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完整的古墓古屍出土(江蘇挖出漢代古墓)
2023-04-15 06:13:12 1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擊右上方的「關注」。感謝您的支持和鼓勵,希望能給您帶來舒適的閱讀體驗。
2002年,在江蘇連雲港街邊一個不起眼的小工地上,一位工人無意間發現了一座漢代古墓群。
經過現場考古專家幾個小時的勘察,最終確認了墓群中共有三個墓穴。
而就在其中的三號棺中,挖出了一具漢代女屍,時隔千年不僅沒有發生腐爛,其軀體保存得還極為完整,肌膚仍然具有彈性,栩栩如生。
可是,女屍的表情卻十分猙獰,扭曲的造型也顯得特別詭異,似乎在生前曾遭受到某些非人的待遇。
消息一出,不僅轟動了整個中國考古界,甚至還引來了諸多國外媒體的熱切關注。
她到底是誰?
她的身上到底有什麼秘密?
這具女屍為何能歷經千年而不腐?
雙龍村的大街上,路上的行人在烈日的灼燒下匆匆忙忙,道路一旁施工大隊的修路工人們一邊擦著額角的汗,一邊也沒有停下手裡的活,為了能趕上工期,他們幾乎是徹夜未眠。
突然,一聲巨響傳來,所有工人都被嚇了一激靈,紛紛向工地的中心看去。
只見開挖掘機的師傅連忙站起身來,向周圍人大喊:「快過來,我好像挖到啥東西了。」
眾人聞言趕緊圍了上去,仔細一看原來是塊長長的木板橫在了溝壑的中央,於是大家便拿起了鐵鍬準備將其挖出來。
挖著挖著工人們越發感覺不對勁,這好像不是普通的木頭,而是一塊完整的棺材板!
工人們頓時傻了眼,施工過程中遇到棺材可真是頭一遭,手足無措的眾人也不敢耽擱,連忙將此事上報給了領導。
而連雲港當地的考古學家們收到消息後,第一時間來到了現場進行保護和後續挖掘。
經過了幾個小時的搶救工作後,古墓的全景漸漸展露出來,大家這才發現,這並不只是一口棺材,而是一座古墓群,現場的專家根據現場的情況粗略估計,墓室的主人應該來自漢代,身份顯赫,絕非平民百姓。
看到這般情景,現場的工作人員不禁想到,在上個世紀90年代,東海郡太守的古墓被發現,距離這次發現的墓室並不遠。
按照古時候的郡縣制來看,一個郡差不多相當於我們現在的一個省,而太守則是一郡之王,同時擁有著行政權和兵權,其級別相當於我們現在的省委書記,但是權力明顯遠在其之上。
因此,郡守在下葬時排場都很大,在之前東海郡守的墓室內就發現了多達300件漢代的陪葬品,而這次發現的木棺在質地、尺寸上都與先前極為相似。
現場的工作人員大膽推測:兩處墓室的主人會不會有著某種程度上的關聯呢?
清理工作緊鑼密鼓地進行著,一些細節也慢慢被挖掘出來,墓室橫向排開,包含了一大一小兩個墓穴。
其中大的墓穴合葬著一男一女,從結構上看兩人應該是夫妻關係,南邊不遠處是一個較小的墓穴,裡面只有一口棺材,工作人員將棺材標好序號之後就開始逐一進行清理。
首先被清理乾淨的是小墓穴中的一號棺,本想著可以獲取一些有價值的信息,可結果卻令人大失所望,棺內除了一些日常用品以外,什麼陪葬品都沒有發現。
之後的二號棺情況也差不多,棺內空空蕩蕩,仔細觀察後在棺板上發現隱隱約約印著「東公」二字。
在古代,東公象徵著名望非凡,因此這兩個字通常只會出現在達官顯貴之人的棺板上,但要證明其具體身份,仍然沒有絲毫頭緒。
幾個小時的忙碌過後,已經是臨近傍晚,專家決定將所有棺材和陪葬品運送回博物館進行下一步處理。
開棺驗屍,一波三折今天,對於連雲港市博物館的所有成員來說,註定是個不眠之夜。
將挖掘出的文物進行系統地統計入庫之後,所有人又在為開棺進行準備,大家沉默不語,卻紛紛將目光落在了三號棺上,能否找到墓穴真正的主人,成敗在此一舉。
而正在這時,現場的專家發現這三號棺與前兩個好像有所不同,棺板裡似乎還有一層很結實的木板,緊緊地和棺材連在一起,而這口棺材的質地看上去也非同一般,極其的堅硬。
見此情景,大家悲喜交加。
悲的是無論使用什麼辦法,費了多大勁都沒把棺材打開,若貿然使用蠻力開棺,則很有可能會對內部的文物造成損害,進退兩難。
喜的是正因開棺如此不易,也從側面證明了一件事:三號棺的主人非同小可。
經過一陣商討,專家決定先從棺材上方打開一個小口,將裡面存積的棺液打撈出一部分後再進行開棺,因為這樣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緩解棺材內部對於外壁的擠壓,便於後續的操作。
工作人員用鋼釺將木板撬開一個小口之後,棕褐色的棺液緩緩地從小口中流淌出來,大家還沒來得及去舀,就看到了兩條白花花的東西,類似於被氧化後的蓮藕,用手一摸還非常的光滑,房間內頓時陷入了一陣寂靜。
正在眾人百思不得其解之際,一位女專家走上前去,觀察了一會大聲說道:「誒,這不是條腿嗎!」
所有人聽後圍了上來,順著她手指的方向看去,這才注意到在其頂部正是五根腳趾!
