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志願服務激發奮進動力(加強志願服務提升治理效能)
2023-04-15 07:26:27 1
以志願服務激發奮進動力?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寒風起,氣溫驟降拿著新買的綠色棉坎肩,裘孝英來到85歲的獨居老人張嘉慶家「合身又暖和」老人試穿後連聲道謝,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於以志願服務激發奮進動力?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以志願服務激發奮進動力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寒風起,氣溫驟降。拿著新買的綠色棉坎肩,裘孝英來到85歲的獨居老人張嘉慶家。「合身又暖和。」老人試穿後連聲道謝。
「您老喜歡就好。」說著話,裘孝英徑直走進廚房、衛生間、臥室,逐個摸了摸暖氣片的溫度,隨後挨著床邊坐下,陪老人聊天。
臥室床頭柜上,一張卡片上醒目地列印著兩個手機號碼,分別是裘孝英和她丈夫楊建華的。他倆都是天津市和平區新興街朝陽裡社區志願者,十幾年來,夫婦倆從幫助對門鄰居到幫助多名老人,再到成立「溫馨家園」關愛空巢老人志願服務隊,愛心奉獻不停歇。
朝陽裡社區是全國首個社區志願者組織的發祥地。2019年1月17日,在朝陽裡社區考察調研時強調,志願服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是廣大志願者奉獻愛心的重要渠道。要為志願服務搭建更多平臺,更好發揮志願服務在社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完善志願服務制度和工作體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提升社會治理效能』。」朝陽裡社區黨委書記苗苗說,牢記囑託,我們要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強化黨建引領,整合力量資源,為志願服務搭建更多平臺、給予更多支持,促進社區志願服務提質升級,不斷提升社區治理效能。
黨員示範帶動,「紅色小巷管家」紮根社區
今年70歲的裘孝英和老伴楊建華都是黨員志願者。在朝陽裡社區,他們被居民親切地稱作「紅色小巷管家」。
「2020年,我們選了近60名熟悉社區環境、熱心樓門事務的黨員志願者,成立了紅色小巷管家志願服務隊。」苗苗說,「紅色小巷管家」編入社區六大網格15個微網格,在各項志願服務中發揮示範帶動作用。
在朝陽裡社區,鄰裡有事,志願者幫忙,是延續了30多年的傳統。「服務項目在變,服務本色不變,基層黨建始終發揮了引領作用。」苗苗說,社區從30多年持續推進志願服務實踐中,提煉了「125」工作法,其中的「1」便是「黨建一條紅線貫穿始終」。
依託「紅色小巷管家」志願服務項目,朝陽裡社區黨委還建立了「紅色N對一」幫扶機制,黨員志願者和網格員、樓門長等一起,與社區裡的空巢老人、殘疾人、困難居民結對,幫助他們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難題。
張嘉慶是楊建華、裘孝英夫婦的結對幫扶對象之一。「客廳燈不亮了,衛生間水龍頭漏水了,都是老楊過來幫忙修。」張嘉慶很感激,也想為別人做點什麼,「我不會修理東西,但還能打打電話、串串門,關心鄰居。比如早上看看窗簾拉沒拉開,晚上看看屋裡的燈亮沒亮,也為關愛空巢老人出一份力。」
從受助者到助人者,張嘉慶跟著裘孝英一起做志願者。裘孝英老兩口牽頭成立的「溫馨家園」關愛空巢老人志願服務隊,成員從2018年的4人增加到現在的11人。4年來,他們幫老人買藥、送飯、交水電費,陪老人過節,服務老人近500人次。
搭建服務平臺,七成以上居民成為志願者
