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觀人民的名義觀後感

2023-07-28 05:11:28 4

  《人民的名義》已成為名副其實收視口碑雙贏的神劇,沒有小鮮肉,沒有流量擔當,而是近40位資深老戲骨傾情演繹。下面是人民的名義觀後感,快來圍觀吧。

  觀人民的名義觀後感【篇一】

  戲裡是一群城府頗深的男人之間的商場女強人,戲外是與一眾老戲骨搭戲的從沒有演過正劇的女演員,《人民的名義》胡靜戲份不少,但她的演繹準確定位了高小琴這枚「紅色的綠葉」,但凡是高小琴出場,大多是穿著紅色衣服,導演想用這種很強烈很搶眼的顏色,讓高小琴從男人戲裡跳出來,而胡靜準確拿捏了紅色的耀眼和綠色的襯託,與老戲骨們對戲毫不遜色,更能互相借力,就如太極推手。

  胡靜飾演的高小琴是山水集團的董事長,但並不認為高小琴是所謂的「霸道女總裁」,這至多只是高小琴的攝人氣質,但背後則是這個出身貧寒的女強人的妥協,與各路人馬交鋒,很考驗胡靜的演技,顯現出了胡靜對於這部戲的大局觀,她能從與她對戲的演員的鋒芒裡,挖掘出高小琴這個人物的隱秘性格,猶抱琵琶半遮面,有著清晰的層次和邏輯。

  高小琴第一次亮相即牢牢抓住了觀眾們的眼球,她陪李達康一同前往拆遷區視察拆遷情況,一行人的西裝和夾克衫的冷色,讓她的一身紅色套裝格外奪目,她的妝容精緻又與身後的斷壁殘垣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此時胡靜的臺詞功力盡顯,他吐露了光明湖項目的困難,但是語氣不卑不亢,而是用軟糯的語氣娓娓道來,佔據了談話的上風,這就給觀眾勾勒出了高小琴這一個女強人的大致輪廓,猶如一副鉛筆素描,寥寥數筆,清晰不拖沓,又餘韻深長。

  光是能言善辯不足以能讓高小琴能在各路人士遊走自如,宴席間的京劇樣板戲唱段才能看出她的隨機應變以及準確前瞻,實則胡靜沒有學過戲曲,但她扮阿慶嫂唱《沙家浜》智鬥這段,不僅相當專業,更是融情於曲,眉目流轉、曲調婉轉,讓侯亮平也為之嘆服,不誇張的說她與侯亮平的第一番戰,她不落下風。

  胡靜與女演員之間的搭戲,就拿陸亦可去山水集團問詢高小琴來說,外表波瀾不驚,內心暗流湧動,胡靜談笑風生,大氣得體,再是獨當一面的女強人也有小女人的私下,高小琴內心的膽怯和嬌嗔更多表現於祁同偉,她是祁同偉的情人,祁同偉是攀附妻子的家庭背景爬到了這個位置,他給不了高小琴名分,但高小琴沒有半點埋怨,甘願做祁同偉背後的女人,第一場高小琴與祁同偉的戲出現在高爾夫球場,高小琴一身高爾夫球裝,小鳥依人於祁同偉身旁,又不失時機講述自己對於局勢的看法,而祁同偉與妻子吵架之後,高小琴又做起了寬慰祁同偉的角色,勸他小不忍則亂大謀,胡靜的演繹沒有讓高小琴流於臉譜化,這才避免讓高小琴成為其他戲裡常見的「美女蛇」,而是讓高小琴變成了能夠適應不同生態環境和天敵目標下的「變色蛇」。

  原著小說裡高小琴還有一個妹妹高小鳳,電視劇至今沒有出現高小鳳,某種程度而言高小琴身上疊加了兩個人的性格。這一群厚黑的男人,高小琴憑什麼能立足,靠的是女人遠勝於男人的柔韌性,這就是胡靜詮釋高小琴這一人物的路徑,再回到胡靜唱戲曲,其實戲曲裡有一個特技就是水袖,水袖能將演員表達人物感情時將其放大和延長,高小琴長袖善舞,胡靜即是用出了無形的水袖般演技,揮一揮衣袖,帶來一片雲彩,看似不經意,卻是技法與感情的玉汝於成,高小琴是一個「走鋼索的美人」,然而鋼索雖難走,如果手裡有一個平衡杆,心無旁騖也能走上幾步,胡靜詮釋的高小琴走的不是鋼索,而是用水袖製成的鋼索,她不僅甩著水袖,更是走著水袖,她的演技裡集聚了平衡和彈力。

