羋月傳觀後感(優秀篇)
2023-07-29 03:02:04 2
【篇一】
很多觀眾在欣賞《羋月傳》時自動開啟了宮鬥模式,認為這是繼《甄嬛傳》之後的又一部宮鬥大戲。然而,事實上《羋月傳》並沒有局限在宮廷的小圈子之內,它更多的是在講述一個真實歷史上的普通女性如何成為一代卓越的女政治家的故事,雖然是楚王幼女,但羋月卻確確實實地從草根起步,實在可以稱得上是廣大吊絲的偶像。儘管羋月(孫儷)從小就生長在爾虞我詐的楚宮並且嘗盡各種宮廷鬥爭的苦頭,之後在秦宮之內又經歷無數風波甚至姐妹反目,然而這種後宮內部女人們的戰爭,無論是格局還是目標都顯得微不足道,恰如莊子所說的觸蠻二國的蝸角之爭,羋月的追求遠不止於此,事實上她一直也不屑於在其中爭鬥,很多時候只是無奈的應戰。
孟子說,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確,無論個體是否願意,要想飛的更高就必須經歷常人所不能經歷的事情。出國為質,在敵人的國度裡受盡白眼並且整天有性命之虞是對一個人最好的磨鍊。歷史總是有驚人的巧合,奠定秦國霸業基礎的秦昭襄王嬴稷在燕國為質,回國之後在母后羋八子的主導下打出了秦國的赫赫聲威;多年以後他的孫子嬴異人在趙國為質,生下了日後一統中華的始皇大帝。在敵國的經歷既是苦難也是財富,它使秦國的繼承人們迅速成長起來並承擔起治理國家的責任。
出國為質對於羋月來說既是一次磨難也是一次機會,它使羋月終於遠離了宮廷鬥爭的狹小圈子而將目光投向了列國紛擾的爭霸大局。對於這一點羋月自身亦有清醒的認識,面對義渠王(高雲翔)的邀請與承諾,她選擇謝絕並走自己的路。義渠王仍然是一幅胸無城府的草原直率性格,然而羋月卻已經不再是那個無所掛礙的月公主,她必須為兒子趟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在通往王者的路上沒有伴侶,也沒有前跡可尋,只能自己一路風雨兼程。或許世間每一個成功者都是如此,你永遠都不可能複製他人的經驗,創造屬於自己的輝煌需要個體自我的審時度勢與不懈努力。
少年時的後宮風險還有一眾親人在維護,秦宮裡的明爭暗鬥則有秦王嬴駟(方中信)的遮風擋雨,然而在秦王去逝後羋月必須自己成為那棵大樹來保護兒子。甫入燕國葵姑(井星文)就在火中喪生可以說是一個象徵,它意味著在新的政治環境下,原來舊有的保護力量開始最後凋落,羋月必須通過自己的力量來完成人生的蛻變。面對羋茵(徐梵溪)的迫害,原本寄望於孟嬴(毛俊傑)的幫助,然而在現實面前舊有的情分並不足以打動對方,畢竟雙方都已經深入政局,無法因為個人親情而危害自己的國家與兒子。面對羋月的救援孟嬴選擇噤聲不語,既是一種明哲保身也是一種無奈,在政治搏弈中容不得半點情感,而這也是給羋月上的新一課。
來自秦國的壓力使得羋月在燕國的生活倍嘗艱辛,也促使她學會如何借勢與借力來保護自己,而這一切都是一個政治家成長的必然經歷。如果說,秦宮中的羋月只是一個聰明的女人,那麼經歷了出國為質之後的羋月已經成為一個合格的女政治家。鎖在深宮裡最高的成就也不過成為一個新的威後(姜宏波),像羋姝(劉濤)用盡心機卻於國事無補,然而在看到了更寬廣的世界後,羋月的心胸早已經不是宮廷所能容納的,她的目光已經越過重重宮牆,直指整個天下,也正是這份雄心使羋月成為一個時代的標誌性人物,為秦國的一統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而也間接地影響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進程。
