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決戰電視劇現在已經拍了幾集(電視劇版大決戰開拍)
2023-07-16 13:37:43 1
深度
摘要:近日由高希希執導的電視劇版《大決戰》開拍,計劃明年上映。1990年代由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電影版《大決戰》,是堪稱經典的恢宏大片。那麼,現在開拍的電視版《大決戰》,會不會超越90年代的電影版《大決戰》?從各方面看,可能性真的很小。
【頭條號首發】
近日由高希希執導的電視劇版《大決戰》開拍,計劃明年上映。1990年代由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電影版《大決戰》,是堪稱經典的恢宏大片。那麼,現在開拍的電視版《大決戰》,會不會超越90年代的電影版《大決戰》?從各方面看,可能性真的很小。
對於像三大戰役這樣的題材,確實是戰爭巨片的絕佳題材,所以,八一電影製片廠在50年代就有了拍攝三大戰役的打算,只是當時各方麵條件都不成熟,只好暫時擱置。到了90年代,八一廠歷時5年、耗資1億——90年代的億,恐怕今天10億都打不住——才拍出了三部六集的大決戰,總片長497分鐘,8小時17分的巨製大片。
雖然電影版《大決戰》還是有瑕疵的,主要是道具上,槍械服裝道具都有不少錯誤,例如居然在解放戰爭中就出現了建國後才裝備部隊的56式衝鋒鎗,但總體上說,還是足以在中國的戰爭電影史上有著裡程碑意義的崇高地位。
先來說說編劇,八一廠選了王軍、史超、李平分三人負責劇本編劇,這三人都是經歷過戰爭的,王軍和史超是解放戰爭入伍的,李平分則參加過對越自衛反擊,聽過炮聲聞過硝煙的人,對戰爭的理解自然是不一樣的。
王軍創作經驗豐富,是《激戰前夜》(與人合作)、《海鷹》(與人合作)、《陳賡蒙難》、《陳賡脫險》等影片的編劇,也創作過話劇《一代英豪》、《一條海線》、《海上偵察兵》、《狂飆曲》等,還發表過詩和歌詞十多首,其中歌曲《一定要把勝利的旗幟插到臺灣》更是廣為流傳。
史超是《秘密圖紙》和《東進!東進!》(話劇版)的編劇,李平分則是以《走在戰爭前門》而被調入八一電影製片廠。這樣老中青結合的團隊,可以說經驗、文採兼備,而且三位編劇還走訪了300多位當年三大戰役的經歷者,實地考察了不少戰役的舊址,查閱了大量的歷史資料,還向軍事科學院、史學界的專家請教,錄製了上白盤的採訪錄音,為劇本創作積累了寶貴的素材,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導演陣容更是強大,甚至可以稱為豪華,總導演是李俊,《遼瀋戰役》導演是李俊、 楊光遠,《淮海戰役》導演是李俊、蔡繼渭、韋廉、楊光遠、景慕逵、翟俊傑,《平津戰役》導演是李俊、韋廉。
李俊1937年就參軍了,參加過百團大戰,還當過文工團團長,調入八一廠後,第一部作品就是《回民支隊》,此後又執導了《農奴》、《閃閃的紅星》、《歸心似箭》等經典電影,這些影片都是當年家喻戶曉的佳作。無論是戰爭場面,還是人性刻畫,都是相當成功,以這樣的經歷自然能夠將大決戰拍得從大處看恢弘磅礴,細處看則是精雕細刻。
楊光遠1947年參軍,當過號兵、文書,後來從攝影再到導演,執導過《花枝俏》、《許茂和他的女兒們》《再生之地》,還有一部堪稱經典的抗戰大片《血戰臺兒莊》,對於執導大場面的戰爭電影還是很有造詣的。
蔡繼渭是攝影出身,是《柳堡的故事》、《閃閃的紅星》、《南海風雲》和《今夜星光燦爛》等影片的攝影,改行當導演之後的第一部作品是《四渡赤水》,對戰爭影片的把握也是頗有功力。
韋廉在導演團隊中算是年輕一輩,最早是《許茂和他的女兒們》的導演助理,第一部獨立執導的影片是《此時無情勝有情》,之後又執導過軍事片《雷場相思樹》。
這樣的編導團隊,完全可以用「無敵天團」來形容,確實也是當時八一廠精心挑選出來的最強陣容。
而如今電視劇版的導演高希希,雖然是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畢業的科班出身,在電視劇導演中還算是比較知名的,但導演作品中只有《歷史的天空》還算是戰爭題材,不過這部電視劇戰爭場面並不多,主要還是刻畫人物的成長。而編劇黃釗東更是名不見經傳。和電影版《大決戰》的豪華編導天團相比,差距太大了,更沒有了當年對戰爭親歷者的採訪機會,要想超越電影版估計很難。
