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讀《中庸》心得10篇

2023-04-02 16:01:51

《中庸》是中國古代論述人生修養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學專著,是儒家經典之一,原屬《禮記》第三十一篇,相傳為戰國時期子思所作。下面是範文模板網給大家整理的關於讀《中庸》心得,歡迎大家來閱讀。

讀《中庸》心得1

和諧是古代社會的主題,我們中國要建設成為強盛、民主、文化、協調的社會主義國度。中國自古就有以和為貴的精良傳統,北京奧運會上,一個「和」字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文明精華,向眾人傳遞了中國的處事立場。對我們個人而言,每個人要感性看待問題,以中庸的態度處置問題。

  學習的過程也就是修身的進程,通過書本獲得悉識,通過常識傳遞思維,,進而到達書中請求的道德水平。通過瀏覽,我學會了: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於人。自己不樂意做的事情千萬不要強加給別人。「正人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幸運」,要學會以君子看事物的角度去察看事物,不要以君子之心度君子之腹。

  在當今這個競爭劇烈的社會,壓力充斥了人們的'生活,人們開端抱怨社會的不公,而不是反思自己。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能力強的人就會生存下來,沒有能力的人就會被社會淘汰,這是很畸形的景象。因而,我們要溫和的對待這個問題,不要將其極其化,在意識問題的基本上,一直空虛自己,是自己變的強盛,同時要堅持一顆謙遜謹嚴的心,不要戒驕戒躁,任何事件,當時有準備就會勝利,沒有預備就會失敗,不要盲目自負,要做到胸有成竹。

  人要活到老,學到老。唯有博大和寬容,才幹兼容並包,使為學存在世界目光跟開放胸懷,真正做到「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進而「泛愛眾,而親仁」。咱們要逐漸的進行學習的五個檔次,終極使本人適應社會,實現自己的幻想。

  激動是魔鬼,在面對難題的時候,一定保持一種平和的態度,不要心急,緩緩的處理,只有這樣能力戰勝艱苦,最終達到成功的此岸。所有任性而為,不要強求,只要屬於自己的貨色,就永遠跑不了!

  在《中庸》中,我領會到了知識的主要性,知識真的能改變一個人的運氣。子曰:「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學習可以轉變人的思惟境界和文化層次。博學之,審訊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是學習的五個層次,正所謂質變才能達到量變,在我們積聚量的時候,一定要以中庸的態度來面對事情,以平和的心態處理事情。

  近多少年來,爆炸性新聞比擬多,比方說「我爸叫李剛」等,這些消息從側面反應出中國的國民生活程度差距很大,其中,確定有良多人在埋怨為什麼自己不那麼富有,認為生涯不公正。實在,我感到,生活是最公平的,只有你付出了努力,生活就會給你一份回報,別人用一份盡力就能做到的,我們可以用一百分的努力去做;別人用非常的努力做到的,我們能夠用一千分的努力做到。假如這樣子的話,即便我們再貧困,再笨拙,也一定會靠自己的才能將生活水平進步,必定會變的堅強起來!

讀《中庸》心得2

《中庸》是我國儒家的重要經典之一,該書講述儒家關於修身、治國、處世等方面的倫理道德思想,要求人們按照這些道德規範和原則,調節個人的思想和言行,做到不偏不頗,無過無不及。「凡是豫則立,不豫則廢。言前定則不跲,事前定則不困。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的做事原則對於指導我們的言行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

教育的發展已呈日新月異之勢。教材在不斷更新,每間隔一段時間就會增加一些與科技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教學內容;教育思想也在不斷更新,科技創新的新世紀要求培養與時俱進具有創新素質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教師必須徹底轉變教育觀念,變以前的「滿堂灌」為現在的啟發式教學;學生的視野在信息化時代也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成年人不會的事情他們能駕輕就熟。幾千年前的古人尚且知道「準備」的重要性,無論言行只要事前準備充分,就會立於不敗之地。作為一個受國家培養多年的教育工作者,要想圓滿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唯有「準備」才無愧於國家,無愧於人民,無愧於祖國的下一代。

教師的「準備」無非兩個方面,一是思想的準備,二是行動的準備。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學生成績的好壞通過一兩次考試便能分出高低,但教育質量的優劣卻需要經過長時間的檢驗,融入社會後他(她)能否創新就是檢驗的標準。教師教出一個分數較高的學生比較容易,但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卻相對困難。怎樣培養學生的問題我們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教師的職責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教給學生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交給學生學習知識的方法。有了這樣的思想認識,行動的準備才有目標和方向。更新教育觀念、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是教師首要的工作。

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要時刻關注外部的教育動向,重視研究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探討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怎樣體現;更新知識儲備更是教師工作的重心。教師與學生是一桶水與一碗水之間的關係。教師的知識不僅要寬泛,而且要有深度。農村學校存在既超編又缺人的突出矛盾主要原因是教師的知識面太窄,影響了學校的發展及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談到深度,我們的教師又常會遇到這樣的尷尬事,如果學生詢問下一個學段或者是科技前沿的相關知識,我們往往會以「我講了你也聽不懂」加以搪塞,這樣的回答對學生的傷害有多深我們思考過嗎?

