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寄生獸真人版電影

2023-07-28 03:40:23 5

  《寄生獸》根據同名漫畫改編的日本電影。小編整理了寄生獸真人版電影觀後感範文,歡迎欣賞與借鑑。

  寄生獸真人版電影觀後感20xx【篇一】

  數年以前我看過一點點這部漫畫。那個時候我大概只是把它當做一個恐怖的怪獸故事吧,對「賣血」的劇情也著實不感興趣,因為並沒有看完,印象最深的鏡頭也只有最開始的男人腦袋裂開吞掉妻子腦袋。

  昨天晚上打開手機app,點開連載完成的作品,無意又看到了《寄生獸》。八卷並不多,只是沒想到會如此上癮地通宵把它看完了,數年以前的厭惡的感覺已經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看完之後的感傷,無奈,以及震驚——巖明均作為一個漫畫家卻能在《寄生獸》中思考如此之多。

  《寄生獸》裡面到底思考了什麼?人類存在的價值?人類與異種之間的關係?不,遠不止這些,不管怎麼樣,巖明均思考了很多,很深刻。《寄生獸》可能不是第一部思考了這些終極問題的漫畫,但我想它一定是對這些問題的答案拿捏得最好的一部漫畫。之前看過《彼岸島》,也是一部相當了不得的作品,對於生與死、人與異類的問題看的相當的透徹;然而很可惜的是,到了《彼岸島最後的47天》,它已經開始變為了一部單純的殺戮漫畫,人類走向了正義的極端,吸血鬼走向了邪惡的極端,失去了最初的那份思考。

  《寄生獸》是不一樣的,它並沒有單純的貶低寄生獸這一對我們人類來說恐怖的存在,也沒有單純的拔高人類殺戮寄生獸這一行為。巖明均特意將泉設置成寄生獸和人類的結合體,為的就是從這一無論被人類或是寄生獸發現都會被追殺的個體中,客觀的將寄生獸與人類之間的生存爭奪戰展現出來。雖然是主角,但是泉更多的是作為一個「見證者」的角色,這一點在市政府大樓的屠殺一段表現得尤為清楚。從本質上來說,泉被寄生之後就已經開始作為一頭「野獸」在這處處不容他的社會中生存,他所殺死的寄生獸無非是要危害他的個體而已,因此他並沒有殺死田村玲子,這只是作為一頭「野獸」的本能。母親被殺算是一個轉折點,之後的他變得更不像是一個人類,「野獸」本能已經完全覺醒。也恰恰是這頭存在於寄生獸與人類之間的野獸,才是這個故事,最客觀最完美的講述者。

  人類在《寄生獸》中貌似是扮演了受害者的角色。事實一目了然,沒有這麼簡單。直到市政府屠殺之前,貌似是這樣的,人類不斷的被殺死、吃掉,如此循環,確實是血淋淋的事實。但是在市政府大樓,人類又幹了什麼呢?他們幹的事情,和寄生獸開始出現以及之後所幹的事情,有什麼不一樣呢?這樣說恐怕不妥,但是人類確實僅僅只是沒有任何目的的將寄生獸、甚至自己的同胞屠殺,而寄生獸僅僅只是為了生存而已,況且他們已經在嘗試通過不殺人來生存下去,而人類甚至都不願意嘗試和平。殺死威脅生命的害獸需要什麼目的呢?這個問題從人類的角度來思考是不會有答案的,更進一步說,我們沒有資格以自己的角度來思考其他物種的思想。寄生獸為了生存殺死了少數的人類,但是人類為了生存卻殺死了全世界不計其數的動物,動物就一定是冷血無感情的?人類就一定是無辜的?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巖明均的答案已經通過沒有感情的右給出了:「新一,『惡魔』那東西,我已經在書本上查到了,但我認為與這詞語意思最接近的是『人類』,人類殺害很多動物作為食物,而我的同類就只是吃一兩種動物。」

  我想在巖明均的眼中,人類是不如寄生獸的。寄生獸僅僅是為了生存而殺人,但是人類呢?姑且不提市政府事件中誤殺的人,也不提那個殺人犯——這明顯是被設置為了一個比寄生獸更為恐怖的存在,拋開漫畫,看看我們周圍的現實吧。我們屠殺大象僅僅為了兩顆牙齒,屠殺海豹僅僅為了一張毛皮,而那個殺人犯——令人不敢相信這種人真的是在現實中存在,屠殺同類,僅僅是為了娛樂!這是令人膽寒的,人類儼然成為了整個地球的主宰者,目空一切,儼然一副新納粹的模樣。「連自己都不好好愛自己卻說要保護自然,這是矛盾的。」漫畫中通過寄生獸之口不斷強調的「我們可以比你們更可以保護這個自然」,這句話真的錯了嗎?嘴上說著保護自然,而實際行動卻令人錯愕,這就是自認為高明許多的人類的所作所為。到底誰才是真正的寄生獸?看起來一目了然的問題,到了現在卻變得難以回答。

