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造型獨特的表(表圈最龐大的家族之一)
2023-07-28 09:40:54
這隻表出到20了?!
自從2016年IWC馬克十八之後過去了整整6年,2022年我們終於迎來了全新一代馬克系列腕錶——馬克二十(IWC Pilot's Watch Mark XX)。
每一代馬克其實都長的頗為相像,但其實每一代都會有所升級,而這次馬克二十盤面設計將回歸系列傳統,而機芯性能上更是大有著巨大升級。
全新一代Mark XX新表採用了標準的40毫米直徑精鋼表殼,啞光黑色錶盤和太陽紋藍色錶盤兩種可選顏色。Mark XX與上一代Mark XVIII放在一起我們就能發現在許多細節上做出了改進。
左:Mark XX;右:Mark XVIII
錶盤基本的刻度和時標依然保持白色印製工藝,但是把刻鐘位置的時標加長,回歸Mark XVIII之前的設計,讓讀時更加清晰。3點位日曆窗口下的日曆盤變為白底黑字,視覺上更加易讀,對於重視日曆功能的人來說是個好的改進。時、分針保持原有的設計但是從黑色變成了金屬質感。
表殼尺寸上依然是40毫米,但是厚度上略微減少從Mark XVIII的11毫米變為10.8毫米。表耳部分也經過重新設計,在視覺上比之前明顯縮短,這應該可以讓Mark XX適合更多人的手腕,也能有效提升佩戴舒適度。除此之外Mark XX還配備了已經非常成熟的錶帶快拆接口,方便我們更換不同材質的錶帶。
當然,新款Mark XX的變化不可能只停留在外觀的細節設計上,作為腕錶的功能性硬指標也得到了相當巨大的提升。首先是Mark XX的防水深度從之前的60米提高到了100米,這可不是一點點數字上的變化,在防水層面上,到100米已經相當於潛水錶的級別了。
然後是機芯的升級,IWC給Mark XX裝備的是Calibre 32111自動上鏈機芯,這是一顆由歷峰集團旗下ValFleurier機芯工廠所研發生產的機芯。與Mark XVIII的Calibre 35111相比,動力儲存從原本的42小時提高到了120小時,相當於3倍。
Mark XX黑盤款與藍盤款
全新IWC萬國表飛行員系列馬克二十官方價格為40800元。
可能新來的朋友就要問了:「哇這表都出到20代了,那前19代長啥樣呢?」 接下來我們就來逐一介紹家族的歷代表款。以下內容節選自schen的《IWC馬克一族》。
注意:老外數學差大家都知道,所以如果數字迭代出現跳躍等現象,絕非刊誤,謝謝。
馬克的歷史背景
其實IWC馬克系列只有馬克十一才是真正的馬克軍表。而「馬克軍表」一詞原本亦無嚴格定義,實為後人將所有具備馬克編號的軍表歸類所成。所謂馬克,英文即Mk(Mark縮寫),在此特指二十世紀上半葉大英國協軍隊對其各類裝備的一種編號代碼。
馬克編號按慣例以羅馬數字表示。二戰之後,RAF(Royal Air Force,英國皇家空軍)將馬克編號從羅馬數字改為阿拉伯數字,馬克十一即為這一時期的產物,嚴格說來,正式名稱應為Mk 11,英軍也有少量內部文件依舊沿用以往羅馬數字稱之為Mk XI,或稱Mark 11,坊間亦通稱Mark XI。筆者折衷,下文提及所有馬克軍表與IWC馬克系列各表款之正名皆選用全詞拼寫Mark,同時遵照既成約定,僅Mark 11採用阿拉伯數字,其餘馬克表均以羅馬數字表示。
Mark 11 (馬克十一)
IWC馬克系列最著名的表款當屬Mark 11。嚴格說來,Mark 11才是IWC馬克系列的第一代掌門。
IWC Mark 11所用的Cal.89,體現高精度、高實用性以及經典簡約的機芯美學,乃有口皆碑一代名芯,比起搭載於Mark IX和Mark X的Cal.83更為精良。Cal.89產量極高,總數超過二十萬枚,生產年代跨越半個世紀,可見於IWC許多經典表款,Mark 11是其中翹楚。
IWC的Mark 11引人之處,除了其重要歷史價值、相對稀少的數量以及高素質的機芯,還有它標誌性的經典外形。Mark 11簡潔大方的針面殼造型堪稱軍表典範,其主要設計元素直接傳承至IWC後來馬克系列至今所有表款。Mark 11表徑36mm,盤面和指針隨著年代更替而有不同版本。
