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島事件全過程 臺灣史上重大的官民衝突事件
2023-03-30 16:19:48
美麗島事件是臺灣歷史上一次重大的官民衝突事件,事件發生在上個世紀70年代末,以美麗島雜誌社成員為核心的黨外人士組織群眾進行示威遊行,最終演變成為一場官民的暴力衝突,美麗島事件對於臺灣的影響無疑是深遠的,就算在今天回想起來仍然是歷歷在目。
美麗島事件介紹:
美麗島事件是於1979年12月10日的國際人權日在臺灣高雄市發生的一場重大官民衝突事件。以美麗島雜誌社成員為核心的黨外人士,組織群眾進行示威遊行,訴求民主與自由。其間發生一些小衝突,但在民眾長期積怨及國民黨政府的高壓姿態下卻越演越烈,竟演變成官民暴力相對,最後以國民黨當局派遣軍警全面鎮壓收場,為臺灣自「二二八事件」後規模最大的一場官民衝突。
美麗島事件的經過:
1979年,臺灣處於國民黨政府的威權統治之下,許多黨外的進步知識分子感到非常苦悶,要求開放黨禁,實現民主政治。6月,臺北市議員黃信介決定要創辦一本《美麗島》雜誌,作為宣傳民主思想的喉舌。他是雜誌的發行人(出資者),請來暸施明德作為總經理,因此雜誌社實際是由施明德來運作的。施明德絕對是一個傳奇人物,他讀中學時就以推翻國民黨統治為己任,18歲考入陸軍炮兵學校,目的就是學習軍事知識,為發動軍事政變打基礎。21歲,他在金門擔任炮兵軍官時被捕,罪名是策劃臺獨活動。在嚴刑拷打中,牙齒全部脫落,他22歲開始就是滿口假牙。後來,施明德被判處15年有期徒刑,直到1977年刑滿出獄。
政府的宣傳活動,他說得很明白,《美麗島》就是「沒有黨名的政黨」,矛頭直指臺灣黨禁、報禁和30年不改選的「萬年國會」。8月,《美麗島》雜誌創刊號問世,引起臺灣島內轟動,發行量一舉達到10萬份以上,創下了臺灣雜誌史的空前記錄,成為了網羅臺灣黨外人士的中心。這引起了國民黨政府高度關注。9月8日,雜誌社在臺北市中泰賓館舉辦盛大的創刊酒會,但是會場外突然來了一群「抗議」人士,以及隨後趕來的大批「維持秩序」的警察,使得氣氛變得很緊張。
隨後的三個月,這本雜誌越來越像一個「沒有黨名的政黨」,在全臺開出暸11個讀者服務處,但是相繼遭到不明人士的恐嚇騷擾,黃信介家中也收到暸恐嚇信。黨外人士與當局的矛盾不斷激化,整個臺灣的政治氣氛已經慢慢到達暸一個大爆發的臨界點。11月30日,雜誌社向當局申請於12月10日在高雄舉辦紀念「國際人權日」集會遊行,不出意料地遭到拒絕。施明德決定不理會當局的態度,照常舉行集會遊行,並準備了一些木棍,以應付可能的鎮壓。他們還派出宣傳車,沿街號召民眾準時參加。
12月9日,國民黨當局突然宣布,高雄市次日將舉行「春元七號冬防演習」,禁止任何示威遊行活動。這個決定很明顯是針對《美麗島》雜誌的。12月10日的白天,大批軍警布署在高雄市的街道上,實行交通管制,禁止車輛入內。晚上6時,《美麗島》雜誌服務處外,已經聚集了五、六百個民眾。由於原定的集會地點被警察包圍,施明德引導隊伍轉向另一個開闊地點進行集會。一路上,群眾逐漸加入,手持火把、木棍開始遊行,最後達到了數萬人,人群高喊「打倒特務統治!」、「反對國民黨專政!」等口號。
遊行隊伍遭到了警察的阻攔,雙方爆發了嚴重的衝突。軍警用催淚彈、電棍強行驅趕人群,群眾還以石塊和棍棒,兩方都有流血。一直到次日凌晨2時30分,遊行的隊伍才散去,局勢趨於平靜。當局事後宣布,當天共有183名軍警負傷,群眾受傷者無法統計,整個事件中無人死亡。國民黨當局決定嚴厲鎮壓。12月12日,蔣經國親自慰問在事件中受傷的警察。隨後,政府宣布查封《美麗島》雜誌社和各地的服務處,逮捕所謂的「首謀分子」。更多精彩文章關注微信公眾號:iwuyiqu
美麗島事件的結果:
1980年2月20日,黃信介、施明德、林義雄、姚嘉文、陳菊、呂秀蓮、張俊宏、林弘宣等八人,遭軍事檢察官以叛亂罪提起公訴,其餘三十七人則被移送一般司法機關偵辦。1980年4月18日,警備總部軍事法庭判決施明德無期徒刑,黃信介14年徒刑,其餘姚嘉文、張宏俊、林義雄、林弘宣、呂秀蓮、陳菊等六人12年有期徒刑,另有一些人士1至3年的有期徒刑。
美麗島事件的影響:
1.政治上:
美麗島事件是臺灣社會從封閉走向開放的一次歷史事件,首先在政治上的改變最為明顯,統治者蔣經國逐漸開放政治上的獨裁,臺灣擺脫國民黨的一黨獨大,解除黨禁、解嚴、言論自由、開放媒體以及「國會」全面改選。
2.社會上:
美麗島事件後民眾開始有表達的勇氣,許信良的中壢事件及隨後一連串的事件,讓自「二二八事件」以來,整個白色恐怖世代沉默了20幾年的壓抑,活絡追求民主自由的社會生命力,從沈悶單一逐漸多元化、自由化。80年代蓬勃發展的各種社會運動即是最佳的表面徵象。
3.黨政上:
美麗島事件也成為民進黨的政治資本,雖然「美麗島事件」時民進黨尚未成立,民進黨內有許多人都曾參與過這次政治事件。民進黨以此突顯自己在爭取民主、推動改革方面的功績,反映出當時國民黨「執政」的專制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