為了學校的發展,為了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為了我們教育教學的遊刃有餘,我們必須制定終身學習計劃,像久旱逢甘雨一樣堅持學習;在新的教育形勢下研究學生顯得尤為重要。不僅要研究學生成長的環境,而且要研究學生的心理,對一班學生按照不同情況進行分類,並依據先進的教育理論和實際情況進行因材施教。

中庸的思想給了我啟迪,同時也給了我力量。亡羊補牢從現在開始進行知識儲備將成為我工作中的又一追求。

讀《中庸》心得3

《中庸》選自《禮記》,乃孔門傳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筆之於書,以授孟子。在孔子以前,已經有了中庸思想的萌芽。在《易經》中,講究陰陽的相生相剋。凡是好的卦象,都是剛柔並濟的。孔子自己也說過,說自己學習中庸太晚了,要是早點學習就好了。在書中,孔子對「致中和」的概念又做了進一步發揮,認為「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下位焉,萬物育焉。」達到中和的境界,天地間一切事物的位置就擺正了,萬物就能生長繁育了。

我們常常說「中庸之道」,什麼才是「中庸之道」呢?在《中庸》這個章節中,孔子並沒有給中庸下一個定義。只是說,君子常守中庸,中庸難常守。倒是朱熹,引用程頤的話給中庸下定義,認為:「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也,庸者,天下之至理也。中庸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

中庸不是一般人可以達到的,是一種修身手段。在心理活動上,「故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倒中庸」。孔子主張出世,這種心理活動必然要外化為一種符合仁愛與禮儀的外在表現。

中庸是區別君子與小人的標誌。區分君子與小人的標準有很多。孔子重視自身修養,把中庸作為區分君子與小人的標準。「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之而時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孔子重視自身修養,認為一切事情都是源自自身修養的。「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修身不可以不事親,事親不可以不知人,知人不可以不知天。」知道了天理才可以了解人,了解了人才可以侍奉雙親,侍奉雙親才可以修正自身。

中庸是一種至高美好的德行。是一種理想人格。「中庸其至矣乎,民鮮能久矣。」就是說,能常守中道的德行大概是最完美的了吧,但是人們很少能夠長期的堅持下去。「天下國家可均也,爵祿可辭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中庸是君主聖人才能達到的境界,比如顏回,常守中道,比如舜,隱惡揚善,擇其兩端,用於民。而一般人很難真正達到中庸的境界,「人皆曰予知,擇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中庸之道是治國安邦的良策。孔子在稱讚舜是時候就說:「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其斯以為舜乎。」

孝是什麼?孔子用舜的例子來闡釋「孝」:他具有聖人的德行,天子的尊貴,擁有整個天下。而在武王、周公的例子中,他直接這麼說:「夫孝者,善繼任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孝, 是指善於繼承先人的遺志,善於贊述先人的業績。

讀《中庸》心得4

讀了《中庸》,感覺收穫還是很大的。《中庸》是儒家乃至整個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想核心,是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偉大智慧的結晶。相傳是孔子之孫子思寫的經典文本,或者是秦漢時儒家的作品,被收錄在《小戴禮記》中,後來獨立成一書,南宋朱熹又將其分成三十三章。

初讀《中庸》,感覺很迷茫,不知其義,意思很難理解。雖然不盡理解,卻也能從中感悟到一些人生的道理。

《中庸》的解釋是不偏不倚之謂中,不易不更之謂庸。中庸即中和。

中庸說來簡單,實際上我們是很難做到的,我們的言行舉止往往失之偏頗。過於追求物質,或者過於理想主義,都一樣,過猶不及。特別是在我們日常的教育教學中,為了達到一定的分數,有時會犧牲掉學生的休息時間,或者讓他們被動地接受一些所謂的知識,打擊了學生學習興趣。中庸就可以幫我們克服急功近利的做法,從而使我們做到知足常樂,慢慢學習,對待每一個細枝末節都能全心全意。有一句話很流行;細節決定成敗。許多人缺乏中庸的素質,往往不能做到處處小心謹慎,不能從頭到尾保持一顆平常心,他們常常在事情的最後關頭因為某一個細節沒有注意到而功虧一簣。

