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關於古田會議電影觀後感

2023-07-28 05:14:57 2

  古田會議的召開作為我軍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裡程碑,彰顯了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的堅定決心。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提供了古田會議電影的觀後感範文,歡迎參考。

  古田會議電影觀後感一:

  電影《古田會議》是一部反映襁褓中的中國共產黨與人民軍隊在腥風血雨的年代艱難成長的重大歷史題材影片。1928年4月,毛澤東率領的工農革命軍與朱德、陳毅率領的湘南起義部隊在井岡山勝利會師,合編為工農革命軍第四軍,5月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簡稱紅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陳毅任政治部主任。11月,紅四軍前敵委員會成立,毛澤東任前委書記。隨後,紅四軍在毛澤東、朱德、陳毅等領導下,打破了敵人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多次圍剿,並於1929年1月起向贛南、閩西進軍,開創了贛南、閩西革命根據地,奠定了後來的中央革命根據地的基礎。隨著形勢的發展和革命隊伍的擴大,紅四軍及其黨組織內加入了大量農民和其他小資產階級出身的官兵,加上環境險惡,戰鬥頻繁,生活艱苦,部隊得不到及時教育和整訓。因此,極端民主化、重軍事輕政治、不重視建立鞏固的根據地、流寇思想和軍閥主義等非無產階級思想在紅四軍內滋長嚴重。作為紅四軍前委書記的毛澤東曾力圖糾正這些錯誤的思想傾向,因此與朱德等紅四軍其它領導同志在紅軍建設、軍事戰略、創建紅色根據地、紅軍中實行民主集中等原則問題上上產生激烈分歧。後中共中央為了加強紅四軍的領導,派剛剛從蘇聯學習軍事回國的劉安恭以中央特派員的名義到紅四軍工作,劉安恭對紅軍特點認識不足,機械搬用蘇聯紅軍的建軍原則、制度和軍事理論,造成紅四軍高層內部矛盾加劇。紅四軍臨時進行前敵委員會選舉,由陳毅取代毛澤東當選前委書記,毛澤東的正確主張沒有得到認可和實施。接著紅四軍在單純軍事思想的領導下,採取分兵作戰,進發江浙,一路受到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損失慘重,面臨全軍覆滅的局面。1929年8月下旬,陳毅抵達上海,向黨中央如實匯報了紅四軍的工作。29日,中央政治局專門召開會議,聽取了陳毅關於紅四軍全部情況的詳細匯報,經過1個月的討論,形成了陳毅起草、周恩來審定的《中共中央給紅四軍前委的指示信》,即著名的九月來信。九月來信肯定了紅四軍建立以來所取得的成績和經驗,要求紅四軍前委和全體幹部戰士維護毛澤東的領導,重新恢復毛澤東為紅四軍前委書記。隨後紅四軍在福建上杭縣古田鎮召開了著名的《古田會議》,會議上毛澤東作了《關於糾正黨內錯誤思想》的報告,重新明確了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原則,規定了為人民服務是人民軍隊的最高宗旨,以及紅軍根本性質是一支執行革命政治任務武裝集團,同時統一思想,在戰略上摒棄了機械的軍事理論,實事求是、因地制宜採取靈活多變的軍事策略,為紅四軍走出艱難困局,以及接下來的不斷壯大明確了方向。可以說,《古田會議》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黨,挽救了中國革命,也為至今為止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奠定了偉大的基石。

