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親愛的觀後感大全

2023-07-29 02:50:38 2

  影片《親愛的》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講述的是田文軍的孩子被人拐走之後,一些同樣經歷的父母聯合起來去尋找被拐孩子的故事,看看下面的親愛的觀後感吧。

  親愛的觀後感[1]

  父母對兒女的思念,猶如潺潺的流水永不停歇。父母的愛,是人間最偉大最神奇的力量。父母的愛如春雨,播灑在我們的心中,催生著希望。

  若是失去了孩子,對於每個父母來說都是心頭之痛,悲痛欲絕。而電影《親愛的》正是述說:一對離異的夫妻的唯一孩子,在某一天與鄰居孩子玩耍時因為擅自離開而被人拐走,這對夫妻多年一直沒有放棄尋找孩子。他們利用網絡、新聞、廣播等各種方式發出尋找信號。因此許多騙子也因為這樣三番四次地欺騙夫婦,假裝他們找到孩子,並要求夫婦以錢交換。雖然已經有許多次被欺騙的經歷,但是夫婦卻還是仍然相信,絕不放過一絲希望。後來,這對夫婦加入了一個組織。這個組織裡面都是一些孩子被拐帶的父母親,他們全部人團結一致,多年未曾放棄尋找他們自己的孩子的希望。每當有關於孩子的消息,他們都第一時間趕到。後來經過不懈的努力與尋找,夫婦的孩子終於被找到,從此開始了新的生活。

  這部電影,我是在電影院裡看的。那時候也是禁不住流下了淚水。當夫婦知道自己的孩子被拐走之後,他們的神情也體現出他們內心深深的痛楚。而多年來的不停尋找也是讓我感到十分感動,他們每日深情而悲痛的呼喊,這就是父母親對孩子深深的愛與重視。從不放棄尋找孩子的任何希望,無論發生什麼事情,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勇敢地去面對,永遠把孩子放在第一位。

  當時在看電影的過程中,這又讓我回想起兒時發生過的一些事情。孩提時,我是一個很調皮很淘氣的女孩。雖然是個女孩,卻有著男孩的性格,大大咧咧,粗粗魯魯,就算摔痛了也只是拍拍褲子隨即繼續我的頑皮。

  記得有一次,我與小夥伴在公園裡打羽毛球。那時,風正起,羽毛球隨著風便飛到了樹上。那棵樹看起來已經有點年紀了,長滿了樹枝,也十分高俏,似乎十二級強烈颱風也吹不動它。這時,小夥伴們也著急了,紛紛在說:「怎麼辦好呢?球飛上去了。」然而,我就在悄悄的扳動著樹枝欲爬上樹。樹長得太高,我得跳起來好幾次才勉強碰到最近地面的小樹枝。幾個小夥伴這時便合力把我抬起來,我延著樹幹慢慢爬上樹。身手敏捷的我,不一會就爬上去了,用手輕輕一搖,那羽毛球就緩緩飄落下來。小夥伴們喜笑顏開地跑過去把羽毛球拾起,而我也在這時,不小心踩錯地方,在樹上掉了下來。褲子被樹枝刮破了,手和腳也流血了,血絲慢慢蔓延開,不一會兒就順著腳流到地上了。小夥伴們都嚇得驚呆了,個個都慌慌張張不知所措。這時一個小夥伴說:「快去找她爸爸媽媽過來。」語罷,小夥伴都一溜煙地跑去我家了。這時我正惆悵著怎麼跟爸爸媽媽交待,也不想讓他們發現現在的我。我便忍著痛站了起來,在公園的一個小角落藏了起來。爸爸媽媽來到,見不到我的身影,便急切地在呼喊我的名字,焦急的看向周圍,而我卻躲著角落裡不敢走出去。我分明看見了媽媽的眼睛腫了起來,布滿了血絲,深情十分空洞。而爸爸神情也十分嚴肅,雙眉緊緊地擠在一起。後來是一個小夥伴找到我的,便告訴我的爸爸媽媽。爸媽看見我,二話不說地疾步而來,攥緊我的雙臂,又看看我的傷口,隨後緊緊地把我抱住。我看見,媽媽的眼睛裡有淚花……

  父母的愛如一股涓涓細流,雖無聲,卻能滋潤我們乾涸的心靈,雖平凡,卻在平凡中孕育著一份驚人的偉大;父母的愛如一劑特效藥,可以拯救那病入膏言、行將入木的靈魂;父母的愛如海洋上的一座指路明燈,引導我們走出迷途,追隨光明。「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份沉甸甸的愛,有誰能夠掂量出他的分量,有誰又能夠真正償還呢?不要辜負了父母的一聲聲呼喊,因為這一聲聲的呼喊中,代表的是他們對我們深沉而又偉大的愛意啊!

