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陳崇正:新冠時期的文學和命運

2023-04-01 21:33:11

新皇冠時代的文學與命運

陳崇正

事實上,我不想談論文學或命運。我想談談底線和概率。疫情的爆發,讓人最大的感覺是,每個人都能夠生存部分是因為運氣好。很多事情都是事後才害怕的。從元旦到1月20日,鍾南山院士宣布肯定「人傳人」。事實上,在這個空窗口期間,每個人都處於危險之中。當時,據說武漢有已經診斷出100多個病例,但每個人仍然認為這是一件遙遠的事情。手機上傳的新聞更有趣。例如,雙方在法庭上都無法擺脫對方。書記員不停地咳嗽,這加快了雙方的和解。然而,20日深夜,一些新聞開始慢慢被挖掘出來。遠處的悲傷開始讓人感到焦慮。那天晚上我直到凌晨3點才睡著。第二天,我從廣州開車回潮州老家過年。有消息說許多人在買面具。我覺得這些人太害怕了。面具不是一件值得買的東西。我會做出這樣的判斷,因為恐慌性購買行為很容易讓人想起17年前的非典。許多人盲目搶購白醋和板藍根。事實上,我手裡沒有面具。在服務區的中央,許多人也不戴口罩,但他們看起來很匆忙和緊張。我以為我從來沒有中過彩票,所以我不會這麼倒黴,但是我不自覺地加快了腳步。

我在潮州農村度過了新年。所有事先安排好的聚會都被悄悄地取消了。這是平靜的一年。那時,我覺得鄉下很安全,我的焦慮來自遠方。許多生病而沒有接受治療的人在各種社交媒體上大聲疾呼,而武漢紅十字會則經常發布令人震驚的負面消息。我哥哥23號晚上從深圳回來,我開車去高速火車站接他。車站在夜色中看著外面的世界。人們來來去去。恐慌在每個人的眼中蔓延。在接下來的幾天裡,新聞鋪天蓋地而來,真相與謠言交織在一起。微博豆瓣等媒體的求助變得無效,許多人的無助讓人們感到絕望。那時,潮州鄉下的風景如畫,但是天空的另一邊卻是如此的悽涼和灰暗。天氣從來都不一樣。我們必須記住,我們曾經有過這樣一個時期,一些人被謊言殺死,另一些人被謠言拯救。

回顧過去,這場大災難的發生就像一部電影。病毒的來源仍然是個謎。目前,我已經從新聞中看到了人性的光輝凌駕於當前的流行病之上。醫生變成了士兵。我還在機器的操作中看到許多生鏽和腐蝕的零件。武漢就像一面魔鏡,讓許多骯髒的人展現他們的本來面目。儘管打破底線的人被一個接一個地追究責任,畢竟,他們創造的陰影並沒有消失。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面對這些陰影。他們過去或現在都生活在我們中間的陽光下。正是因為這場災難,我們明白了一個常識,即真理和真理的傳播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一個有良知和責任感的新聞媒體是如此重要。屏蔽勢必帶來更大的災難。這種損失在17年前曾遭受過一次,但現在又重演了。當我在農村的時候,我開始寫我的畢業論文和研究王小波。當我翻開的那本書合上時,我不禁感嘆魯迅批評了它,王小波又批評了它。現在,魯迅和王小波的文章仍然有效。

病毒先於人類存在,所以病毒不會與人類共存,而是與世界的普遍規律和常識共存。這些也是我們認識世界和形成底線的基礎。作為一場病毒和人類之間的戰爭,這一大流行病必須載入史冊。它使人類只戴面具和面具。它造成了許多有形和無形的巨大損失。每個人的痛苦都是一塊墓碑,那些讓世界措手不及的人甚至沒有時間去看發生了什麼。一個作家絕不能忽視那些半夜的眼淚和哭泣。