  《古田會議》這部電影的拍攝和宣傳,我認為對當前中國國情和軍隊建設具有十分凸顯的現實意義。我們說一支戰無不勝的軍隊最關鍵的是統一意志,如何統一?這就需要統一的信仰、統一的精神、統一的目標、統一的口號、統一的步調,如此就能形成一個巨大無比的能量,就能感天憾地、驚天動地,這種共同意志所發出的磁場連上天都會敬你、幫你。它或許比任何現代化裝備和純粹軍事理論更為重要,這就是正道,何謂正道:就是「有一而止」之自然大道。一既是統一、守一、專一、化一,亦是一即一切。它是紅軍的基因,是使紅軍成為巨人的基因工程。《古田會議》奠定了紅軍優秀的基因,因必果,無論後來的紅軍遭遇多大的艱難險阻,二萬五千裡長徵,其基因強大,百折不饒,只要有一點滋養便迅速壯大發展。到後來短短幾年打敗蔣介石擁有四百萬美式裝備的國民黨軍隊,抗美援朝打敗美國為首的23國現代化聯合國軍,還取得中蘇、中印邊境保衛戰,以及79年的中越自衛反擊戰的輝煌勝利等等,都是因為毛澤東締造的人民軍隊之強大基因和戰無不勝的巨大精神力量。現在臺灣許多當年的國民黨軍事將領還一直琢磨不透,為什麼裝備精良、優勢兵力的國民黨軍隊會輸給小米加步槍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答案就在這裡。然而,近30多年來,中國在前30年經濟建設所打下的紮實和完善的基礎上實行改革開放取得了經濟上的較大發展,同時,和平時期的各種浮躁思潮、信仰缺失、金錢至上、貪汙腐敗已極大地腐蝕和撼動了我黨我軍的堅強不摧的基因體系和意志力,僅從軍隊上來講,幾個軍中大老虎便將軍隊攪得昏天黑地,人民軍隊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在動搖,買官賣官、養尊取優、醉生夢死的生活作風在部分軍中官兵中已然成風,中國人民解放軍面臨著失去優秀基因、優良傳統、統一意志、戰鬥力逐漸下降的危險。值得慶幸的是黨中央十八大確立了以習近平為首的黨中央領導班子,迅速整頓軍隊綱紀,大力反腐,剷除軍中大老虎,使人民軍隊回歸到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上來。20xx年10月31日全軍政治工作會議特別安排在古田會議原址召開,寓意深遠。習近平主席親自出席會議並作了重要講話,確立了新時期軍隊政治工作的方向和強軍衛國的新主張和新使命。萬法歸宗,還是前面所述,統一思想意志、恢復優良傳統、遵循自然正道、穩固基因工程,這樣中國人民解放軍才可在新時期風雲變幻的國際戰略中立於不敗之地。而通過電影將《古田會議》這段歷史的回顧展現在大眾面前,確實具有非常重大的現實意義。

  古田會議電影觀後感二:

  日前,由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北京良鋒駿景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首部真實展現古田會議歷史及意義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影《古田會議》開機儀式暨新聞發布會近日在北京舉行,該片導演由陳健、譚曉明擔任,為了保證影片的藝術質量,八一電影製片廠邀請了曾經獲得夏衍文學獎的著名編劇譚曉明執筆,務求展現出歷史的厚重感和嚴肅性,又能傳遞出濃濃的人情味。演員賴一凡在該部影片中飾演青年時期中國女革命家曾志。

  這是賴一凡第一次接革命歷史題材電影,而且所飾演的人物是真實存在過的,賴一凡坦言私底下做了很多功課,查看大量影視資料、書籍去了解曾志這個人物,畢竟挑戰這類角色給演員的壓力真的很大。

  影片《古田會議》講述了1928年底,紅四軍在贛南地區幾乎全軍覆滅,經過新泉整訓,來到古田廖氏宗祠召開紅四軍九大,在此次會議上,確立了思想建黨和政治建軍的重要原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武裝從此踏上了新的徵途,這也對中國革命勝利產生了巨大影響。影片中只有兩位女性人物,一位是賀子珍,一位是曾志。擔任女二號的賴一凡為塑造好這個角色剪掉了自己一頭黑髮,瞬間變成了一位那個年代的女紅軍戰士。

  賴一凡所飾演的曾志得到了導演的認可,現在該影片已殺青,讓我們一同期待《古田會議》的上映。

  古田會議電影觀後感三:

  《古田會議》講述了紅軍建立之初,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家如何把一支主要由農民和舊軍人組成的軍隊改造成共產黨的武裝、如何保證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的故事。這部電影將於明天(7月1日)正式亮相各大影院!

  看點一:展現思想交鋒,絕不是教科書式講述歷史

  「紅旗躍過汀江,直下龍巖上杭」,影片中,紅四軍打下四百年未破的上杭城,毛澤東吟詩的激情豪邁躍然於銀幕之上。影片將觀眾帶回到戰火紛飛的1928年,初到閩西的紅四軍組成複雜,建設一支什麼樣的軍隊、如何打造軍隊成為當時紅四軍爭論最激烈也是最核心的問題,毛澤東和朱德各抒己見,最初沒能達成一致。經過紅四軍在閩西時期的活動和探索,1929年冬,紅四軍九大在古田廖氏宗祠召開,紛紛雪花中,毛澤東作了政治報告,確立了建黨建軍原則,從此一支新型的人民軍隊登上了歷史舞臺,從苦難走向輝煌。影片真實還原了古田會議這段歷史,並且是第一次在大銀幕上展示「朱毛之爭」。

