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EA十大熱歌成「十大神曲」:誰在決定華語樂壇的「審美鄙視鏈」?
2023-04-09 09:01:31 1
作者| Mia
12月11日,
第三屆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年度盛典如期而至,率先出圈的卻是「年度十大熱歌」,「十大金曲」沒有得到太多關注。
《雲與海》《白月光與硃砂痣》《浪子閒話》《醒不來的夢》《踏山河》《千千萬萬》《淪陷》《可可託海的牧羊人》《清空》《執迷不悟》……光看歌名和歌手,或許一個也認不出,但聽旋律則會倍感熟悉,只因「一定在某個手機公放抖音的場合聽過」。
「抖音十大神曲」霸榜,在微博、豆瓣、虎撲等各個平臺引發熱議,登上熱搜第一。短視頻歌手們的短板在現場表演中顯露無遺——走調、破音、大白嗓,被評級為「感情過多,毫無技巧」。音樂博主「幹大滋」(原「音樂車禍現場」)吐槽道:「我覺得華語樂壇完犢子了。」
這條吐槽轉發已破6萬,下面的高贊評論是:「抄襲,土味,偽古風,低質量翻唱,裁縫五毒俱全。」大家吃了15年的垃圾食品。」「這個年度十大熱歌認真的嗎?」
當「下沉市場審美」進擊,引發了一場
「五環內」與「五環外」人群的音樂品味大碰撞。神曲出圈背後,隱藏著怎樣的樂壇迭代邏輯?誰應當定義「審美鄙視鏈」?
選秀、流媒體、短視頻……
華語樂壇「黃金十年」?
將時針撥回幾十年前,從鄧麗君、羅大佑、Beyond到四大天王,港臺地區向內地完成了第一次「音樂輸出」,並確立了流行、搖滾、民謠的最初範式。那英、劉歡等成為內地樂壇的標誌性人物,校園民謠影響力顯現。2000年前後,SONY、華納、環球等國際唱片公司進軍內地,陳奕迅、周杰倫、張惠妹、林俊傑、陶喆等歌手爆發,華語樂壇迎來「黃金十年」,並成為當前90後不可磨滅的情懷記憶。
另外,千禧年之初,彩鈴歌曲和刀郎、龐龍、楊臣剛等第一批網絡歌手崛起。彼時的網絡歌曲也存在著低俗爭議,刀郎被稱為「民工歌手」「底層民眾的代言人」,汪峰曾批評道,「這是中國流行音樂悲哀的表現」。
從「超女」開始,粉絲經濟逐步萌發,音樂選秀綜藝成為內地樂壇補充新血的主要途徑。一批歌手從《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等走出,網絡平臺接棒之後,《創造101》《青春有你》等向樂壇輸送了更多的偶像、唱跳藝人,《中國新說唱》《說唱新世代》《即刻電音》《樂隊的夏天》等分別深耕音樂垂直領域,圈層音樂人通過綜藝舞臺得以出圈。
一直以來,承受著版權成本壓力,各大流媒體平臺均對原創音樂人有所布局,TME推出了原力舞臺計劃、乘風計劃,上線「億元激勵計劃4.0」。網易雲音樂推出了石頭計劃、雲梯計劃、硬地圍爐夜等,截至2021年6月網易雲音樂入駐獨立音樂人數量超30萬。隨著今年反壟斷為版權大戰劃下休止符,版權差異縮小,原創音樂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而流媒體平臺也確實拓寬了音樂人的舞臺,許嵩、汪蘇瀧、徐良便號稱「QQ音樂三巨頭」。
2018年之後,越來越多的聲音認為,隨著抖音爆發,華語樂壇開始「姓抖」。在算法機制驅動下,音樂人的15秒時代來臨,畫面感強烈、節奏鮮明的音樂在平臺更受歡迎,短視頻平臺已經成為最佳音樂宣發平臺,也將音樂的傳統宣發路徑改寫為「網紅用歌曲當BGM」。
短視頻熱度反哺音樂流媒體上的原創音樂人這一趨勢越發顯著。
近年來,
短視頻平臺開始越來越多地深入音樂行業上遊,今年字節正式成立音樂事業部,抖音上線音樂播放器「飛樂」、音樂發行平臺「銀河方舟」。快手推出行業首個音樂版權結算標準,開啟「快手雙擊音樂計劃」。
不少音樂人對短視頻仍然有所抗拒。流量從來便是一把雙刃劍,《漠河舞廳》創作者柳爽在微博寫道:「別推了,可以了,再刷就變味了。路走慢點挺好的。」粉絲對圈層音樂人的走紅同樣抱持著矛盾態度。
雖然推歌能力驚人,但大部分短視頻神曲「口水歌」編排層次簡單,歌詞堆砌最近流行的歌曲抖音十大神曲,生命周期如同短視頻網紅、流行玩法一樣,過於短暫,基本上每幾個月便會迎來一次更替。
大部分短視頻歌手仍然處於「人紅歌不紅」的尷尬境地。一些音樂製作公司創作「洗腦神曲」過於快餐化、短平快,在最快的情況下,一首歌從創作到上線僅用四小時。十大熱曲中《白月光與硃砂痣》《醒不來的夢》等
多首歌曲存在抄襲、「音樂裁縫」爭議。
幾番迭代洗牌,華語樂壇仍未誕生第二個「周杰倫」。
流水的神曲,鐵打的周杰倫。近日,蘋果在Apple Music App中公布了中國大陸2021年最熱歌曲榜單TOP100,TOP10歌曲中,周杰倫佔9首,TOP99歌曲中,周杰倫一人獨佔了54首。
誰在審美鄙視鏈佔據上遊?
