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關於白鹿原電影完整版觀後感

2023-07-28 05:36:34

  《白鹿原》被稱作是中華民族的一部秘史,應當之無愧。yuwenm小編整理了白鹿原電影完整版觀後感,歡迎欣賞與借鑑。

  關於白鹿原電影完整版觀後感【篇一】

  1、王全安執導的電影《白鹿原》就仿佛拿了一手好牌,最終不但沒有打好,還打得相當難看,沒有原著厚重,更不如原著鮮活。電影只截取了小說的中間部分,可以說是無頭無尾,沒有看過原著的人無法體會出《白鹿原》深刻的歷史和社會意義。電影的主題模糊,敘事混亂,其中白鹿兩家祖孫三代的對立,沒有很明確地表現出來。「不見白鹿,只見小娥,前段平穩,後段散亂」,「拿掉抗戰後的段落,造成白孝文、鹿兆鵬和黑娃的命運不知所終,上下兩代人的傳承只完成了一半,原著架構被完全破壞。」

  2、電影離小說差得太遠,在小說中,田小娥並非是貫穿《白鹿原》始終的人物,她在故事講到一半就死去了,從這個角度講,導演王全安只拍了半部《白鹿原》。當然,讓漂亮女人田小娥成為主角,讓田小娥跟幾個男人的故事作為主線,也沒有什麼不對的,如果影片改名為《那些年,田小娥和她的男人們》或者《田小娥和幾個男人的故事》就更好了。片中有七個男性角色,有六個是圍著田小娥轉的:黑娃(段奕宏)、鹿子霖(吳剛)、白孝文(成泰燊)迷戀於她的美色,先後成為她的男人;白嘉軒(張豐毅)和鹿三(劉威)忌憚和痛恨她禍水般的紅顏,算是她的敵手;狗蛋成了她的調味品。田小娥,是影片中最重要的女性角色,更是犧牲品。與黑娃偷情私奔,被鹿子霖誘姦,被迫引誘白孝文,衝出欲望的田小娥逃不開悲慘的命運。田小娥,正象徵著時代背景下的叛逆力量,正是她為古老的白鹿原帶來了巨變。田小娥一邊渴求愛情又一邊不由自主地風情萬種,她不甘心被擺弄,能低頭但也有著傲氣,為生存可以不顧尊嚴。而一切,只不過是想安身立命,簡單得庸俗,庸俗得可憐,最後變成了可悲。在原著中,田小娥的命運是必須有一個男人依靠,她才可以活下去,那個男人是誰不重要,但在電影裡,左右田小娥行為雖有欲望的成分在,但更多的卻是恨——她只愛過黑娃一人,跟黑娃開始是性本能,而後準備真心過日子;跟鹿子霖,則是利用性來尋求安全保護,她尿鹿子霖滿頭滿臉是恨意的表現;跟白孝文,她開始是被利用,之後有同情的成分在,後來很奇特地變成了有愛情意味了;還有一個沒沾上邊的傻子狗蛋。而這每一段關係都具有顛覆性。這幾個有點能量的男人(狗蛋不算),為了田小娥都鋌而走險,呈現本能的同時也呈現了真我。小娥人生中的幾個男人,每一個都讓她的命運滑入更大的不幸中。小娥最終死在了公公鹿三手中,這個宗法領袖白嘉軒忠實的追隨者,這個本分的農民都已經不能忍受小娥了。

  3、與原著宏大的社會視角相比,電影的視角顯然低了許多,它的重點放在了田小蛾的命運上,從她身世的幾經轉折中,也可以說,她與幾個男人間的關係中,體現出相應的社會關係。她與武舉人的關係是封建體制下對人性摧殘的反映,因此處在一種壓抑之中;而與黑娃的關係是人性的釋放,但這種釋放卻沒有得到主流社會的認可,黑娃參與砸祠堂之類的舉動,多半也是一種發洩,一種反抗。而白孝文在封建家族制的壓抑下,已經喪失了人的本能,而他在與田小蛾的關係中,重新發現了自己。而田小蛾最終卻死在一種道德觀念的異化之下,這完全顯示了一種社會環境的制約。

