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發表論持久戰(毛澤東發表論持久戰)
2023-10-18 03:00:06 4
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1941年八路軍挺進軍在北京妙峰山留下的摩崖石刻:「堅持持久戰」「堅決抗戰到底」。
抗日戰爭爆發後,面對甚囂塵上的「亡國論」「速勝論」,毛澤東發表《論持久戰》,堅定了全民族抗戰的決心信心——
引航程,彪炳史冊耀千秋
■解放軍報記者 潘娣
北京妙峰山,奇峰峻峭,松柏參天。
「堅持持久戰」,1939年八路軍挺進軍在此處留下的摩崖石刻,歷經風雨洗禮,仍然清晰如昨。
抗戰初期,根據中共中央洛川會議制定的全民族抗戰路線和持久戰的戰略方針,改編後的八路軍、新四軍在敵後展開了獨立自主的遊擊戰爭,並著手創建抗日根據地。
「此時,由於淞滬會戰失利和南京淪陷,在中國軍隊和民眾中出現了『戰必敗』『再戰必亡』的論調。」軍事科學院軍隊政治工作研究院解放軍黨史軍史研究中心中國革命戰爭史研究室研究員彭玉龍告訴記者,臺兒莊戰役的勝利又像一針強心劑,激發了人們「速勝」的信心,緊接著徐州會戰失利,「亡國論」再度泛起。
中國抗戰出路在何方?毛澤東在思考中尋找答案。
1935年瓦窯堡會議後,毛澤東在《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中第一次提出對日持久戰的思想,他指出:「要打倒敵人必須準備作持久戰。」
1936年7月,毛澤東與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交談時又一次提到對日戰爭是持久戰。
1937年8月洛川會議後,持久戰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戰的戰略總方針。
1938年5月,毛澤東在鳳凰山中共中央指揮部的窯洞裡,開始了8天9夜的沉思。
「當時北方的天氣雖然已經轉暖,但陝北的窯洞裡依然陰冷。為了批駁『亡國論』『速勝論』等錯誤觀點,回答困擾人們思想的種種問題,毛澤東開始撰寫醞釀已久、建立在科學判斷和分析之上的巨著《論持久戰》。」在陝西省延安市鳳凰山腳下一孔普通的窯洞前,鳳凰山革命舊址講解員柯昕妤用清脆的嗓音向遊客講述那段歷史。
「《論持久戰》全文5萬餘字,概括起來,主要講了中國抗戰為什麼是持久戰、怎樣進行持久戰和最後勝利為什麼屬於中國這三大問題。」彭玉龍介紹,其中深刻分析了中日雙方的情況,批駁了「亡國論」「速勝論」等錯誤論斷,指出中國人民經過長期抗戰取得最後勝利的客觀依據,併科學地預見抗日戰爭將經過戰略防禦、戰略相持、戰略反攻3個階段。《論持久戰》強調「兵民是勝利之本」,指出抗日戰爭勝利的唯一正確道路是充分動員和依靠群眾,實行人民戰爭。
1938年7月,延安解放社出版《論持久戰》單行本,封面上印有毛澤東親筆題寫的書名和一句話:「堅持抗戰,堅持統一戰線,堅持持久戰,最後勝利必然是中國的。」
迷霧就此散去。這個發自西北一隅的鏗鏘宣言,宛若一盞明燈,照亮了抗日戰爭勝利的航向,亦照亮了國人彷徨的心靈。根據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的決定,八路軍在華北相繼開闢了晉察冀、晉西南、山東等敵後抗日根據地,新四軍在華中也開闢了蘇南、皖南、皖中等敵後抗日根據地,發展運動戰和遊擊戰,開展地道戰、地雷戰、水上遊擊戰、交通破襲戰等多種形式的對日鬥爭,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
彭玉龍認為,毛澤東的持久戰理論,是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從中國實際出發解決戰爭問題的光輝典範,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抗日戰爭的指南。80多年過去了,《論持久戰》這部著作對我們在新時代科學分析國內外形勢,謀劃當代中國發展進步道路,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依然具有重要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