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五十五卦的卦辭(抱雪齋周易正義系列第2卦)
2023-04-12 23:16:32 1
#打卡挑戰局#
一、釋卦名
《周易》第二卦,本名為「巛」,不是「坤」。
巛,順也。
「巛」的卦名來自於卦象。
《巛》的上下卦皆為坤卦,坤卦三爻皆為陰爻,象徵柔順之德,故有順之象。
坤,順也。—《說卦》
坤的形狀也像是一個旋轉90度的「巛」字,「巛」是「順」的本字,命名非常形象。
順和慎互通,比如《詩經》裡的「應侯慎德」又寫作「應侯順德」。
巧的是,慎還有誠的意思。
慎者,誠也。—《爾雅》
誠,正是子思最推崇的天德!
《巛》卦要順的德,就是誠!
二、釋彖辭
《巛》的彖辭說:
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
元,元氣也。
《巛》卦六爻純陰,所以卦中的「元」特指「坤元」,也就是陰氣。
反之,《建》卦裡的「元」特指的就是乾元—陽氣。
「亨」,通也。這個字,在《周易》裡專門用來描述天地陰陽二氣的亨通情況。
《巛》的「元亨」,就是說坤元陰氣亨通。
《巛》在卦氣圖中為孟冬十月的闢卦,正是一個陽往陰來,陰氣亨通的時間。
孟冬十月的凌晨,東宮青龍的房宿順著鬥建指引出現在天空中,古人稱之為「駟見而隕霜」。
房宿(天駟)的天象有如乘馬班如,預示著霜降之後入冬,陰氣將越來越盛,所以彖辭說「利牝馬之貞」。
《月令》記載,孟冬十月,「天氣上騰,地氣下降,天地不通,閉塞而成冬」,此時陽往陰來,大往小來,作者譬喻成小人道長,君子道消,故爻辭曰「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
「先」,隱喻著爭先恐後,這種心態會導致迷失君子自我,故曰「先迷」。
「後」,隱喻著安順處後,有如牝馬行地,安時處順而不爭先,故曰「後得主」。
子思在《天降大常》裡面再次闡述了這個處後不爭先的道理:
津梁爭舟,其先也不若其後也。
西南和東北,分別是陰氣盛衰的起點和終點。
「陽氣起於東北,盡於西南;陰氣起於西南,盡於東北。」—《淮南子》
《巛》卦的純陰元氣,於七月孟秋「起於西南」,所以說「西南得朋」。
孟春正月,陰氣「盡於東北」,所以彖辭說「東北喪朋」。
陰陽盛衰的轉化,都順著鬥建的指引,同樣突出了「順」的主題。
最後一句「安貞吉」,再次強調了順性命之理的關鍵,在於安靜守正。
三、釋上六爻
《巛》卦六爻的閱讀順序與《建》卦完全相反,是從上往下順著讀。
上六爻曰:
龍戰於野,其血玄黃。
這是描述季夏六月的天象,青龍橫臥西南郊野,心宿正在最高點,因為即將下落而戰慄不已。
「龍戰於野」隱喻的是君子之心因為質野無文而戰慄。
「其血玄黃」說的是君子之憂恤(血)在於心地有如白紙無文,不知道應該染成玄色的還是黃色。
子思認為,憂恤,是君子修成至誠天德的第一步。
君子無中心之憂則無中心之智,無中心之智則無中心之悅,無中心之悅則不安。不安則不樂,不樂則無德。君子無中心之憂則無中心之聖,無中心之聖則無中心之悅,無中心之悅則不安。不安則不樂,不樂則無德。—子思《五行》
四、釋六五爻
《巛》卦六五爻說:
黃常,元吉。
這是在呼應上一句的「其血玄黃」,表明君子在玄黃二色中選擇了黃色。
黃,是中孚貞正的顏色。
黃常,是黃帝的旗幟,又名大常、太常、天常。
本爻對應孟秋七月,本月的月令恰恰就是要天子「載黃旗」!
子思在《天降大常》裡說的「順天常」,順的就是「黃常」這面象徵著中孚之德的大常之旗。
此處「元吉」的元,就是子思所說的四德中的「仁」。
仁,是子思五行之德的發端,它可以逐漸發展成仁禮義智四德,被子思合稱為「善」。
四行合,謂之善。—子思《五行》
巧的是,善的意思,就是吉。
吉,善也。—《說文》
君子守仁,發展出仁禮義智四德之善,故曰「元吉」。
五、釋六四爻
《巛》卦六四爻說:
括囊;無咎,無譽。
這是說紮緊口袋的兩頭。囊,上下兩頭都是通的,都要紮起來才能收納東西。
比喻的是君子要慎言語,不要輕易說好話也不要輕易說壞話。
本爻對應仲秋八月,萬物成熟的收穫季節,故曰「括囊」。
六、釋六三爻
《巛》卦六三爻說:
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
本爻對應季秋九月「內火」之時,青龍心宿(又名商星、大章)在鬥建指引下潛藏地下,故曰「含章」,隱喻著君子和光同塵,不炫耀彰顯自己。
此時君子由外向表現轉向內心,心為王,專注內心就好像遵從天子之事,故曰「或從王事」。
「無成,有終」是指心中不要以成就為成功,保持謙虛隨順才能善終。
本爻為《巛》之《謙》,故闡述謙虛之德。
七、釋六二爻
《巛》卦六二爻曰:
直方,大不習,無不利。
這是說鬥建天心直指青龍的房宿。
房宿天駟,本名為「方」,正在鬥建直指的方向上,故曰「直方」。
孟冬十月的凌晨,這乘馬班如的天駟之星出現在天空,就是彖辭裡面說的「利牝馬之貞」。
這個天象比喻的是君子「敬以直內」,用誠敬之德來規範自己的內心。
「大不習,無不利」,是說大人心中有孚,從容中道,「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即使不再刻意修習,也已經對至誠之道習以為常。
八、釋初六爻
《巛》的初六爻曰:
「履霜,堅冰至」
「履霜」一詞,呼應的是前面「駟見而隕霜」的房宿,此時已經是仲冬十一月,「冰益壯,地始坼」,故曰「堅冰至」。
堅冰的比喻,是用來形容君子之心性堅定純潔的。
子思所作、荀子所引的《勸學》裡面也有這個堅冰的比喻: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智明而行無過矣。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說的是君子學而不已,積善成德的道理。
巧的是,「履霜」的「履」,又是「禮」的一語雙關。
君子始終能夠如履薄冰地謹慎守禮,最終才能擁有堅冰般的踏實品性。
九、釋「迵六」
《巛》卦的最後一句是全卦總綱,其辭曰:
迵六:利永貞。
迵,通也。六,陰也。
《巛》卦六爻純陰,變通之後就成了六爻純陽的《建》卦,所以說「迵六」,指的是把《巛》變通成了《建》。
《建》卦六爻純陽,陽為大,所以易傳《小象》就說「用六永貞,以大終也」。
《建》卦六爻剛健中正,如鬥建之運於天中,象徵著至誠無息和自強不息的天道。子思就說:
故至誠無息。 不息則久,久則徵。 徵則悠遠。悠遠則博厚。博厚則高明。博厚,所以載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 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無疆。 —子思《中庸》
故曰「利永貞」。
永,就是悠久無疆的至誠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