  4、導演王全安算是一個有思想的人,他說「我們的胃遠遠比思想深刻」,其意思無非是說本能比觀念更有力量。「食色性也」,這也是人的兩大本能。兩大本能不僅是電影《白鹿原》的驅動力,在一定意義上也可以是中國歷史發展的驅動力。食在電影中是麥子,大片麥田金黃,風吹麥浪滾滾,片中很多情節據此展開,收割麥子、麥垛偷歡、交過皇糧、強徵糧食、暴力抗徵、怒燒麥田……都是在為食而戰。另一個本能色在影片中表現得更為強勁。有人說漂亮女人一出現就有麻煩,片中田小娥只要一出場,接著就會是暴力(鞭笞)、色情或兇殺。有人說,田小娥正是《白鹿原》新力量的象徵,她用自己的欲望激活了許多東西。因為她喚起或者喚醒了男人的本能,男人變得有進取心、競爭力乃至獸性等等也都跟著爆發了。權力則是目標達成的手段。片中食色是目標,權力是手段。黑娃是受壓迫的一員,他擁有的除了暴力所剩無幾,一旦有造反的機會,他當然就是訴諸暴力使用暴力(砸祠堂、為田小娥復仇,還有小說中的其它行為),向那些曾經壓迫過他的人和勢力復仇。這是人的另一大本能——暴力。

  5、四十多萬的小說濃縮成155分鐘的電影,提取了精華,然而起承轉合非常突兀,很多地方讓人一點都不明白,比如怒燒麥田後那個五花大綁被槍殺的老者怎麼回事?再如鹿三殺人前路遇白孝文那段,白孝文怎麼忽然變成無賴了?再再如影片莫名其妙地在日本飛機投下兩顆炸彈後戛然而止,又讓人覺得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在小說中,田小娥是罌粟花般美麗而帶毒的女人,是天使和魔鬼的合體,電影中主要是以受侮辱和被損害的形象出現的,身上仍然帶有邪惡和妖冶的成分,但畢竟向善良和無辜進步了不少。另外,導演採用抽取的手法剝離了白靈、朱先生、鹿兆海等有著非凡意義和舉足地位的人物。看起來,影片《白鹿原》還需要一個下集,至少我們有理由關心白孝文、鹿兆鵬,以及尚未出場的白靈、鹿兆海、朱先生等人的命運,這些顯然不是可有可無的,少了後面的筆墨,就有被腰斬的感覺。

  6、除了田小娥之外,黑娃是影片中性格最為完整的一個。他雖無鹿兆鵬的鴻鵠之志,卻也是好男兒志在四方。在郭舉人家的無邊麥田裡,他成為了最能幹的麥客。在田小娥的床上,他完成了男人的加冕禮。被攆回鄉,他只想位列門牆,踏踏實實過日子,可是宗法和族長不容,他和田小娥成為了全村的棄卒。直到鹿兆鵬帶著革命的使命歸來,黑娃才直入雲霄,成為農會的骨幹。黑娃的好運不長,被逼離開白鹿原當了土匪。段奕宏把黑娃幾個階段的心思吃透了,一會兒性感,一會兒生猛,一會兒蒙昧,一會兒狠辣。從黑娃喪失宗族庇護的那一刻起,他顯然已經成為白鹿原上最為躁動的一份子:偷東家姨太太,索性娶了回來;砸祠堂,他衝在最前面;鍘土豪劣紳,他最積極(共產黨員鹿兆鵬都嚇得鳴槍示警);給妻子報仇,他連親爹都不認。最後,他把白嘉軒的腰打折,留下一句經典臺詞:「腰杆子挺那麼直,也不過是害人!」黑娃縱橫捭闔,生無所依,正是這樣一個人,嘯聚山林,殺伐快意,完全憑藉野獸般的原始生存慾念存活。可以想見,血性十足的黑娃不會是個怕日本人的孬種,如果是日本鬼子糟蹋了田小娥,黑娃會成為整個白鹿原上反日的急先鋒,什麼事他都幹得出來。