接著說演員,電影版《大決戰》裡,很多歷史人物都是由特型演員來扮演,如飾演毛澤東的古月、飾演周恩來的蘇林、飾演鄧小平的盧奇、飾演劉伯承的傅學誠、飾演俗語的謝偉才、飾演蔣介石的趙恆多等等,都是形神兼備,當時最好的人選。
而其中演得最傳神的就是扮演林彪的馬紹信,當年林彪還是個比較禁忌的人物,但講遼瀋、平津,林彪又是怎麼也繞不過去的。最後還是楊尚昆拍板,說劇中不僅要有林彪,還要實事求是,這才有了我們後來在影片中看到的林彪。
在影片中,馬紹信飾演的林彪第一次亮相,就很有戲。先是掛滿了整個牆面的大地圖,然後是林彪的背影,鏡頭一轉,林彪轉過身來,這才是正面的特寫。然後慢慢踱步,坐下來,看看電報,手裡抓起一把黃豆,一顆顆慢慢送進嘴裡。短短十幾秒,就將林彪演活了,不但臉型像,更重要的是把林彪最愛看地圖,沉默寡言,喜歡思考時踱步、吃黃豆等最鮮明的個性特點就在看似不經意間全表現出來了。
馬紹信扮演的林彪,得到了當時國家領導人以及林彪女兒林豆豆的高度認可,可以說是惟妙惟肖,之後其他影視劇裡眾多林彪的形象,沒有一個能夠超越的。
這次電視劇版的大決戰,流出來的演員定妝照並不多,不過其中就有林彪,是由于和偉飾演,應該說于和偉也算是不錯的演員了,但是他的臉型和林彪差太多了,林彪的容貌就是眉毛和下巴最有特色,但于和偉的下巴太方正,差了太大,在形上就已經不如了,而要在神態上超越馬紹信,看來也絕非易事。
這次在電視劇大決戰中飾演蔣介石的是王勁松,小編對王勁松的演技還是比較認可的,他在《彈孔》和《北平無戰事》中的表現還是可圈可點,而在《琅琊榜》和《軍師聯盟》中的表現更是相當到位。王勁松飾演古代人物,尤其是謀士這類角色確實很不錯,儒雅中不失風骨之氣,但對於蔣介石,首先是臉型差別就很大,年輕時的蔣介石臉型還有些清瘦,但1949年的蔣介石,臉型就已經有些方正了。而且蔣介石的那種軍人出身的殺伐決斷、霸氣,王勁松就未必能夠表現出來。
除了歷史人物,電影的小人物也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最典型的就是通信兵丁小二,帶了點傻氣憨氣,被抓壯丁成了國民黨兵,在戰鬥中稀裡糊塗立了功得了青天白日勳章——當然,歷史上青天白日勳章得主都有案可查,並沒有丁小二這一號人。後來聽說家鄉實行了土改,自己家裡也分到了田,馬上就帶了幾個人投誠解放軍,到了解放軍這邊,不要獎章,卻只要求換身穿戴,粟裕親自把自己的軍帽給了他。故事有點荒誕不經,但卻將當時底層官兵的民心士氣表現得入木三分。
最後說說群眾演員。在電影版《大決戰》中,扮演兩軍官兵的群眾演員,也不是那些在影視基地門前等著打零工領盒飯的群演,而都是正兒八經的軍人。
當年五大軍區、海軍、空軍都有部隊參加拍攝,包括陸軍航空兵、武警在內動用的軍級單位就超過了20個,參演官兵總計有13萬之多,同時還有大量的坦克、火炮、飛機、艦艇等作戰裝備。僅僅是遼瀋戰役中遼西會戰一場戲,拍攝的外景地就是一塊方圓近三萬平方公裡的大平原,出動部隊官兵達1.6萬人,現場布置了6000多個炸點,500輛汽車,其中100輛是專門用來進行爆炸的報廢車,還有20多輛坦克、30多門大炮、100多匹戰馬,這還僅僅是一場戲!
當然,電影版《大決戰》,最令人稱道的場景自然是在淮海戰役中,長達2分15秒黃維兵團開進的長鏡頭,不但鏡頭是一氣呵成,而且整個場面極為宏大,六列步兵,還夾雜著三個車輛、坦克隊列,步兵、炮兵、騎兵、裝甲兵錯落有致,井然有序,隊伍齊整。這當然不是一兩千普通的群眾演員能夠表現的大場面,而是當時正好第12集團軍36師在附近冬訓,順便就換了下服裝,客串來了回群演。而更巧的是36師的前身就是中原野戰軍第六縱隊18旅,當年就是參加過雙堆集圍殲黃維兵團的部隊!
這樣的大場面,電視劇版《大決戰》怎麼可能拍得出來?
所以,小編對電視劇版的大決戰,並不看好,超越電影版根本就不用想了,只要不拍成神劇,拍得儘是娘炮氣脂粉氣,就已經阿彌陀佛了。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