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音標自然拼讀零基礎1元課程(做好語音教學的中小銜接)
2023-04-15 07:03:51 1
■ 摘要:本文以學生單詞拼寫錯誤為出發點,分析了其折射出的語音教學問題,並基於新課標初中不同階段語音教學目標重點,確定了初一銜接階段的教學內容。在教學實踐中,本文初步探討了融合自然拼讀法與國際音標的優勢的語音教學策略,具體是:設置生活化情景學習、開展打卡片遊戲、聚焦語音特徵進行歸納探究活動、繞口令活動、五階梯辨音訓練、聽音寫詞訓練並培養學生良好的拼讀習慣。
■ 關鍵詞:中小銜接;語音教學策略;自然拼讀;國際音標
問題的提出——單詞拼寫錯誤折射出的問題
筆者對本校某次七年級統考試卷進行分析,結果發現學生表現出以下拼寫錯誤:如把across錯寫成acoss/arcoss,hardly錯寫成hardy,blow錯寫成bowl, burn錯寫成burm, trip錯寫成tirp等。根據肖旭月對於單詞拼寫錯誤的分類,這些錯誤屬於語音變異型錯誤類型,即拼寫錯誤是由音值偏差導致,主要表現為語音增減、語音置換和語音異位三種情況(見表1)。
表1. 語音變異型拼寫錯誤實例
單詞拼寫出現的錯誤反映出學生記憶單詞沒有根據讀音規則去記憶,而是傾向於採用逐個字母背誦的記憶方法,即簡單的死記硬背方法。因此,學習者無法辨別形似單詞的細微差別。這反映出單詞拼寫被學生認為是一種簡單的視覺記憶活動,他們不能很好地利用音形之間的聯繫去記憶單詞,更不能運用讀音規則來幫助加工和記憶單詞,導致經常出現以上類似的拼寫錯誤。
心理語言學認為,拼寫是一種編碼過程,要求個體將聲音片段轉換成語音,再把這些語音轉換為書面符號。拼寫過程其實就是將詞項的心理表徵外化為書寫形式的產出過程(見圖1)。在取詞拼寫過程中,學生出現的語音變異錯誤發生在音義融合階段,其根本在於語音確定階段出現了語音的偏差導致在隨後的音形轉換階段產生對應的拼寫錯誤。
圖1. 取詞拼寫過程簡要模型示意圖(肖旭月,2001)處輸入圖片描述
以上分析折射出在英語學習初始階段,學生接受的是「音—形」分離的教學法,學生缺乏相應的語音意識。對初一新生的口頭調查也發現,很少學生在小學學習過有關音節和音素等語音知識。課堂上,教師僅呈現一些孤立的詞素(字母或字母組合)並告訴學生對應的讀音,然後讓學生反覆操練例詞,而很少有機會引導學生體會並內化對應的語音規則;再者,學生認為在小學階段所接觸的都是簡單詞,死記硬背也能應付考試。若中小語音教學銜接不到位,語音意識的缺乏會導致學生「音—形」分離現象越來越普遍,學生感到記憶和拼寫存在困難,這會很大程度上打擊學習興趣和自信心。為此,彌補小學語音短板,探索如何做好中小語音教學銜接就顯得尤為重要。
中小銜接階段自然拼讀法和國際音標相結合的優勢國際音標以一套書面符號來代表48個音素,整個系統完整但規則相對抽象,對英語非母語的學習者確實有幫助,但學習一套全新的符號及其發音規則,並且要在學習新詞時兼顧音、形兩組符號,對初學者來說,無疑是一種負擔。自然拼讀法(Phonics)屬於英語拼字系統的內在機制,它以字母和字母組合來代表44個音素,更注重英文字母和其發音的對應關係,其拼讀過程按照閱讀習慣從左到右拼讀起來,與漢語拼音拼法相似。學習者只要記憶英語字母這一組符號即可,這樣就可以彌補因學習國際音標而需兼顧音、形兩組符號的缺陷。但是,自然拼讀法也有其缺陷。英語作為一種表音文字,單詞的音和形之間普遍存在對應關係。美國史丹福大學曾經以電腦分析字母與音位的對應關係,發現84%的字母與讀音是完全對應的,而16%的字母與其讀音是不完全對應的或者對應關係是無法預測的。這就是說,對於那些不符合發音規則的單詞,如果不掌握國際音標,就很容易出現發音錯誤。