  7、欲望是生命的本性,白鹿原正因為有田小娥這樣的女人存在,才充滿了戲劇色彩。「欲望就像一劑春藥一樣,把所有的東西都激活了。不管往著哪個方向去,它都是一種力量。」田小娥對於愛情的欲望、白嘉軒對權力的掌控、黑娃背叛式的成長……黑娃為什麼不敢吃那個冰糖,他害怕以後吃不著難受,他佔有的欲望太強烈。對田小娥而言,欲望不是她的問題,而是其他人的問題。開始,男人們是欲望的主體,她是被覬覦的對象。後來,她利用色相來控制男人,自己也沉入了欲望的深淵。白嘉軒和白孝文好像是一個人,白孝文遇到的問題比父親要更現實,他就是父親身上的人慾。白嘉軒為什麼說田小娥是黑娃鎮不住的女人,因為他看到連白孝文臉上都有了變化。後來,白孝文的社會角色發生轉變,他用不要臉(要臉時不行,不要臉了就行)的代價換取快感。

  8、影片中的秦腔比較出彩,極好地渲染了白鹿原上隱忍到骨子裡的那種愛恨糾纏的情感基調。每當原上有大事發生,這音樂就升騰成一種古老的民族語言,或激越、或悲愴。片中麥客們的那一段唱腔非常震撼!他們在收麥吃飯歇息之際,隨性吼起了華陰老腔《將令一聲震山川》,這段戲拍得豪放粗獷,很彪悍犀利。田小娥和著外面的秦腔唱桃花源的一段哀婉動人意味深長。

  9、鄉村社會充滿了矛盾,當這些矛盾糾結在一起,動蕩衝突便不可避免地爆發了,在衝突中,人類賴以維繫的價值準則往往會被衝擊得蕩然無存。此時此刻,有一種理性的力量,能夠巍然屹立,能抵禦瘋狂,帶領人們從黑暗走向光明。具有這種力量的人,也是被魯迅先生稱為民族脊梁的人。電影中由張豐毅塑造的族長就是這樣的人。在和平時期,他是鄉規民約的傳承制定執行者;當大難來襲(軍閥搶糧),他挺身而出,是村民利益的捍衛者;在動亂中,他的正直維護了起碼的理性和道德底線;他也是準則獎懲的自覺踐行者,當發現兒子有不軌行為,同樣施以嚴厲責罰。整部片他始終保持著不溫不火的演技,先堅拒交糧後動員全村,訓斥兒子白孝文分家賣地及面對鹿子霖的各種挑釁,在得知田小娥懷有白家骨肉有可能使自家絕後的情況下仍下令造鎮妖塔,最後眼睜睜地看著鹿三一家人的悲劇上演……

  10、其他幾位男主演中,郭濤可能因為喜劇電影演得過多有些出戲,段奕宏表現的野性和成泰燊的掙扎都可圈可點。與白嘉軒的正氣凜然不同,吳剛扮演的鹿子霖,爭強好勝、利慾薰心,吳剛對這個人物的奸詐狡猾拿捏很有分寸,他是電影裡唯一一個難以讓人產生同情心的人物,他不僅與田小娥有違背倫理的肉體關係,更是想以田小娥為「武器」,去攻擊他一直又敬又畏的白嘉軒,最後眾族人攛弄鹿子霖當族長等,都證明鹿子霖是貨真價實的陰謀家。

  11、《白鹿原》畫面很美。在一片片漂亮得幾無瑕疵的黃金麥浪中,觀眾被帶上了白鹿原這渾厚、重實、神奇的土地。這種乾淨、大氣、絕美的鏡頭語言一直到影片結束都發揮得淋漓盡致。寫意的黃土地、蒼涼的牌坊、厚重的畫面感與原著的宏大題材相當匹配。片中布景、服飾、調色都是精心製作,那些金黃的麥浪、遠處的牌坊組合起來的畫面,很壯觀。

  關於白鹿原電影完整版觀後感【篇二】

  先說一下背景,12月的時候看了220分鐘的版本,香港龍標版沒有去,柏林競賽版沒有看。

  一個看過比220分鐘還早版本的朋友說,《白鹿原》絕對值得期待,仿佛看到了早期第五代的影子。對,他說的是早期。提到早期第五代,我想像中是《黃土地》、《紅高粱》、《孩子王》,而套上《白鹿原》的歷史命題,或是另一個《活著》或者是《霸王別姬》?