眾人還沒來得及思考,又聽到「啊」的一聲驚叫,一位從棺材的縫隙向內觀察的工作人員慌張地跑出了房間。
眾人被她這舉動也嚇得不輕,連忙詢問她什麼情況,這位工作人員目光呆滯,一直喘著粗氣,好半天才整理好情緒,說:
「我看見她的眼睛,一個是睜著的,一個是閉上的,表情特別猙獰,就像是活著一樣!」
這番話就像是一枚炸彈在整個考古隊中引爆,大家都明白,這意味著棺內女屍沒有腐爛,這次的發現是繼馬王堆辛追夫人後,新中國發現的第二具不腐女屍!
在場的專家深知此事意義重大,連忙組織大家把棺板蓋上,進行重新密封,連夜將這一情況上報給了上級領導。
而消息一發出,全國的考古專家都沸騰了,其中就包括了之前負責馬王堆辛追夫人出土工作的專家們。
而當年由於技術手段匱乏以及專業程度不夠成熟等原因,辛追夫人剛出土時就像是睡著了一樣,皮膚光滑而完整,後來由於沒有得到及時地保護,皮膚快速地氧化,就成為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樣子。
之前的經驗教訓讓各位專家不敢怠慢,立刻啟程連雲港,勢必要把握住這次機會,不留遺憾。
當所有準備工作正式完成之後,棺板再一次被打開,而這一次,三號棺的主人終於完整地呈現在所有人面前。
女屍的年齡應該有50多歲,身高大約在1.60米,全身的肌膚保存得十分完整,身體具有彈性,五臟六腑均未腐爛,甚至能夠清晰地看到體內的血管。
這樣的保存程度相比於辛追夫人而言,絕對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引來現場一陣陣驚呼。
為了成功解開女屍的身份之謎,專家們又緊忙開始對棺內的陪葬品進行整理,與之前相比可謂是收穫頗豐。
不僅找到了能夠證明其社會地位的各類生活用品,還發現了能夠證明其身份的一枚龜紐印章,在印章的底部刻著「凌氏惠平」四個大字。
龜紐印章在我國諸多出土的文物中並不罕見,自秦朝開始橫跨幾百年,到明朝末期均有發現,一方面,龜紐主要用於佩戴在腰間,屬於一種身份的象徵,只有大富大貴之人才有資格擁有。
另一方面,由於古人對龜賦予的意義較為神聖,因此龜紐印章也代表著一種美好的祝願,寓意著佩戴者健康、長壽。
至此,專家根據既有的發現已經可以初步確認,女屍名為凌惠平,地位要比之前發現的東海郡太守還要高,或許還擁有爵位,並且根據二、三號棺的擺放位置,也能夠基本判定兩人為夫妻關係。
女屍的身份問題得以回答,沒等眾人緩口氣,後續諸多的疑點,又接踵而至。
疑霧重重,撲朔迷離棺內明顯沒有採用過非常特別的防腐工具,雖然在保存程度上與辛追夫人不相上下,但本次發現的墓穴內明顯要簡陋得多。
而且,從時間上面看,三口棺材的下葬時間相同,可為何二、三號棺內的屍體早已腐爛,三號棺內的屍體卻保存地如此完好?
想到這裡,眾人不禁倒吸了一口涼氣,一個疑問霎時間縈繞在所有人的腦海中:這口棺材,真的是漢代的嗎?會不會近些年被人打開過?
工作人員又對墓穴和棺材進行了一次整體性檢查,在墓穴周圍沒有發現這裡曾被掘開的痕跡,下葬的棺材也是符合漢代標準的,同時,棺板在此之前也保存得十分完整,不存在被盜墓的可能性。
可是,墓中的陪葬品雖然能夠證明凌惠平的身份,但並不能匹配她的身份,一個擁有如何之高社會地位之人,墓中的陪葬品簡直少得可憐。
難道說,凌惠平在生前曾遭遇坎坷、家道中落,在臨終前已經無法按照以往的規模進行下葬?