總的來說,兩者對中國學習者均不可或缺,只是適合學習的年齡段有所不同。在初始學習階段,只掌握音標,會造成學習者碰到生詞就無法開口的現象。因為除了字典,國外書籍或讀本很少會標註音標,這樣容易破壞學生閱讀的流暢性,進而影響到孩子的學習興趣。而只掌握自然拼讀,學習者會發現隨著學習的深入越來越多的單詞無法直接用自然拼讀法拼出,從而發生閱讀困難現象。若在初一學習國際音標的同時能融入易學實用的自然拼讀法,結合兩種方法的優勢,將有效提高學生語音意識,解決「音—形」分離問題,有助於學生掌握音與形的轉換機制,並把單詞的音形義心理表徵外化為準確的單詞讀音和書寫形式,從而促進單詞記憶和拼寫,為更高階的英語自主學習做好鋪墊。
中小銜接語音教學目標和內容《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初中語音教學目標要求在小學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和深化學生的語音能力,並具有把音、形、義聯繫起來的能力。基於課標中的語音項目表並結合循環復現、逐步加深、系統連貫性的語言教學原則,初一作為銜接階段,主要複習並鞏固語音項目中的基本讀音內容,即音段層面的語音意識、初步掌握單詞的重音和音節知識,並學會根據讀音規則和音標拼讀單詞;初二側重於超音段層面的學習;初三側重於語篇層面的綜合運用。
初一銜接階段的語音教學採用集中和分散相結合的方法,分為以下三個階段內容。第一階段:複習26個字母的讀音和音素、學習元音字母a、e、i(y)、o、u在重讀音節中的讀音、常見輔音字母和輔音字母組合在單詞中的基本發音。第二階段:結合教材TALK TIME板塊教學,學習元音字母組合的發音;輔音連綴的讀音。第三階段:每個單元教學過程語音的逐步滲透和鞏固,即在新授單詞時,滲透音節劃分和重音知識;單詞記憶、複習聽寫和朗讀課文時,根據讀音規則和音標來拼讀和記憶單詞。
語音意識的發展不是一朝一夕的,語音的學習應貫穿於英語教學的全過程,重視培養學生的語音意識,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語音知識體系,逐步了解和掌握單詞音與形之間的關係,使學生由音知形、由形知音,音形轉換自如,方可促進學生英語學習的可持續發展。
以下是融合自然拼讀法和國際音標優勢在中小銜接階段進行語音教學的實踐與策略。
自然拼讀法和國際音標相結合的語音教學策略1. 設置生活化情景:字母、音素、音標三位一體化和情景故事表演法
(1)字母、音素、音標三位一體化
在自然拼讀法教學中,字母有名稱音和讀音(音素)兩種音。字母的名稱音是字母在單詞表中的發音,字母的讀音則是字母在單詞中的發音(音素)。在複習26個英文字母時,可以設置生活化的情境,引導學生按其元音字母分為五個家族(見表2)。每個家族都有各自的成員,每個成員都有各自的名字,只要記住他們的名字,便能掌握26個字母的正確發音。隨後,以掐頭法和去尾法學習A、E兩大家族的輔音字母發音。此外,利用BBC Alphablocks的視頻導入,通過直觀的視覺和聽覺輸入進行自然拼讀模仿練習,並指導學生分類歸納學習音形一致和音形不一致的單輔音字母的讀音,使學生初步建立起單輔音字母與音素、音標之間的聯繫。通過設置生活化的情境,在教字母的同時就把字母的發音教給學生,這使難懂、難記的音標變得容易和有趣。
表2. 五家族的字母、音素、音標(1)
表2. 五家族的字母、音素、音標(2)
(2)情景故事表演法
在複習26個字母的書寫、名稱音和讀音後,教師以五大家族的家長a、e、i、o、u為統帥,引導學生學習元音字母a、e、i(y)、o、u在重讀閉音節和開音節中的不同發音,同時學習與之對應的音標。在此過程中,學習開音節和閉音節的語音知識,引導學生認識開音節規律並建立起字母組合結構與讀音的聯繫。而後結合BBC Alphablocks視頻進行單輔音和5個元音字母的拼讀操練,並配上情景化的故事供學生學習和表演。