總之,讀過中庸之後,我對於為人於處世都受益匪淺,一定能受用終身。《中庸》的核心之一是「則」,則即是標準。這個標準,其實是對己對人統一的標準。「已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這句話是說自己想站得住首先使別人也得站得住,自己做到通達事理首先要使別人也通達事理。這是孔子的一個重要思想,也是實行「仁」的重要原則。如果能做到「推己及人」,就做到了「仁」的境界,將心比心,多站在別人的角度想問題,就會避免很多矛盾,處世也會更加簡單。

讀《中庸》心得5

初讀《中庸》,才知《中庸》的主旨是論中和,認為中和是性,中和是道,中和是宇宙的本來狀態。它與《大學》不同,《大學》闡述的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大道理。在我看來,《大學》講的是具體的大方面的外在的道理,而《中庸》則是講求自身的中和,重在自身的修養,好似與外界無關,實則蘊含豐富的人生道理!

第一次上課老師便講了天人合一和宇宙全息論。實在高深,我實在是聽不太懂。單純的闡述一下我自己的看法吧。我認為,宇宙是一個整體,環環相扣,任何一個部分如果出現了不平衡,那麼宇宙整體也會出現問題。這正如人的身體一樣。中醫與西醫的不同就在於中醫講求的是平衡,而西醫講求的是就病開藥,根據病人的病開什麼藥。我自小生病都是吃的西藥,一堆一堆的藥片,加上不知道多少的副作用,不少的藥在我身上已經不起作用了,因為身體裡已經有耐藥性,而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我就會喝中藥。中醫看病講究通過整體來看,比如說感冒,西醫就直接開感冒藥殺死病菌,而中醫不然,推斷出是身體中有熱,則開些清熱的藥來,所以說西醫治標,中醫治本!還有個現象,就是有的人一輩子病病怏怏的,不過還是長壽;有的人一輩子健健康康的,結果突然一下子得絕症病死了。這是為什麼?病病怏怏的人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是不健康,看起來不長壽,但是他們維持了自身的平衡,這也就是長壽的秘訣;而看起來健康的人,體內則不一定平衡,雖然不體現,但是一有表現則為大病。這就是《中庸》在現實生活中的實際例子。

其實讀《中庸》時首先注意的是「中」、「庸」二字。原先認為,此二字意思為平庸。後來經過學習終於明白,中,就是不偏不倚;庸,不是無能,而是平常。平常也就是很少改變。這就是成功之人大多人到中年的原因。年輕人輕狂,處事激進,不甘於平凡的生活,時時思變,這都是因為「不庸」引起的。而中年老年人嚮往平淡的生活,甘於平凡,穩中取勝。「年長者好庸,年少者惡庸。」而但凡青壯年取得成功的人,大多有庸者之風範,較同齡人穩重。比如教師教學,如果班內有非常淘氣的學生,老師如果嚴厲地批評一般會使學生更加變本加厲,起不到正面的效果,這便是不「中」,而這個老師如果心平氣和的講道理並時常的鼓勵這名學生,找出問題的根源,師生一起解決的話,就會令學生感到受重視而努力學習起來,這便是「中庸之道」。

程頤說:「不偏不倚叫做『中',不變不更叫做『庸';中是天下的正道,庸是天下的定理。」要說這不偏不倚,我覺得法官最應該做到這不偏不倚了。《中庸》就是讓人們修身養性,提高自己的品德,法官的判決是否公正決定了人們的命運或生活死。而反過來想,人們的命運不更加由自己決定嗎?如果人人都「中庸」那麼世界豈不是非常的平衡了?可是世界就是維持著一個動態的平衡,有動有靜,動中有靜。萬物都有其自己的位置,生生不息。

另外讀中庸還有一個領會就是「忍」。
忍」是為人處世的一種精神境界,是為了做大事才忍小節的。現實生活中,很多事情都需要忍讓,相互忍讓,則事情就能和平解決。在我身邊就發生過不少因為互不忍讓而使小事演變成大事,最後給雙方都造成了不必要的損失。同學同事之間相處也是這個道理,不激進,不衝動,遇事先動腦後動口,凡事「慢半拍」,這樣給自己一點時間,想清楚應該怎麼做,而不至因自己一時的血氣方剛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另外,爭名奪利也不可過於激進。何必計較的一時得失,有道是,退一步海闊天空。老師在課上講的吳清源不就是這樣嗎?把棋盤當做人生來下棋,從全局來考慮問題,不計較得失,不在乎輸贏,只為了「中」。就是這樣高尚的超出常人的品德,才造就了他在棋壇上的長盛不衰啊!在家時也常看吳清源的圍棋,多少名家、主持拿他的棋局給觀眾講解,我都覺得他們講得固然好,但是離吳清源大師的領悟還差的遠。雖然吳清源大師已經談出棋壇,但是後來者無一人能夠達到大師的境界,這就是中庸帶給吳清源的成功。