專家們帶著疑問翻閱了大量的史書,可是始終都沒有找到與凌惠平相關的資料。
在古代,如果是朝廷任命的要職,其生平詳細資料一定是有跡可循的。
凌惠平做女紅的蠟像
而凌惠平這種情況應該可以歸結為某位皇室成員家的公主,沒有什麼政績,也沒有繼承皇位,僅僅因犯錯而被貶到了此地,地位雖然仍舊很高,但是待遇已經是大打折扣了。
另一邊,進行屍檢的工作人員也有了重大發現。
凌惠平在下葬前有被反覆捆綁過的痕跡,面部猙獰,舌頭長長地伸在外面,很像傳說中的吊死鬼,十分嚇人,而且在其右腹部發現了一道長達五釐米的傷口,在其右腳處發現有受傷的痕跡。
難道說,凌惠平並非自然死亡,而是死於謀殺?
專家決定對諸多的疑點進行逐個擊破,將屍體送到了醫院內進行更加細緻地檢查。
首先,凌惠平腿部的傷口屬於挫傷,應該是在生前有過長時間的病史,使得腳部骨骼已經出現了變形,但是這處傷口並不足以危害生命。
同時,根據對凌惠平腳底和膝蓋磨損程度的觀察,也證實了其生前的地位,走路的次數可以說是屈指可數。
其次,凌惠平身上的捆綁痕跡應該是在其死後下葬之前才有的,因為除了部分肌肉在長時間的捆綁下已經發生變形,其肩部骨骼也出現了凹陷,可是在其身體上並沒有發現曾劇烈掙扎的跡象。
專家推斷,之所以會進行捆綁應該是為了方便下葬和防腐。
最後,凌惠平右腹部的傷口成為了大家關注的焦點,按照傷口的長度以及方向來看,很有可能是由利器所致,足以致命!
工作人員再次對凌惠平的內臟進行了檢查,可結果與第一次一樣,內臟保存良好,沒有發現撕裂或破損,也沒有找到惡性疾病的跡象,因此,可以基本排除凌惠平死於謀殺的假設。
所有的線索排查完畢之後,還剩下最後一個、也是最重要的問題:屍體為何千年不腐?是否與棺內的棕褐色液體有關?
工作人員將棺內的液體提取了一部分後拿去化驗,而結果卻使所有人大跌眼鏡,棺內的液體的PH值為7.5,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弱鹼性!
放眼全球,在各國考古界所發現的眾多古墓中,千年不腐的古屍並不罕見,例如法國的「睡美人」、西西里島的小女孩以及阿爾卑斯山谷中的「奧茲」等。
先前發現的不腐古屍的墓穴中從未見過鹼性液體,因為想要不腐,問題在於抑制細菌的滋生,而鹼性液體不僅不會殺菌,反而會加速細菌的增長。
漢代古屍在弱鹼性液體浸泡下歷經千年都沒有腐爛,這似乎並不合理,也並不科學。
但是大家並沒有放棄努力,通過對墓穴地理位置、地勢、周圍環境等因素進行綜合考察,反覆提取樣本進行對比,在一次次地討論與爭辯中,事情的真相慢慢顯露了出來。
大家發現,由於連雲港地區依山傍水的地理環境,周圍的淺水海域很容易滲透到陸地的土壤下,導致其潮溼度較高,質地比較鬆軟,因此處於地下的墓穴很容易就能囤積起大量的海水,這些海水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殺菌作用,而屍體浸泡於其中,還能夠非常有效地阻擋空氣進入墓內,形成了一道純天然的屏障。
凌惠平面貌復原圖
專家們根據女屍的穿戴推測下葬的時間應該是冬天,溫度較低,不易於腐爛,再加上棺材良好的密封性和之後海水的保護,在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這才使其千年不腐,形成了一道看似「不科學」的景觀。
2002年12月,專家又通過技術手段還原出了凌惠平生前的模樣,她的臉型較圓,眉目如畫唇如胭脂,鼻梁挺直,眸子裡好像盛滿了清水,看起來十分地優雅而動人,將其稱之為美女毫不過分。
20年後,為了更好地保護各類珍貴文物,連雲港博物館已經經歷了多次的改造,而凌惠平經歷了幾千個春秋的洗禮,如今也安靜地躺在博物館中供遊人參觀。
可是,她究竟本是誰家的公主哪裡的官員?在她身上究竟發生了哪些故事?她為何會來到這裡?下葬之際身旁的陪葬品為何如此稀少?
這些問題,對於我們來說,仍然是一個未解之謎,隨著科技的進步以及諸位考古學家的不懈努力,「古墓麗影」的答案,定會在不久的將來,慢慢浮出水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