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長徵觀後感800字
2023-07-29 07:24:32 1
1934年,紅軍被迫開始了3年的長徵,最後在甘肅會寧會師。電影長徵觀後感800字,我們來看看下文。
電影長徵觀後感800字一
看完《長徵》後,我覺得,中國工農紅軍長徵的勝利,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蹟。
「在一年中,紅軍長徵轉戰十四個省,歷經曲折,戰勝了重重艱難險阻,保存和鍛鍊了革命的基幹力量,將中國革命的大本營轉移到了西北,為開展抗日戰爭和發展中國革命事業創造了條件。」這是歷史的說法,聽起來這些字眼有那麼些死板,當然這都是真的,長徵是我國歷史上很重要的一次歷史事件。在歷史課上,長徵精神是用來背的,我們並沒有好好地去理解,去感受。看了這部劇,我想我真的體會到了。
由於「左」傾錯誤的進一步發展,導致了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和中央根據地的失陷,中央紅軍主力被迫實行戰略轉移。長徵初期,中央領導權的旁落及左傾教條主義領導人退卻中的逃跑主義錯誤,使黨和紅軍遭受到重大損失,紅軍由長徵時的8。6萬人銳減到3萬人。我開始緊張起來,本來對付蔣介石這些兵力就不夠,現在又只剩下了三萬多人,我們還能行麼?接下來的一幕幕,讓我不得不佩服黨的領導人以及革命者。他們告訴我,我們可以!
我想我永遠忘不了「飛奪瀘定橋」的那一幕。1935年5月,紅軍的先頭部隊強渡大渡河成功後,***就調集了大量的兵力增援瀘定橋,企圖把紅軍的隊伍切開,但先頭部隊的戰士們用兩天的時間走了一百六十公裡趕在敵人增援部隊的前面到達。而後續紅軍部隊組織了二十二名勇士的突擊隊,攀著只剩下鐵鏈的鐵索橋,冒著對面橋頭堡敵人的槍林彈雨,匍匐前進。他們的身下大渡河水流湍急,一旦失手或受傷落入水中則必死無疑。但勇士們仍然冒著密集的炮火,勇敢頑強的向前衝,一個掉下去了,下一個衝上來,受傷的戰士在要掉下去那一刻還在向敵人射擊!
在長徵的路上像這樣的戰鬥還少嗎?湘江戰役、強渡烏江、四渡赤水還有金沙江、臘子口。有多少紅軍戰士犧牲在戰場上;有多少捨生忘死的感人事跡;有多少愛國志士拋頭顱灑熱血。
影片中,最令我難忘的是紅軍。記得紅軍和敵人打仗時,他們不怕苦,不怕累,堅持不懈地向前挺進,一直向前挺進了兩萬五千裡。紅軍在長徵途中餓了就吃野草、皮帶;渴了,只要身邊有河,他們就喝河水。我們現在哪有人還能咽得下皮帶、野草呢?恐怕連河水都嫌髒吧。比起他們,我們是多麼幸福啊,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又是多麼來之不易啊。
電影長徵觀後感800字二
在黨支部的安排下我們觀看了電影《長徵》。電影的開篇就向我展示了氣勢恢宏的戰爭場面,紅軍戰士冒著槍零彈雨奮勇突擊。每次看到這樣的戰爭場面,我總會思考現在能在和平年時代裡學習和生活,是那些無名的英雄戰士用他們的鮮血換來的。我很慚愧,在看《長徵》這部電影時現場的氣氛有些嘈雜,我們應該以一種嚴肅的態度,懷著對革命烈士無比崇敬的心情去觀看。《長徵》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的地方,我們應繼承和發揚當年紅軍長徵的精神,把長徵這份寶貴的精神財富變成推動我們各項事業前進的巨大力量。紅軍長徵的路是艱苦的、漫長的;我們回憶長徵、紀念長徵,就是要更好地繼承和弘揚紅軍長徵精神,把紅軍長徵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一代一代傳下去,萬眾一心、艱苦奮鬥。
電影《長徵》介紹了由於當時臨時中央的領導者,在指揮中央紅軍實行戰略轉移和突圍的時候,犯了退卻中的逃跑主義錯誤,紅軍雖然英勇作戰,連續突破敵人四道封鎖線,但是自己也損失慘重,至突破第四道封鎖線渡過湘江時,紅軍和中央機關人員由出發時的8萬餘人已經銳減至3萬餘人。而且這時***已判斷紅軍將沿湘桂邊境北上湘西同紅二、六軍團會合的戰略意圖,調集重兵,企圖把中央紅軍一網打盡。在這革命的危急關頭,在毛澤東等人的力爭下,中央紅軍改變了原先的戰略計劃,決定爭取主動,向敵人防禦薄弱的貴州前進。跟隨著歷史的腳步,我們又重溫了這次具有重大意義的會議——遵義會議。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央政治局在遵義召開了擴大會議。會議集中全力解決了當時具有決定意義的軍事和組織問題。