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員有義務送貨上樓嗎(一天送千個包裹)
2023-04-14 15:12:35 1
目前,全市範圍內的各個小區基本都實現了封閉式管理,考慮到居民能安全接收快遞,很多小區都在門前劃定了快遞暫存點,居民可到暫存點自行領取。不過,有市民反映,快遞暫存點的安全性和便利性有時很難兼顧,在取件的過程中,也會有人群扎堆的情況發生,或者遇到大件、重件快遞,如何帶回家也著實很難。記者採訪發現,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一些小區志願者、物業保安紛紛行動起來,義務送快遞上門,解決了「最後一公裡」的難題。
高米店鬱花園一裡
67歲志願者變快遞「搬運工」
王紹雨騎著三輪車,在小區門口運送快遞。
「沒被取走的快遞還有嗎?麻煩您打個電話,就說我給他送上門去。」昨天下午6點,趕在快遞小哥下班之前,67歲的王紹雨騎著三輪車,又來到了設在小區門外的快遞暫存點。自疫情暴發以來,大興區高米店街道鬱花園一裡封閉了小區的多個出入口,只留下了一個北門,所有快遞、外賣可以在大門外開闢出的快遞暫存點進行交接。眼瞅著門口的快遞越堆越多,還有不少居民取大件快遞時頗為費力,正在門口執勤的志願者王紹雨便萌生了義務為居民取送快遞的想法。
王紹雨又想到小區居委會有一輛三輪車長期在外面閒置,他馬上向居委會提出申請,「我想騎著三輪車把大件快遞、重物給大家送上門,不僅可以方便居民,也可以減少他們外出取件帶來的交叉感染風險,這也算是為小區的防疫做一份貢獻。」就這樣,王紹雨自願當起了快遞「搬運工」。
送大件 有需要隨叫隨到
每天上午9點左右,快遞小哥都會按時出現在小區門口卸運快遞,王紹雨也會準時在此執勤。「以前都是由我送上門,現在是特殊時期,為了方便居民接收快遞,王師傅經常騎著三輪車過來,詢問有沒有大件快遞,然後由他進行運送。」一位快遞小哥說。
「真的可以把快遞給我送家裡來?」電話那頭的一位女士將信將疑。王紹雨掛了電話,戴好橡膠手套,將三箱牛奶和一個包裹裝上三輪車就出發了。鬱花園一裡是老舊小區,沒有電梯,王紹雨送快遞的時候經常要爬五六層樓。儘管上了歲數,但是王紹雨搬著這些重物,沒費多少氣力就上了6層。「我平時經常鍛鍊身體,疫情之前每天都會跑10公裡,所以這點兒東西對我而言也不算沉。」王紹雨笑著告訴記者。
門鈴響起,王紹雨將快遞放在門口,剛剛電話那頭的女士開門迎接。「沒想到您真給送過來了!瞧您都這麼大歲數了,真不好意思,下回我讓我愛人去拿就行了……」該女士不停地向王紹雨道謝。
不僅幫忙取送快遞,遇到攜帶桶裝水、米麵油、行李箱等大件物品準備上樓的居民,王紹雨都會主動幫一把。王紹雨的愛人鮑桂蘭也在小區門口執勤,有一天晚上9點半,王紹雨都回家休息了,一位從外地返京的女士拖著行李箱和各種大包小包準備進小區,因為計程車不讓進小區,怎麼把這些行李帶回家,這可讓她發了愁。
鮑桂蘭說,當時和她一起執勤的志願者都是女同志,於是,她就給愛人王紹雨打電話,已經躺下休息的王紹雨接到電話沒有絲毫猶豫就出了家門。那位女士的東西還沒從車上卸完,王紹雨就趕到了。「只要有需要,我隨叫隨到。」王紹雨說。
學榜樣 志願者紛紛加入
最初階段,王紹雨只是在小區門口盯著「趴活」,看到有需要幫忙的,他就會主動上前:「您是幾號樓的?我幫您運過去吧。」現在,只要有人在業主群裡「預約」一下,他就會第一時間取送快遞上門。「當時怕大家有顧慮,就在業主群裡告知大家雖然快遞車不讓進,但是志願者準備了三輪車,如果有需要,可以送快遞上門,大家都挺歡迎的。」