  親愛的觀後感[2]

  《親愛的》第一支預告,大概看哭了不少觀眾,但看過電影後,卻會發現,那不僅僅是一部苦情催淚片。有些悲,不一定讓人落淚,但那種沉重會直戳心靈;有些希望,不一定讓人開懷大笑,但總會有一絲陽光不經意地落在眉梢。《親愛的》就是這樣一部電影。就像黃渤說的,「這個電影有一隻手,是深深地伸到你的胸膛裡,會觸碰到你的心靈。」

  《親愛的》當然不是一個普遍發生的故事,但每個人都可以透過這部電影看到社會的群像,看到自己內心的焦慮和對親情的漠視,而那種丟失的深沉與悲痛,其實是每個人從生活中都能感受到、理解到的。然而這不僅不是一個普遍發生的故事,它也不單純在講述孩子的丟失和尋找,還折射出了社會中人們內心某種東西的丟失和尋找。人來人往,我們迷惘,我們失去,我們的「家」究竟在何方?

  電影裡,田文軍說「憑什麼我要認命」,就是這股勁讓他拼命尋找,不言放棄,唯有把「希望當飯吃」,他才能在失去幾乎所有的時候,還能「不認命」地盼望著找回一點點的尊嚴。找到鵬鵬那天晚上,他在派出所的樓梯間痛哭,那是3年來他第一次落淚,那就像憋了長長的一口悶氣,終於終於爆發,面容抽搐,聲嘶力竭,沒有吐出如何一個字,但我們完全能夠感受到,這幾年,他活得有多累。黃渤的表演太有爆發力了,在靜默中,給予我們心靈重重地一錘,雖然沒有經歷過這般痛苦,但是看著他抱頭痛哭,我們似乎能突然明白,他拼命尋找的何止是鵬鵬,只有把鵬鵬帶回來,他的家才在,他才能「回家」。

  魯曉娟丟失的也不僅是鵬鵬。「不認命」的她為了往上爬,和田文軍離婚,組建了一個中產家庭。但在丟失了鵬鵬之後,她終於發現,其實身份、金錢是無法對抗這樣一個痛苦的,她一直想擺脫人下人的身份,倒頭來卻發現丟掉了自己。這實際上,跟很多我們身邊的人都很像,只是活得太匆忙,以至於沒法停下腳步去看看原來的自己,再看看現在的自己。失去鵬鵬,她又變得跟田文軍一樣了;尋找鵬鵬,其實是她自我重建的過程,重新回到她出發時的狀態。面對本能痛苦,外在的不可能幫助到什麼,只有重新建立內心,才可以去對抗、甚至超越這個痛苦。電影裡雖然沒有一個最終的結案,但我們顯然能感受到,魯曉娟「回家」了。

  韓德忠,沒想到很多人都提到了他。他在電影裡,其實是一個沒有「回家」的角色,他失去太多,以為能夠借幫助大家來獲得救贖,但到頭來發現,尋找太累,最終還背叛了眾人。電影裡,他在「回家」這條路上似乎越走越遠,最後發現錢抹不掉他那些不堪的過去,更抵不上一張死亡證明。

  佟大為的角色其實就是一個典型的城市人。社會會磨掉人當初的銳氣,使人同化成「社會之人」,要生存,就必須得那樣。而在幫助李紅琴的過程中,他似乎也找回了自己,找到了「回家」之路。唯一讓人遺憾的事,佟大為的很多場戲,都能看出《中國合伙人》裡王陽的影子。

  李紅琴,不得不說。趙薇這次終於遇上最對的,也是最好的角色。這個人物的命運,早已註定趙薇可以在這部戲裡大放光彩。她丟失的是一切,丈夫已死,養子被帶回家,女兒被奪走,她的家完全散了,如果女兒不能要回來,嚴重地說,那她活著還有什麼意義。這在某種程度上,和田文軍也有點類似,只是在社會的認同上,她站在了田文軍的對立面。兒子和女兒都不屬於她,就連法律,似乎也要來割斷她最後一根稻草,生活之於她,太殘酷了,以至於我們在道德倫理上本該厭惡這樣的「人販子老婆」,但卻最終不由為之憐惜和感慨。她能不能回家,她還有家可歸嗎?電影的最後,留下了很多,長鏡頭一搖,我們隱隱看見,黑暗的盡頭還是有一點的光亮,那到底是不是希望?如此脆弱和無奈,再加上語言和造型上的塑造,趙薇完全就是李紅琴,她的角色太

  無力了,但她的表演太有力了!