  觀人民的名義觀後感【篇二】

  中央派下來的幹部,都是正義化身、毫無私慾,阻力重重但必將勝利的;

  各級書記(班長)(一把手),都是站的高、看的遠,即便有點兒性格缺陷也是大節不虧的;

  落水幹部,都是無良商人刻意腐化拉攏的,最壞的也是早年的英雄,沒過得了壞人故意設的美人關;

  真下手幹壞事兒的,不是老婆情人紅顏禍水就是不成器的兒子……

  且不說這裡面赤裸裸土生生的直男癌,你把侯亮平換成海瑞,或者把這部戲的背景改成明末、唐末、漢末,大部分情節都可以成立:

  皇上都是好的都是愛民的都被架空了;

  執拗的清官帶著尚方寶劍協同地方上被邊緣化的正義力量一起肅清貪腐,瓦解幫派;

  窮苦人家的漂亮女孩子被買去培養技藝後賣給有錢人家做妾;

  大反派打著老百姓的旗號中飽私囊排斥異己,男一號也打著老百姓的旗號以陰謀贏取陰謀,他們都說自己是老百姓的兒子而老百姓不過是打醬油的;

  全部政治問題就是地方官員個人節操加中國傳統潛規則的人際關係……

  沒有人反思制度本身有沒有問題,沒有人理性探索公平、正義、法治、民主,沒有人關心更加透明的法治制度、更加公平的社會制度。

  我好像聽到千家萬戶電視機前老同志們的感慨:中國自古以來哪個朝代還不都是那麼些事兒啊?!讓你上去你也得這麼幹哪……

  即便如此,這個文本也必然經過了各種大刀闊斧的修改,缺乏那種一氣呵成的連貫性。

  故事還好,雖然觀念陳腐,但敘事鏈設計得還是抓人的,開頭很緊湊,表演挺精彩,老戲骨密集出現,大概四五集過後這口氣就洩掉了,剪輯得亂而垮,硬生生插進鄭詩兒子那條線,特別跳戲,後邊揭秘的各種前情,一看就是補丁……不知道經了多少修改要求。

  小說文字更粗糙,人物更臉譜,劇已經比小說好看多了,老演員們還是挺添彩的。像陳巖石有些戲,明知道假,卻還是看著流眼淚,多希望那是真啊。

  說什麼尺度大,別逗了。套路就是,能讓你看得到的,都是大官人們允許你看的,無非把故事講得曲折一點的影視版黨員學習材料罷了。

  去年說《我不是潘金蓮》「尺度大」,其實還不是抹黑訪民、明貶暗褒?

  你以為那是姓汪的尺度大,其實是姓蔣的故作姿態,也可能是胡司令上趕著諂媚漁利。你以為自己是阿慶嫂心裡門兒清,其實是楊喜兒紮上了紅頭繩兒。

  《一條狗的使命》結尾處,狗狗說轉世輪迴了幾世才搞明白,「做狗呢,最重要是開心」。

  那我們畢竟是人類,畢竟是21世紀現代社會的理性人,要開心要活在當下沒錯,但要坦蕩才是真的開心,慾壑難填的人哪能有真開心的日子?

  觀人民的名義觀後感【篇三】

  最近在湖南衛視熱播的電視劇《人民的名義》,陣容太嚇人了。一幫老戲骨,終於又摩拳擦掌地集體打馬上陣了。這些老人兒,在這齣「官場現形記」裡,眼角眉梢全是戲,隨便抖動一個皺紋都能夾死你。

  好的作品才能讓演員在戲中找到精氣神兒。《人民的名義》目前我才看到第8集,但已經完全可以看到一部優秀正劇的模子了。各路人馬在劇中場場過招,給觀眾的是拳拳到肉的痛快。所謂「飈戲」,不是捶胸頓足,撕心裂肺,而是你一記重拳過來,我立馬接住,反手給你一掌,好演員就是能互相能接住對方的各種招數,彼此刺激腎上腺素,一路博弈,過著招就把關給通了。

  這齣反腐大戲從一個被檢舉的處長查起,牽出一連串貪汙腐敗的高層官員,整個故事結構緊湊,環環相扣,埋下的線又是各種高級,引出多個枝枝葉葉剪不斷理還亂的官場商場複雜關係,形成一整個盤根錯節網狀結構的故事布局。從第一集就嗅到了和《北平無戰事》同樣的氣味,都是從一件緊急事件展開全盤,一個政治領域裡的年輕幹部表現出過人的決斷手腕,橫空出世,然後一眾城府極深的老人兒們起伏浮沉,家國情懷,千秋大業,都在一個大漩渦裡周旋始終。正劇只要拍好了,邏輯清晰,伏筆無數,永遠最有看頭。更難得的是,這部劇中的人物不再是主旋律下的非黑即白,而是都給了很立體的設定,血肉充沛,當然,從法律上判貪腐,肯定是毫無猶疑一刀定,但從官場上看人性,卻也寫盡了人心變換難測,萬般無奈,世事艱難。