【篇二】
如今,呈現在觀眾面前的各種各樣影視劇很多,打開電視,走進電影院,進入網絡,都能看到不同年代,不同題材的影視劇,這一方面豐富了觀眾的視野,另一方面,也為觀眾提供了休閒觀看影視劇的基本東西,能愉悅觀眾。
但是任何一部影視劇,要映入觀眾的眼帘,要有吸引力,就是看著它,就一下子能抓住觀眾的視覺神經,抓住觀眾的心裡,這樣才能讓影視在觀眾心目中留下印象,烙下深刻的印記,影視才能進入觀眾視野,觀眾才能進入影視之中。
就最近播出的《羋月傳》,似乎能緊緊地抓住觀眾的心裡,也能抓住觀眾的腳步,觀眾們很是看好這部劇,那麼這是什麼原因呢?對此,編劇兼導演的鄭曉龍稱:「我只是堅持講關於人性的故事」。
近年來,鄭曉龍的創作靈感依然源源不斷。《甄嬛傳》《紅高粱》《羋月傳》等新作的每一次亮相,無不產生極大社會反響。問及為何總能踩對時代鼓點,拍出契合普世價值觀的作品,他謙虛道,「我只是堅持講關於人性的故事,只要足夠認真,真實,合理,符合邏輯,且精彩,就能得到喜愛。」
好一個講關於人性的故事,講人性的故事,其實就是吸引力,就是影視劇的影響力。
《羋月傳》的播出,一方面,並沒有用負面新聞作為噱頭炒作,另一方面,也沒有用胸脯做文章,卻依然引發人們對這段戰國歷史的極大熱情。演員吳若甫在觀看這部劇時給鄭曉龍發來了簡訊,簡訊內容是全家老小濟濟一堂看《羋月傳》的照片。這不僅讓鄭曉龍很感動「在分眾化嚴重的現在,能四世同堂看的片子,現在不多了。」也讓大家都感覺到一家人看一部劇的現象很少見。
可就在此前,這種現象對於鄭曉龍並不陌生,對於觀眾也不陌生。鄭曉龍策劃的《渴望》播出時不僅「萬人空巷」,社會犯罪率也隨之下降;他執導的《北京人在紐約》播出後引發了一代人對出國潮的反思,出國率下降了;他執導的《金婚》創下收視奇蹟,形成了一種文化現象。
這就是影視的吸引力,也是影視的價值,更是影視的一種能量和力量,可產生如此巨大吸引力和價值及其能量力量的原因,也不外乎,就是人性的力量,人性的故事,正是鄭曉龍能講人性的故事,而且也能講那些小人物的故事,小人物的人性,才有了如此強大的吸引力。
當然,對於《羋月傳》這是一部歷史劇,裡面少不了君王,也少不了歷史,可這裡不僅僅講君王,不僅僅講歷史,而且講像羋月一樣的小人物的人性,並且超越了歷史之上,參透進了文學或者虛構的東西,讓歷史更豐滿,讓歷史也不孤單,讓歷史更不是沒有支撐的精神力量,這就是講人性。因此,觀眾從這裡看到了羋月成長的一部歷史,也是一部反對奴隸制、舊制度,代表封建社會新興力量崛起的世代更替,代表一種新生的力量,新興的階級,新的生產力和新的生產關係。
講人性的故事,講的就是人的生存,人的精神,人的經歷,人的心裡,更是每一個人生活。講這些,才能讓一部電視劇既有骨架,也有養料,更有精神,才能完整地支撐起一部具有吸引力的電視劇。
正是《羋月傳》講人性的故事,觀眾們才能讀到自己心目中的羋月,不管是自己喜愛,或者是一種批判,都是人們心境的映照,也是一種心與心的交流和溝通,這正是人性的力量,才是《羋月傳》有如此強大的吸引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