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蜀國被最先覆滅,這是怎麼回事呢?原因有三點!
2023-03-30 19:05:32 7
「東漢末年分三國,戰火連天不休。」相信大家對於這句歌詞耳熟能詳,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分天下,任何一方勢力都有一統天下的可能,然而蜀國卻成為了最先覆滅的國家,這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來一同探討其中的原因。
丞相任人唯親
諸葛亮滿腹經綸,文韜武略樣樣精通,在民間素有「臥龍」「活神仙」一稱,在他的輔佐下,劉備白手起家,建立了蜀漢基業。然而諸葛亮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就是過於相信親信。街亭之戰,劉備再三強調,馬謖此人言過其實不可大用。然而諸葛亮對此置若罔聞,只因為自己看好馬謖,就任命他守街亭,結果卻是被司馬懿用小計謀騙過,街亭失守,從此諸葛亮再也沒有北伐成功的可能性。
皇帝重用宦官
劉備在白帝城逝世之後,繼承人劉禪貪圖享樂,胸無大志。丞相諸葛亮在外北伐,多次將近攻破敵人的壁壘直搗中原,然而劉禪卻聽信宦官黃浩的威脅論,強行要求諸葛亮回國聽命,導致諸葛亮六出祁山毫無作為,前功盡棄。雖然諸葛亮上書《出師表》,闡明了親賢遠佞的必要性,但是劉禪依然重用黃浩,遠離一眾賢臣,最後更是在黃浩的教唆下束手就擒,投降了鄧艾。
內部矛盾劇烈
劉禪作為國君,諸葛亮作為丞相,都忽視了一個最重要的關鍵點:人際關係。蜀國的各位文臣武將素有不和,他們沒想著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一味將他們放在前線,最終失敗也是必然的。比如關羽與黃忠,楊儀與魏延。從而使他們從普通矛盾升級到了不可調和的派系爭鬥,最終導致了悲慘的下場:關羽失荊州,楊儀安排馬謖斬殺魏延。原本蜀國就國力弱小,再加上隨處可見的內耗,最終被魏國滅亡,令人長嘆。
蜀國開國皇帝劉備是漢室後裔,是最根正苗紅的,也是最有可能統一天下的。然而繼任統治者毫無野心,戰爭指揮者任人唯親,將領互不服氣,種種因素結合在一起,共同導致了蜀國的滅亡。可見一個國家要想興盛,統治者,指揮者,被統治者需要齊心協力,方能取得最後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