  《親愛的》是一部好電影,但它需要我們靜下心來,去接受故事的牽引。我們都太焦慮了,以至於無法意識到自己丟掉的是什麼。絕大部分的人都不會有電影裡面那些人物的經歷,但是光影的魅力,就可以讓我們在兩個多小時內,去感受另外一場人生,然後審視自己。電影的深度不在於導演或編劇將細節挖得多麼深入,而在於,它落在我們的心頭到底有多重。陳可辛導演的電影,不會有絕對的好人與壞人,也不會給予大家一個明確的答案,他就是一個旁觀者,鋪開了一切的問題,讓我們自己去尋找「回家」的路。

  離家的路有千萬條,回家的路只有一條。希望我們都在那唯一一條路上。

  親愛的觀後感[3]

  隨著影片的上映,「打拐」就成了社會議論的話題。失去兒子的田文軍十分後悔,因為沒有看好孩子。之後他便開始走上了尋親的艱難之路。後來發現不僅僅是只有田文軍一人有這樣的遭遇,其他的父母的孩子也被人拐走了。於是他們組成團隊,一起尋找失去的孩子。但好事多磨,在一次尋找過程中田文軍差點被騙,甚至還跳到河裡,這時導演給了一個慢鏡頭,仔細刻畫田文軍入水時的狀態,於是乎一個父親對孩子深深的愛便凸顯出來。孩子被人拐走已經是十分痛苦的事情的,沒想到社會上還有人會騙田文軍的錢。社會是十分複雜的,有些人們為了利益甚至會不擇手段,比如說,欺騙他人等等這些違法犯罪的事。人的欲望是無法田足的,就好比一個有漏洞的木桶,灌再多的水也灌不田。所以我們應該試著去填補那塊漏洞。這時道德和法律成了我們約束自我的手段。

  雖然尋找孩子十分艱難,田文軍身上的錢也花光殆盡。於是他便在路邊擺起了攤,並在自己的攤車上貼上尋親的廣告,一邊攢錢一邊找孩子。城管對田文軍非法流動攤子也作出了寬容處理,可見社會上好人還是有的。城管在人們眼裡是十分不好的形象,社會上也出現了一些城管打人傷人的事件,但我覺得這些不能代表全部,城管作為城市地方的執法者,與社會底層的人接觸,由於百姓的不配合,執法難度大,一些城管難免會做出衝動的行為。但他們也是出於維護社會秩序的原則,他們也會保護社會的弱勢群體,像影片中同情田文軍一樣。

  皇天不負有心人,終于田文軍和他離婚的妻子在偏僻村落找到了兒子田鵬。壞消息是兒子田鵬已經不認得親生父母,他只認拐賣人妻子李紅琴為媽媽。經過幾年的辛苦尋找,兒子與父母之間的親情已經疏遠了,如何將失去的愛再彌補過來成了田文軍的又一難題。村婦李紅琴其實不知道自己是丈夫拐來的,她在失去丈夫的艱難歲月裡依然堅持把孩子拉扯大,足以可見她是善良的,我們應該同情她的遭遇。李紅琴為了能見孩子一面,背井離鄉,不惜一切代價甚至出賣自己的身體。她被那些受騙的父母當街暴打,承受著她不應該承受的傷害,真是個可憐的農村婦女!之後李紅琴意外的發現自己懷孕了,影片在又一矛盾中結束,留給觀眾無限聯想。到底李紅琴會把孩子生下來,去過自己的農村生活,還是把孩子打掉,繼續走上鬥爭之路……

  由牽連出一系列的社會問題,讓我看到人心的複雜性,社會的複雜性。社會的功利性讓人心變得扭曲,婦女,販賣事件比比皆是,我們唯有用道德法律約束自己,才能讓著個社會變得美麗一些,和諧一些。

[親愛的觀後感大全]相關文章: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