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四大漁場介紹 它們各自形成的原因是什麼?
2023-03-30 16:45:49 1
漁業一直以來都是各個國家過敏經濟重要的資源,是很多人賴以生存的產業,在中國有四大漁場,而在世界上也有四大著名的漁場,分別是亞洲的北海道漁場、歐洲的北海漁場、北美洲的紐芬蘭漁場、南美洲的秘魯漁場,世界四大漁場是如何形成的呢?
世界四大漁場:
一、北海道漁場
北海道漁場,位於千島寒流與日本暖流的北海道附近海域,浮遊生物豐富,故魚群密集,是世界第一大漁場。北海道漁場位於日本暖流與千島寒流交匯處,由於海水密度的差異,密度大的冷水下沉,密度小的暖水上升,使海水發生垂直攪動,把海底沉積的有機質帶到海面,為魚類提供在豐富的餌料,從而使海區成為世界著名的漁場。 寒暖流交匯可使海水發生擾動,上泛的海水將營養鹽類帶到海洋表層,使浮遊生物繁盛,進而為魚類提供豐富的餌料,漁業資源豐富。日本北海道漁場主要產魚類型有鮭魚、狹鱈、太平洋鯡魚、遠東擬沙丁魚、秋刀魚。
二、紐芬蘭漁場
紐芬蘭漁場,位於紐芬蘭島沿岸,曾是世界四大漁場之一,由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灣暖流在紐芬蘭島附近海域交匯而形成了。1534年,由西歐航海家約翰·卡波特在尋找西北航道時意外發現。異常豐富的漁業產量有著「踩著鱈魚群的脊背就可上岸」的美名,但在幾個世紀的肆意捕撈之後,特別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大型機械化拖網漁船開始在漁場作業後,紐芬蘭漁場漸漸消亡,90年代之後已不可見,但在中國高中地理教科書中,仍將其標明為世界著名漁場之一。
三、北海漁場
北海漁場是由北大西洋暖流與來自北極的寒流交匯形成的一個漁場,冷暖水流在此交匯,魚產豐富,種類繁多,主要產鯡、鯖、鱈等魚,為世界四大漁場之一。北部以開闊水域與大西洋連成一片,東經斯卡格拉克海峽、卡特加特厄勒海峽與波羅的海相通。海區南北長965.4千米,東西寬643.6千米,面積57.5萬平方千米。位於西歐大陸架上,除靠近斯堪地那維亞半島西南端有一平行於岸線的寬約28~37千米,水深200~800米的海槽外,大部分海區水深不超過100米,南部淺於40米,英格蘭北面外海有很多冰磧物構成的沙洲、淺灘,其中面積達650平方千米的多格淺灘水深僅15~30米,是世界著名的淺海之一。
四、秘魯漁場
秘魯沿岸海域是世界著名漁場,水產資源十分豐富,盛產鯷魚等800多種魚類及貝類等。秘魯沿岸有強大的秘魯寒流經過,在常年盛行西風和東南風的吹拂下,發生表層海水偏離海岸、下層冷水上泛的現象。這不僅使水溫顯著下降,同時更重要的是帶上大量的硝酸鹽、磷酸鹽等營養物質;加之沿海多雲霧籠罩,日照不強烈,利於沿海的浮遊生物的大量繁殖。
世界四大漁場的形成原因:
海洋漁業資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陸架海域,也就是從海岸延伸到水下大約200米深的大陸海底部分,這裡陽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強,入海河流帶來豐富的營養鹽類,因而浮遊生物繁盛。它們是魚類的餌料,一般溫帶海區較多,溫帶海區季節變化顯著,冬季表層海水和底部海水發生交換,上泛的海水含有豐富的營養鹽類,有利於浮遊生物繁殖,另外寒暖流交匯和冷海水上泛處,餌料也很豐富。亞洲的北海道漁場、歐洲的北海漁場、北美洲的紐芬蘭漁場都是寒暖流交匯形成的,只有南美洲的秘魯漁場,是由於秘魯沿海盛行上升補償流,將深海的營養鹽類帶到表層,促使浮遊生物大量繁殖生長,為魚類提供了充足的餌料,因而形成世界級的大漁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