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人力資本與經濟增長理論與實證(發展中大國人力資本綜合優勢與經濟增長)

2023-04-12 23:35:58

歐陽嶢1,劉智勇1,2

1.湖南商學院大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2.湖南商學院經濟與貿易發展研究院,副教授

[摘要] 發展中大國在人力資本水平遠低於發達國家的現實條件下,因其異質性人力資本與多元化的產業結構、物質資本投資、技術水平之間的耦合即適應性而形成一種比較優勢。這從理論上較好地解釋了發展中大國儘管人力資本水平低,但仍能較好地促進經濟增長這一假說。運用耦合度模型的實證研究支持了這一理論假說。其政策含義十分明顯:發展中國家在不斷加大人力資本投資的同時,更應該注重增強其人力資本對多元化的產業結構、物質資本投資與技術水平的適應性,以「揚長避短」,從而促進經濟持續快速協調發展。

[關鍵詞] 人力資本;異質性;適應性;綜合優勢;經濟增長

一、引言

關於人力資本與經濟增長關係的已有研究表明:一國或地區的人力資本存量越高,其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就越大;人力資本的教育程度或技術素養越高,對技術進步和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就越顯著。那麼,一國或地區較低水平的人力資本是否也有可能促進其經濟較快地增長呢?一些發展中大國(如中國、印度等)如何才能充分發揮現有較低水平的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對這些問題的回答有賴於突破傳統的「發展中國家人力資本劣勢論」的禁錮,從新的視角對發展中大國人力資本與經濟增長的關係進行研究。

從已有研究來看,雖然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在理論上得到一致認同(舒爾茨,1961;貝克爾,1964;Arrow,1962;Nelson and Phelps,1966;Romer,1990;Lucas,1988),但是實證研究結論並不與之完全一致(Pritchett,2001;Bils and Klenow,2000)。這促使經濟學家開始關注人力資本的異質性問題研究,即探討不同類型、特性人力資本與技術進步或經濟增長的關係(Lucas,1988;Barro and Lee,1994;Vandenbussche et al.,2006;丁棟虹、劉志彪,1999;李忠明,1999;王金營,2001;陳秀山、張若,2006;彭國華,2007)。其基本結論是:人力資本具有明顯的異質性特徵;教育程度或技術素養越高的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或技術進步的促進作用越明顯。然而,已有研究一方面側重於從單一角度如不同教育層次、能力差異等研究異質性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因而難以全面闡述人力資本的作用;另一方面少有研究尤其是實證研究立足於發展中大國的現實特點 —— 地區多元化、經濟多元化、技術多元化,同時從異質性人力資本對多元化的物質資本投資、產業結構、技術水平的適應性,即它們之間的匹配程度視角,來揭示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重要作用。鑑此,本文旨在將人力資本視為同時包含數量與質量等因素的系統,從人力資本的異質性及其對多元化的產業結構、物質資本投資與技術水平的適應性視角,運用系統論和物理學中的耦合理論,探究發展中大國人力資本的綜合優勢及其作用機理,並據此分析發展中大國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作用。

二、發展中大國人力資本綜合優勢:分析框架與作用機理

1. 基於系統論與耦合理論的分析框架

發展中大國的「大國」特徵與「轉型」特徵決定了它們具有一種融發展中國家優勢和發達國家優勢於一體的綜合優勢 —— 大國綜合優勢,地區多元化、經濟多元化、技術多元化是其突出的現實特點(歐陽嶢,2006)。這決定了作為經濟增長重要推動因素的物質資本投資、技術水平、產業結構在發展中大國具有更為明顯的多元化特徵,正是這種多元化特徵決定了它們的作用的發揮均要求異質性人力資本與之適應。而發展中大國人力資本確實具有非常明顯的異質性特徵,表現為一些地區具有較為豐富的高新技術人才,另一些地區則擁有充裕的具備實際操作技能的一般型人才。由此可見,發展中大國的經濟是一個包含更具多元化特徵的物質資本投資、技術水平、產業結構,以及人力資本的複雜系統。其增長有賴於人力資本與產業結構、技術水平、物質資本投資各子系統的協同作用,而物理學中的「耦合」可以用來刻畫這種協同作用。為此,本文運用耦合理論來刻畫人力資本系統與產業結構、物質資本投資、技術水平各系統之間的相互依賴、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動態關係對經濟增長的重要影響,並據此揭示發展中大國人力資本綜合優勢及其作用機理。該分析框架表明,如果與產業結構、技術水平、物質資本投資各子系統通過各種相互作用而彼此影響以致協同,即耦合作用較強,那麼,即使是較低水平的人力資本也有可能促進經濟較快增長。

