藝展演是一次古楚文化的經典再現、一次傳統禮儀的華美展示、一次愛國頌歌的震撼傳播、一次全民節日的盛大歡宴。
千年端午,悠悠粽香。在文藝展演結束後,汨羅江畔將接檔進行龍舟邀請賽。
11:00,汨羅江畔鼓聲震天,人聲鼎沸,20xx年中國汨羅江國際龍舟邀請賽正在上演。
此次開展的競賽項目是公開組23人龍舟500米直道競速,共有16支隊伍報名參賽,其中國際聯隊1支,本市及國內其他地區隊伍15支。
參賽隊伍名單:歸義民間龍舟隊、歸義社區龍舟隊、金誠集團龍舟隊、汨羅市龍舟協會隊、愛心幫幫志願服務龍舟隊、修鳳龍舟隊、屈之源龍舟隊、屈子龍舟俱樂部隊、中鐵十八局龍舟隊、屈子龍舟女隊、屈原村龍舟隊、興龍龍舟隊、雲耕鰍語龍舟隊、窯洲社區曾家坪龍舟隊、國際聯隊以及羅江鎮石侖山康勝農機龍舟隊。
一條條龍舟你追我趕,劈波斬浪,狀若飛梭,本屆龍舟賽秩序井然,場面熱烈,這是一次龍舟文化,大美汨羅的完好展示。
更多相關觀後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