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內閣、司禮監鷸蚌相爭皇帝漁翁得利,大明亡國和這些有關嗎?

2023-04-01 20:59:05 2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趣歷史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明朝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明代諸帝除了朱元璋、朱棣等少數幾個有為君主外,大多昏庸無能、荒於政務。但弔詭的是,明代的皇權又是高度集中的,任何時候皇帝的權威也都是至高無上。太阿之所以沒有倒持,主要得益於明代的政治體制,皇帝利用內閣和司禮監的分權,達到了牽製作用。

  一,明初內閣制的形成

  洪武十三年(1380年),太祖朱元璋以「擅權枉法」的罪名興起大案,誅殺了丞相胡惟庸。隨後又取消了中書省,廢除丞相制度。廢除丞相制度不僅是明代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國政治制度史上一個劃時代的重大事件。它表明中國封建社會中君權與相權長期矛盾鬥爭,至此畫上句號。

  丞相制度廢除以後,朱元璋提高六部的權重,但少了丞相從中周旋,所有政務都壓在了皇帝一人之身。即便是以勤政著稱的朱元璋也認為難以應付,他不得不承認:「朕嘗思之,人主以一身統御天下,不可無輔臣。」

  為了緩解這一壓力,朱元璋與廢除丞相當年,便設置了「四輔官」,讓他們協助辦理政務。儘管這個制度後來也宣告流產,但這正是明代內閣制度發展的一個雛形。

  明成祖即位後,為了更好地強化皇權,同時又為了減輕政務負擔,開始設立內閣「始開內閣於東角門」,挑選了7名翰林官入職文淵閣參預機務。因為文淵閣在內廷,所以便有了「內閣」這個稱呼。

  內閣成員俗稱閣成,也叫殿閣大學士,或簡稱大學士。這個由7人組成的內閣隊伍便是明代的第一批閣臣。關於內閣,《明史·職官制》中如此描述:「殿閣大學士,掌獻替可否,奉陳規悔,點檢題奏,票擬批答,以平允庶政。」

  可以看出,「票擬」是內閣的最主要的權力,所謂的票擬就是先對各部奏章先提出初步意見,然後交給皇帝「批紅」再付諸實施。不過票擬這個權力在明成祖時期尚未出現,直到明宣宗時期,內閣因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權勢重大,才獲得了票擬的權力。

  而且,作為離皇帝最近的權力機構,內閣還可以允許和皇帝一起議事。同時內閣成員還有一個特權,那就是可以向皇帝「密揭」。按照明代制度,六部九卿上疏言事,必須通過通政司轉呈,然後由宦官轉給內廷才能到皇帝手中。只有內閣成員才能直接上上達天聽,以至「外廷千言,不如禁密片語」。

  然而,明成祖雖然信任內閣,但是閣臣們的品級卻不高,僅僅是正五品。這就導致了內閣在處理很多重大政務時,六部高官掣肘的現象。有鑑於此,仁宣時期閣臣的地位迅速抬升,原來正五品的內閣學士,轉而躋身公侯尚書之列,內閣的勢力也因此超過六部。

  二,首輔制度的確立

  隨著內閣權勢的提高和閣臣品級的尊崇,內閣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原來閣臣在名義上地位是不分尊卑的,但到了明中葉以後,開始出現了「首輔」制度,首輔往往是根據入閣的先後、資歷的深淺,以及皇帝的旨意,在閣臣中挑選一人擔任。首輔之下為「次輔」,其餘內閣大學士作為他的助手,權力較首輔要小很多。

  自首輔制度形成後,實際上又恢復了丞相的很大部分權力,因此內閣首輔號稱是「無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實」。但即便如此,首輔與丞相還是有著本質區別。

  首先,丞相具有裁決機宜的執行權,遇事可以上奏執行,甚至可以先斬後奏;而內閣首輔卻沒有宰相的實權,事無巨細都要向皇帝匯報,請旨定奪。衡量首輔權力大小,主要取決於皇帝對他們信任程度,因此,明代的首輔權力輕重一直處於飄忽不定的狀態中。

  其次,丞相是最高的行政長官,有自己的相府以及諸多屬官。而內閣則不同,它不是法定的最高行政機構,首輔亦非最高行政長官,六部也不是它法定的下屬,有時,閣臣的品級甚至還不如六部尚書。

  最後,丞相只有位極人臣者才能躋身相位,但閣臣卻未必。明初時只有正五品,到了後來入閣之人往往也是先被任命為禮部侍郎或尚書,再以兼任大學士的身份入閣參預機務。

  三,內閣和司禮監分權

  票擬是內閣最大的權力,但是否批准則取決於皇帝的「硃批」。換句話說,票擬只是提出初步意見,而硃批則是皇帝的最後拍板。不難看出,實際權力仍然掌握在皇帝手中。正因為如此,即使向嘉靖、萬曆那樣幾十年不上朝的皇帝,仍然可以「張弛操縱,威柄不移」。