爭議永遠存在。過去,類似的榜單由流量藝人佔據時,也曾引發熱議。
短視頻神曲統治熱歌榜單,也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第一屆TMEA十大金曲中出現了《綠色》,去年第二屆十大熱歌的榜單也是被《芒種》《世界這麼大還是遇見你》等抖音神曲所支配,只是今年引發了輿論的格外關注。在監管層嚴控選秀、流量藝人之後,很長一段時間裡,神曲承包熱歌榜單的趨勢仍將繼續。
正如同快手所記錄下的光怪陸離的農村世界,一度讓部分用戶感覺魔幻和驚詫。「快手是真實社會的一面鏡子,人們在其中看到的,都是這個世界的投影。」
大數據計算得出的熱歌榜單,僅僅從熱度這一個維度,便是最真實的十四億人的主流選擇,反映出當下的音樂欣賞水平均值,而它也註定不會陽春白雪。
類似地,今年10月,#小紅書的網圖濾鏡有多強#的話題,閱讀量高達3.8億,評論數萬條,引起網友們的紛紛吐槽。10月17日,小紅書發文向用戶道歉,「不管是經歷了失望的用戶,還是並沒有遇到「照騙」的用戶,我們都真誠道歉。」並表示今後將嘗試推出景區評分榜、踩坑榜,便於用戶獲取更多元的信息。
在戳破網紅泡沫的同時,也引發了另一層關於濾鏡自由、審美是否應當整齊劃一的思考。
按照傳播學中「沉默的螺旋」理論,大部分典型的短視頻神曲受眾並不具備發聲的條件,他們是「沉默的大多數」。擁有大量積累的樂評人、專業音樂人、重度樂迷佔據著審美鄙視鏈的上遊端,為更高價值的音樂劃下了一定的標準。
審美正在加速割裂。但「短視頻神曲」是否應當被全盤否定?是否具有自身價值?答案仍然需要打上一個問號。從早前掀起復古浪潮的《野狼Disco》,到帶火漠河旅遊的《漠河舞廳》,動輒幾十億流量,登上春晚舞臺,這些短視頻神曲在真正意義上實現了破圈,進入主流視野。這兩首爆款歌曲以豐富的故事性,浪漫復古的衝突感製造出多層次的體驗,在受大眾喜愛的同時,也得到了業內人士、樂評人等「精英審美」的認可,
證明短視頻歌曲並不完全與口水歌掛鈎,音樂性隨著更多優質音樂人湧入,有了明顯的提升。
李宗盛曾經這樣評價刀郎:「我聽過他的歌,簡單直率,有一種觸動聽者靈魂的力量。一個歌者要想勝出就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比如說刀郎的民族加流行,比如說他不加修飾的個性嗓音,我真的很喜歡。」李健則表示:「很多人認為網絡歌曲和民歌上不了臺面,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流行音樂也是一種當代民歌,刀郎的作品很有音樂性,有受眾和市場,這就是一種當代音樂的主流。」這些評價同樣適用於一些短視頻神曲。
羅素曾說:「參差多態,乃是幸福的本源。」之於精神文化產品的審美評價標準包容度,同樣如此。
最終最近流行的歌曲抖音十大神曲,什麼樣的熱歌榜單能夠誕生,
根本上取決於大眾的平均音樂素養,以及國內的音樂教育水平,「十大熱歌」是每個人用大拇指投票得出的結果。幹大滋表示:「隨著音樂消費成本的下降更容易獲得音樂資源的環境裡,人們反而失去了動力……如果你覺得資本逐良幣把好歌都掩埋了,那你就去做那個反抗資本的人,自己去主動挖掘被資本操縱好歌稀缺時代下的真正好歌,找到好歌的那一瞬間,你就已經站在了資本的頭上,祝大家在ktv都能唱些新歌。」
華語樂壇「完了」嗎?答案見仁見智。或許,不妨十年之後再次審視產業的更迭,以及審美標準的變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