  導演兼編劇譚曉明坦言,《古田會議》作為一部主旋律影片,絕不是教科書式地講述歷史,而是展現思想的交鋒,充分展示毛澤東、朱德、周恩來、陳毅、傅柏翠等人豐富的內心世界和富有魅力的個性特徵。「可以說在領袖人物的塑造上,我們是有所突破的。朱德身上有憨厚的一面,但他也是曾經留德的學霸,在政治、哲學等領域有自己的一套想法,他表達想法也是很尖銳的。毛澤東有堅定灑脫、霸氣的一面,同時也有風趣幽默的一面,他知道底層人民想要什麼,他的民族主義、他對傳統文化的熟悉,使他成為一個本土派的民族英雄。古田會議所具有的深刻歷史意義和理論智慧其實也蘊含在『朱毛之爭』裡。」

  看點二:第一人稱敘事,真實的偉人風趣也細膩

  為了客觀真實再現歷史,同時又令影片具藝術欣賞性,譚曉明翻閱了幾十萬字的歷史資料,數次到福建古田實地採訪,不斷調整劇本,最終為保障故事節奏流暢,將4萬多字的本子精簡到2萬多字,並且第一次嘗試以毛澤東第一人稱為敘事視角,用他的六段內心獨白作為結構全篇的主要手段。在90多分鐘的片長裡,《古田會議》既擁有了清晰的敘事,又完成了相對完整的人物性格塑造,在主旋律電影創作上實現了不小的創新。

  片中,毛澤東的扮演者是曾在史詩劇《尋路》裡飾演青年毛澤東的許鉑岑。回憶起兩次對偉人的詮釋,他直言,如果說形容《尋路》的創作可以概括為「誠惶誠恐的接近」,那麼《古田會議》用「小心翼翼的觸摸」比較準確。「俗話說坐而論道,而《古田會議》這個是行而論道。片中,毛澤東通過革命實踐來闡述關於如何建立人民軍隊的道理,在思想和靈魂深處來挖掘共產黨的內涵。」在許鉑岑看來,在一部主旋律電影當中想表達獨特的見解是很難的,「必須要對中國革命史做出深刻的解讀,從而挖掘出最有價值的東西,再通過電影藝術的手段加以表現,導演在《古田會議》中的敘事採用了第一人稱的方式,用抒情的格調貫穿全片,這在其他影視作品中從來沒有過。」

  影片中的毛澤東不僅僅是揮斥方遒的革命將領,同時也是風趣而幽默的革命戰友,譚曉明介紹:「對於扮演毛澤東的演員,要有基本的輪廓,比如身高、形體等,但也要看這個戲如何塑造毛澤東的性格。毛主席曾經評價自己『在我身上有些虎氣,是為主,也有些猴氣,是為次』。所以這部電影也全方位地展現毛澤東的性格,包括他有趣的一面,特別是他和賀子珍的關係,通過幾場戲的精彩呈現,相信會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看點三:形似神似哪個重要,導演點評青年毛澤東扮演者

  以往的革命歷史題材影視作品,偉人的形象總是追求極致的形似。導演譚曉明透露在毛澤東外形塑造上的細節,比如為尊重史實保留了較長的髮型,但也為主席增加了那個時期還並沒有的痣,「主要是這顆痣太具有標誌性了,如果沒有恐怕觀眾會不認,他們會覺得演得不像」。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影視作品在偉人的塑造上,形似越來越淡化。「可能年紀大一點的觀眾對朱毛的形似要求比較高,但更多的觀眾看重的是神似。」譚曉明認為「人們所謂的像不像,不是像不像歷史上那個真實的人物,而是來源於特型演員的塑造,這裡面涉及社會心理學的內容,比如大家會公認古月扮演的毛澤東很像,而提起中年毛澤東,會覺得就應該是唐國強那樣,其實這只是毛澤東的特型演員留給觀眾的印象。」

  拍攝《古田會議》時,譚曉明沒有要求過多力求形似的特效化妝,而是轉向對內在的挖掘,「毛澤東是一個太立體太豐富性格的人物,如果太過於重視形式,性格就會被淹沒了,所以還是應該專注於人物內心世界和性格的塑造,這樣觀眾才會對領袖的精神世界有更深入的體悟。」

  很多影視作品中都有對青年毛澤東的精彩詮釋,譚曉明也和劇組的主創對此進行過細緻的研究,「劉燁、黃海冰等人都演過青年毛澤東,而且每個人都呈現出了不一樣的氣質,劉燁氣質更硬,演出了毛澤東的霸氣,而黃海冰更文氣,更有知識分子味道,身上書卷氣比較重,至於許鉑岑,他更能展現毛澤東智慧而風趣的一面。沒有說誰最適合演青年毛澤東,他們都很好地詮釋出人物不同的性格側面。我們希望大家看完《古田會議》,會看到青年毛澤東既是堅定、目光卓越的偉大政治家,又是一個幽默、有情趣、重情重義的活生生的人。這對影視作品中塑造真實立體的毛澤東青年形象,也是一種補充。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