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慈欣三體在科幻世界的地位(韓國版三體因為)
2023-04-13 09:27:43 1
文|令狐伯光
如果說2021年的國產劇是混亂的一年,而韓劇就是在全世界進擊的一年。年初的狗血都市劇《頂樓》在國內火了一把,年中的《魷魚遊戲》在全世界火了一把。緊張著的《地獄使者》小火了一把。這個時候,號稱是韓國首部科幻大劇上線了。
那就是孔劉,裴鬥娜主演的《寂靜之海》,這部劇整體質量不太好沒有大火,但是在韓劇迷中自然不是國產劇能比的(限制嚴重)。不過,我認為除了狗血都市劇《頂樓》有些韓國本土的味道之外。《魷魚遊戲》《地獄使者》《寂靜之海》在美國流媒體巨頭netflix的扶持之下。現在韓劇在全世界的進擊非常明顯,卻也暴露出韓劇本身存在的巨大問題。
孔劉,裴鬥娜救不了韓國版《三體》?韓國首部科幻劇崩了這部劇的故事劇情說起來倒也並不複雜,相反還比較簡單。大概就是2075年地球水資源匱乏,至於原因沒有說,人們的水資源都要劃分等級了。裴鬥娜飾演女主角宋博士一開始就知道自己姐姐死在了月球的「渤海基地」,而且從她姐姐給出的遺物來看,月球的渤海基地隱約有什麼秘密。
宋博士被韓國航天局召喚月球前去,和孔劉飾演男主角韓隊長一起到「渤海基地」拿什麼重要的實驗樣本。同行還有醫生,幾個戰士等等隊員,大家跟著前往了月球。第一集在墜落的時候損失了一位來過月球的隊員。
他們進入「渤海基地」後,事先得知基地關閉基地是核洩露,但他們檢測感覺輻射值正常。進入基地就看到很多脫水而死的人,而且整個基地的人都是脫水而死的,同時樣本都是空的,其中一個找到的有東西樣本的外國公司間諜,還被神秘生物殺死搶走了,整部電影故事大概就分為前後兩段。
前半部分基本圍繞基地研究人員怎麼死的,還有樣本是什麼來展開的。直到他們中的一名隊員也被感染,吐水而死震驚到大家,這個秘密然後被醫生和宋博士揭開。大概就是地球不是缺水成沙漠了,宋博士的姐姐在月球發現一種叫「月水」的東西,這個東西可以無限增生,如果能控制缺水沙漠化的地球就有救了。
問題是這個「月水」無法控制,有生命的人甚至血液碰到月水就會無限增生,直到殺死宿主才會停止增生,渤海基地的所有研究人員都是這麼死的,至於為何全部死了埋了個坑,最後才講,中間還有兩條副線是通訊一直不通,另一條暗線是外國間諜的埋伏。
下半段則是他們研究清楚「月水」的秘密後,跟著發現殺死間諜的生物是一個小女孩。而且因為設定和宋博士親近(宋博士在地球的時候從太空轉行研究動物),主角根據調查就發現了小女孩是複製人,是宋博士姐姐和韓國政府為了控制月水,不斷用複製人做生物實驗。
最後隱藏的間諜大開殺戒,一邊想奪取剩下的月水,一邊還想搶走小女孩。主角團反抗的過程中間諜中了月水,死亡之前揭開了秘密。反正都是韓國政府的陰謀,當初想要掩蓋秘密殺死基地所有人,間諜死前還帶走了一個隊員。
此時月水已經在基地泛濫災,男主角,女主角,女醫生和小女孩要逃出去。結果到門口男主角為了關門救人讓他們走,女主角、女醫生和小女孩逃了出去,小女孩不怕冷也不用呼吸直接在月球上走,最後飛船降下完了。
劇情老套?抄襲《神秘博士》?孔劉新劇不看抄襲也不行這部韓國科幻劇首先值得肯定的肯定是影視工業的水平。無論是大場面的末世場景,飛船登月災難,月球基地,基地內部造型等等這種硬性條件,還是美術,剪輯,敘事和關鍵隱秘點解密等等,雖然還比不上美國,但確實是亞洲第一的水平。有幾個點處理還算比較巧妙,但這部科幻劇缺點比優點多。
1、敘事和節奏處理在學美劇,但明顯學得不到位。最終導致很多觀眾覺得節奏慢。
節奏和敘事的懸念感,說實話二三四集還是不錯的,第一集過於拖沓了又沒有多少內容,科幻末世原因沒講,航天局架構和複雜的角色關係也沒有。最終用登錄災難來體現災難,不算糟糕只能說中規中矩吧。
二三四集的故事劇情還可以,進入基地見到大量奇怪的屍體,心事重重的女主角,明顯有秘密的男主角,躲在暗處的神秘生物,再到不知哪一方的間諜,甚至通訊壞了還傳不出去。這一切都在隊友中了月水死亡的時候達到巔峰,懸念感,驚悚感,角色關係,戲劇衝突和氛圍營造都不錯。
後面幾集敘事和節奏處理就不太行了,戲劇衝擊感最強烈的只有小女孩露娜是複製人實驗品,搭配女醫生看到無數死亡處理好的複製人的時候,但這個謎底看到小女孩是露娜73號的時候就已經猜到了。
其它劇情設置上面都有這種套路感,小女孩的身份過早暴露,間諜的身份過早暴露。然後小女孩被抓了半天,間諜又死了好半天,這些都讓節奏顯得拖沓,很多觀眾後半程可能很難看下去。
2,這部劇角色塑造相當失敗,觀眾根本沒有辦法共情和理解。
開始中月水吐水而死的是炮灰,開始被小女孩殺死的間諜是炮灰,後來在生滿植物的密室又被小女孩殺死的是炮灰,被間諜打死的軍人還是炮灰。這些角色都只有npc的功能,我相信觀眾甚至都記不得名字。