然而,頌歌很快就出現了,冷漠很快就出現了,我對那些寫垃圾的窮人感到厭煩。許多人可能不想理解文學的主要功能基本上已經落後了。在國家危機期間,作家的心應該永遠和那些悲傷的人在一起,和那些勇敢的人在一起,他們「雖然我去了一千萬人」,在這個時候你沒有必要大喊大叫。在每天增加的數字背後是被切斷的家庭,病毒仍然是不可預測的。關於如何預防的常識需要通過珍貴的公眾傳播空。此時,對一個作家來說最重要的是:不要搞砸了。這是醫生和科學的舞臺。不要出來唱歌讚美和打動眼睛。寫一首詩並呼籲批評。為什麼?那些罵人的人也很無聊。它們都增加了混亂。文學不是在一時的喧囂中,而是在各個時代的人們心中。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作家應該在場,但他們不應該急於表達自己,而應該清楚地看著他們。看清楚之後,一個人不能沉默。「為天地立心,為人民立命,去聖處追隨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當然是每個學者的志向。目前,在這場大災難中,每個人都不能袖手旁觀。如果一個作家保持沉默,那就是另一場災難。它需要有人大聲說話,有人洞悉真相,有人為人民辯護,但它不需要喧鬧的自我推銷和奉承。這是文人的底線。為了慷慨地為國家災難買單,一個作家必須主動向深淵看,即使它有墜入深淵的危險。

面對災難和瘟疫,世界上偉大的作家寫了許多偉大的作品。馬爾克斯有一本名為《霍亂時期的愛情》的小說,也被翻譯成《瘟疫傳播中的愛情》。我認為很難為愛人寫更多這樣的作品。如果你用一生的時間回顧過去,你也許能更好地理解這樣一場災難的影響。許多人已經看到災難造成了死亡和經濟損失,但是還有更多的社會細節和微妙的情感關係很容易被瘟疫改變。如今,世界各地的作家協會都在組織抗疫工作。過一段時間,關於這場災難的作品會像雪花一樣飄落,但有多少作品會被落下?我們的目光能到達哪裡?這個時代需要代表什麼樣的作品?這些都是作家需要思考的問題。回顧過去,大師們的作品仍然屹立在那裡,高大而堅定,不可動搖。這些石碑般的作品是人類精神的殺毒系統,充滿了反省和懺悔的力量。許多人在討論人類主要疾病的作品時可能會想到加繆的《鼠疫》,但我想談談薩拉馬哥的《失明》。這是一部偉大的作品。它的偉大之處在於發明了一種疾病,但它讓我們感覺好像它就發生在昨天。薩拉馬哥進行了一項意識形態實驗,他在實驗中模擬了所有人失明時的恐懼。傳染性失明導致了整個社會的逐漸崩潰。作為病人,窮人相互爭奪必要的生活資源。人性完全迷失了,場景又髒又醜。薩拉馬哥向我們展示了人類文明的脆弱性,而費了很大力氣建立起來的社會倫理可能會在一瞬間完全消失。能夠有尊嚴地生活,有尊嚴地死去,實際上已經成為一個人的高標準,而不是底線。然而,如果我們把人類的最後一縷陽光留在爛泥裡,如何把人類的底線留在爛泥裡,成為每個盲人面臨的一個巨大問題。然而,這種情況並不陌生,「世界處於混亂之中,生存是偶然發生的」。災難就像戰爭。如果我們不能控制它,那麼每個人實際上都是受害者。鳥巢的蓋子下面有雞蛋嗎?失明的歷史不允許我們忘記。正如這場流行病本質上是人類文明與社會秩序、無形病毒與有形腐朽機制之間的鬥爭;如果徹底失敗,薩拉馬哥的小說將成為預言。

託爾斯泰和海明威都很好地回答了人類如何面對戰爭和災難。然而,畢竟,我們生活在一個託爾斯泰和海明威都沒有見過的新世界。科技的進步讓我們變得傲慢,忘記了我們在宇宙中幾乎是盲目的。疫情的爆發讓我想起了一個名為「老鼠烏託邦」的著名實驗。與人類社會相比,可以推斷,當人類的繁衍和繁榮達到一定水平時,總會有天災人禍,這將淨化生活。不要忘記,第二次世界大戰離我們不到100年,許多集體災難實際上更近了。我們有足夠的文明和道德來應對這樣的咒語嗎?當你看到武漢的新聞時,所有的技術幻想都應該被踐踏在地上。我們認為人工智慧無所不能,但現在,一種病毒把我們逼入了泥沼。在浩瀚的宇宙中,我們實際上什麼也看不見,從宏觀角度看也看不見,這相當於盲人。在微觀層面上,面對病毒,我們幾乎是盲目的。如果我們不小心,人類的聚會將成為病毒的自助餐。