不過,「忍」並不代表任人擺布,是在忍的過程中找到明智的解決的辦法。其實追求一種東西的時候,往往會失去另一種東西。追求忍,你失去的是面子,他人可能會說你的懦弱,但是「忍」並不是沒有原則,趨炎附勢,並不是我們不反抗和沒有反抗的力量,而是要在忍中等待時機,才能明智的取得更多更大的好處。其實做人處事都要講原則,在不違背個人的本性和道德標準的範圍內,要忍得恰到好處。

查閱相關資料後發現,有些人對中庸有些誤區,那就是他們覺得中庸就是不思進取。這是錯的。中庸是樂觀的,是樂觀的哲學,它告訴我們,無論發生什麼事,無論在什麼狀況下,都要樂觀地看待問題,持一顆輕鬆的心去面對,不失望,不絕望,不失去理想和信念。

在閱讀資料的時候發現了這麼個例子,覺得不錯。分享下:有個漁夫一天打魚回家,路上碰見了一個精明的商人,那個商人看著這麼多魚一定很賺錢,於是他就去問「漁夫,你的魚打得真多,打了多長時間?」漁夫答到,「2個小時」。商人就說「那麼為什麼不多打點?」漁夫說「我回家跟老婆睡午覺,然後跟小孩玩」然後商人說:「可是你打多點,你就可以賺多點」「然後呢」漁夫說。「那麼你就可以開一個公司,然後讓它上市」商人回答。漁夫疑惑了問「那我可以得到什麼?」商人說:「你可以得到很多的錢啊!」
漁夫更疑惑了問,「那有什麼用?然後我可以幹什麼?」商人就說「你可以跟你老婆睡午覺,跟你孩子玩……」 漁夫說「那我現在就是拉?」
商人無話可說。這個故事給我的啟發很多。其實中庸就是一個克服這個貪字,而做到知足常樂的精神境界。這個漁夫就充分達到了這個境界,知足常樂!其實我在生活中也有這種體會。比如擠公交車,學校車站有很多人等車,有一回我站在第二排等車,結果上車時擠啊擠,最後所有人都上去了,唯獨我沒有上去車,那麼悲觀的看法是,氣死我了,就我沒上去。而樂觀的看法則是,沒關係,等下一輛車,還不是那麼擠。再比如,在公共汽車上站著的人心裡想,如果我有個座位多好啊。而坐著的人想,如果座位不那麼擁擠多好啊。這就是貪念!中庸的想法是,如果你站著,你就該想,還有很多人沒位置站呢;如果你坐著,你就應該想,很多人都沒有位置坐呢!這樣你才會快樂,這才是中庸倡導的不貪,知足!

初步了解中庸後,才知道以前自己的行為是多麼的浮淺。讀過中庸之後,明白了許多道理,並重新審視了自己做人處事的陋習,重新修正了我做人的方向。中庸使我受益匪淺。中庸中的智慧值得人們花費一生的時間去探究,不論時間的發展,或時代再怎麼推移,中庸的智慧是不可能被淘汰的。

讀《中庸》心得6

《中庸》這本經典,也是源出《禮記》,相傳為子思所作。由程氏兄弟推崇,朱熹作《中庸集注》而顯著於世,「以續夫千載不傳之緒」。

《集注》開篇便是程子對於篇名的解釋,「不偏謂之中,不易謂之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以定理解庸者,頗為少見。是以朱子詳之曰「庸,平常也」。平常之意,似與英文general可以互釋,可釋為一般,也可釋為普遍。又《康熙字典》庸有「和也」之解,與篇中「執中守正,折中至和」相通。私以為先賢用字,未必只取一端。中庸之意,當可解為不偏不倚、執中至和之普遍道理。至此與程子定理之意差可相類。

中庸之道,是儒家提倡的提高人的內在的道德素質,從而使社會可以達到太平和諧的一套世界觀和方法論。中庸之道在中國千餘年來成為一種處事哲學,但是到了當代好像出現了偏差,這恐怕跟用字習慣是有相當關係的。當代的「庸」字,主要使用的含義之一是由平常引出的略帶貶義的平庸之意。所以很多人會下意識地把中庸也歸結到不作為上來,這就跟原意相去甚遠了。