Mark XII (馬克十二)
IWC馬克系列至今各款中,以Mark XII的盤面版本最多。普通量產Mark XII黑底白字,6點位上方兩行字,分別為「MARK XII」與「AUTOAMTIC」。但最早期的Mark XII錶盤上並沒有「MARK XII」這一行字,這批Mark XII數量很少,大都銷往當時正掀起飛行表及軍表熱的日本。
Mark XV(馬克十五)
1999年,Mark XII停產,IWC接著推出下一款馬克飛行表Mark XV,跳過了十三和十四這兩個分別在西方和東方被視為不吉利的數字。Mark XV依舊延續Mark XII錶盤設計,表徑則增大到38mm,機芯變為Cal.30110,與前任Cal.37522一樣基于堅固可靠的ETA 2892-A2,能儲從38小時增至42小時。
相比最忠實於Mark 11軍表風格的Mark XII,Mark XV在設計上有適當的拓展,例如引入淺色調盤面,以及在盤面格局之上尋求小範圍的變化。
Mark XVI(馬克十六)
Mark XVI緊接Mark VX於2006年推出,表徑再度增加至39mm,機芯不變,仍為Cal.30110,但這一次錶盤指針隨著大表徑改成了類似Big Pilot的菱形針,這一變化標誌著IWC馬克系列在設計風格上的進一步拓展,即Mark 11與Big Pilot經典元素之融合及現代化演變。這一趨勢,又被下一代Mark XVII再度印證。
Mark XVI外形剛毅,線條分明,其實做成全黑色也極好看。坊間因此出現DLC改裝版,其中一個版本點睛之筆將大秒針改成藍色,配以藍黑相間NATO錶帶,非常有型。不過這類第三方改裝版不屬於IWC正式出品,購買時應心中有數。
Mark XVII(馬克十七)
2012年是IWC飛行員之年,馬克家族最新成員Mark XVII問世,型號Ref.3265(Ref.IW326501皮帶款,Ref.IW326504鋼帶款),機芯不變,仍為Cal.30110,依舊42小時能儲。與Mark XVI相比,外觀有兩大顯著變化:一為表徑進一步增大到41mm,二為3點位三連日曆窗——那垂直排列的三個連續數字,像極了飛機駕駛艙儀錶盤高度計的Kollsman氣壓調整窗,更具現代飛行表風範。
IWC馬克腕錶如今隸屬於Pilot's Watches飛行表系列,嚴格說來並非一個單獨馬克系列,只不過多年以來馬克之名一直延續至今,自成一體。近些年來Pilot's Watches系列風格一律向大飛看齊,這自然體現在從Mark XVI到今年Mark XVII的設計風格演變裡,尤以Mark XVII三連日曆窗及紅色三角指示更進一步,頗有耳目一新之感。
以上內容節選自schen(@schen的圍脖)的《IWC馬克一族》
Mark XVIII(馬克十八)
2016年是IWC飛行員腕錶系列誕生80周年,也讓Mark XVII進化到了Mark XVIII。幾經迭代,你會發現在Mark XVI之後表徑幾乎沒怎麼變化過,40mm精鋼表殼,習慣了覺得也很帥的菱形針,粗體阿拉伯數字時標以及那標誌性的三角時標,還有白盤、藍盤(「小王子」特別版)、棕盤(「安東尼·聖艾修佰裡」特別版)供選擇,甚至還有36mm的版本(但不能算是正統的Mark XVIII)。
在我眼中,這就是最好的萬國飛行表——對小手腕友好的尺寸、能追根溯源的設計、美麗的價格。誰說一定要追針計時、複雜、特殊款啊?
其實馬克系列最早可以追溯到馬克九,但是正統馬克軍表是從11開始計算的。從歷年馬克系列歷史表款中也可以看到,馬克系列跳編號已經是傳統藝能了,沒有13,14我能理解,而且本來從馬克15開始好好的按順序到了18,但不明白馬克又經歷了什麼突然從18跳到了20?為什麼沒有19?有沒有人能詳細解釋一下呢?
所以萬國表馬克系列真的出了幾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