正因為災難來得如此突然,整個社會都應該尊重每個人的專業精神。一個專業的醫療系統應該給普通人提供必要的警告,而不是生活在一個封閉的鐵屋子裡。「三體」有句諺語:「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野獸,失去一切。」這就是說,面對強大敵人的攻擊,人類必須保持動物本性,保持動物本性。事實上,即使動物也知道當危險來臨時,它們應該用尖銳的叫聲來提醒同類逃命。這幾乎已經成為動物王國中族群生存的基本常識和底線。然而,有些人甚至已經失去了這樣的動物本性。他們完全沒有良心,無視法律和紀律,希望掩蓋真相和告密。這比動物還糟糕。2月7日清晨,許多有良知的中國人向一個悲傷的人告別。一位姓李的醫生的離開使許多人感到悲傷和痛苦。告密者為我們而死。死前,他被自己警告的聲音所侮辱。中國人民的憤慨達到了極點。人們希望李文亮博士的犧牲將喚醒一臺生鏽的機器,並建立一個更敏銳的疾病控制反應機制。

方方在《武漢日記》中說,「活著真好」。是的,生活不容易。進一步推測,每個人都應該明白,你能活著是因為有些人掌握著底線,而你只是幸運地逃離了死亡概率的覆蓋範圍。許多人可能認為,對於像我們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來說,這一死亡人數的可能性很小。然而,你必須明白,那些黑色數字中的每個人,他們不可能已經死了,他們可能是你們中的每一個人,就像你一樣無辜。你沒有受苦,只是因為有些人在前線與惡魔戰鬥,有些人保持人性的底線,有些人慷慨地死去,而你只是運氣好。從這個角度來看,遠處每個人的死亡都與我們有關。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們都是倖存者。其他人的底線和天堂的可能性決定了新皇冠時期每個人的命運。

元宵節那天,我從潮州老家回到了廣州。沿途有幾個溫度檢查站。每個人都很緊張。我已經很多年沒在潮州看到元宵了,但是這個元宵很複雜。我的焦慮來自農村。據我所知,所有關於農村疫情的宣傳都已經做了,但實際上村民們對外面的災難仍然缺乏應有的警惕和理解。此外,農村社會每天的密切接觸和走動使農民和他們的生活不可能真正封閉。一旦有人被感染,整個村莊完全有可能被摧毀,整個鏈條將變得非常脆弱。幸運的是,在過去的幾周裡,在家鄉潮州沒有新的診斷。希望中國所有的村莊也能享受屬於這片土地的和平。

假期突然變長了。我做的最多的事就是在田野裡散步,在河邊釣魚。人們也變得懶惰和煩躁。懶惰是因為心不在焉,煩躁是因為我知道外面每天都有死人,而我手機上的殘酷曲線還在上升。各種各樣的新聞滿天飛。面具仍然稀缺。我每天花在時事和新聞上的時間成倍增加。當我拿起一本書時,我總是感到困惑。假期結束時,我們進入輪流值班的狀態,每天都很忙。偶爾遇到熟人,每個人都戴著面具,需要幾秒鐘才能反應出對方是誰。是的,我很久沒見到你了,但是每個人都更加警覺,笑聲被面具包裹著。這種必要的鑑定會持續多久?我什麼時候能摘下面具,享受美好時光?我不知道。

疫情仍在繼續,我們不知道何時會結束。海外傳來了壞消息。這種病毒正在世界的不同角落傳播。人們仍然每天死於此。三月中旬,世界上受感染的人數已經超過了中國。許多遙遠的城市都消失了,被佔領了。網際網路上的圖片經常顯示有歐洲空空和空鴿子的正方形。看到許多人在社交媒體上嘲笑外國防疫措施的麻木不仁,我突然對這些鴿子深感遺憾。抬起頭,陽臺上金銀花明媚。此刻,他們在地球上的渡劫。他們只能忍受並生活在陽光下。

同类文章
 1999年被貶下凡的神仙現在如何了, 被貶下凡的神仙都有誰?

1999年被貶下凡的神仙現在如何了, 被貶下凡的神仙都有誰?

什麼樣的神仙會被貶下凡?神仙世界和我們的制度差不多,頂多是因為法術,多了一點生活上的方便。那些不服從管理,犯了事情的,或者塵緣未了,需要再歷劫難的,或者下界需要一個代表性人才的。此時,天庭就會安排神仙下凡。有的是奉命解救世人,有的則是純粹的磨練。一般來說,他們都具有特殊的才能,可以在某一個行業成為佼
 揭秘1998年長江走蛟化龍,渾身黝黑髮亮,頭上有紅色的角!

揭秘1998年長江走蛟化龍,渾身黝黑髮亮,頭上有紅色的角!