記者注意到,三輪車的車身上,貼著一張寫有「咱家的車」的紅色標牌。對此,王紹雨解釋道:「小區就是我們的家,這就是自己家的車,都是為大家服務的。」王紹雨也帶動了更多的居民參與,居民賈新英又捐了一輛電動三輪車,越來越多的志願者也加入了送快遞的隊伍。「六十多歲的老人都這麼義務奉獻,我們這些年輕人更應該行動起來。如果王師傅有事送不了,我們也會幫著送。」一位志願者說。
亦莊遠洋天著小區
倆保安一天送千件包裹
物業工作人員按照操作規範用酒精對快遞消毒。
「您好,我是咱們小區物業的工作人員,快遞就先給您放在門口了。」這是大興區亦莊鎮遠洋天著小區保安楊春明每天的日常。
談及讓工作人員把快遞送到居民家門口的初衷,遠洋天著物業負責人魏崴表示,自小區封閉管理以來,快遞車輛進不去,不少快遞都堆放在門口,部分業主反映取件不方便。小區北門封閉後,正好騰出來兩個保安的人手。為解決快遞無法送上門的問題,物業嘗試著讓兩位小夥子去派送快遞。「一般情況下,都是他倆來送,如果實在忙不過來,我們就發動物業的保潔、客服人員,一起幫忙送。」魏崴說。
前段時間,小區每天快遞的數量平均四五百件,最近,隨著幾家快遞公司的復工,最多時小區一天能收到近千個包裹。為此,物業專門準備了多輛小推車和購物車。
分揀派 幹活兒一點都不含糊
昨天下午4點半,又一輛快遞車停在了小區門口。一位物業工作人員拉著小推車,拿著一摞表格,和前來送件的快遞小哥進行對接。這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會把每個快遞都做好登記,樓號、收件人、送件人等信息都會被記錄下來,以防出現遺漏。「這也免去了放快遞櫃的環節,我們會仔細地和快遞小哥核對數量,確認無誤後讓他籤字,他也不用一直在這兒等了,接下來就交給我們了。」
快遞被小推車拉進小區以後,工作人員首先會按照操作規範用酒精消毒。隨後,兩位保安王強和楊春明戴好專用的手套,對照快遞單號,用記號筆在快遞包裹上寫下醒目的房號。「這也是為了方便派送。我們還會按照樓號進行分揀、歸類,這樣派件的時候更快捷。」王強說。
記者跟隨楊春明走進其中一棟單元樓進行派送快遞。二三十個包裹楊春明都要挨家挨戶敲門,這一趟走下來,差不多需要半個小時的時間。「我們可能還沒有快遞小哥送得快,但我們從早上開始就沒閒著,除了吃飯,就一直送,要不然越堆越多。昨天,我們從早上7點半一直忙到晚上10點多才全部送完。」
獲認可 拉近物業與業主距離
物業負責人魏崴表示,雖然防疫形勢還很嚴峻,但通過送快遞上門這件事,拉近了業主和物業之間的距離,業主們都很認可,他們還自發地向幾位工作人員捐款捐物表示感謝。
小區內有一位外地業主,雖然今年並未返鄉,但仍在家進行自我隔離。之前,因為快遞無法送上門,他家買菜、買生活必需品都成了難題。關鍵時刻,幾位保安有求必應、隨叫隨到,把該業主的快遞送上門,解決了其生活難題。
「這場始料不及的疫情,讓本該回老家的我們在北京體驗了一個不一樣的春節。正常平凡的生活竟是彌足珍貴……這個時候,我們由衷感謝小區裡有這麼一群負責、熱心、有擔當的保安同志們幫忙。」該業主在給工作人員的感謝信中寫道。
前幾天下大雪,多名物業工作人員冒著惡劣天氣,有的鏟雪開道,有的拉著小推車去送快遞。這一幕被一位業主偶遇,他拍下視頻發到業主群裡,大家紛紛點讚。
「還有位業主晚上9點多訂了一桶水,他說不著急送,明天送也行。我們的保安小夥子說,只要不打擾您休息,立刻就給您送過去。」魏崴說,像這樣的事還有很多,「我們能做多少就做多少,會盡全力為業主服務好。」
來源:北京晚報 實習記者 孫延安 文並攝
流程編輯:tf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