例如,在學習字母組合a-e的發音時設置了以下的情景故事:This is Jake. Jake makes waves. A whale is in the waves. Is Jake safe? Yes, the whale came to play. Whales make big waves. They like the same game.學生在朗讀故事和表演的過程中逐漸學會了開音節詞的發音特點。
2. 趣味學習:打卡片遊戲
26個英語字母、音標符號和讀音的聯繫可以通過打卡片遊戲積分比賽來學習和鞏固。遊戲前,教師布置學生製作一套字母卡片和一套音標卡片。遊戲分為多輪進行,採取小組累計積分計算勝負。
第一輪為字母卡與音標卡匹配。第二輪為聽單音辨認音標。學生聽到相應的單輔音或元音,最快出示相應的音標卡並讀對該音標為勝。第三輪為聽音找單詞。學生聽到一個單詞,需要用字母卡片以正確順序搭配出該單詞。第四輪為小組拼讀競賽。全班分為三個小組,每小組每次派出一名選手進行參賽,其他組員手持平均數量的音標卡。比賽時,每小組輪流打出一個元音字母,其他兩組打出任意一個輔音字母,打牌選手以搶答形式拼讀出相應讀音後,該選手的組員聽到讀音要快速站起並舉起手中相應的音標卡按讀音組合成排列正確的音標。
打卡片遊戲活動,可以生動活潑地把拼讀技巧教給學生,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英語字母組合的奧妙,掌握拼讀規律並在大腦裡建立起音形之間的聯繫。
3. 聚焦語音特徵,探究歸納活動,引導總結規律
英語字母組合有很多,單是五個元音字母就有許多不同的組合。比如a這個元音字母,可以有以下幾種字母組合形式:make、Mae、train、play、rein、they等,這些生詞中的元音字母組合都讀[ei]音。當學生看到單一個元音字母的讀音就有這麼多種拼法,那麼當所有元音字母的讀音組合全擺在他們面前時,他們就會覺得困惑、無所適從,甚至失去學習的信心。因此在教學中不宜直截了當把那些複雜的字母組合教給學生,而是告訴學生五個元音字母的拼讀規律是相通的,他們要做的就是要善於尋找蘊含的拼讀規律。比如,五個元音字母加 e 結尾的詞讀音如下:Mae [mei]、tee [ti:]、tie [tai]、toe [ ]、blue [blu:]。在例句語境中呈現了例詞和讀音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關注語音特徵,找出其排列組合裡所隱藏的發音線索。學生通過討論會發現ae、ee、ie、oe、ue這五個字母組合在單詞中就是讀元音字母本身的音。這種語音探究歸納法可以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出規律,並有舉一反三的效果,學生可通過規律遷移運用到更多類似的生詞認讀上。
4. 繞口令活動:輔音連綴訓練
適當編排的繞口令是一種目的明確、富有趣味、有創造性的有效練習材料。繞口令活動是語音辨別區分的好辦法,宜用於學生在基本掌握語音的準確讀音之後進行相似音的辨別。同時,反覆流利的朗讀能使人口齒伶俐,有助於矯正發音不清,提高發音準確性和連貫性。
對於許多輔音連綴(如[bl], [br], [st], [sm], [str], [spl], [spr], [skr]等),學生最大的問題在於經常會在兩個輔音間增加一個原來沒有的元音,比如spring錯讀成supring,或者在英語詞尾輔音後附加元音,把friend錯讀成friender。繞口令可以幫助糾正這些錯誤並且鍛鍊學生發音的準確性和流利性,其不失為一種可行而具有趣味性的方法。
教師可以利用教材TALK TIME板塊的例子,如例1所示。教師也可以增編一些適合練習的材料,如例2和3所示。在編寫繞口令時,教師一定要先決定繞口令的訓練目的,利用學生學過的詞彙編一些例子,並要求學生反覆、連續朗讀,在正確朗讀的基礎上再加快速度。
例1. Stanley is small and slim. He is a smart student, but he works slowly when he is sleepy.
