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後期的吳楚之戰吳軍為什麼失敗?戰略性錯誤犯不得!
2023-04-01 21:07:48 1
春秋後期的吳楚之戰吳軍為什麼失敗?戰略性錯誤犯不得!下面趣歷史小編為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春秋時期有一個「春秋五霸」,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宋襄公、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和楚莊王,還有一種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越王勾踐和吳王闔閭。不管如何,闔閭還是得到了荀子的認可。而闔閭能夠得到認可,與吳楚之戰分不開,有人說闔閭在這戰之後成為五霸之一了,為何說他失敗了,確實闔閭名聲上提升了,但是戰術上失敗了。
春秋後期,公元前506年,闔閭聯合蔡昭侯、唐成公共同伐楚,吳軍攻下了楚國國都郢都,但最後楚軍還是把吳軍趕出了楚國,那麼為何有用兵聖孫武和伍子胥的吳軍會被楚國擊敗呢?

吳軍犯了嚴重的戰略失誤
楚國丟失了國都,當時楚昭王跑到了隨國,而公子期也聯合了各地部隊,準備反攻吳國,而當時楚昭王的哥哥子西也收編了柏舉之戰後潰逃的楚軍,對抗吳軍。而這個時候的吳軍沒有乘勝追擊,擴大自己的戰果,而面對吳軍準備抗戰的時候,伍子胥提出了北上攻打鄭國,因為伍子胥曾經和太子熊建一起逃亡到鄭國的時候,熊建被鄭國人殺了,所以這是深仇大恨,不得不報。
伍子胥攻打鄭國的時候發生了須舉行的一幕,因為伍子胥曾經被鄭國的一名梢公救過命,而梢公的兒子希望伍子胥可以保存鄭國,伍子胥恩怨分明,於是就放棄了繼續攻打,但是撤軍後已經失去了最佳攻打楚國殘餘的機會,因為這個時候,楚國搬來了救兵,那就是秦國。

秦國參戰
吳軍攻破了楚國國都後,申包胥逃到了秦國,因為當時能救楚國的只有秦國,最開始的時候秦哀公對於救援楚國沒有任何的興趣,但是申包胥還是了哭,不僅哭而且不吃飯不睡覺,最後秦哀公受不了,只好見申包胥,申包胥說吳國是夷邦,十分貪婪,秦國如實願意就楚國,楚國世代侍奉秦君。
秦哀公想到了曾經強大的出國現在竟然求他,於是心裡得到了滿足,答應出兵了,但是秦兵沒有打頭陣,而是公子期的部隊和吳軍廝殺時,秦軍突然出現在了吳軍的右側,吳軍失敗,開始後撤。

吳國後院起火
而這個時候越國趁著吳國北上,出兵攻打吳國,而在楚國,吳軍統帥夫概失敗後,子西同樣大勝吳軍,而秦楚聯軍又擊敗了吳國的盟友唐國,就這樣吳國失去了臂膀。而這個時候闔閭的弟弟夫概偷偷跑回國內,趁著闔閭和其他大臣在楚國,於是自立為王了。這個消息對於闔閭來說太震撼了,於是不得不親自回國處理叛徒。
於是闔閭走了,把吳軍留給了孫武、伍子胥和伯嚭等人,而闔閭很快就平定了後院,闔閭想要殺掉夫概,但是被他逃跑了,跑到楚國投降了楚昭王。

楚軍火攻吳軍大營
這個時候,吳楚兩國的軍隊在雍澨一帶對陣,而楚國的統帥是子期,這是一位名帥,他在觀察了地形後制定了火攻的戰術,但是子期的戰術被子西反對,他認為如果火攻吳軍,那麼自家戰死的士兵也會被燒掉,這樣不人道,但是子期一直堅持,說國家都快沒了,那些死去的士兵肯定也會支持這樣做的,最後在子期的支持下,楚軍縱火,吳軍再次被擊敗。
吳軍放棄楚國國都,退回吳國
在上一次被火攻後,伍子胥、孫武和伯嚭三人就一起討論,是撤退還是堅守,伍子胥堅持繼續,因為當時吳軍並沒有遭到重創,但是孫武堅持撤退,他的理由是如今已經給了楚國致命一擊了,楚國在稱霸之後還沒有受到這樣的重創,但是滅了楚國是不可能的,但是這樣的功績已經可以載入史冊了。
伍子胥最後也同意了,於是就返回了吳國。這場戰爭是春秋末期一場重要的戰爭,吳國雖然沒有取勝,但是已經很厲害了,而闔閭也被認為是春秋五霸之一。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儘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