遵義會議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挽救了中國共產黨、挽救了中國工農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開始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領導,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標誌著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走向成熟。遵義會議的召開證明,作為一個嚴肅的、對人民負責的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中國共產黨出來都是正視自己的錯誤,並注意從自己所犯的錯誤中學習並汲取教訓。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革命全過程的某一個時期內,中國共產黨是具有自我淨化和自我發展的能力的,黨正是通過總結成功的經驗和失誤的教訓,不斷地把黨及黨所領導的革命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遵義會議後,紅軍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翻越夾金山。6月,與紅四方面軍會合,開始與張國燾的分裂主義作鬥爭,左路軍走過人跡罕至的草地。隨後,紅一、三軍團和軍委縱隊繼續北上,攻克天險臘子口,翻越六盤山,到達吳起鎮與陝北紅軍會師,中央紅軍長徵結束。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省會寧地區會師,紅軍長徵結束。長徵是人類歷史上艱苦奮鬥精神的楷模。長徵途中,紅軍將士面對的是一條條波濤洶湧的大河,一座座巍然聳立的雪山,一片片茫無涯際的草地,前有敵軍,後有追兵,可就是在這「敵軍圍困萬千重」的逆境中,紅軍轉戰兩萬五千裡,終於從100萬的敵人中殺出了一條生路。譜寫出一曲曲動人的「永久奮鬥」的革命樂章……「永久奮鬥」的精神和憂患意識是相輔相成的。缺乏憂患意識,就沒有遠見卓識,在困難和挫折面前就會驚慌失措、陷入被動,甚至導致事業的失敗。對於一個政黨、國家和民族來說,憂患意識是成熟的表現。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是被歷史反覆證明的真理。
電影長徵觀後感800字三
連續坐在那裡閉著眼睛也要等完,因為我不希望有頭無尾,終於就這麼著完了,看完了。
看的是什麼,看的是電影我的長徵……
無論怎樣都壓抑不了心中的震撼,或者說是感動,心酸,這是一種不能用語言來形容的心情。長徵,這震驚中外,舉世皆無的兩萬五千裡的軍事長徵,是中國紅軍的戰略大轉移。中國工農紅軍長驅二萬五千餘裡,縱橫十一省。長徵途中,天上有敵人飛機轟炸,地下有敵人幾十萬軍隊的圍追堵截,還有湘江、烏江、金沙江、大渡河、瀘定橋、五嶺、烏蒙山、大雪山、草地等天險的阻隔,紅軍要戰勝克服這些艱難險阻,不僅身體要遭受超出人類種種極限才能忍受的痛苦,更要付出鮮血和生命的代價,慢慢長徵路,是血肉鑄成的。
長徵是一首悲壯的詩,一幅悲壯的畫,一曲悲壯的交響樂。
長徵路上,硝煙瀰漫,血肉模糊,再稚嫩的生命在這樣的氛圍中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著薰陶。少年紅軍王瑞一家四口全都參加了長徵,湘江之戰的慘烈炮火奪去了他父親的生命,過彝區時失去了他的姐姐,姐夫犧牲在飛奪瀘定橋的戰鬥中,新結交的彝族戰友達爾火捐軀於瀘定城頭,連長為了救他墜下懸崖。苦難與艱險刺痛並磨礪著少年的心,這是怎樣的一種撕心裂肺的疼痛?又是怎樣的一種刻骨銘心的經歷?也許只有他才能真切的感受。
現在的我們,上網玩遊戲通宵達旦,上課遲到,攀比炫耀等等。是的,或許我們覺得這樣子很幸福,但這僅僅只是停留在物質層面的,捫心自問我們學到的知識有多少,心虛了吧。或許年輕的我們會迷途,會不知所措,就像紅軍當年那樣不知往何走,但請不要輕言放棄,只有不動的目標最容易被找到,「學習時的痛苦是短暫的,學不到的痛苦才是終生的」,在我們這個最需要知識的時期澆灌的時候,或許為了將來的勝利我們要靜靜的沉寂、蓄勢待發,但請不要懷疑自己的價值,往哪走,跟著走,跟著黨走,用黨先進的思想不斷武裝自己,承擔起我們背負著鐵的使命——振興中華民族。當然我們不用流血也不用犧牲,但我們卻要以鐵的意志來要求自己,也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繼承和弘揚長徵的精神,才能完成我們的使命。
[電影長徵觀後感800字]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