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年輕人回到過去的科幻電影(只因換了一個結局)
2023-07-14 01:38:14
2007年由弗朗西斯·勞倫斯執導,威爾·史密斯主演了一部末世科幻電影《我是傳奇》。
電影改編自李察·麥森的同名小說。
一種被改造過的病毒經空氣傳播席捲全球,被感染的人類的面臨三種結局:死亡,被感染活下來,產生抗體活下來。
絕對大數人類遭遇了第一種結局,剩下一部分被感染活下來的人則會變異成一種害怕紫外線的人形怪物。
威爾·史密斯飾演的羅伯特·奈維爾作為整個紐約城唯一產生抗體活下來的倖存者,每日焦慮的用無線電向世界廣播自己的存在,但無人回應。
似乎,他成了地球上僅存的人類。
末世悲景《我是傳奇》作為一部不折不扣的A級製作,有高達1.5億美元的預算投入,還請來彼時好萊塢紅得發熱的史皇。
但導演弗朗西斯·勞倫斯卻賦予了電影前半段文藝片的調性。
有一種深入骨髓的孤獨感。
開篇大量紐約城荒蕪空曠的鏡頭,伴隨幾聲動物窸窣的響動。
巨大的建築就這樣了無生氣的懟在你的眼前,壓抑感撲面而來。
然後在一個上帝視角鏡頭中,福特GT的發動機轟鳴打破了靜謐。
主角羅伯特·奈維爾登場。
在人類城市的廢墟遺址上,他和獅子一樣,成了獵人。
穿過第五大道前瘋長的草叢去追蹤獵物,代表了人類文明的崩塌和原始的回歸。
電影前半段幾乎依仗著威爾·史密斯的獨角戲,城市的每條街道都是他孤獨的延伸。
一人一狗一空城。
除了在紐約城曾經最繁華的街道打獵。
還可以站在SR-71高空偵察機上打高爾夫。
把殘敗的布魯克林大橋當做背景。
整個紐約都是你的補給。
在朗西斯·勞倫斯舒緩的鏡頭語言中史皇幾乎變成一個末世居家男人。
但這依舊是一部末世背景下的科幻動作片,最能調動人腎上腺素的依舊是躲在黑暗處的「怪獸」,那些被感染活下來並變異的「人類」。
病毒回到災難的源頭。
毀滅人類的病毒源於人類科學家將普通麻疹病毒進行了基因改造。
用艾瑪·湯普森飾演的發明者克利本教授的話講就是:將人體比作一條高速路,那麼原來的病毒就像是一輛超速行駛的汽車,但由一個匪徒駕駛,充滿危險,而現在,他們把這個匪徒換成了警察。
於是這種轉基因病毒產生出了一個最大的功效,治癒癌症。
以毒攻毒成為了現實。
但,病毒也是生物。
任何生物都會找到自己進化的出口,這是「造物主」賦予它們的天能。
即便是人類改造的轉基因病毒。
也許克利本教授沒有想過,那個在人體內駕駛著超速行駛汽車的警察,有一天也玩起了「無間道」。
最後,進化過的病毒失控了。
人類文明被摧毀。
這一切是否看著眼熟?
沒錯,天網。
在詹姆斯·卡梅隆的《終結者》中,人工智慧「天網」被賦予統領國防的重任,但它的覺醒和異變卻摧毀了世界。
我們在某些領域的探索,就像幼兒在玩弄手槍,充滿了意外的危險。
無論《我是傳奇》還是《終結者》,科幻電影反應了人們對科技的某種焦慮。
而科技本就是一把雙刃劍,電影不但放大了它「惡」的一面,還賦予了科技造物主的功能。
《終結者》的人工智慧用機器人取代了人類。
《我是傳奇》的轉基因病毒用新物種取代了人類。
兩個結局和黑暗處的「怪物」但其實那些「怪物」原本也是人類。
一些被感染而沒有死去的人類變成了它們。
在病毒改造下新陳代謝變得更快,動作更敏捷、力量更強大。
除了和吸血鬼一樣害怕紫外線,這些人形生物在身體上全面超越了人類。
這裡必須要引出電影的兩版結局。
不同的結局代表著對這些黑暗處「怪物」的不同態度。
它們還是他們?
起初電影公映的結局是男主角羅伯特·奈維爾用手榴彈和「怪物」同歸於盡。
這個設定將全片引入了傳統怪獸電影框架的結局,對抗。
末世和病毒只是怪物起源的解釋和背景。
這樣的結局,保守但穩妥,不會侵犯觀眾對於此類電影的心理預期。
對一部A級製作電影而言,四平八穩的賺錢才最重要。
那再讓我們看看原著小說的結局:
羅伯特·奈維爾被異化後的「新人類」抓住後,他驚覺,自己才是真正的異類,那些「怪物」已經形成聚居社會,反而他行走於白天,成為了這個新生社會的傳說。
這也是小說《我是傳奇》名字的真正涵義。
新物種成為了這個星球新的智慧統治者,而羅伯特·奈維爾才是那個怪物。
它們變成了他們。
所以,在後來電影的第二版結局中,羅伯特·奈維爾接受了對方的智慧和社會存在的現實,雙方完成了和解,人和「怪物」之間最後免於廝殺。
其實此前電影中「怪物」的社會屬性和智慧都得到了充分的鋪陳。
比如違反動物趨利避害的本能將自己暴露在紫外線傷害之下,其實是對愛人被擄走的憤怒和示威。
還有設計陷阱來抓捕羅伯特·奈維爾。
以及最後協同作戰突破防線進入實驗室,並用圖案來表達自己此行目的。
從原著的精神內核上,第二版結局無疑更符合新生這一主旨,也更能呼應電影前面的劇情鋪墊。
從導演的創作意圖看,第二版也更加契合電影前半段略顯文藝的氣氛。
可能結局相對傳統A級大片的敘事結構過於平淡和小眾,所以被製片方替換掉了,直到後來的DVD版才重見天日。
但也因為第二版結局,也使得電影豆瓣評分從一開始的7.6分慢慢上升到了8.1分。
使得本片有了一絲《猩球崛起》的格局和對人類命運的感慨和反思。
我們企圖充當造物主,卻被真正的造物主擺了一道,新物種的崛起取代了人類。
電影也從平庸走向了立意上的深邃和更偉大。
如何安全的利用科技造福人類,如何控制科技產生的副作用,是一個永不過時的話題。
而以怎樣的心態面對新文明崛起對我們的取代,同樣是一個值得探究的假設。
文/豬哥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