說到餃子,許多人可能沒有聽說過,但蛇應該是每個人都知道的。傳說蛇在成蛟生活了500年,龍在龍的體內生活了1000年。一般來說,在餃子上行走時,伴隨著具有巨大破壞力的自然現象,如狂風、暴雨和洶湧的河流。當在餃子上行走時,餃子不會飛起來,而是會用大河跑到海裡。在這個過程中產生的強烈衝擊會引起巨大的波浪和
 打生樁是什麼意思?,殘忍的風俗習慣

打生樁是什麼意思?,殘忍的風俗習慣

在古時候,民間是有著很多恐懼殘忍的封建習俗存在,而今日我們要講到的打生樁便是其間一件。 那麼大家知道這個打生樁是什麼意思嗎?其實便是古代時期修建上的一種用「兒童來祭祀」的辦法,在古時候是真實存在過的,並且這種辦法聽說還是」修建開山祖師」魯班所發明創造出來的,下面我們就一同來具體了解一 下!」打生樁」
 何超瓊有孩子嗎,沒有孩子就離婚了

何超瓊有孩子嗎,沒有孩子就離婚了

何超瓊是澳門賭王何鴻燊與藍瓊瓔所生的女兒,在美國聖克萊大學畢業的何超瓊,具有超卓的市場管理才華,在三十多歲的時分,何超瓊現已接管了多個公司,並且成為了董事的何超瓊,也展現出超卓的投資眼光,所以何超瓊才會被譽為賭王何鴻燊的接班人,高品位高人氣的何超瓊,現已是超越了許多女明星的存在了,當年何超瓊與前夫許
 奇趣大物理

奇趣大物理

《奇趣大物理》是一本正文語種為簡體中文的書籍。開    本16開出版社未來出版社作    者湯姆·亞當斯/文 託馬斯·弗林薩姆/圖書    名奇趣大物理出版時間2012-6-1裝    幀精裝目錄1基本信息2編輯導讀3內容簡介4作者簡介5目錄摺疊編輯本段基本信息奇趣大物理奇趣大物理叢書名:奇趣大物理
 粉色沙灘在哪裡? 為什麼是粉色

粉色沙灘在哪裡? 為什麼是粉色

一說到夏天許多人的腦海裡便浮現出自己面朝大海吹著海風聞著海水的鹹味肌膚觸及海水時冰涼舒服的感覺,湛藍的大海和銀色的沙灘構成一幅美麗的畫卷。可是你知道沙灘還有粉色的嗎?現在51區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下粉色沙灘。粉色沙灘在哪裡粉色沙灘地處於巴哈馬群島上的哈勃島,它的長約三英裡,海水至清且沙子十分柔軟令人心曠
 奇聞趣事

奇聞趣事

奇聞趣事通常是指驚奇動聽的本身就有趣的或者人們感興趣的事情、有趣味的事,人們對奇怪的事或有趣的事物都有一種好奇心理。在報紙上、電視中等我們經常可以聽到見到各種各樣聞所未聞的有趣的或者人們感興趣的事情、有趣味的事情,習慣歸類為奇聞趣事。類型趣味的事拼音qí wén qù shì含義有趣味的事目錄1釋義
 世界奇聞怪事大全集

世界奇聞怪事大全集

《世界奇聞怪事大全集》是2011年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徐志晶。本書講述世界各地千奇百怪的事件。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出版時間2011年1月1日頁數255 頁開本大16開裝幀平裝ISBN9787546344973目錄1內容簡介2目錄摺疊編輯本段內容簡介世界各地千奇百怪的事
 程連蘇怎麼死的?徒手抓子彈是障眼法嗎?

程連蘇怎麼死的?徒手抓子彈是障眼法嗎?

美國魔術師程連蘇怎麼死的?是因為徒手抓子彈失誤嗎?子彈的威力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而徒手抓子彈就更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可就有這樣一位美國魔術師程連蘇將徒手抓子彈作為自己的拿手好戲,51區小編帶你一起揭秘歷史上程連蘇徒手抓子彈的奧秘。 程連蘇徒手抓子彈是障眼法?在程連蘇的魔術表演過程中,具有助手假裝成
 驚奇目擊者:探尋驚人的天外奇聞

驚奇目擊者:探尋驚人的天外奇聞

基本信息書名驚奇目擊者:探尋驚人的天外奇聞作者安洪民出版社雲南出版集團公司,晨光出版社出版時間2011年1月1日定價18.8 元開本16 開ISBN9787541436222目錄1內容簡介2圖書目錄摺疊編輯本段內容簡介人類從未停止過對未知世界的探索,而對外太空的好奇更是可以追溯到人類最初的探尋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