  當時《金陵十三釵》還在送審,這個朋友在去年的這個時候給我推薦了兩個片子,《金陵十三釵》和《白鹿原》,他說這兩個片子都是近年驚喜,《十三釵》是張藝謀近年來拍過的最好的電影,而《白鹿原》會重現第五代的輝煌。嗯,這個朋友出處是傳說中的廣電總局。他曾經給我說,這個天人共憤的地方被妖魔化的很嚴重,所以他從來不好意思說自己的工作,在每年成山的爛片中能看到一兩個好片,他仿佛就看到了一點亮光……

  於是,這兩部片子在我的心目中便鍍上了金光,想看看中國電影如今的」最高水平「,終於等到了一些並非嬉笑打鬧的片子,因為我們很久沒有看到一部嚴肅的大片,我們懷念《活著》懷念《霸王別姬》……然後……

  《十三釵》先來到,大家都看過完整版本了,好吧,這確實是張藝謀近年來拍的最好的片子,我內朋友說的也沒有錯;但是《白鹿原》……好吧,老腔、麥田、戲臺、皮影、文革忠字舞(據說後來刪掉了),確實有很多很多第五代的「影子「,這些場景,很容易讓人想到《活著》、《霸王別姬》,包括張豐毅、成泰燊、吳剛等人的出現,是會有那麼一瞬間的恍惚,但是,除了影子,別的就沒有了。第五代對事件的敘事能力和對歷史題材的有力把控,《白鹿原》是沒有的。對,我說的是220分鐘版,和刪改無關。

  王全安《圖雅》、《團圓》等都是很好的家庭倫理劇,他在小格局電影的把控上有他的才華和狡黠,但是對於年代陣線較長的《白鹿原》,就顯得侷促了。有人說這個片子可以改為叫「田小娥的史詩」,倘若真是專心放在田小娥身上也好,可惜想要的東西太多,卻沒有一個敘事主視角,即便是220分鐘,也顯得極分散。要麼段奕宏突然就沒有了,要麼他又突然跳出來了。整個片子拼湊感極強。人物太多,都是好演員,卻沒有一個能完整的立住,這不怪演員,張雨綺在其中的表演至少讓我對她有了很大的改觀,另外幾個男演員的表演都有亮點,卻是珠玉散落一地。估計等了十幾年都卯足勁等這樣一個片子,可惜演的再好,敘事不過關,也是浪費。

  今天有一篇蘆葦的採訪出來,說王全安沒有吃透原著,說王全安不明白這本書要說什麼,蘆葦老師是我非常敬重的前輩,但是這麼說比較武斷。王全安在很多採訪中表現出來的思考和深刻,談不上睿智但很透徹。我非常讚賞他力圖拍出《白鹿原》要系統的告訴世界「我們是什麼樣的人,我們曾經是什麼樣的人,我們經過了什麼樣的變化才成為如今的樣子」,而且,他認為這種講述「越符合真實、越磊落、越自信越好」,我無比認可。但是怎麼說呢,記者的工作經常要跟受訪者探討一些形而上扣大帽子的問題,比如你認為中國電影路在何方等問題是萬能靈藥……但是從創作來說,是一字一句的心血,是一針一線的編織,與接受採訪互噴是兩碼子事。對原作理解的多少,並不直接決定這個電影的好賴。

  到此為止,這個片子經歷那麼長時間的立項、審查和修改,無論是蘆葦老師十年劇本的創作,還是王全安接此燙山芋,甚至包括電影局組織的專家研討,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敬重的。即便這個片子並不是想像中的樣子,它在試著拍出《活著》,只不過它失敗了……

  然而,真正讓我徹底失望的是,這個片子終於開始它的情色宣傳之路。從段奕宏的屁股到田小娥和吳剛的不倫戀,這和《十三釵》紅極一時的「我和貝爾演床戲」手段如出一轍。如此厚重的一個作品,最後的火力還是集中在了情色上面,宣傳格局之小、想像力之貧乏、手段之低劣,終於徹底毀掉了《白鹿原》。推遲兩天上映的原因不細說,但跟這個有很大的關係。這也讓我感到有點傷心,之前的所有的努力和報導仿佛變成了一個笑話,然後還深深的被吐了一臉屎。

  哦,對了,一開始出場提到內個盆友的意思在於,別一有問題就往廣電身上推了,誰都不容易,當初人家還真是好話說盡,盼你們得意。

更多相關觀後感推薦: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