中庸講的不偏不倚、誠其意,可以從下面這句來理解。「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鍬,行乎夷鍬,素患難,行乎患難。」此處告訴我們,要守好本分,說合適自己德行和身份的話,做合適德行和身份的事,進而才能達到和諧的狀態。「雖有其位,苟無其德,不敢作禮樂焉;雖有其德。苟無其位,亦不敢作禮樂焉。」德不配位,或者位不配德都是不適合行事的。所以詩中有言明哲保身,這個詞本來也不是貶義的。身處逆境想要進取的時候更要考慮如何智取,以四兩來搏千斤,以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的收穫,不能一味蠻幹。

而如果把中庸理解為不作為,這也跟儒家的本意是相悖了。篇中講到「君子之道,闢如行遠必自邇,闢如登高必自卑」是告訴我們千裡之行,始於足下,並非像俚語所說「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裡躺下」,是有進取的。接著又雲,「故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很明顯地講到「為」和「修」,這兩個字都是主動性的詞語,是積極的、向上的。再擴展到其他儒家經典來講,我們熟知的「學而優則仕,仕而優則學」,便是告訴我們當學習有了餘力的時候可以出仕,當官有餘力的時候可以致學。《大學》中也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古今無數能人志士修身進取的思想基礎。

上面這些儒家思想是前人為了著重講述而劃分的幾個方面或者說幾個階段,各有所側重。所以我們理解中庸的時候,應該看完整,不能只靠隻言片語根據當代對字的理解而去曲解古人的本意。「窺一斑而知全豹」不是任何時候都行得通的。

讀《中庸》心得7

讀《中庸》,感覺很迷茫,不知其所云,不是因為字難認,相反字很容易,就是意思很難理解。而以前讀《大學》,有很多生僻的古漢字,可是文章意思很容易理解。但是,我還是堅持晨讀,並查閱了一些資料輔助理解。現在,回過頭來,感覺收穫還是不小的。

關於「中庸」,程頤說:「不偏不倚叫做『中',不變不更叫做『庸';中是天下的正道,庸是天下的定理。」中庸是儒家的最高道德標準。中庸以「誠」和「中」為基本概念,敘述「天人合一」的形上學。故其第一章以「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燭照通篇。那是一種瞬間綻現的文採。是一個自天之命、由微之顯、從天命之性到修道之教的過程。

忠恕寬容是中庸之道的主要原則之一。這一原則要求我們將心比心、互相諒解、互相關心、互不損害、忠恕寬容、體仁而行、並行而不相悖。《中庸》中所提倡的思想,如「不偏不倚」、「至誠無息」、「內省慎獨」、「隱惡揚善」、「執其兩端」、「和而不流」、「素位而行」等君子之道,對於現代社會的人們陶冶情操、提升境界、確立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有著非同尋常的現實意義,書中說「性」「道」不可須臾離開自身,要從「戒慎」「恐懼」「隱顯」「慎獨」等方面培養自身的品德,掌握中庸之道,促成中和。達到中和,則天地萬物安處其位,萬物便生長發育,生生不息。「道」源於本身,與自我相分離,而君子要學會反求諸己才能得之。

真正的君子要做到格物致知,去外誘之私,而充其本然之善。這種自我修養與反省的品質是我們當代大學生所必須有的。無論遇到什麼人或者什麼事,不論今後會遭遇怎樣的挫折,我們都要學會「反求諸己」,凡事都要從自身找原因,我們應當學習孟子「吾日三省吾身」的品質。

全書體例清晰,點評得當,寓意深刻,除了摘錄原文之外,還附有白話註解,並在「細讀慢品」這一板塊中擷取大量與現代社會人們生活息息相關、聯繫緊密的故事、寓言、實例等內容,結合本節所闡述的思想,帶領我們細細品味《中庸》中所蘊含的人生智慧、處世之道。

可是,要達到「至誠」的境界又談何容易呀!特別是我們今天的經濟化市場化的社會,達到「至誠」就更加不易。人性是有很多弱點的,歸根結底一個「貪」字。自古貪者都是活得很痛苦的。而中庸就可以克服人性的貪,從而使人們做到知足常樂。