2. 發展中大國人力資本綜合優勢的涵義

採用基於系統論與耦合理論的分析框架,並充分考慮發展中大國總體人力資本水平低,短缺現象較為嚴重的客觀事實,本文將發展中大國人力資本綜合優勢界定為:發展中大國在人力資本水平遠低於發達國家的現實條件下,因其異質性人力資本與多元化的物質資本投資、產業結構、技術水平之間具有較強的耦合作用即適應性而形成的一種比較優勢。這種綜合優勢可以用耦合度來度量,耦合度越高,表明異質性人力資本與多元化的物質資本投資、產業結構、技術水平之間的匹配程度越高,綜合優勢愈明顯,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愈強。

3. 發展中大國人力資本綜合優勢的作用機理

對發展中國家而言,雖然物質資本積累是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因素,但技術進步的作用正日益增強,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作用也非常突出。而人力資本對三者作用的發揮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發展中大國面對總體人力資本水平低,短缺現象較為嚴重的客觀事實,應遵循比較優勢,通過增強人力資本與產業結構、物質資本投資、技術水平的匹配效率,來充分發揮現有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

(1)異質性人力資本與多元化的產業結構的動態耦合有利於加快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實現經濟的快速發展。發展中大國的產業結構呈現出多元化特徵,既有勞動密集型產業、資本密集型產業,又有技術密集型產業,而且產業的發展水平和分布存在較大的地區差異。發展中大國只有及時提升產業結構,即從勞動密集型產業及時轉向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從原來的勞動力成本低廉後發優勢和技術模仿後發優勢轉向依靠人力資本投資和技術創新後發優勢,才能有效避免「比較利益陷阱」,保證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而異質性人力資本與多元化的產業結構的耦合就為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具體而言,憑藉其較高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相對豐富的物質資本,發達地區將以發展處於新技術前沿的資本密集型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為重點來帶動其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而將勞動密集型產業等逐步向欠發達地區轉移。發達地區相對豐富的高新技術人才成為其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欠發達地區相對充裕的一般型人才則為其承接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由於有相應類型的人力資本與之有效匹配乃至主動引導,發展中大國的產業結構得以較快地調整與升級。而產業結構優化反過來能夠增強人力資本投資的激勵,因此二者之間的良性互動有助於實現經濟的較快增長。

(2)異質性人力資本與多元化的物質資本投資的動態耦合能極大地提高物質資本投資的使用效率,從而推動經濟的快速發展。物質資本的作用與人力資本的作用存在互補性,單方面提高物質資本投資,而沒有相應的人力資本與之匹配,物質資本的作用將難以充分發揮。發展中大國物質資本投資類型多樣(如中國包括國有投資、集體投資、私人投資、外商直接投資等),且地區間的差異較大。外商直接投資要求較高水平的人力資本與之匹配,而一些中小企業投資則只需要較低水平的人力資本與之適應。異質性人力資本與多元化的物質資本投資的匹配一方面使現有物質資本發揮出最大的生產力,另一方面會促進物質資本的進一步積累,而物質資本的進一步積累要求有更高水平的人力資本與之匹配,這種動態調整成為經濟快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

(3)異質性人力資本與多元化的技術水平的動態耦合有利於發展中大國在利用今天所擁有的後發優勢的同時,培育競爭優勢,從而使發展中大國實現跨越式的發展。發展中大國既存在適應性技術,又有高新技術,既進行技術創新,又引進和模仿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與此技術基礎相對應的則是主要以適應性技術為基礎的比較優勢產業或潛在的比較優勢產業,以及主要以高新技術為支撐的競爭優勢產業。發展中大國異質性人力資本與多元化技術水平的匹配,使各類技術的創新、吸收和利用得以有效進行,從而推動以相應技術為基礎的產業的較快發展。具體來說,發展中大國一些類型的人力資本能和現有的以適應性技術為主的比較優勢產業相匹配,從而保證現有比較優勢的充分發揮;一些類型的人力資本能夠與潛在的要求較高技術水平的比較優勢產業相適應,從而促使潛在的比較優勢轉化為比較優勢。與此同時,另一些類型的人力資本(主要是具有高技術素養的創新型人力資本)則可有效匹配以高新技術為基礎的高新技術產業與新興產業,從而創造先發優勢,培育競爭優勢。先發優勢與競爭優勢的發展有賴於相應的技術基礎,技術基礎的變化又會刺激人力資本結構發生相應調整,二者之間的這種自我強化關係有助於發展中大國通過實施跨越式發展戰略來實現經濟趕超。

