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踏實地走進奢侈品店(如何才能踏實地走進奢侈品店)
2023-04-14 12:19:31 1
2021年4月18日,北京。消費者在一家香奈兒店外排隊。(圖/ 視覺中國)
走進優衣庫,我整個人怡然自得,信心十足地翻看價籤,貴了就吐槽——什麼破褲子,敢要899塊,我看你優衣庫是忘了初心了,怎麼不去搶呢?
但當我走進卡地亞,就會立刻端莊起來,試戴之後反覆端詳,(咬著後槽牙)對櫃姐說——這個戒指只要3萬塊是嗎?還挺實惠的,我再逛一逛吧。」
在一則視頻中,UP主「還可以的金女士」(以下簡稱「金子」),用調侃的語氣講述不同的購物體驗。
誠然,進奢侈品店很難讓人產生賓至如歸的感受,尤其在兜裡沒錢的時候,無疑十分考驗心態。
「怎樣才能踏實地走進奢侈品店?」這則知乎提問,被網友瀏覽了6400多萬次,最高贊的回答贏得了9.6萬個點讚,足見此話題所受關注程度之高、引發共鳴之廣。
奢侈品店的裝修風格,永遠不會像麥當勞那樣,用暖色調營造出一派親近祥和的氛圍。
相反的,它總在試圖打造一種截然不同的購物感受——品牌的logo閃爍著奪目又疏離的光;店內裝飾奢華中盡顯克制;門前永遠排著長隊,戴著白手套的小哥,踱著步子維護秩序;妝容精緻的櫃姐,臉上帶著意味深長的笑,仿佛能一眼把人看穿。
保羅·福塞爾在《格調》中寫道:「人們的舉止、飲食、服飾、談吐透露著他們的等級。
等級看不見、摸不著,由一系列細微的事物組合而成,很難用一句話描述清楚,但這些細微的品質,確立著人們在世界中的位置。」
為了追求這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細微品質,更為了不被人看穿,人們輪番上演著一場又一場精緻的表演,如《格調》中所寫:「在這裡,曠日經年地上演著有關自尊的戲劇。每一個演員都害怕自己會跌跤、念漏了臺詞,或是穿錯了戲服,擔心因為諸如此類的倒黴事而慘敗收場。」
不要被自己假想出來的規則PUA
不要說第一次去奢侈品店了,很多人在第一次吃麥當勞、肯德基時,都會緊張到提前做好攻略,在腦海中一遍遍演練,生怕點單時暴露不安。即便這樣,等真的面對服務員,有人仍會侷促到面紅耳赤。
2014年,金子正在上大二,前輩約她喝咖啡,地點選在星巴克。彼時的她初到北京,從未去過星巴克。
在星巴克門口,金子猶豫再三,不敢進去。這時,前輩發來消息:「我還要一會兒才到,你如果到了,就先進去坐著。」
金子開始在心裡盤算:如果我現在進去,是不是就得點咖啡?宿舍門口10塊錢一杯的奶茶我都嫌貴,跑到這裡花30多塊錢喝咖啡,我是不是瘋了?她回復前輩:「我還沒到,你慢慢來,不著急。」之後,她扮成沒到的模樣,在寒風中越走越遠。
畢業之後,金子去了一家時尚雜誌工作,上班地點在北京華貿中心SKP附近,工作中她能頻繁接觸到各種奢侈品大牌。因此,第一次去奢侈品店的金子,表現得淡定老練多了。
那次進店購物,發生在金子接連寫完幾篇蒂芙尼的推廣軟文之後——她對其中某款戒指動了真情。
戒指的款式和價位早已瞭然於胸,她要做的就是走進店鋪,對著櫃姐報出自己想要的款式,購物過程不超過20分鐘。
金子幾次去奢侈品店購物,都是單刀直入,買完立刻走人,從不多作停留。她不太會用「逛」這個字來描述這種購物行為:「逛是一種很隨意的感覺,我去逛宜家,隨手買個鍋,逛優衣庫,隨手買件T恤,但我能逛個奢侈品店,隨手給自己買塊五六萬元的手錶嗎?不會的。」
對她而言,奢侈品是一種身份認同,是同類之間互相辨認的標識,大家看一眼彼此的裝扮,就能立刻知道你是一個同行——「在一些需要支稜起來的場合,戴上這份標識,就像戴上一塊胸牌。」
後來金子從時尚雜誌辭職,購買奢侈品的欲望隨即消失:「辭職之後,收入少了,消費欲立刻就降了下來,更重要的是,我沒有相應的場合展示它們了。」
金子曾問過前老闆,進奢侈品店會不會緊張,對方回答——會。
金子說:「我走進奢侈品店可能100%的商品都消費不起,對於老闆來說可能是50%,或者更少。
越有錢的人,進店的心理壓力就會越小,但壓力絕不會削減到零,因為奢侈品想要營造的氛圍,從來都不是那樣。」
無論是店面選址、裝修,還是服務,奢侈品店都在試圖營造一種高不可攀的氛圍,而這一切的最終指向,就是「請君入甕」。
一旦被拒絕或冷落,人們便會下意識生出想要被認可的念頭。如何獲取這份認可呢?最直接的辦法就是——買!
「可是,你走進北京售樓處會緊張嗎?
會想要裝成能買得起一套房的樣子嗎?
你不會,對不對?
