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卓別林的《摩登時代》觀後感

2023-07-28 14:16:19

  《摩登時代》中的諷刺辛辣而犀利,對底層工人的同情顯而易見,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醜化了資本所有者的形象。下面是提供的《摩登時代》觀後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摩登時代》觀後感1

  在當時的背景下,這部影片賦予了一定的意義。不僅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情形,還把政治方面的一些問題給表露出來。這是要一定勇氣和膽量的。

  一個流浪漢的故事,在工作,被辭,找工作,工作的過程中發生的事件。工業的發展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一些新事物,如流水線的工作。工人們就在自己的崗位上日復一日,每時每刻地做著同一件事情,而該電影的主人公就是那眾多普通階級工人的一個。他負責的是扭螺絲。每時每刻腦子都在高度緊張地盯著螺絲,生怕錯過了一個。就連好不容易有個休息時間都被老闆的電子眼看到而回去工作。中午還被老闆抽中做吃飯機的實驗對象。本來是件美差,只可惜吃飯機中途亂套,製造出一系列的笑點。到最後,他瘋了。看到是螺絲般的園便想去扭,儘管是在女人身上衣服的紐扣,他開始了「報復」,去總控制間亂搞一通,把那裡弄得烏煙瘴氣時就拿著機油到流水線捉弄人。最後送進了瘋人院。

  出來的時候,看到一輛車經過掉下了一面紅旗,撿起來,揮動著希望那車會回頭注意,在背後,轉角的地方,來了一批罷工者,他便被當使頭人給抓起來了。但是,我至今仍然在想,明明他就是從那裡過來的,應該看到遊行隊伍了啊,怎麼還敢如此放肆呢?要麼是導演的笨拙,要麼就是為了效果需要而忽視一些常理性的問題。

  進監獄後因為不小心吃了白粉而異常興奮,鬼使神差的沒有關進牢裡,又恰巧碰上歹匪劫獄,也在神志不清的情況下,救了警察們,之後監獄的生活過得算是小資。獄長把他釋放了,並給予了一張介紹信,這無疑是幫了流浪漢的一個大忙。

  出去的第一份工作就是造船工廠,只是找一塊木塊,便把做好一半的船架給放入海中,毫無疑問,他在哪個地方呆不了了。在路上閒逛,撞上了一位姑娘,原來是偷麵包被人追殺,流浪漢想到會監獄的逍遙日子,便承認是自己偷的,在開心一下之後,哪個押解人的警察被告之不是流浪漢而是哪個女孩,流浪漢沒辦法,之後進一家飯館,大吃特吃,在吃飽的時候特意叫上警察,於是,他被逮上車了,沒多久女孩也被帶上了車。之後他們一起經歷著流浪漢幾次被關進監獄,女孩在外找一個家,在最後一次,女孩找到了工作,在節流浪漢的時候,衣著光鮮,並給他找了份工作。但是最後因為女孩未成年,卻沒有去管教所,而發出通緝令,無奈他們只能遠走他鄉,在最後,即使道路很長遠,流浪漢仍舊以樂觀的心態去對待,也勸服身邊的女孩樂觀。

  其實總體上對影片還是滿意的,他的笑點很多,沒有了那個時代小丑踢下屁股笑個的悲涼。但是所謂的喜劇就是建立在悲劇之上。在笑過後發現絲絲悲哀,感慨萬千,就是喜劇的效果。無疑,這在當時是一部很成功的喜劇。