例2. Brad’s big black brush broke.
例3. Greeks grow grapes, but the Greeks do not eat the grapes the great Greek grape growers grow.
5. 五階梯辨音訓練,增強語感
辨音訓練在於使學習者學會清晰地分辨出一個詞中的每一個音,並且能區分如[f]-[v],[s]-[z]等相似音,提高辨音的敏感度。該訓練按照循序漸進原則,可分為五個梯度:
第一,要求學生辨別出錄音中所讀的詞中有沒有包括指定的音,如:以下朗讀的詞(fine、knife、give、fork)是否含有[f] 這個音。
第二,要求學生辨認簡單的三音素詞中指定的音出現在詞首、詞中、詞尾哪個位置,並劃出所在位置的對應字母。
第三,當學生辨音能力增強之後,可以讓其聽辨更複雜的詞,要求分辨出任意一個指定位置的音,比如一個詞中的第四個音。
第四,辨認多音節詞的重音所在音節位置。
第五,把最小音素對嵌入句子進行語境化的配對辨音活動。比如,教師朗讀出句子(1)或(2),學生聽後根據情境的不同做出合適的反應並選出配對的(a)或者(b)。
(1)This pen leaks.
(2)This pan leaks.
(a)Then don’t write with it.
(b)Then don’t cook with it.
6. 聽音寫詞訓練,培養學生良好拼讀習慣
McCracken等認為,根據自然拼讀法,首先教給學生元音字母和輔音字母所代表的音,然後教會學生用這種音形對應關係去編碼陌生單詞,以培養學生對於聲音符號的編碼能力。聽音寫字母或聽音寫詞訓練便是基於此觀點。
在教學實踐中,可從最簡單的單音節詞開始,再過渡到雙音節詞。在此訓練中,學生能寫出符合發音規律的詞就可以,不一定要是真詞。
在每個單元新詞學習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拼讀生詞按照四個步驟進行:第一步,不看音標,只看單詞並根據自然拼讀法試著將單詞拼讀出來;第二步,看單詞的音標,根據音標把單詞拼讀出來,同時檢驗第一步的拼讀是否正確;第三步,聽錄音驗證前兩步是否正確。若有錯誤,則思考出錯原因並進行糾正發音。第四步,每個單元學習完後,進行該單元的單詞錄音作業。
通過學習新單詞四步驟,學生拼讀意識有所提高,對於大部分生詞,學生基本能做到見到生詞就會讀,會讀的生詞就會寫,會寫的生詞就會說。這表明,英語語音訓練要循序漸進、貫徹始終,教師從一開始就要嚴格要求,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發音和拼寫習慣。
結語七年級作為初中學習階段的開端,起著承上啟下的關鍵性作用。正視語音教學的短板,在初一做好語音教學的銜接,融合自然拼讀法和國際音標教學法的優勢,並且運用有效的語音教學策略,如設置生活化情景學習、開展打卡片遊戲、聚焦語音特徵進行歸納探究活動、繞口令活動、五階梯辨音訓練、聽音寫詞訓練並培養學生良好拼讀習慣等,以逐步達到銜接階段的語音教學目標,即掌握音段層面的語音內容,進一步拓展和深化學生的語音能力,掌握單詞音與形之間的關係。
語音是英語學習的基礎,在教學過程中融入系統規範的語音意識的訓練,有助於學生發現詞形—讀音轉換規則,促進單詞解碼和拼寫,提高單詞的識別速度和自動化加工程度。當學生掌握了紮實的音標和語音知識,能用發音規則拼讀單詞,並能把單詞的音、形、義心理表徵外化為準確的單詞讀音和書寫形式時,他們會對英語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並且為日後的自主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簡介李麗娟,廣州市第三中學英語一級教師。
以上內容改寫自《英語學習》2017年第10期「教學前沿」欄目,原題為《中小銜接之自然拼讀法與國際音標相結合的語音教學策略初探》,完整內容請翻閱當期紙刊。版權所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