總之,讀過中庸之後,於為人於處世都受益匪淺,受用終身。

讀《中庸》心得8

《中庸》原文「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喜怒哀樂的情緒還沒有發生的時候,心是平靜安寧祥和無礙的狀態,稱之為「中」;如果情緒之發生時也能由這種「中」的狀態控制,則稱之為「和」。『中』的狀態是人性最本初和自然的狀態,也是天下萬事萬物的根本,人對事物發出情緒能夠用『和』原則來自製,則是最接近道的。
《中庸》強調中庸之道是人們片刻也不能離開的,但要實行「中庸之道」,還必須尊重天賦的本性,通過後天的學習,即《中庸》所說的「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天命之謂性」,是說人性是由天賦予的。「率性之謂道」,是說循著這種天性而行就合於道,認為人性是善的。教育的作用就在於治儒家之道,所以說「修道之謂教」。實行「中庸之道」既是率性問題,也是修道的問題,這是發展了孔子「內省」和曾子「自省」的教育思想。
《中庸》又提出了有德之人必須好「三達德」,實行「五達道」,才能達到「中庸」的境界。所謂「五達道」即「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處理這五方面關係的準則是:「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夫義婦順」、「兄友弟恭」、「朋友有信」。「五達道」的實行,要靠「三達德」:智、仁、勇。而要做好「三達德」,達到中庸的境界,就要靠「誠」。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人們努力進行主觀心性的養成,以達到「至誠」的境界。

《中庸》還闡述了學習程序,並強調「擇善而固執之」的勤奮不懈精神。它說:「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是為學必有的過程。它又說:「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在教育上它所提出的為學程序與頑強的學習精神,至今仍有借鑑意義

系統地閱讀過《中庸》,對古文經典有了粗淺的認識,仿佛脫胎換骨似的,對古文經典有了全新的認識,即使在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他們文章中的觀點仍不過時,因為古人、今人及將來的人,心性是一樣的,對事物的看法,做人做事的原則都有相通之處,不管時事如何變遷,作為生命主體的人都是一樣的,無論什麼時代都有共性。

為什麼四書能傳承不息?讀完《中庸》過後,我算有了一點領悟,因為它們是中華文明的傳承,更因為它們本身就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歷風風雨雨,經歲月的沉澱,而歷久彌新,不會過時,就看你用什麼眼光去讀了。

讀《中庸》心得9

和諧是現代社會的主題,我們中國要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國自古就有以和為貴的優良傳統,北京奧運會上,一個「和」字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向世人傳遞了中國的處事態度。對於我們個人而言,每個人要理性對待問題,以中庸的態度處理問題。

在《中庸》中,我體會到了知識的重要性,知識真的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子曰:「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學習可以改變人的思想境界和文化層次。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是學習的五個層次,正所謂量變才能達到質變,在我們積累量的時候,一定要以中庸的態度來面對事情,以平和的心態處理事情。

學習的過程也就是修身的過程,通過書本獲得知識,通過知識傳遞思想,,進而達到書中要求的道德水平。通過閱讀,我學會了: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於人。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千萬不要強加給別人。「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僥倖」,要學會以君子看事物的角度去觀察事物,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近幾年來,爆炸性新聞比較多,比如說「我爸叫李剛」等,這些新聞從側面反映出中國的人民生活水平差距很大,其中,肯定有很多人在抱怨為什麼自己沒有那麼富有,覺得生活不公平。其實,我覺得,生活是最公平的,只要你付出了努力,生活就會給你一份回報,別人用一份努力就能做到的,我們可以用一百分的努力去做;別人用十分的努力做到的,我們可以用一千分的努力做到。如果這樣子的話,即使我們再貧窮,再愚笨,也一定會靠自己的能力將生活水平提高,一定會變的剛強起來!

在當今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壓力充滿了人們的生活,人們開始抱怨社會的不公,而不是反思自己。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能力強的人就會生存下來,沒有能力的人就會被社會淘汰,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因此,我們要平和的看待這個問題,不要將其極端化,在認識問題的基礎上,不斷充實自己,是自己變的強大,同時要保持一顆謙虛謹慎的心,不要驕傲自大,任何事情,事先有預備就會成功,沒有預備就會失敗,不要盲目自信,要做到胸有成竹。

人要活到老,學到老。唯有博大和寬容,才能兼容並包,使為學具有世界眼光和開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進而「泛愛眾,而親仁」。我們要逐步的進行學習的五個層次,最終使自己適應社會,實現自己的夢想。

衝動是魔鬼,在面對困難的時候,一定保持一種平和的態度,不要心急,慢慢的處理,只有這樣才能克服困難,最終到達勝利的彼岸。一切率性而為,不要強求,只要屬於自己的東西,就永遠跑不了。

