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放牛班的春天》電影觀後感

2023-07-29 20:16:53 2

  篇一、《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非常好的電影!沒有特別激動人心的場面,也沒有特別叫人難以接受的痛苦悲情,放《放牛班的春天》就是那種從頭至尾都可以讓人保持微笑的片子。尤其是看著那些頑童們可愛純真的一面,心底煥發出的某種"本真"的天性。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一位法國音樂教師--馬修,本片以擬人的手法很好的詮釋了這部電影,把馬修比作一個善良的牧人,把那群孩子比作羔羊。他用愛找回了一群迷失意志的羔羊,用愛為他們指明了方向。我想說:這不是奇蹟,而是愛,是真愛。他將學生組成了一個合唱團,用音樂啟發孩子的潛能,讓野男孩個個成為小天使,用純淨的音樂喚回他們冰冷的心。

  我清楚地記得其中一句對白:"等等,他是我唯一的男低音"這句話飽含了他對教育事業的盡心盡責,對人平等,不分貴賤,一視同仁的態度。馬修在接受校長任務時所提出的三個要求:不體罰學生,讓我來處罰犯事的學生,不透露他們的名字,也無一不體現了他對幼小心靈人性的關懷。他是在用愛來感化這幫所謂"無法救藥"的問題少年。他是個好老師,他幫助了這些孩子,雖然他只是個小小的學監,一個失敗的音樂家,但是他用不一般的愛心、信任、理解和真誠改寫了孩子們灰色的記憶,留下了歡聲笑語,播撒了幸福和喜悅。

  因為我也是音樂的愛好者,所以便對馬修這位失意的音樂家感到了敬佩!他愛上了教師這個職業,他把改變學生看成自己不可推卸的責任,他讓這些本來不可收拾的孩子改造成了一個個有愛好,有志氣的人,讓他們都為馬修的付出而感動,直到最終,馬修被辭退時,他們在樓上關住了自己,他們寫下自己深深的祝福,他們在窗口揮舞自己的雙手,與他們的恩師做最後的道別。而馬修揀起地上的紙片,慢慢看時,我是最感動的,其實,無論這個世界多麼不樂觀,多麼灰暗,其實一些也只是偽裝的,其實人人心中都有愛,人人心中都明白感恩,人人都可體會別人對他們的仁慈與付出。

  真誠的愛在世上是稀有的,但也是人間最寶貴的。每個人心中都渴望接受愛。卻少有人願意主動付出,尤其是對一些不可能回報的人。但是愛也是世間最大的金礦,任你如何開採都發掘不完。多少人任心中的金礦荒廢,一生都沒有動用。為什麼不學馬修老師呢?一個懷才不遇的作曲家,一個在世間不被重視的窮老師。他所付出的心血沒有白費,至少重燃起一些孩子們心中的希望:我們不是廢物,我們心中有最寶貴的金礦,我們在神的眼中貴重得無比。這希望的點燃都是從愛開始,而音樂與愛是緊緊相連,不可分割的。他們都有著淨化人類心靈的作用。這讓我想到聲樂課,音樂欣賞課上,莊曄,陳新坤老師也總反覆的強調愛對音樂作用的巨大。以及愛和音樂間的相互作用。是的,偉大的音樂家們在用愛譜寫出一篇篇優美的旋律,而人類也在被這些旋律所感化,所提升。

  作為一名老師可以讓一個孩子得到對自己的肯定,對人生的期待,真的很偉大!但並不是每一個老師都是偉大的,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在人生旅途中遇到伯樂的,可雖然如此,每一位孩子都渴望著在自己的人生路上能遇見這樣一位老師,這樣一位給自己最多幫助的人。能夠遇上便是一種幸福,我們會渴求得到。而做這種教師又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呢?像馬修,雖然被校長開除了,但那一雙雙從窗口伸出的小手,那一個個寫滿了孩子最真摯祝福的紙飛機已足以讓他感動,讓他幸福!

  作為一名幼兒老師的我也願用尊重、用溫和、用愛心、用情感去感動學生,能得到學生的認可,能收到孩子們的紙飛機,寫滿了祝福與期盼的紙飛機!真正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這是一部有名的法國電影,講述了一個學監馬修默默無聞地影響了一群問題少年,使他們的人生步入正軌的故事。

  在這個叫做"池塘之底"的學校裡,學校裡都是一些問題男孩,充滿了頑劣、逆反甚至心靈的扭曲。還有一個沒有愛心只有軍規的鐵血校長。學監馬修先生是一個音樂家,卻不是個成功的音樂家,因此到了"池塘之底"做教師,當他面對一群吵鬧到讓人暈厥的學生,他在日記中寫了自己的害怕,害怕冰冷的建築,害怕森嚴的環境,害怕這些學生,觀後感《放牛般的春天觀後感二》。有一天,"這些學生偷去他珍藏的樂譜,他勃然大怒,手忙腳亂地搶回來,另一學監發現了,他又急於替孩子們掩飾。事後,馬修決定把這些孩子組織起來,成立一個合唱團,用音樂去喚醒孩子們那顆已經冷酷的心。他成功了,那一個個清澈靈動的音符在歡快地跳躍,那些昔日調皮搗蛋的孩子似乎都搖身一變成了美麗的天使,認真投入地排練。我似乎聽到了那些冰冷的心融化的聲音,聽到了音符在他們心中流淌的聲音。每一個看到這的人都會會心一笑,孩子們的音樂讓我們豁然開朗。原來這群孩子同樣也渴望陽光,渴望自由與愛。孩子們只是關閉了心靈的一扇窗戶,他們所需要的,只是有人幫助開啟,用馬修老師的音樂,或者寬容和理解,甚至包庇。