  但是我不喜歡那個流浪漢,他沒有嚴謹的工作態度,在流水線上,都是他在連累一個線上的同伴,或許我們會覺得好笑,但實際上這種人真的是不討同事喜愛。

  他很懶散,既然獄長給了他介紹信,他用過一次,也是沒有認真的情況下,闖了大禍,不悔過自新而是想著回去那個逍遙的監獄小窩。

  他沒有責任感,在害得造船工人的重大損失後,就這樣瀟灑地走了,沒有說補救,就這樣不負責任。

  其實很多的悲劇性的發生都是流浪漢自己造成的。

  片中還有很多現實中不可能出現的情況,只是為了有喜劇效果而誇張化,但是無可厚非,這部喜劇是成功的,是它讓美國加快速度的前進。

  《摩登時代》觀後感2

  資本家從工人身上儘可能的榨取剩餘價值;工人為了更多地獲得酬勞貼補家用而不得不為資本家鞍前馬後;罷工得不到支持,下層人們的生活處於崩潰的邊緣;機械化生產取代傳統式的手工作坊,工人的創造力能動性被剝奪,取而代之的成為了程序化的機器生產的附屬品。這些可以說是摩登時代想表達的核心意思。「影片以批判性的眼光揭露了資本家瘋狂剝削工人以更大限度地獲取剩餘價值以及這樣一種以機械生產為主的生產方式對人性的壓抑和摧殘。」(橫線處摘自百度文庫)

  當然,摩登時代揭露的事實是當時兩次工業革命後的真實寫照,角度極為犀利,揭露了生產方式改變給人們帶來的巨大災難。但是,作為一部經典的影片,我們應該抽絲剝繭,冷靜審視其中所表達的觀點,看到某些東西對當下的指導意義。

  一、工業化,機械化的生產對當下的生活其實是必要的

  摩登時代在開頭演藝的卓別林擰螺絲最後被送進醫院的場景,嘲諷了那時機器代替

  工人,使得工人只能整天圍繞機器,程序式的工作的悲慘命運。當然這樣的批評是在與之前手工作坊式的生產相對比的,工人的主動創造性確實隨著機器的到來被剝奪了。但是作為工業革命的產物,無論在哪一種意識形態下,機器代替人是一種必然結果,因為機器的運轉確實滿足了人們的物質需要,提高了生產力,確實為人類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因此機器化的生產方式雖然在摩登時代裡被作為反面批判,但它確實是當今不可缺少的。

  二、資本主義的本質被揭露,惡劣的本質至今仍未改變

  摩登時代對當下有指導意義的很重要的一點來自於它毫不遮掩的揭露了資本主義的本質。由於資本主義發展已經許多年,各種改進使得他的本質在當今變得不那麼容易捕捉,但無論怎樣的改進,資本主義仍然會因為它本質上的缺陷而瓦解。而摩登時代恰好可以讓我們看到這一點。

  1.工人永遠沒有自主權,他們的生計只能依靠為資本家賣命來維持

  摩登時代裡工人就像片頭所呈現的羔羊一樣,只能在資本家的驅使下,到工廠裡做工。而當他們想要反抗的時候,卻又被警察所阻撓,他們的社會地位得不到尊重,生活極為貧困。但即使這樣,他們卻又不得不依靠到工廠裡做工來維持生計。他們的命運完全被資本家所主宰。這種資本家操縱工人的情形可以說是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而當今,在資本主義國家,雖然有像法國、德國等國組織起的工會來制衡資本家的權利,罷工也經常發生。但最終工人並沒有因為這樣而獲得自主權,他們還是不得不依靠為資本家工作而生存。例如,12月初,發生在西班牙的機場空管集體因不滿加班而罷工的事件,雖然其結果影響到了整個西班牙國內航班的正常運行,成功地讓人們聽到了他們的聲音,但他們卻沒有因此而勝利,因為最後政府威脅說如果這樣下去他們會失去自己的工作。可見,這個例子說明了在資本主義狀態下工人依舊不是社會主人的事實,工人依舊要為資本家賣命的現實。