周日下午,齊達昌的義務理髮點又迎來一名老年顧客。「這兩三年,多虧了您,讓我們理髮不愁。」理完髮,社區居民董志遠在一個本子上登記了姓名和時間。
齊達昌說:「這是義務理髮的志願服務記錄本。對於行動不便的老人,這個本子很有用,我能知道下次大概什麼時間該去誰家理髮了。」
齊達昌今年80歲,走路沉穩,聲音洪亮,絲毫看不出他是一名癌症患者。三四年前,齊達昌因患病而變得消沉。「社區成立了退役軍人志願服務隊,您也參加吧。」苗苗前來看望時鼓勵他。
抱著試試看的心態,齊達昌走進社區退役軍人志願服務隊,看到一個個老夥計都在發揮特長為居民服務,他很受觸動。沒過幾天,齊達昌就置辦了工具,在社區支持下設立了義務理髮點。對行動不便的老人,他上門服務。「不少老人硬要塞錢給東西表示感謝,這哪能要啊。」齊達昌說,「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我獲得了成就感。」
「建一支志願服務隊,就是搭一個平臺,讓有意願的居民在這裡發光發熱,讓有困難有需要的從中得到幫助。」苗苗說,目前,朝陽裡社區成立了38支志願服務隊,有註冊志願者3771人,佔常住人口的七成,年均開展志願服務5600件次。
打造公益宣傳教育基地,探索專業化公益模式,舉辦「公益集市」活動,建立「公益基金」……這些年,朝陽裡社區多策並舉促進公益事業發展。
得知在「公益集市」上可以拍賣物品,收益由社區統一捐助給希望小學,會手工的齊達昌有了新想法。他得空就在蛋殼上畫花鳥、山水,把葫蘆雕刻成不同形狀……當齊達昌把這些手工藝品拿到「公益集市」拍賣時,愛心企業、共建單位和居民都喜歡,很快購買一空。
摸準居民需求,提供精準化精細化服務
臥室床上鋪著防褥瘡床墊,床邊安裝了倒U形扶手,衛生間地面鋪上防滑墊,淋浴花灑下安置了可摺疊坐浴椅,馬桶兩側各有一個橙黃色扶手……走進80歲的居民柴志華家,房間裡的適老化改造,讓人印象深刻。
「多虧了小宋,要不然哪能這麼方便。」柴志華口中的小宋,是住在同一樓棟的宋忠義。
宋忠義是與柴志華「結對子」的志願者,隔幾天就到柴志華家裡看一看,幫幫忙。幾年前,柴志華不小心摔了一跤,腿受了傷。有次聊天,他不好意思地告訴宋忠義,自己好幾天沒洗澡了。宋忠義馬上意識到,小區建得早,衛生間門檻比客廳高出30釐米,柴大爺現在不能抬腿,如廁、洗澡都是問題。
宋忠義把問題反映到社區。經社區與街道、區民政局協調對接,沒過多久,施工人員上門,將柴志華家衛生間的門檻「起平了」,還對臥室、通道、廚房、衛生間實施了適老化改造。至今,朝陽裡社區已有32戶符合條件的老人家庭完成適老化改造。
「在咱社區考察時指出,社區工作是具體的,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摸準居民群眾各種需求,及時為社區居民提供精準化精細化服務。」苗苗說,「我們注重發揮好志願者的作用,摸準居民的需求,更好為群眾服務。」
苗苗介紹,2019年,朝陽裡社區制定了精準化精細化為民服務工作制度,細化社區為民服務工作檯帳。「精準服務的前提是精準問需。」苗苗說,社區每年年初都要組織開展一次全覆蓋式入戶問卷調查,「今年花了5天時間,共收回2197份問卷,徵集到十類44項需求。」
「社區常住居民2030戶,共有樓門165個。每年的入戶調研,社區志願者都幫了大忙,如果單靠社區十幾名工作人員,短短幾天很難完成。」苗苗說,從了解居民需求到滿足實現需求,全過程都有志願者的身影。
「對於社區共性問題,我們由社區黨委接單、派單,依託『街道吹哨、部門報到』機制合力解決。」苗苗介紹,「對於居民日常個性化問題,則由『紅色小巷管家』等志願者接單、派單,社區協調各方力量解決。」
目前,居民願望清單中的44項已完成42項。苗苗說:「我們將繼續探索常態化精準化志願服務機制,將志願服務更好融入社區治理,不斷提升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人民日報 》( 2022年12月11日 01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