  市長的設置算是很出彩的。他的反轉式結局令人驚訝,但想起來一切又都在情理之中。以人類的角度來看,他是個叛徒;但是從泉,從巖明均,從我們這些旁觀者來看呢?回答了「到底誰才是寄生獸」這個問題,我們就不難理解他為什麼要投靠異類了。甚至到了最後,他還在對著一群莽夫喋喋不休——漫畫中唯一一個認識到人類自身錯誤的人就這樣被同類射殺,這無疑是相當於扼殺掉了人類對於大自然的唯一理智。看到這裡,後藤對市長所說的「憑你的能力,應該很容易就能突破包圍圈」是值得去回味的問題。後藤所指,大概是市長的演說能力吧,不過市長的死倒像是寄生獸對於人類的一種無情嘲諷了。

  寄生獸作為本漫畫中的第二大物種——這個大實質上也不過是一億多中的幾千而已——正如我前面所說,它們並不是完全的反面角色。田村玲子是貫穿整部漫畫的一個寄生獸代表,可以看到在人類社會中生存她在逐漸改變自己的所有作為寄生獸的習慣,她甚至開始思考一些關於存在的問題。這和泉倒是有些像了,右的存在讓泉變得有些像寄生獸,而嬰兒的存在讓田村玲子變得有些像人類。他們都是在夾縫中生存的生物,寄生獸圍攻她,人類圍攻她,她最後將拼死保護下來的嬰兒交給泉恐怕也是因為他們之間的相似性吧。不過我倒覺得她並不是真的具有了人類的感性,因為她到死都是那種寄生獸特有的眼神,之所以沒有殺死在場的所有人,大概只是因為對於母性的好奇心戰勝了她對生存的本能吧。

  而對於另一個寄生獸的代表後藤,大概重點就在於他的死亡吧。首先就是給後藤幾乎致死打擊的那根帶毒的鋼條。害人之物最後變為救人之物,人類寄生地球的產物最終戰勝了寄生獸寄生人類的產物——而且是「無敵」的產物。這是對寄生獸的悲哀,他們終將無法戰勝人類。泉在殺死後藤時候的內心掙扎,巖明均畫得很是糾結,下刀的一幕更是令人震撼。這似乎違背了和諧相處的主題,但是當天敵來臨,人類可以做的也只有反抗。這並不是違反了巖明均眼中的自然平衡,恰恰相反的是這正好是符合最原始的自然法則——反抗天敵。後藤為了生存殺死泉沒有錯,同樣的,泉為了生存而殺死自己的天敵也沒有錯。如果這樣的天敵遍布全世界呢?其實人類本來就沒有比其他的生物更高一等,被用作糧食也是理所當然。人類要做的就會像是現在遭受人類迫害的動物要做的,反抗、逃亡,那個時候他們就是「人類」,而我們就是「牲畜」。

  人類才是寄生在這個地球上數目最龐大的「寄生獸」,而寄生獸呢?不過是人類的一個附屬品。正如田村玲子所說,「我們就像是你們的孩子。」這個孩子是以她生下的小孩為對比的。她可以隨時隨地掌握孩子的生死,同樣的,人類也可以隨時隨地掌握寄生獸的生死。到了故事的最後,寄生獸殺人的活動已經消失,右也永遠沉睡於泉的體內,不錯寄生獸沒有全數死亡,但是被人類所同化,最後徹底變成人類,這樣的寄生獸又有什麼存在的意義呢?這是田村玲子會思考的問題,這也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的問題。人類不愧為最強大的寄生獸,最終依然保住了自己寄生地球的霸主地位。

  《寄生獸》沒有把任何一方推向任何一個極端,這是它的難能可貴之處。用一個客觀合理的角度,去描述了一個未來很有可能發生,甚至很多場景現在就在發生的故事,是這部漫畫成為經典的原因。巖明均沒有一味嘲諷人類,更多的是帶給人類一種思考,當我們面對這種情況的時候,究竟應該怎麼做?我們作為地球的寄生獸,是不是應該從人類身上的寄生獸那裡學到什麼東西?自然界中物種是平等的,沒有必要分個高低貴賤,學會反省,認識錯誤,尊重整個大自然,是我們目前最為缺失的,也是《寄生獸》想讓我們明白的東西。

  寄生獸真人版電影觀後感20xx【篇二】

  20多年前看的漫畫,當時還是在畫書大王還是類似的國產盜版周刊上看的連載,後來連載完後也買過單行本(不過也是盜版的..),時間太久,只記得主線流程和一些比較讓人印象深刻的情節,不少小細節可能有些忘記了,這也是我不很排斥這部真人版的緣故吧,如果我是和很多近期看完動畫後又去補漫畫的觀眾一樣的話,可能會更排斥這部電影一些(TV版動畫還沒看)。

  作為一部改編漫畫的電影,其實做的也還算可以了,特效也還不錯,起碼比浪客劍心完結篇的要好(當然,浪客劍心的動作特效真人版很難能表現的還原原作)。劇情方面,細節改編不少,劇情進展也有些倉促,不過整體也還是可以接受的,算是一部中規中矩的電影,在各類漫畫改編的電影中,其實還算比較好的了,值7分吧。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