  2.資本家為了企業生存,為了剩餘價值而不斷壓榨工人的本質並沒有改變

  雖然當今已經距摩登時代所描繪的20世紀初的社會化大生產有近100年了,那種以不斷加快生產線速度壓榨工人來提高生產率的原始做法已經不多見了,但這樣的情形卻以其他不同的形式表現出來,某些形式甚至是具有偽裝性的。例如,在一些日本公司,老總們每天會帶頭到門口向員工們問候早安,他們無論在什麼時候都說把員工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並定期組織活動來豐富員工的生活。但在這背後不是員工工作的幸福而是他們工作的艱辛。比如,公司的銷售人員每天要頂著極大的壓力來推銷產品,他們的銷售業績往往直接與工資掛鈎,如果不能按期完成,則按公司規定扣工資,或直接開除。更有甚者,讓銷售員工之間產生競爭,規定每年銷售業績最差的員工被開除,而資本家則在這其中坐收漁翁之利,壓榨員工的同時獲得大筆的剩餘價值。

  可見,雖然工人的生活已經不再像那時一樣水深火熱,但榨取剩餘價值的行為卻絲毫沒有改變。

  最後,摩登時代雖然反映的是20世紀初工業化大生產時底層工人的處境,但是在嘲諷、批判當時的社會黑暗的同時,也清楚地向後人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的本質,資本家剝削工人,工人又不得不靠被資本家剝削以維持生存的情形正是資本主義自誕生到現在不曾改變的本質特徵,只是摩登時代裡描繪的情形更為直觀,當今的情形比較模糊罷了。而在我看來,摩登時代或許也正是因為具有這種揭露資本主義本質的思想內涵而成為一部經典的影片。

  《摩登時代》觀後感3

  《摩登時代》的背景是三十年代資本主義走向壟斷的時代,機械大工業高速發展,資本向少數壟斷財團手裡集中。隨著這場工業和社會變革洪流到來的是大量淪為機器工業文明附庸的無產階級,在技術革命的旋渦中迷惑,然後成為這個機器社會生產線上的螺絲釘,微不足道,隨時可以被無情拋棄。

  卓別林的《摩登時代》是表現20世紀初社會化大生產的最為著名的影片了,為經濟危機給廣大工人帶來的痛苦而大聲吶喊呼號。喜劇大師卓別林以獨特的視覺形象、喜中見悲的詮釋方式、辛辣犀利的諷刺和揭示出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工人飽受資本家欺壓剝削的嚴酷現實,以其高超的表現手法向世人展示了一幅代表千百萬失業者遭遇的生活畫像,概括了「摩登時代」這一矛盾的本質,揭露資本家瘋狂剝削工人以更大限度地獲取剩餘價值以及這樣一種生產方式對人性的壓抑和摧殘。在那樣一個工業大生產的時代,卓別林用自己的演技演繹著每一個勞動者的希望,他們雖然忍受著壓迫,但對生活的追求是不會停止的。

  20世紀初期,也就是所謂的「摩登時代」是一個十份特殊的時期,兩次工業革命的相繼發生完成,工業社會徹底取代了農業社會,人類從農耕文明邁向工業文明,社會化大生產成為生產的主要方式。在這一系列的重大變化中,工作條件、勞動分工等方面也發生了重大變化。資本家需要獲取更多的利益,工人要求更多的報酬,勞資雙方都要求獲得更多的生產收益,於是,提高勞動生產率增加盈餘便成為了極佳的選擇。由於這一時期社會化大生產取代了傳統的手工作坊,生產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的分解、專業分工的細化以及制訂相應的標準成為可能。因此,科學管理在這個時期成為生產管理領域的主要管理模式。科學管理集中進行定額研究以及人與勞動手段的匹配:強調工作制度化、標準化、科學化,以此作為提高勞動生產率的主要手段;同時對工人進行培訓,使其掌握最佳操作方法,實行生產的定額標準;與此同時,採取計件工資製作為對工人的激勵手段。伴隨標準化生產和流水生產線的出現,工人的專業化分工被無限度細化有了實現的可能;同時,為了適應流水線生產的方式,專業化分工的進一步細化也成為一種必須。此時,管理科學在生產上的應用達到了極致,工人被緊密地結合在機器周圍,高度熟練的進行單調乏味的簡單勞動。機器成為整個生產過程的核心,人僅僅作為機器的附屬而存在,在這樣的氛圍下,工人作為社會人的屬性被企業主或管理人員壓制到了最低限度,人的尊嚴和能動性被嚴重忽視,工人僅僅作為機器零件被使用。工人的工作積極性乃至身心都遭到了嚴重的挫傷。總體來講,以科學管理為主導管理方式,工人簡單勞動與機器緊密結合是當時典型的生產方式。這種生產方式作為社會化大生產早期的主要生產方式一方面緩解了勞資雙方的緊張矛盾,提高了勞動生產率,積累了豐厚的社會財富;另一方面,也存在著嚴重忽視工人人格,工人士氣低下的問題從而導致了新的勞資矛盾。