三、實證檢驗

根據發展中大國人力資本綜合優勢的涵義及其作用機理,我們提出如下基本假說:發展中大國的異質性人力資本與多元化的產業結構、物質資本投資、技術水平之間具有較高的耦合度即匹配程度,正是這種有效匹配使較低水平的人力資本有力地促進了經濟增長。下面我們將對這一假說進行實證檢驗。

1. 耦合度模型構建

基於本文的分析框架,我們運用耦合度模型求解出人力資本與產業結構系統、人力資本與物質資本投資系統、人力資本與技術水平系統的耦合度,以此來刻畫它們之間耦合的協調程度,分析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基本步驟如下:

(1)分析系統指標體系的構建。本文的分析系統包括「人力資本——產業結構」系統、「人力資本——物質資本投資」系統、「人力資本——技術水平」系統,據此,我們將相關分析序列及其指標體系確定為:

人力資本序列組。本文的實證研究旨在檢驗異質性人力資本對產業結構、物質資本投資及技術水平的匹配程度,因此,我們將人力資本序列組的指標體系設定為:小學文化

(1)發展中國家在加大人力資本投資的過程中,應側重於提升高素質人力資本比重,加大初等、中等教育投入,這是增強人力資本與產業結構、物質資本投資、技術水平之間耦合程度的重要途徑。目前,發展中國家高文化程度人口少,低文化程度人口過多,而且初等、中等教育投入明顯不足。我們的研究顯示,研究生文化程度人口和小學、初中、高中生均教育經費與產業結構、物質資本投資、技術水平的平均關聯度更高,因此,一方面,要通過加強研究生教育,增加高文化程度人口的數量,提升高素質人力資本的比重;另一方面,要通過加大初等、中等教育的投入,確保初等、中等教育的穩定發展和提高。

(2)發展中國家應切實提高人力資本的配置效率,這是提高人力資本與產業結構、物質資本投資、技術水平之間耦合程度,形成和發揮人力資本綜合優勢的根本途徑。從宏觀層面看,我國東部地區高文化程度人口比重高於中西部地區,而後者的低文化程度人口比重高於前者。因此,實施中西部地區主動承接東部地區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而東部地區大力發展處於新技術前沿的資本密集型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戰略,有助於提高人力資本的配置效率。為此,中西部地區政府應積極培育和發展競爭、開放、有序的市場,應加大制度創新力度,並從稅收和融資等方面採取適當的優惠政策,引導適宜產業和企業的進入;同時,要提高政府辦事效率,加強信用觀念,塑造一個有利於承接產業轉移的良好環境。從微觀層面看,人力資本的配置效率取決於能否「人盡其材,人盡其用」。因此,政府應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並積極培育區域性、開放性人力資本市場,通過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打破人才的「部門所有制」以及加快城市化進程、實行城鄉統籌等措施,積極引導人力資本的合理流動。

[參考文獻]

[1]Arrow, K.J. The Economic Implication of Learning by Doing [J].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1962, 29 (3).

[2]Barro, R. J., Lee, J.W. International Measures of Schooling Years and Schooling Quality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6, 86 (2).

[3]Bils, M., Klenow, P. Does Schooling Cause Growth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0, 90 (5).

[4]Lucas, Robert E. 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J].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1988, 22 (1).

[5]Nelson, Richard R., Phelps, Edmund S. Investment in Humans, Technological Diffusion, and Economic Growth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66, 56 (2).

[6]Pritchett, L. Where Has All the Education Gone? [J].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 2001, 15 (3).

[7]Romer Paul M. 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Change [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0, 98 (5).

[8]Vandenbussche, J., Agion, P., Meghir, C. Growth, Distance to Frontier and Composition of Human Capital [J]. 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 2006, 11 (2).