  在訓練中,馬修發現了一個長著"天使面龐"而性格卻古怪叛逆的男孩莫航治有著天使般的嗓音,並不遺餘力的幫助他使他成為了合唱團的領唱,同時也幫助他走出了問題兒童的陰影。

  還有那個半途轉學來的極端叛逆的學生,我也覺得他挺可怕的,但馬修仍努力幫助他,最終卻只能用惋惜與同情的目光將他送出了校門。因為校長對頑劣少年孟丹的非人折磨最後導致孟丹的報復-放火燒毀了學校,馬修老師因此被驅逐,永遠離開了孩子們。送別的窗口看不到面孔,只看到許多隻揮舞的小手,白色的紙飛機飄然而出,落在馬修老師的腳下。

  這是一部毫不做作,淡淡的充滿情意的影片。涓涓流淌的音樂和濃濃的師生情深入人心,令人感動不已。

  篇二、帶著寬容的心給孩子帶去陽光

  ---《放牛般的春天》觀後感

  寒假即將來到,我們全體教師觀看了電影《放牛般的春天》,寒冷的冬季,一學期的疲勞,隨著電影裡天籟般的音樂,我們深深的被主人公馬修的愛心所感動。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溫馨而感人的電影。它用細膩溫婉的筆觸,向人們講述了馬修老師來到少管所後,用自己充滿陽光的心靈和至愛的音樂打動著曾經受過傷害,曾經在懵懂中犯過錯誤,曾經將自己的心靈緊緊封存的每一個孩子的心靈,並且帶領他們打開心扉,迎接陽光照射心靈的故事。

  馬修是這樣一個老師,他至愛音樂,他相信每個孩子都有一顆善良的心。他們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著自己對生命的讚美,對人性的讚美,對自己的執著。他好似一個善良的牧人,用愛找回了一群迷失的羔羊,用愛照亮了前往之路,用愛為他們指引方向。我想說:這不是奇蹟,而是愛的奇效。

  讓我感觸很深的是皮埃爾·莫杭治,這個單親家庭的孩子,有著令人頭疼的性格,而馬修試著把他的音樂天賦發掘出來,並讓他看到自己的閃光點,為他心中埋下了音樂的種子,更教給了他學會寬容和感激。有個鏡頭,讓我感動了很久--莫杭治站在柱子旁邊為伯爵夫人演唱《黑夜》,瞬間的感動讓人無言以表。馬修與他的眼神交匯,"完美地契合著我的節拍,在莫杭治的眼睛裡,我突然讀到了很多東西。自豪,被諒解後的快樂。還有,對於他是第一次,懂得去感激。"馬修的春風化雨,令我震撼。當那天籟般的歌聲迴蕩在"池塘之底"時,馬修、孩子們共同接受著靈魂的洗禮,當然,也包括觀看影片的我。

  來自聖菲亞少管所的蒙丹處處與馬修作對時,馬修不但沒有厭惡、疏遠他,反而讓他成為合唱團裡唯一的"男中音",並且不時教育、開導他,當蒙丹最後因為校長哈珊的誹謗而被警察帶走時,馬修還因為合唱團失去了唯一的"男中音"而惋惜…

  馬修以他寬廣的胸懷包容著這些渴望關愛的孩子們,他以一顆博愛的心將溫暖和希望播種在孩子們的心間。他讓五音不全的孩子擔任合唱團的"樂譜架子",讓年齡尚小的孩子擔任"指揮助理",因此,在合唱時每個人都那麼專注,每個人的臉上都散發著聖潔的光芒,合唱團成了這些自暴自棄孩子的心靈避難所。與其說是馬修在感動學生,不如說是音樂擔當起了心靈"救贖"的重任。這些孩子,在他的寬容與尊重下,漸漸有了改變,音樂使孩子們沉迷其中,那不一樣的滋味帶給了孩子們全新的感受。這些體驗,是何等的寶貴,找到他們感興趣的東西,他們也能創造奇蹟。

  影片中的一切看似平淡無奇,但卻處處讓人感到愛的力量。現在想起那一架架紙飛機,我的心依然會有一股暖流經過。說來還真讓人發笑,一個冷酷、自私的校長竟也會摺紙飛機玩,這也不得不讓我相信愛的力量。原來再無情的人也有他純真的一面。還有影片的結尾處,在馬圖要離開時,他以為沒有人會在乎他。可是當那一架架飛機從窗口飄落下來的時候,我知道那帶給他無盡的回報,帶給我們是無盡的愛。

  結尾處,影片的話外音:"馬修終其一生都默默無聞。他始終沒有成為音樂家,也沒有人知道他的生命中曾經發生過的故事。但是,確實有人的生命,因他而改變。"

  每個孩子都渴望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遇見像馬修一樣的老師,每位老師都不可能期望自己改變所有學生。我也是一名教師,我相信即使沒有人知道我們生命中曾經發生過的事,但只要我們善良而執著,總有人的生命,會因我們而不同。

  這是一部所有教師和孩子們都應該看一看的影片,這更是一部適合每個人靜靜品味的好片,就像片中的一曲天籟。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