讀《中庸》心得10

從開始接觸《論語》起,中庸便在我的生活中頻繁出現,於是漸漸淺嘗了這個易懂卻又高深的詞彙。中意為不偏不倚,過猶不及;庸意為平常,平庸。

《論語》和《中庸》中都講中庸之道。在拜讀後,我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中是圓,庸是方,中庸就是把中的道理用一種最恰當、合理的方式表現出來,因此可以說是一種方與圓的完美結合與運用。

記得不久前,我曾對於鋒芒畢露還是韜光養晦有過一番思考,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人生態度,中國古往今來,似乎都在提倡著韜光養晦,這樣正迎合了那句滿招損、謙受益,人們覺得這樣才能真正體現一個人本身的素質與修養。但當人們站在如今這個社會的視角上時,卻又突然發現,這樣的思維方式似乎已不再適用。如今,在我看來,這兩種人生態度都是不能完全採納的,取而代之的,當然是中庸。記得一段很經典的話:嶽飛鋒芒太露,無法躲過風波亭之劫;李太白鋒芒太露,難以見容於官場,蘇東坡盛名之人,屢遭磨難,大象因牙而被擒,蚌以有珠而見剖,龜因殼而致死,鸚以饒舌而被困,犀牛因角貴而招殺,金鐸以聲自毀。其實,鋒芒太露的結果,容易招忌及受害。所謂花要半開,酒要半醉,也是如此,而這,正是一種中庸之道。半開、半醉,需要度的把握,而這是沒有確切的衡量標準的。行事之時,靠的只是每個人心中對中庸的理解與堅守,在那些複雜中,我想,簡單的持守才是最難的。

於是,我引入了圓通,便是做到既方又圓,這是一種原則性與靈活性的高度統一。而要做到這一點,需要高度的智慧和修養,能始終做到這一點的人,就絕非等閒之輩。正如中庸所提到的人皆曰予知,擇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上面所提到的只是生活中的小片段--對於才華的顯露,當然,在這之外,還有更多的中庸圈,我想,孔子之所以為聖人,便是在於他一生始終處於這中庸圈內吧!他所擁有幾乎全部優良品質,雖不奪目,但始終不乏光耀。他面對弟子的過人或不及之處,能正確的對待,並不一味發揚長處,而正是忠於不偏不倚。面對才華橫溢,不放棄收斂鋒芒;面對勇敢,不放棄畏懼;面對矜莊,不放棄隨和……我想,孔子之所以成為聖人,就在於此。

中庸帶給我更多的,就是和了。不偏不倚,不過也無不及,達到最好的狀態,這就是和。這樣的一種心態,就是平常心。生活中,面對過失,不過分埋怨別人,也不過分自責;面對榮譽,不過分張揚,也不過分低調;面對困難,不過分躊躇,也不過分淡定。萬事適中,達到和諧的境界,這樣天地萬物會各安其位,正常運行。這是一種大智慧。

《中庸》的深奧讓我無法完全置身於內。我想,如果此生無法精通《中庸》將是我最大的遺憾。萬物持中,這是做人的原則與處世的藝術。無論碰到什麼事,拿出中庸,以不變應萬變,這將是一生的財富。

讀《中庸》心得10篇相關文章:

★ 中華傳統文化感悟800字5篇

★ 學習詩經心得體會

★ 學習《大學》心得體會5篇

★ 治理庸懶散心得體會範文5篇

★ 精編不忘初心重溫入黨志願書心得體會5篇

★ 紅星照耀中國讀書心得600字5篇

★ 富蘭克林傳讀後感範文

★ 項目教學講座心得體會5篇

★ 解放思想推動高質量發展大討論心得體會範文5篇

★ 朱自清《春》的觀後感範文精選5篇

同类文章
 古代女子偷情會受什麼處罰?她們用生命在偷歡

古代女子偷情會受什麼處罰?她們用生命在偷歡

空虛了,寂寞了,感情上找不到依靠,那就幫身體找個依靠吧。在現代,偷情是道德問題,而在古代,偷情有時候就是促犯法律的問題,看到這裡,大家一定很好奇古代女子人情會受到怎麼處罰吧,下面就隨著51區未解之謎網小編一起來看看吧。古代女子偷情一般會受到七種處罰1、騎木驢一種針對女性犯人的酷刑。所謂木驢,其實就是
 美國為什麼那麼多地震?揭秘美國地震多的原因

美國為什麼那麼多地震?揭秘美國地震多的原因

地震這一自然危害,來時悄無聲息,走時遍地狼藉,危害十分的大,更讓人鬱悶的是,現代雖有地震預警系統,但當地震來臨時,人們是無力抵抗的。這其中,美國就是一個地震多發國,而且集中在過去的十年。那麼美國為什麼那麼多地震呢?下面隨著小編一起來看看下面這篇文章吧。美國為什麼那麼多地震?揭秘美國地震多的原因比如從
 這六部劇情有點黃的電影,你喜歡哪部?