  前面說過,明代皇帝勤政者少數,大多厭倦政務。事實上,真正擁有批紅大權的不是皇帝本人,而是司禮監掌大太監。「口含天憲」的司禮監秉筆太監根據皇帝的旨意批答臣僚的奏章,傳諭詔書,在一等程度上成了皇帝的代筆人和代言人。正因如此,宦官借著皇權操縱朝政成了明代的一大特色。

  明中後期,皇帝往往深居內宮,而將宦官視為心腹,故而幾度出現宦官專權的局面。這樣一來,內閣和司禮監便成了皇帝左右手,形成了內閣和司禮監相互制約的政治體制。

  內閣和司禮監的爭鬥一直是此消彼長,互有勝負。很多時候,司禮監抓住「批紅」的特權,將權力延伸到了外廷,影響了內閣的職權範圍,甚至是操縱內閣,將自己凌駕於內閣之上。清人趙翼就為此評論:「明代首輔權力雖重,而司禮監權力又在首輔之上。」

  因此,內閣為了保權保官,就必須要和司禮監搞好關係。如嘉靖朝嚴嵩和萬曆朝張居正,都是因為擅於搞好同司禮監的關係而權傾朝野的。原本相互牽制的兩方合穿一條褲子,皇帝就勢必會被蒙蔽,皇權也勢必會受到威脅。

  但更多的時候,內閣和司禮監都是處於對立中。隨著明朝後期政治的日益腐敗,皇權和閣權出現了矛盾,衝突日益尖銳,官宦的權力也急劇膨脹。內閣與司禮監之間的爭鬥,皇帝也往往更加偏袒後者。

  嘉靖時期的內閣具有鮮明的代表性,一個內廷太監曾形象的說:「昔張先生(張璁)進朝,我們要打躬;後夏先生(夏言),我們平眼看他;今嚴先生(嚴嵩),與我們拱手始進去。」

  從嘉靖朝三人首輔對宦官的態度中變化中,不難看出宦官勢力的上升和閣臣勢力的衰微。隆慶至萬曆初年,徐階、高拱、張居正等人先後輔政,當時雖說是閣權較重的時期,但徐階因得罪宦官而被放逐。張居正因為秘密結好馮保才得以取代高拱,成為內閣首輔。

  至於明末時魏忠賢專權時期,內閣就形同虛設,很多閣臣不惜賣身投靠。當時,魏忠賢被稱為九千歲,凡是內閣補用的大臣都要看他的臉色。朱元璋在《大明律》中曾明確規定:「若在朝官員交結朋黨、紊亂朝政者,皆斬,妻子為奴,財產入官;凡諸衙門官吏,若與內官及近侍人員交結,洩露機密者,皆斬,妻子流放三千裡安置。」

  顯然,朱元璋對朋黨和內外勾結的打擊十分嚴厲,但我們發現,明代的黨爭激烈程度遠遠超過歷朝歷代。黨爭的雙方拉幫結派,紛爭不斷,互相傾軋,欲置對方於死地而後快。

  客觀上講,這種紛爭對於皇帝來說是有利的。但隨著爭鬥程度的逐漸加深,閣臣之間,內閣和宦官之間的黨同伐異,進而形成了後來的門戶之爭。晚明時期,這種爭鬥更是攪的國無寧日,而皇帝又多無能,不能掌控局面,最終導致了國勢日衰。因此,晚明思想家黃宗羲認為:「有明之無善治,自高皇帝罷丞相始」,這話說的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儘快刪除相關內容。

同类文章
 霍金承認有鬼神,並給出科學依據解釋

霍金承認有鬼神,並給出科學依據解釋

人們對鬼神總是有各種各樣的爭論,有的人相信鬼神的存在,並對此深信不疑,害怕獨自行走於黑暗之中,有什麼奇怪的風吹草動,他們都會覺得是鬼在作祟。但在如今的二十一世紀,很多人都開始相信科學,認為鬼神一說實乃封建迷信。但是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霍金,卻發表言論說其實是有鬼神的存在的。關於霍金史蒂芬·威廉·霍金,
 唐玄宗簡介,李隆基怎麼死的,和武則天是什麼關係?

唐玄宗簡介,李隆基怎麼死的,和武則天是什麼關係?