當然,這種角色最大的作用是用來體現設定和對於敘事的推動。第一個是月水,第二個是引出神秘生物小女孩,第三個是屍體血液和月水結合導致基地的洪水爆發,最後一個是終極間諜的暴露。
但剩下三個重要配角也只用身份和表情來展示性格,對於他們的過往和情感竟沒有任何的塑造,這導致他們死亡時觀眾也沒有共情。比如嘴碎又害怕的隊員被間諜殺死,冷靜又厲害的組長明顯被劇本殺,女醫生倒是活到了最後。
觀眾很難說喜歡這些角色,他們死的時候又很難有什麼觸動。而地面的航天局長和其它人都是韓國影視劇非常常見的臉譜化角色,就差把「都是韓國政府幹的」刻在腦門上了。
兩大主角塑造也不算好,同時情感的聯繫還很差,注意不是說要有什麼愛情。宋博士情感塑造有點過度了,不就是和姐姐的感情與背後的真相,拯救地球和作為科學家良知的糾結;男主角則是為了女兒的未來與他軍人的責任。角色塑造是很套路的,而且兩人並沒有什麼情感聯繫。
男女主角除了前期懟了幾次,整個過程沒有多少情感互動。最終男主角竟願意犧牲自己讓女主角她們走得顯得過於突兀,甚至是無法理解。這兩個問題是劇情本身的問題,卻不是這部劇最重要的問題。
韓國版《三體》撲了?沒有劉慈欣的韓國科幻還能走多遠《寂靜之海》和《勝利號》一樣是韓國首部大規模的科幻作品,之前都沒有過。而且都登錄了美國netflix,但《勝利號》是因為疫情沒法上映賣給netflix的,《寂靜之海》則明顯是自《王國》成功後netflix的投資和布局,《魷魚遊戲》《地獄使者》就是這類作品。
韓國影視產業在美國資本的投資扶持和推動下,本來環境寬鬆和影視工業的成熟讓其迎來了新一輪爆發。但如果經常看韓國影視劇都會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近年韓國影視擴展太快格局、或者說文化底蘊嚴重不足了。
比如《釜山行》和《王國》喪屍火爆過後,後面嫁接一點本土文化的喪屍作品層出不窮。同期還有《哭聲》《昆池巖》過後的驅魔題材,同樣是西方題材嫁接點東方、韓國本土文化元素。
其它政治、警匪、職場,懸疑劇等等,韓國很多翻拍自日劇與英美劇,有的標明是買了版權的翻拍,但有的做了本土化改編直接拿來當原創,《魷魚遊戲》《地獄使者》都是例子。其它題材非常頻繁了,但比較成熟的觀眾也分不清楚。不過,科幻韓國和中國一樣都是起點,這個拿來主義就顯得非常刺眼了。
《勝利號》的科幻點子,科幻概念抄美國科幻電影《極樂空間》,日本科幻《星空清理者》《銃夢》《COWBOY BEBOP》《機動戰士高達:逆襲的夏亞》等等。
《寂靜之海》科幻點子最主要就是《神秘博士》,其它小女孩裡《異形》的小女孩,哪怕勝利號》裡面也有小女孩,各種太空驚悚片的套路比比皆是。此時可能很多支持韓劇的人會說,《流浪地球》推動地球的科幻點子抄襲《妖星哥斯拉》——
這個點子我也認為很難界定抄襲不抄襲,但《勝利號》《寂靜之海》最大的問題是從科幻點子以下、科幻概念、甚至是整個點子延伸下去的敘事結構,節奏安排,各種鋪墊和反轉都太像美國作品。
不信?我們把《寂靜之海》把男主角換成輕佻的白人(單親爸爸),女主角換成睿智火辣的白人女主(她愛動物),沉默寡言的軍人組長是個黑人,話多被打死的是小哥是印度裔或者墨西哥裔(活躍氣氛),女醫生是個技術宅白人(最好是拉拉),反派間諜小哥身份則要看科幻背景。
你會發現《勝利號》《寂靜之海》從科幻概念,故事結構,角色衝突甚至是科幻美學的落地上面和一部中等成本的美國科幻影視劇毫無區別,而且還是非常套路的那種,除了國籍和膚色簡直一無是處。
《流浪地球》無論是影視工業還是完成度都不夠,但中國有劉慈欣,有大國文化底蘊和科學進程。哪怕你說行星發動機推動地球的科幻點子撞了,但這個點子延伸下去的一百代人愚公移山式精神,飽和式救援,甚至是大國崛起的重工業基建美學,這讓看了無數西方,日本經典科幻影視成最的科幻迷都眼前一亮。
因為《流浪地球》完全和西方科幻、甚至是日本科幻完全不同。
再舉個例子,中國科幻動畫《靈籠》直到終章前都很像《寂靜之海》,充滿了對於西方和日本末世科幻 怪獸奇幻亦步亦趨的學習和模仿。當地面東方小隊出場帶來的東方思想的表達,頓時讓這部動畫層次上升了一個層次。
韓國科幻沒有劉慈欣,沒有科幻四大天王,更沒有大國文化底蘊帶來的文化思考。韓國影視劇在美國網飛的助推下瘋狂的擴張,卻越來越多作品顯示出了這種文化底蘊和格局不足帶來的拼貼感。
它憑藉著平臺和資本確實非常火爆,甚至是傳遍全世界。問題是沒有自己的東西可能會像披著「韓流」一樣,短時間火爆但是深度不足,最終能否像日本流行文化、甚至香港流行文化一樣持續的影響力,大家拭目以待吧。
至於國產影視劇產業發展則是另一個問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