  世事艱難,浮沉千萬。來來來,只來看老戲骨們狂飆突進的演技:

  (以目前看到第8集的進度來寫的。)

  這兩天微博已經到處在傳他的一場哭戲,「層次」這個詞已然不想再贅述。這裡還想提他的另一場戲,就是陸毅連夜要去搜查牽涉到侯勇貪汙藏贓的第三個地點,到達現場時,侯勇從車上下來,就已經完全呈現的是腿軟的狀態。這種狀態,太難把握,稍微過一點就顯得是在做戲,而侯勇從表情到肢體,完全是一種崩潰的絕望了,感覺整個人已經「脫水」了。我每次看一些老道的演員在演一些特別過癮的戲時,都覺得他們當時肯定爽爆了吧,他們自己想必在演的當下也非常享受,所謂斯坦尼體系,完全鑽到角色裡去的那種融合感,只能說,這讓演員和觀眾都太過癮。

  還有就是侯勇吃麵,一碗麵就蒜瓣,完全是老農做派,吃的那叫一個香,也符合他偽裝自己是清貧之官的假象,連在外形上,也和另一個大貪官丁義珍的油頭粉面迥異,清瘦、穿著樸素,出行不是騎自行車就是電動車。這當然也要歸功於導演摳戲摳的細、摳的準。侯勇飾演的也是一個大貪官,但表面上卻一直保持低調,低到一碗炸醬麵裡。

  單是反貪局來抄家,一個貪官假裝鎮定的抱著膀子在旁邊看,並無新意。給他來上一碗麵,坐在那裡,氣定神閒的吃,還能就上一瓣蒜,再加上和正面角色你來我往的一連串對打臺詞,一場無聊的搜查戲立刻變得生動起來,揪著人心往下看。一個好開場定終生,侯勇雖然只是在開頭打了個醬油,但足以讓人看清整部劇的重量。

  當然這裡還有陸毅的對手戲。很多人都說不是陸毅不行,而是對手太強。是嗎?演戲就是對打,應該遇強則強,才能呲出火花,場面才好看。當侯勇在用「脫水般」的全身心生命演繹時,陸毅的眼神還是游離於戲外的,當侯勇咂巴著麵條把熒幕前的觀眾都給咂巴餓了的時候,陸毅還在對面念臺詞。陸毅不是不努力的人,只能說演技這件事,還是天賦賜予。

  「陸橋山同志」的演技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前有在《潛伏》裡玩轉老奸巨猾,後有在《風聲》裡釋放六爺的冷血毒辣,甚至在王全安拍跑偏了的《白鹿原》裡,也能將鹿子霖的猥瑣演出讓人討厭又好笑的滑稽感。這次在劇中依舊是出演一個歷練極深的市委書記,也做了不少的事,也操碎了心,但是是一個為了求政績太用力往前衝的人,只盼他後續繼續蓄正力。

  開場便給了吳剛一個手部的大特寫,在得知自己部下涉及貪汙案件時,他的手指開始不停快速摩擦,但臉上仍舊不動聲色,理智地分析案件,把案情努力地往對自己有利的方向迅速拉攏。所謂老辣,既是劇中人的喜怒不行於色,也是演員演技的爐火純青。

  老演員,敬業的老演員又永遠是讓人跪服。老檢察長陳巖石為民請命那一場戲中,現場工人民憤積漲,吳剛作為市委書記,緊急到場安撫群心。現場搭了個腳手架直接通到房頂上,方便領導上去喊話,腳手架之間的層高可是不低,但是戲到這裡了,需要你上,老演員絕對不含糊,吳剛就在這個腳手架上來來回回地跑,一腳一個臺階,鏡頭跟著,不是蹣跚,完全是跑、爬、衝,全是自己親自上陣。吳剛是1962年生人,55歲的老骨頭的跑、爬、衝。看到這裡,那些摳圖的、文替的、吻替的、拍一場戲要十個助理的鮮肉們,此刻站在綠幕前,只怕是要羞臊了自己的臉。

更多相關觀後感推薦: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