強大的唐朝,雄圖大略的唐玄宗!唐朝,是中國最強大的朝代之一,因此中國人也被世界各國成為唐人!而唐朝之所以是中國最強大的時代之一,其中之一就是唐朝的統治者有很多都是勵精圖治,雄圖大略的君主,其中就包括唐玄宗,李隆基!唐玄宗治下的開元盛世,是唐朝最強盛的時候,而唐玄宗本人和擁有「政啟開元,治宏貞觀」成就
 五色旗是中國國旗嗎?孫中山為什麼要換國旗呢

五色旗是中國國旗嗎?孫中山為什麼要換國旗呢

中國成立的時候一共有3面國旗,第一面是五色旗第二面是晴天白日旗,第三面是現在的五星旗.在推翻清朝的時候使用的五色旗為什麼國父孫中山卻不喜歡呢,而用了青天白日旗來代替呢小編來為你們說說民國的那些事.五色旗的來歷1912年1月3日到10日,新建立的民國各省代表會議與臨時參議院先後通過以五色旗為中華民國國
 隆裕太后和袁世凱是什麼關係?臨死之前對溥儀說什麼了?

隆裕太后和袁世凱是什麼關係?臨死之前對溥儀說什麼了?

隆裕太后,葉赫那拉氏,滿洲鑲黃旗人,是慈禧的侄女,後來被欽定成婚第二年成為皇后,裕隆太后雖然沒有慈禧太后的政治天賦,但也絕不是一無是處的人,在最後還是權力保存了清皇室的威嚴退位讓國,之後便成為了袁世凱的妾,這裡面還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下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隆裕太后個人簡介:隆裕太后,葉赫那拉氏,
 1998年印尼屠華事件的傷亡是多少,華裔婦女遭遇了什麼?

1998年印尼屠華事件的傷亡是多少,華裔婦女遭遇了什麼?

大家還記得98年的那場印尼事件嗎?那個被稱為「黑色五月暴動」的事情還有人知道了解嗎?這是我們國家建國以來華人受到最嚴重的傷害的事件。你知道當時我國政府是什麼放應嗎?當時的華裔婦女遭遇了什麼?傷亡有多少?下面一起喝小編來了解一下吧!1998印尼屠華事件在1998年的5月13日,印度尼西亞這個國家中的棉
 清朝歷史上最悲催的一個皇帝\"光緒\"

清朝歷史上最悲催的一個皇帝\"光緒\"

大清朝統治了中國上百年,其中不乏出現了一些一代明君.比如什麼康熙乾隆之類的.不過在清末的時候.有一個清國皇帝是一個悲劇,他就是被後世熟知的光緒皇帝.清朝歷史上最悲催的一個皇帝光緒光緒帝,愛新覺羅·載湉,清德宗,光緒皇帝,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四歲登基,起初由慈安、慈禧兩宮太后垂簾聽政,光緒七年慈安太后崩
 司馬懿怎麼死的?墓地在哪裡

司馬懿怎麼死的?墓地在哪裡

說起司馬懿評論大多是包含著貶義,因為 本人城府太深,又善於心計。並且極能隱忍。所以才會成就他卓著的一生。那麼這樣一位擁有豐功偉績的人物關於他的死因歷史上是如何記載的呢!是真實的麼?司馬懿怎麼死的?民間傳說他是被報復致死的。這就和諸葛亮很有關係了,因為他是唯一能與諸葛亮抗衡的人,並且唐唐孔明都被他氣死
 尼布楚條約是中國得第一個不平定條約你可知道?

尼布楚條約是中國得第一個不平定條約你可知道?

大清朝在康熙皇帝手中可以說是蒸蒸日上飛速發展,開啟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代王朝,以大清朝當時的實力可以說沒有一個國家能匹敵,但就是這樣一個國家卻籤訂了一份中國第一個不平等的條約。什麼是尼布楚條約?尼布楚條約是清朝和俄羅斯帝國之間籤訂的第一份邊界條約,由領事為內大臣索額圖、佟國綱等人同俄羅斯使團籤訂,內容
 我國保存最完整的東漢墓,塵封千年,謎團仍未解開。

我國保存最完整的東漢墓,塵封千年,謎團仍未解開。

在中國考古的歷史裡,海昏侯墓,是目前為止,保存最完整的東漢墓,墓主的身份,是漢代的一位君王,他叫劉賀。他可以說是歷史上幾個在位最短的皇帝之一,僅僅在位27天,就因荒淫和無作為被廢,看來作為漢武大帝的孫子,後世之臣仍然不會留些情面,史稱劉賀為漢廢帝,海昏侯,這些字眼真的含有一些貶義。不管怎麼說,海昏侯
 諸葛亮墓在哪?劉伯溫為何不敢挖諸葛亮墓?

諸葛亮墓在哪?劉伯溫為何不敢挖諸葛亮墓?

諸葛亮一生可以說是富有傳奇色彩,也為蜀漢政權的確立立下不小的功勞,而諸葛亮生前神機妙算,死後也早就猜到了定會有人來挖他的墳,諸葛亮墓到底在哪,有沒有被挖過呢,下面跟著小編一起去看看吧。諸葛亮墓傳聞:在諸葛亮死後曾留下三個計謀,一是斬魏延、二是退司馬、三是隱藏自己的墓,諸葛亮讓姜維找來11個人為他挖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