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大決戰觀後感三篇

2023-07-29 03:16:34

  電影《大決戰》包括《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和《平津戰役》3部,影片對國共兩黨軍事、政治、經濟、外交等多方面進行了立體地描寫。下面是小編向各位推薦的大決戰觀後感,希望對各位能有所幫助!

  大決戰觀後感篇一

  今天把《平津戰役》看完了,至此《大決戰》都看完了。看完了有這麼幾個感覺:首先,覺得國X黨軍部署沒太大問題。無論在東北、華中還是華北,都是既有固守要點的兵力,也有機動兵團。據個例子,東北有固守錦州、長春的幾十萬軍隊,也有廖耀湘麾下的精銳遼西軍團;華中更不用提了,有9個兵團:包括邱清泉、黃維、黃百韜這樣的精銳部隊;華北也有35軍這樣的機動部隊。其次,覺得國X黨軍輸在兩個方面,首先缺乏進攻精神;其次內部戰略情報都被對手知道了。縱觀三大戰役,國X黨軍幾乎沒有任何像樣的主動進攻,要麼被對手牽這鼻子走,如錦州之戰中遼西兵團不是圍魏救趙,而是直接去救錦州,結果錦州沒救下來,自己也讓共軍拖住了;甚至乾脆坐視對手行動,不採取任何積極行動解決問題,譬如天津戰役中傅作義對陳長捷的求救坐視不管。應該說國X黨軍守城還是很頑強的,無論在錦州、雙堆集、碾莊、陳管莊還是在天津,都打到最後了,最慘烈的是黃百韜兵團,最後倖存者據說不到一千人,可是救兵不來也沒辦法。而來,更要命的是國X黨內洩漏情報的地方太多,縱貫三大戰役都是如此:遼瀋戰役前國防部作戰廳的廳長把情報交給了共產黨,讓共產黨先發制人在東北發動進攻,還有鄭洞國被部下逼著起義;淮海戰役時黃百韜兵團西撤,負責掩護的何基灃部突然戰場起義,讓前者莫名其妙陷入重圍,淮海戰役一開局,國X黨軍的戰役部署就被打亂,陷入被動,後面的黃維兵團也是如此,一個師長叛變導致整個兵團陷入重圍;平津戰役更別提了,傅作義的女兒乾脆就是共產黨,圍著父親做了大量工作,傅作義的朋友馬佔山也在跟共產黨接觸,最後說服傅作義起義。當然國X黨這邊指揮不是沒有亮點的。遼瀋戰役中的錦州之戰、淮海戰役中雙堆集、碾莊之戰、平津戰役中天津戰役都很激烈,國X黨軍打得很頑強。國X黨軍中遼西兵團、黃百韜兵團、黃維兵團、邱清泉兵團還有華北方面的35軍都算得上精銳。國軍將領中不乏思路清晰的人,比較典型的如杜聿明。淮海戰役中杜提出過一個十分大膽的計劃,集中九個兵團先吃掉中野,再對付華野。要真的照辦了,淮海戰役恐怕更精彩!只是因為各種原因沒有付諸實施。此外感覺蔣介石這個人不是糊塗人,他明白三大戰役的重要性,所以他投入了很大精力指揮。如親自飛到瀋陽指揮戰局,他的判斷也並非全錯,如他判斷對了解放軍會線進攻錦州,但是每次卻事與願違,其中原因太多了。反觀共產黨方面,毛澤東指揮比較放手,下級能夠自由發揮。另外解放軍雖然沒有那麼多機動裝備,但是進攻意識、運動戰水平明顯在對手之上,每次佔據主動權。這裡要提一個人——林彪。可以說《大決戰》中對解放軍將領的描寫中他是最多的,國X黨方面杜聿明是最多的。他這個人很沉靜,心機很深,打仗方面很有一手,給我印象戰役謀劃、戰術組織上很突出,戰略眼光上稍差。但是這個人很大的優點就是能沉住氣,沒想清楚之前決不動手,遼瀋戰役之前很大篇幅放在他和老毛爭論,先打錦州還是先打長春。其實從戰役上說先打長春好,從解放全國角說先打錦州好,這就是戰役和戰略層次不同的結論。

  大決戰觀後感篇二

  今天我們有幸觀看了歷史題材的電影——《大決戰第一部——遼瀋戰役》,其中給我印象深刻的不僅僅是令人震撼的塔山阻擊戰還有那些反映我黨精神的種種細節。

  遼瀋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在遼寧西部和瀋陽、長春地區對國X黨軍進行的一次戰略性進攻戰役,是解放戰爭戰略決戰的第一個戰役。這場戰役打了52天,用三個半小時記錄了當時的歷史事件,相較於以往革命戰爭題材的電影,在場面設計和人物造型上都屬於經典之作,尤其是宏大的戰爭場面和細膩的人物刻畫。