[9][美]巴羅, 薩拉伊馬丁. 經濟增長[M].何暉,劉明興譯.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5.

[10][美]貝克爾. 西方教育經濟學流派[M].曾滿超等譯.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0.

[11]畢其格, 寶音, 李百歲. 內蒙古人口結構與區域經濟耦合的關聯分析[J]. 地理研究, 2007, (5).

[12]陳秀山, 張若. 異質型人力資本在區域經濟差距中的貢獻研究[J]. 經濟學動態, 2006, (3).

[13]丁棟虹, 劉志彪. 從人力資本到異質型人力資本[J]. 生產力研究, 1999, (3).

[14]郭繼強. 人力資本投資的結構分析[J]. 經濟學季刊, 2005, (3).

[15]李忠明. 人力資本——一個理論框架及其對中國一些問題的解釋[M]. 北京: 經濟科學出版社, 1999.

[16]林雙林. 民營企業投資與中國經濟增長. 沙安文, 沈春麗, 鄒恆甫主編. 中國地區差異的經濟分析[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6.

[17]林毅夫, 李永軍. 比較優勢、競爭優勢與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J]. 管理世界, 2003, (7).

[18]劉耀彬, 李仁東, 宋學鋒. 中國區域城市化與生態環境耦合的關聯分析[J]. 地理學報, 2006, (2).。

[19]歐陽嶢. 基於「大國綜合優勢」的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戰略[J]. 財貿經濟, 2006, (5).

[20]彭國華. 我國全要素生產率與人力資本構成[J]. 中國工業經濟, 2007, (2).

[21]舒爾茨. 論人力資本投資[M]. 北京: 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 1990.

[22]王金營. 人力資本與經濟增長理論與實證[M]. 北京: 中國財政出版社, 2001.

[23]吳玉鳴, 張燕. 中國區域經濟增長與環境的耦合協調發展研究[J]. 資源科學, 2008, (1).

[24]冼國明, 嚴兵. FD I對中國創新能力的溢出效應[J]. 世界經濟, 2005, (10).

[25]葉茂林, 鄭曉齊, 王斌. 教育對經濟增長貢獻的計量分析[J]. 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 2003, (1).

[26]張平. 論中國三大區域產業結構的差異[J]. 經濟評論, 2007, (5).

[27]鄒薇, 代謙. 技術模仿、人力資本積累與經濟趕超[J]. 中國社會科學, 2003, (5).

,
同类文章
葬禮的夢想

葬禮的夢想

夢見葬禮,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個要素的五個要素,水火只好,主要名字在外面,職業生涯良好,一切都應該對待他人治療誠意,由於小,吉利的冬天夢想,秋天的夢是不吉利的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五次選舉的五個要素是兩名士兵的跡象。與他溝通很好。這是非常財富,它擅長運作,職業是仙人的標誌。單身男人有這個夢想,主要生活可以有人幫忙
我不怎麼想?

我不怎麼想?

我做了什麼意味著看到米飯烹飪?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線的主要土壤,但是Tu Ke水是錢的跡象,職業生涯更加真誠。他真誠地誠實。這是豐富的,這是夏瑞的巨星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你是什​​麼意思夢想的夢想?夢想,主要木材的五個要素,水的跡象,主營業務,主營業務,案子應該抓住魅力,不能疏忽,春天夢想的吉利夢想夏天的夢想不幸。詢問學者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什麼意思?你夢想著拯救人嗎?拯救人們的夢想有一個現實,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宮官方網站拯救人民夢想的詳細解釋。夢想著敵人被拯救出來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救生員]有人說,在出生88天之前,胎兒已經知道哪天的出生,如何有優質的個性,將走在什麼樣的愛情之旅,將與生活生活有什么生活。今天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什麼意思?你夢想切你的手是好的嗎?夢想切割手工切割手有一個真正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官方網站夢想的細節,以削減手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什麼意思?你夢想夢想你的親人死嗎?夢想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夢想世界夢想死亡的親屬的詳細解釋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什麼意思?你夢想搶劫嗎?夢想著搶劫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恭吉夢官方網站的詳細解釋。夢想搶劫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什麼意思?你夢想缺乏異常藥物嗎?夢想缺乏現實世界的影響和現實,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請看官方網站的夢想組織缺乏異常藥物。我覺得有些東西缺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