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電視劇連續劇《人民的名義》觀後感

2023-07-28 05:12:33

  《人民的名義》從反貪局的視角,穿過官場戲的表象,描寫了當前時代反腐敗的正義性、人民性和複雜性。下面是《人民的名義》觀後感,快來圍觀吧。

  電視劇連續劇《人民的名義》觀後感【篇一】

  一部《人民的名義》打著「史上最大尺度」的旗號刷屏網絡。

  人們樂此不疲地尋找劇中人物的原型,比如小官趙德漢,對應「燒壞4臺點鈔機」的2億司長魏鵬遠。又如倉惶的丁義珍,對應「外逃只敢住小旅館的書記」王國強。

  同時,人們又為「反腐劇上了副國級」而張大嘴巴。是的,習慣了「褲襠藏雷」的抗日劇和「光頭強不能總和熊作對」的說教片,眼見著複雜人性升任網紅,既順理成章,又百感交集。

  可以預見的是,《人民的名義》身後,一大批魚龍混雜的反腐劇正在趕來。然而,真如很多評論所言,這能夠「起到反腐、教育以及達成共識」的作用呢?

  很難說。

  先有反腐,才有反腐劇。「反腐」,或者說「權力的制約」,是一個政治問題,屬於政治系統的自淨功能。無論什麼體制下,有沒人圍觀,升不升網紅,它都應該正常運轉,不依靠外力。

  反腐劇,重點還是劇,不過是一種題材性的文藝作品,它顯然是社會性的,面向更廣闊人群,甚至不止於當下時代。

  在《人民的名義》裡,你恍然看到一點《甄嬛傳》,又仿佛在看《官場現形記》。這不是作者有意為之,而是不管時代如何變遷,群居人類的共性使然。

  能不能直面和思考這些共性,才是影視作品的用武之處,也是螢屏上「人民的名義們」價值所在。

  除去娛樂性,好的文藝作品應有兩大功能,一是觀照現實,二是文化自省。

  現實遠比作品精彩,但現實遠不如作品能思考,這是文藝作品的價值所在,這也是很多國產劇不及格的原因。

  《人民的名義》在第一條上有所突破,因此網友欣而納之。這種突破仍屬「文藝批評」領域,無關反腐。若說它在作品之外有何意義,大約應是生產和審查機制的反省。

  畢竟,如果這個時代不能告訴未來,我們曾發生什麼,思考什麼,那這個時代就是失聲的。

  電視劇連續劇《人民的名義》觀後感【篇二】

  2004年,有關部門針對涉案劇出臺封禁政策,反腐劇和官場劇都不再有生存空間。在此之前,陸天明、周梅森等創作的《大雪無痕》、《蒼天在上》、《絕對權力》等劇引發收視熱潮。2004年以後,《人民的名義》之前,十三年間只有《高緯度戰慄》一部反腐劇,電視劇創作人員已經主動的規避反腐題材。直到十八大以來,中紀委掀起反腐熱潮,不斷突破此前的所謂潛規則,正副國級腐敗分子鋃鐺入獄已經是題中應有之義。李路導演、周梅森編劇的《人民的名義》,根據周梅森同名長篇小說改編,也是這位與時俱進的作家編劇以自身經驗、掛職鍛鍊和十八大以來的政治生態的觀察而創作而成。從最初的BOSS僅僅是副省級,到最高檢等加碼為副國級,於是這部反腐倡廉的現實主義題材順勢而為將幕後大佬確定為副國級的政協副主席、原漢東省委書記,他的兒子作為代表在劇集中部出場。正是因為富二代不守規矩的亂伸手,最終導致腐敗集團東窗事發。

  陸毅、吳剛、張豐毅、柯藍等主演的《人民的名義》,可以說是復活了沉寂十來年的反腐劇。從一貫的正面形象的侯勇開始,本劇就以驚人的題材、坦蕩的尺度和高端的品質,引發了人們廣泛的熱議,一掃多年以來流量明星和IP劇的陳腐局面,被所有年齡層的觀眾接受,且經受住了各種解讀和點評,尤其是吳剛飾演的耿直書記李達康更是化身為表情包,順勢便在二次元空間有了新的衍生戲。周梅森的劇本,抓住十八大以來自上而下的強力反腐敗的時代脈搏,對典型貪官的真實案例的藝術再創作,奉獻出「一部反腐高壓下中國政治和官場生態的長幅畫卷」。《人民的名義》通過紮實的劇情,立體化的人物,表現出了當代中國的「官場現形記」。這一評價一點兒也不為過,豆瓣開播9.3、目前8.7分的成績,絕對可以稱得上的國劇擔當,在一定程度上舒緩了觀眾的焦慮之情,社會效果顯而易見。

