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歲以下小朋友看的電視劇(小朋友們犯了什麼錯)
2023-07-16 13:35:35 3
前兩天去一個朋友家做客,朋友的女兒5歲了。我們在客廳聊天,小姑娘就在邊上用iPad看視頻。一會兒朋友去做飯,我就跟著小姑娘一起看視頻,媽呀!她看的電視劇直接為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我請教了一下小姑娘,這個電視劇原來叫《舞法天女朵法拉》。我問是不是薩頂頂演的,小姑娘白了我一眼,問:薩頂頂是誰啊?!
薩頂頂os:我是電音天女咚吧啦好麼!!!
這個劇實在太熱鬧,三個小學生不停的變身山寨美少女戰士、一言不合就蹦迪,還結合校園宮鬥、門頭溝緋聞女孩等時尚元素,簡直令我欲罷不能,險些就讓我找到了我內心真實的自己:天女衩蜜。
看了好幾集,我大概理清了這個劇的重點:幾個小學生,同時是守護某種微量元素的天女,她們的法器是一個塑料做的斜挎包,然後就有外星壞人化身中國殺馬特來搶這種微量元素,小學生變身成天女,天女和薩馬特採用跳舞的形式決鬥。30集大概就是這樣了,別的劇情不重要。
舞法天女分別叫:真真、小善、美瑰。這就是當代社會弘揚真善美的現實化身啊!就連變身魔法的大招兒名字都充滿著主旋律:
「炫光舞法天舞臺,來感受朵蜜的愛吧!」
「讓拉提再次榮耀你的憂傷吧!」
「請月光賜我包容你的力量!」
作為天女衩蜜,我想我也找到了我的變身魔法:蜜汁的我來教你什麼叫做愛!
題外話:為什麼這些魔法劇裡的魔法師們,施放大招兒時,不能直接把這些大招命名成:「臥槽」、「去尼瑪的!」、「看我今天弄不死你!」……呢?這樣喊出來也更有氣勢更連貫啊。或者乾脆二話不說直接發大招,總是取些拗口的名字鬧哪樣?會不會自己都想不起大招兒的名字呢?⬇️
好了,下面請認真體會一下舞法天女陳法拉?杜拉拉?瑪奇朵?麥考林?朵法拉變身的舞法⬇️
首先,小學生背的這個塑料水壺開始發光⬇️
第二步,小學生突然走進綠幕拍攝少兒版婷美內衣廣告⬇️身體曲線up、up、up!
一陣炫光後,戴上了塑料頭盔和拖把改的假髮⬇️
跟上朵蜜炫光舞法變身一起蹦迪!
她們的對手,就是殺馬特天團,長這樣。
格鬥就是移形換影到鐵嶺星光大道的舞臺,輪流軋舞。可以自行腦補全盛時期的香港音樂頒獎典禮,陳慧琳跳完《不如跳舞》以後,鄭秀文馬上上臺來一首《眉飛色舞》⬇️
然後明顯肢體更協調、編排更像韓國男團的殺馬特每次就都被打敗了,這個劇情的設置也是有些隨意呢。
對了,殺馬特們還有自己的召喚獸,天女們還得和召喚獸們鬥舞⬇️
呃……所以召喚獸們都是物美超市、喜洋洋超市門口的搖搖車修煉成精麼?搖搖車變形金剛!interesting!
當然,如果劇情只是小學生變身女團和壞男孩團體G-Long一直舞鬥也還好,但是,在這部拍給小朋友看的特攝劇裡,還參雜了太多少兒不宜與三觀不正的成人劇元素。
首先,不但允許,而且鼓勵小學生化妝。
想問這位小朋友,你的妝面比老師的還全還濃,早上得起多早化妝啊?!
不要和我逼逼說是劇組化妝師的問題,該劇中最常出現的場景,就是幾位小學生天女一邊化妝,一邊聊男人扯閒篇兒⬇️
當然,搶男朋友這種戲碼也是一定要有的哦⬇️
男主角是一看到打架就會暈倒的經典廢柴設定。
但問題是,這個男主角一看到女同學戴漂亮的首飾就會雙眼放光,衝上去摸著女同學的首飾說:Wow,你的這個手鍊好閃好美哦!
所以,小女孩們其實不用搶啦,10年後,你們和他都會是將心比心的好姐妹。❤️
整部劇我覺得最不妥的是:學校裡到處是霸凌。小女孩們都以娘娘自居,並且大搞小團體,互相撕。⬇️
這部低齡兒童劇裡,每個人都是假天真,唯獨小姑娘們演bitch時演得特別傳神,你看那眼神、身段、姿勢,簡直不要太囂張!angelababy、唐嫣什麼的,跟小妹妹們學學怎麼演戲呀!
我想說的是,即使在現實的學校中,這種女生、這種小團體、這種對話真實存在屢見不鮮,但作為一部拍給兒童看的兒童劇,是不是要給更低齡的兒童們一些正確的引導啊?不要把家長禁止她們看的《甄嬛傳》包上糖衣餵給小孩子們吃啊。
當然,這部劇的粗製濫造不用我說,想必你也看得出來:
殺馬特大本營是在一個工地上,現實到提醒觀眾:殺馬特們其實都是剛進城的青年農民工兄弟⬇️
天女們鬥法的地方常常是在小區裡,白天她們鬥完舞,晚上大媽們接著上。
整部戲最洋氣的是女殺馬特頭領,簡直誤以為是楊千嬅剛開完演唱會就來客串⬇️
哎,吐槽完以上這些,我其實有點難過,我是80後,我們小時候看的動畫片是這些⬇️
這些⬇️
還有這些⬇️
即使是真人特攝劇,也還有《小龍人》、《霹靂貝貝》、《冰冰泡泡棒棒》。
那時候的動畫片永遠是畫工精良、音樂動人,那時候的特攝劇雖然特效粗糙、但劇情緊湊,無論哪一種,都教給小朋友們一些質樸但真誠的道理,譬如誠實守信、勤奮上進、與人為善等等。
為什麼現在技術進步了,帶來的卻不是審美進步、講故事的手法進步?更可怕的是,無論這些兒童特攝劇、兒童選美、把小孩當大人擺布的真人秀,無不是把成人世界的價值觀過早地灌輸到兒童身上,從所謂的「小人精」、「大人樣」裡得到不對稱的喜劇效果,這麼做,對下一代真的好麼?
我為我成長在沒有網絡、沒有太多電視臺的那個年代慶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