  從影片中,我感受到我黨與國X黨的種種不同,特別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還記得有這麼一些場景,都反映出我軍與國X黨的最大不同:我軍戰士為打仗而挖土豪時,老百姓挑來了自家的木箱當擋板,一位大嬸還將自己的頭巾圍在了一名小戰士頸上;毛主席和戰友們調侃,一點架子都沒有,特別是與同學談天時,為人謙虛;在戰鬥中,戰士們奮勇搏擊,哪怕年齡小,也要為祖國的和平統一獻出自己的生命,當坦克駛過戰友的屍首時,他毅然決然的拔出了塞子,消失在他熱愛的土地上,而在遠處炊事員手中的豬肉燉粉條,他卻連一口都來得及嘗。相對於我軍,國X黨則顯得失去了民心,將自己擺在一個過高的位置上,又怎能和人民達成一致呢;上下層之間的那份猜疑之心,不團結勾心鬥角只能讓讓內部變得混亂,對於蔣介石,至始至終與衛立煌都沒有達成共識,最後空降瀋陽直接指揮,由主帥降為將軍,以一人之智對多人之謀,焉能不敗?就連他的美國參謀也說:因為毛澤東沒有專機,所以只有在家裡等待捷報即可。相比之下,毛澤東在面對林彪的反對意見上,選擇以退為進,在不影響局勢的程度上,加以引導來達到戰略統一。可見,在上下層關係中,充分相信自己的下屬,給予足夠的尊重是多麼的重要。勝利是用鮮血換來的,這場戰役我軍殲敵47.2萬人,也有無數革命先烈埋骨東北。雖然是一場勝戰,但卻十分不易。我們要始終記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所以要更加珍惜,學習他們的精神,走好以後的路。

  大決戰觀後感篇三

  「大決戰」三部曲是難能可貴的中國戰爭電影經典巨片,前主席江澤民同志題詞的「大決戰」氣勢恢弘.那雄偉的音樂,那壯闊的場面,使我仿佛回到了戰爭的時代,與革命領袖們同呼吸,共命運。毛澤東、鄧小平、劉伯承、陳毅……那一個個熟悉的名字,那一張張熟悉的臉.這次我們觀看的事大決戰第二部——淮海戰役。

  影片的戰鬥場面也是比較真實的,畫面有大場面,也有局部描寫的小場面。諸多領導人的描寫也很細膩,連粟裕都有方言,顯得影片更加的真實可信,好感度立刻提升了好多。人物塑造豐滿,這是影片成功與好看的關鍵。看過是影片後,我們能記住一大批人物。比如,談笑間指揮千軍萬馬的毛澤東、喜歡幹預軍隊指揮的蔣介石,謙虛內斂的杜聿明、顧慮多多的林彪,性格直來直去的邱清泉、用兵大氣的粟裕,等等等。看著這些人物,讓我們在回顧歷史的時候,記得的不只是這些人沒有生命的名字,而是一個個活靈活現般的鮮活人物。這一方面,就使得電影具有很強的歷史意義。淮海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中原野戰軍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臨城(今棗莊市薛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對國X黨軍進行的第二個戰略性進攻戰役。淮海戰役也是三大戰役中解放軍犧牲最重,殲敵數量最多,政治影響最大、戰爭樣式最複雜的戰役。淮海戰役我方兵力60萬,敵方兵力80萬,看似敵強我弱,但是我方由543萬支前民工,擔負了各種戰爭物資的運輸和傷員救助轉運工作,為我方連續作戰提供了保障,是戰役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反觀敵方,雖有80萬兵力,其中後勤保障部隊都計算在內,沒有其他的支援力量,其實際作戰力量也就在50%以內,而我方因為有了人民的支援,作戰能力成倍提高,這敵消我長的結果,就成了120萬對40萬,戰役結果也就成了必然。敵眾我寡,實力懸殊,但這在智慧與勇氣面前卻算不了什麼。這不和我們的人生經歷是一樣的嗎?面對那些「不可戰勝」的困難,有些人唯唯諾諾,心甘情願,奴顏婢膝地跪倒在困難下。可真正的勇者卻先冷靜地想出辦法,再勇敢地去徵服它。更要抓住困難的弱點,就像共產黨抓住國X黨的弱點一樣,用聰明的大腦去戰勝它。