  電視劇《人民的名義》,既是《現場現形記》的當代版,也試圖通過檢察官反腐敗、漢東省政治生態以及普通市民的經濟行為構成當代大城市的「清明上河圖」。《人民的名義》至少但不限於描寫了央地矛盾、團團夥夥、政治資源、利益勾兌、GDP崇拜、官商勾結、群體事件、裸官庸官、裙帶關係、階層固化、離婚不離家、暴力拆遷、水軍炒作、寒門難出貴子等明規則和潛規則,中國現實中遇到的複雜難題,本劇基本上都有涉獵。從剛正不阿又有些「皮」的反貪局局長侯亮平開始,串起低調無比的小官巨貪、剛正不阿的老檢察長陳巖石、心機深沉的老師高書記、正義無私但是作風粗暴的GDP追逐者李達康書記、叱吒於政界和商場的傳奇人物高小琴、有情有義敢於擔當的工會主席鄭西坡等,對這些大小官員、小市民、知識分子、商人鄧構成的社會群像,在反貪的主線上一一予以勾連,更多的是展示這些人物的心理變化與生活態度。權力是客觀存在的,圍繞著權力,有結黨營私、有拉幫結派、有一心心思鑽營,也有用權力為人民服務、以人民的名義反腐敗,現實照進劇集,冒犯性的情節引燃觀眾審視、喟嘆、熱議的興趣。理解本劇的關鍵,一是「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必須把權力關進籠子裡,制度性反腐就是關鍵之一;二是生活難以讓所有人得償所願,政治人物更是如此。

  《人民的名義》塑造人物不以臉譜化和卡通化的教條模式,走出了過去絕大多數主旋律作品不一樣的接地氣的表達方式,本劇使用了大量的鏡頭,從兩個層面書寫了體制性反腐的艱難和清官難為、政治運作的人治在相當程度上依然是老百姓的希望。以高育良為首的漢大幫是客觀存在的,而所謂以李達康為首的秘書幫貌似只是他人的「編排」,但是漢東省這兩大政治力量,其實都是經營漢東省三十餘年的趙立春所主導,權力的力量非常驚人,無論是以正能量還是負能量的方式出現。《人民的名義》之所以敢於正面表現腐敗和反腐敗的強度,正是在於對十八大以來「反腐倡廉」這一重大工作系統認識。

  當然,為了迎合青年觀眾,本劇中漢東省反貪局的成員表現過於青春偶像劇。吳剛、張豐毅、張志堅、許亞軍等五六十歲的老戲骨的集體演出,非常精準的詮釋了中國省市兩級官場的複雜生態。無論是能員、循吏、貪官還是老好人,都在各自的舞臺上儘可能演出著,他們的面目、語言和行動在「政治」和人情、形勢的多重壓力之下,各有精彩和無奈的發揮。對於侯亮平和觀眾來說,漢東省的腐敗是真的腐敗,但是故事卻不願讓這種腐敗線索很快浮出水面,而是通過貪腐與反貪的博弈,一點一點引導觀眾去思考和判斷。這種環環相扣的情節安排,極見編導的藝術功力,因為它在已知的人物關係上,處理不好背後的巨貪這一人物時,就立馬會露出答案。如此一來,整個故事鋪就的懸疑線索,或者說是看點,就沒有了驚喜,甚至沒有了意義。

  於是,我們能從《人民的名義》中「看見過美者,正義者和善者的真實」,「因而具有辨別真假、美醜、善惡的能力。」本劇所呈現的官場「凹凸鏡」,或者說「照妖鏡」是主創對於「真、善、美」的追求、對於「假、惡、醜」的鞭笞。據說《人民的名義》續集也即將開拍,周梅森表示,李達康也有可能腐化,聽起來,很有意思啊。

  電視劇連續劇《人民的名義》觀後感【篇三】

  從題材選擇上面來講,此類題材風險相對性比較高,而且投資人往往最關注的是投資多少、風險多少、回報多少【如何看出一個影視劇是否值得投資,一般就三點,第一:是否滿足於目前的審核制度,第二:是否主流題材,目前市場上大多以輕鬆搞笑、家庭倫理、古裝情俠,鮮有創新,這類題材比較能得到觀眾認同;第三:是否有當紅影星;】;

  當然了,能夠在得到這麼多人關注,必然有它的可取之處,按照中國習氣,後面這類電視劇又會扎堆式的出現,另外我提出幾點意見,望後繼者能稍有改進

  第一,劇情拖得比較慢,而且廢話太多(用官方話來說是比較接地氣,比如陸毅跑到漢東當省當反貪局局長,第一次開會,遭到下面的人刁難,刁難的理由竟然是加不加班,而且在坐都是科級以上幹部,不會這點覺悟都沒有吧!純粹是為了拉進度而硬套上去的)

  第二,臉譜化相當嚴重,主角人品太正,壞人太容易看出來了,比如丁珍義、比如貪了2億多的貪官;說到比較深刻的人物,一般會以劇情結構,把人帶入任何一個角色裡面去,你也只能按當事人所選擇的路繼續走下去;說到這來,我比較欣賞【季檢察長、高育良書記】

  第三,網易上的新聞都在說陸毅的演技被完爆,誰誰演技好,如貪了2億多的貪官,在被抓的時候確實沒有比較浮誇的表現,沒有鬼哭狼嚎,沒有失心裂肺;演技固然重要,但是國人太故意注重演員一顰一笑,太注重表演的像不像,演農民得像農民,演貪官得像貪官,從西方電視劇來看這些都是最基礎的,最主要是要能從平淡的生活中看出磕磕絆絆的聲音,並將其表達出來,然後引發人們一起深思

更多相關觀後感推薦: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