因為你在面對一套價值幾千萬元的房子時,能夠十分坦然地承認自己獵奇的心態——我今天就是來看看的,我就是買不起。那為什麼到了奢侈品店,就要裝成買得起的樣子呢?」
人只要一開始裝,就容易暴露內心的忐忑,窘迫和不安就會順著毛孔從身體裡四散開來。
金子說:「如果你心態足夠坦然,就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傷害到你。
再有錢的人也有他買不起的東西,無論逛優衣庫還是逛卡地亞,都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購物,心安理得地消費就好了,沒啥配不配,也沒必要因此而難受,直視櫃姐的眼睛說一句,『嚯,好貴啊』,但沒啥了不起的,不要被自己假想出來的規則PUA。」
不要用力過猛
小紅書上曾有博主做了一期「第一次去奢侈品店該做哪些準備」的教學視頻,誇張到謹慎挑選著裝、佩戴墨鏡、做頭部護理以及浮誇的美甲——令自己看起來富貴;提前在官網查好價格、準備奢侈品購物袋、找朋友借大牌包包——給自己撐場面;最後,還要裝成有車一族,從地下車庫坐電梯進商場。
「很假很累」「大可不必」「你在傳遞什麼價值觀?」是大部分網友看完視頻後最直觀的感受。
其實,越是這樣用力穿搭,效果越會適得其反。
美劇《繼承之戰》中,入贅女婿湯姆的裝扮跟其他人比起來總顯得十分突兀——領帶和西裝口袋的方巾永遠配套,皮鞋擦得鋥亮,大牌logo搶眼,仿佛時刻在彰顯:我很有錢,我剛買了新款。
這樣用力過猛的穿著,常被Old Money做派的老婆嫌棄沒品位,因為真正的有錢人從來不會用價籤和logo來凸顯存在感,他們最愛低飽和色系,尤其偏愛米色調。
《欲望都市》中的一個片段令人印象深刻:Mr.Big跟名媛娜塔莎相處膩了,回過頭來找衣著時尚、色彩豔麗的凱莉,向她抱怨:「我受夠了娜塔莎天天穿米色。」
《格調》中寫道:「上層和中上階層的人們喜歡穿舊衣服,似乎在告訴別人自己的社會地位丟得起傳統尊嚴。
而煞費苦心達到的一絲不苟的整潔,可能是你對自己的社會地位是否會下滑心存憂慮的體現,也可能是你對他人的評價過分在意的體現。這些都會暴露出你是個缺乏自信的人。」
2022年2月14日,武漢。情人節期間,顧客在路易威登商店購物。(圖/ 王翮)
還能便宜點嗎?能打折嗎?
讀大學時,木子無意中逛到一家輕奢店,被櫥窗裡的一款連衣裙吸引,不由自主地走了進去。
一進門,她的眼睛仿佛被磁鐵吸住一般,久久停留在連衣裙上。
櫃姐熱情地走過來,摘下裙子,問她要不要試一下。
木子接過來,偷偷翻看一眼價籤,媽呀,5000多元,於是嚇得擺擺手,「不用了,我穿這個顏色顯黑」,隨後慌亂地走了出去。
出門之前,木子忍不住回望了一眼櫃姐,並從對方的眼神中解讀出若干複雜的情緒,「我永遠都忘不了她臉上的表情」。
脫口秀演員洋的段子,在木子耳畔適時響起——我不敢試,我怕真的很合適!我覺得很合適,她知道我覺得很合適,我知道她知道我覺得很合適,但我還是得硬著頭皮說:哦?好像不太合適。
後來木子去國外讀書,為賺取生活費,她做起了代購。
再次走進奢侈品店,木子的心態有了很大變化。
她說:「同胞的購買力實在太強了,強到外國店員一看我是中國人,非常自然地認為我的購買力也很強,再加上我兜裡揣著買家打來的錢,底氣立刻就足了。」
代購期間,木子用自己賺的錢買了個包,可買完沒多久,她就開始後悔。她覺得自己太浪費了,對不起辛苦養家的媽媽。
每次背著包出門,她都時常擔心包會磨損,用起來十分謹慎。
之後,木子索性把包收了起來,只留作出席重大場合用。
她說:「或許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從買奢侈品這件事情上得到快樂,背奢侈品包常讓我有一種心虛又硬撐的感覺,相比這些,還是存錢更讓我快樂。」
相比木子的小心翼翼,金子對包的態度要灑脫得多,她告訴自己:「既然我買得起,那我就配得上。
買了就要在日常生活中用它,帶它坐地鐵、過安檢,還要把它放地上。
我如何對待其他包,就如何對待奢侈品包。」
對於奢侈品店裡的服務,金子接受起來亦十分坦然。
在她看來,從踏入奢侈品店鋪的那一刻起,櫃姐臉上堆起的笑容、春風拂面般的服務,甚至遞過來的玻璃瓶裝水,都是奢侈品高昂定價的一部分。
「既然你提供了,我就心安理得地享受。
就像你走進一個公園,從來不會覺得,哎呀,我在這裡玩會不會不合適?進奢侈品店也不用覺得不好意思,大大方方進去就好。」
前段時間,金子的一位朋友和男友去SKP逛街,兩人都是普通上班族,那是他們第一次進奢侈品店。
進店之後,男友指著一個包對櫃姐說:「這個包還能便宜點嗎?能打折嗎?」
回來之後,朋友向金子描述當時的場景,兩人一起大笑。笑完,金子覺得這樣的心態真好:「誰規定不能問了?就應該這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