  當然,本片描述的是一場戰役,不能完全擺脫看待戰爭的態度。《淮海戰役》是大決戰中的決定性一戰。

  淮海戰役作為第二部,也是三大戰役中交戰雙方實力最接近的一次戰役,精彩程度那是不用多說的。大決戰系列中最大的幾個長鏡頭基本上都是本片的,一個是黃維的18軍行軍,一個是雙堆集圍殲18兵團,兩個長鏡頭都氣勢十足,波瀾壯闊。從細節上說,國公雙方的將領都描寫的非常出色。粟裕那種大將風範,黃百韜那種忠誠,杜聿明那種無奈,邱清泉那種跋扈,都非常出色。對於淮海戰役的三個階段,交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對於支前民工的描寫也淋漓盡致,表達出了人民對祖國的熱愛對土地對黨的忠誠。在觀看這部電影時,有幾個鏡頭令我難忘,其中的一個是:老百姓推著獨輪車,運著衣物和糧食,送往前線,可是這些老百姓在晚上的荒郊野地裡休息的時候,不巧,敵軍來了空襲,好多老百姓的家人都被炸死了,有老人、有丈夫、有妻子……

  他們分外悲傷,可是,在第二天,他們早早的起身上路,戴壽帽,穿壽衣,眼含淚珠,可是,臉上卻有著一種堅定不移的表情,我想,他們此時此刻一定都想著這樣一件事:不論多苦難也要走下去,趕快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送衣送糧,也為死去的家人報仇!缺點也有,主要是兩個,一個是表現總攻雙堆集傷亡過大,陳毅視察喪葬點一場,煽情有些用力過度,現在看起來有些矯揉造作之感。畢竟雙方都是中國人,普通士兵的死其實都是挺無奈的。另一個就是在道具使用單個,不知為什麼,這一集中數次出現了56衝鋒鎗的鏡頭,特別是王學圻扮演的三營長還有個手持56衝鋒鎗射擊的特寫鏡頭。

  電影音樂完美貼合劇情,適時渲染出影片的情緒。影片音樂在風格可以分為三種,一種是表現偉人氣質與胸懷的,舒緩而悠揚的音樂;一種是表現國X黨軍隊慘敗時的,灰色陰沉的音樂;一種是表現解放軍戰場勝利的,激昂振奮的音樂。電影通過這三種主旋律,完美的襯託著劇情,使得影片錦上添花。這也是中國電影中為數不多的,能夠將音樂與劇情緊密結合的電影。隨著劇情的發展和音樂的滲入,我的心情也跟著起起伏伏,不斷的波折,緊張的跟隨影片中的人物一起似乎身臨其境在那彈片紛飛,鬥智鬥勇的時代。

  我們的勝利,是靠多次出生入死的士兵們贏來的。而士兵們之所以會為我們如此拼搏,與我們的得民心,愛民,正確的領導有著密切的關係。我們有優秀的人才,有堅定的為人民服務的信念,有著勇敢,積極,剛強,一切人類的優秀品質。勝利得來不易,如今的我們更應該堅守革命先烈的信念,不斷地努力學習,開拓進取,以堅定的信心守護我們的新中國。毛澤東主席曾經說過,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歷史的創造者。我們的一切勝利都來自人民。淮海戰役再次證明了這一論斷的正確。中國古語說的好,得人心者的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沒有人民的支持,任何事情都不會辦好。

  結合的科學發展觀提出的以人為本理念,堅持的保民生、保穩定的政策主線,也將人民的需要放在了各項工作的首位,這既是對人民做出貢獻的回報,也是換取人民對改革開放事業支持的內在要求,是偉大明智之舉。淮海戰役能有543萬民工,得益於人民對我黨我軍的認同和支持,是因為我黨我軍的政策對人民有利,並得到了認真的貫徹執行。很難想像,沒有了人民的支持,將會走向何處?前蘇聯的解體,就是警鐘。

  我們做任何工作,都不要忘了人民的貢獻,不要忽視人民的力量。要時時刻刻想到人民,時時處處為了人民,將人民的利益作為我黨的最大利益,人民的需要作為我黨的工作目標和要求,並認真貫徹之。

  不由感慨,現在的我們是多麼的幸運和幸福,而我們所做的比起革命先烈們來說又是多麼的微不足道。那一棵棵參天的松柏,如同革命前輩的錚錚鐵骨,用一直向上生長的鬥志激勵我們這一代人用不屈不撓的鬥志不斷地開創進取;那一池清水,如同革命前輩的高尚品質,用「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教導我們這一代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我們要為國效力,如今的國家,正處於發展的高峰期,我們要以高度的責任感,以國興為榮努力地扶助國家走上富強的道路,趕上發達國家的行列,為先輩的努力畫上完美的句號。

[大決戰觀後感三篇]相關文章: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