  電影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它讓人們在笑聲中看到資本主義黑暗以及不合理的社會制度。資本主義國家殘酷、黑暗的現實,資本家無休無止的壓榨,已使許多人民無法生存,流浪街頭,沿街乞討,連工人的吃飯時間都相剝奪,因此發明了吃飯機器,讓工人在吃飯時能騰出手腳來繼續幹活……種種做法的最終目的都只是為了獲得更多的剩餘價值,因為剩餘價值才識資本家最終想要獲得的就是更多的剩餘價值。

  而資本家是怎樣剝削工人的?勞動過程是勞動者通過有目的的活勞動,運用勞動資料對勞動對象進行加工,改變自然界的物質形態創造出滿足人們需要的使用價值的過程。在資本主義社會由於生產資料歸資本家私人佔有,工人一無所有,只有靠出賣勞動力為生。這就決定了資本主義勞動過程具有以下兩個特點:第一,工人在資本家的支配和監督下勞動,他們的勞動隸屬於資本家。第二,勞動產品也屬於資本家所有。

  所謂資本原始積累,就是生產者與生產資料相分離,貨幣資本迅速集中於少數人手中的歷史過程。正如馬克思所說:「創造資本關係的過程,只能是勞動者和他的勞動條件的所有權分離的過程,這個過程一方面使社會的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轉化為資本,另一方面使直接生產者轉化為僱傭工人。因此,所謂原始積累只不過是生產者和生產資料分離的歷史過程。這個過程所以表現為『原始的』,因為它形成資本及與之相適應的生產方式的前史。」在西歐,資本原始積累開始於15世紀後30年,經過16世紀的高潮,一直延續到19世紀初才告結束。資本原始積累主要是通過兩個途徑進行的:一是用暴力手段剝奪農民的土地,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奪貨幣財富。

  資本主義的生產是剩餘價值的生產,資本家的本質是惟利是圖。因此,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不僅是價值形成過程,而且必須是價值增殖過程。資本家使用最明顯的延長勞動時間的方法來絕對的增加剩餘勞動時間,這種方法叫「絕對剩餘價值」。其次,資本家為了剝削更多的剩餘價值,除採取延長勞動時間的方法外,還用提高勞動強度的方法來加強對工人的剝削,讓工人在同樣的時間內消耗更多的體力和腦力。從勞動支出來看,提高勞動強度和延長勞動時間並無本質區別,也屬於絕對剩餘價值生產。

  資本主義生產的直接目的和決定性動機,就是無何止地採取各種方法獲取儘可能多的剩餘價值。這樣一種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必然性,就是剩餘價值規律。馬克思指出:「生產剩餘價值或賺錢,是這個生產方式的絕對規律。」因此,剩餘價值是僱傭工人所創造的並被資本家無償佔有的超過勞動力價值的那部分價值,它是僱傭工人剩餘勞動的凝結,體現了資本家與僱傭工人之間剝削與被剝削的關係。

  通過影片,我們更形象化具體化地認識了本章第一、二節的內容:資本本義的形成及其本質。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