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老人詩趣
2023-04-01 22:03:39 1
齊白石的作品,既重形式,又重思想。它來源於自己所處時代,社會,生活,所見所識,所想,是非分明、愛憎強烈。由於他一直處於人民中間,處於社會基層(或言底層),所以他的思想感情與人民相通,作品最容易獲得大多數人的共鳴。他成功了!這是不爭的事實。
現在,還是讓我們來看事實吧:
1、55歲後,避湘亂,定居北京。《石鐙庵題壁》:「法源寺徙龍泉寺,佛號鐘聲寄一龕;誰識畫師真活佛,槐花風雨石鐙庵。」當是時,一個窮畫師,漂泊無定,只有住廟「寓」。他幽默自己為「活佛」。這樣詩,這樣畫,生動、深刻,惹人憐。真生活,所以真實可信白石老人是誰,自然感動人。幽默也是含淚的笑。
2、「未能老懶與人齊,晨起揮毫到日西;空羨閒僧日無事,葡萄藤下飼家雞!」這樣的畫與詩,是憑空能得來的嗎?它們的份量真沉,令人動容。這是怎樣的社會呢?勤勞者,不得安飽;有閒者,在戒者,舒泰、享受而無忌。揭示了那個不合理的社會與世風。(在下前數年,與友同訪一寺院。竟見著幾位和尚堂而皇之的在院中打著麻將!所以我信白石先生的作品無假。)
3、看來,廟寓也「雞犬不寧」。他設法子,便又遷到闢才胡同太平橋高岔拉(俗稱「鬼門關」,後稱「貴門關」)的附近住下。畫家有畫家的「優勢」,他又拿起筆寫道:「西風吹袂異人間,久住渾忘心膽寒;馬面牛頭都見慣,寄萍堂外鬼門關!」這簡直就是對當時黑暗社會的挑戰。人間地獄之比。強烈。(借題發揮,將地名巧妙借來。可白石老人是誰,我們欣賞者,不是更能受到啟悟嗎?這就是好作品!)
4、畫家是社會的人,總能從社會現實生活中得到素材,化腐朽為神奇,點石便能成金,為社會的進步,人類的文明做點什麼!這樣的畫家,社會當然多為肯定。「人民的畫家」,這稱號才是至高無尚的褒獎!「只為自己」的畫家,人們與汝何幹?
5、白石由闢才胡同向南走,過「舍飯寺胡同」,心有靈感,歸而寫畫,詩曰:「無能粥飯遍千街,此寺初聞笑口開;一日經過千百轉,何曾一飯舍吾儕!」「千街」「吾儕」,已不是為一人,或少數人鼓與呼了!其作品,高低自在,勿庸絮絮。正直的有社會責任感的畫家,與齷齪社會決不會妥協與合作。雖然齊白石終生以「賣畫自活」;但他也自覺的始終未忘記,或減弱,一個畫家的,對人類社會的應有的「職責」。作出了許多「千古絕唱」。所以他「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