這六部劇情有點黃的電影,你喜歡哪部?

很多的電影都會在劇情當中加上一些色情或是暴力的鏡頭,從而增加觀眾看片時的感官體驗。今天現編就給大家帶來幾部能夠刷新你世界觀、考驗人的心理承受能力的片子、大家一起來看看吧!一、《下水道人魚》此片給人的最大衝擊來自於視覺,骯髒的下水道、半泡在髒水中的棄嬰、成堆的蛆、腐爛的貓、長的腐-肉、流著粘稠液體的膿

下一次龍年是哪幾年,龍年的下一個年是什麼年

下一次龍年是哪幾年,龍年的下一個年是什麼年以2022年為基準,下一個龍年是2024年。另外,龍年有:1940年、1952年、1964年、1976年、1988年、2000年、2012年、2036年、2048年、2060年、2072年等。龍年龍在十二生肖中排名第五,與十二地支同屬於「辰」。一天中十二個小
 日本為什麼那麼乾淨?國人看了臉紅

日本為什麼那麼乾淨?國人看了臉紅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去過日本,有一句本不想說出口,但又實在忍不住,那就是日本為什麼那麼乾淨?可是反觀我國城市有一些街道就顯得非常的髒亂,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經過了解,我發現日本做到了下以八個方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1.沒公共垃圾桶,垃圾自行帶回家丟。日本為什麼那麼乾淨相對於不少國家來說,日本街道
 日本最不容錯過的9部情色電影 這些電影你都看過嗎?

日本最不容錯過的9部情色電影 這些電影你都看過嗎?

一說到日本電影大多數人都會想到日本動作情色電影,也許你會覺得現在直來直去的日本AV實在太無趣了,那麼你可以回頭看看AV這個詞出現的前後(上世紀80年代初)的日本情色電影吧。今天51區小編就給大家介紹幾部最經典的日本情色電影,不然錯過哦!其中的經典電影,香豔自然少不了,還有對人性的深刻描寫。1、瀨瀨敬

三十四個省級行政區簡稱和行政中心地圖,三十四個省級行政區簡稱和行政中心順口溜

三十四個省級行政區簡稱和行政中心地圖,三十四個省級行政區簡稱和行政中心順口溜北京北京北京。天津,天津,天津。上海,上海,上海。重慶,重慶,重慶。河北省,河北,石家莊。河南,河南,鄭州。湖北省,湖北,武漢。湖南,湖南,長沙。江蘇,江蘇,南京。江西省,江西,南昌。遼寧,遼寧,瀋陽。吉林,吉林,長春。三十

唐朝西涼是現在的哪個省,北涼是現在的哪個省

唐朝西涼是現在的哪個省,北涼是現在的哪個省西涼,中國歷史上的「涼州」,位於中國西部,主要在甘肅省境內,故稱西涼、西州。涼州有著悠久的人類活動歷史。早在四五千年前,戎、崔、月氏、烏孫等北方民族就已雜居。涼州是西漢和唐朝時期僅次於長安的中國西北最大的古城。東晉十六國時期前涼後涼,南涼北涼,唐初的都城大良
 apa酒店老闆新書否認南京大屠殺 絕撤書日本要付出什麼代價?

apa酒店老闆新書否認南京大屠殺 絕撤書日本要付出什麼代價?

今年1月份,APA集團代表元古谷志雄的著書否認南京大屠殺成為問題起源。介紹該書的視頻在中國網上流傳後,引起了強烈中韓民眾強烈不滿,進而發起抵制該集團的行動。沒想到風波才過去短短幾個月,元古谷志雄又跳出來「生事」——宣傳新書並且聲稱從未想過要撤掉擺在酒店客房內的有關書籍,更不會因為東京奧運會而這麼做。
 2017年春節是幾月幾號?2017年春節放假安排

2017年春節是幾月幾號?2017年春節放假安排

時間匆匆轉眼又是一年,馬上又到2017年了。很多朋友都在關心2017年春節是幾月幾號?2017年春節放假時間怎麼安排的!今天51區為大家提供最新放假時間!↓↓↓2017年春節是幾月幾號?從上圖可以看到除夕是2017年1月27號,那麼春節就是2017年1月28號咯。也就是說離過年52天(從2016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