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餘秋雨眼裡的中國文化》
2023-04-02 02:01:21 1
攝影是藝術,美妙的文字是文學。將文學和藝術融合到一起,奇蹟般地成了《餘秋雨眼中的中國文化》。這是一本攝影作品。它把照相機鏡頭早所看到的景觀通過作家餘秋雨的注釋和美文表現出來,展現了中國文化的現代聚焦。讓我們來欣賞其中的美妙。
有一幅月牙泉的攝影作品。仿佛我們站在高山之顛俯視著清澈的月牙泉。我們成了沙漠裡唯一的旅行者。再看遠方從地平線上升起的雙眼朦朧的太陽,散發出淡淡的紅光,給仙人掌披上了一件紅綢衣。這樣的美景在餘秋雨筆下又會是什麼樣呢? 「陽光下的月牙泉,變成了中國書法中的一個點筆。是哪一個文句寫在這陌生的土地上。」月牙泉的形狀像是中國書法中的「點」,陽光一照,這個剛剛寫卜墨跡未乾的「點」光芒四射。這樣的美景只有一名陌生的人在這陌生的土地上才會寫下這段文句。
俯視過了大地,再抬頭望望天空。在陽關古址的攝影作品中。雲像足被火燒了一樣,透紅,又在遠方冷卻了。雲下的大地上只佇立著一座寂寞的古堡。餘秋雨對著「寂寞」又如何評價呢? 「地上太寂寞餘秋雨是誰,必須抬頭,接受雲天的補償。」寂寞往往是誰也不想擁有的,土地也一樣。荒草萋萋的大地只能與天為伴。
讓我們的視角轉移到鏡泊湖來。夕陽將至,在離去的最後一刻,揮灑陽光,點燃遠方的白雲,染紅了鏡泊湖水。太陽離去的腳步是那樣深邃。餘秋雨用景反寫當年那些孤獨的流放者。他寫到:「如果當年的流放者中有人向西行至鏡泊湖,那麼,一定也見過如此美景。這些飽學之士寫過詩句嗎?當然。異地美景,是否能衝淡幾分思鄉之情?也許反而加強?美麗與災難相遇,所產生的感受難以言表。」家,故鄉,故十是每個人最熟悉的詞彙。如果長時間離開他們,就會思念無比。而這異鄉美景,是會讓人忘記家、故土?還是相反?
太陽走了,月亮趕來值班。他和太陽一樣明亮。籠罩著黛色的蒼穹。淡淡的迷霧之後是靜寂的高原。這是流放者流放的土地的一景。「流放地離鏡泊湖不遠,一代冤案依傍著千古美景,越加悽豔。」餘秋雨筆下的悽豔美景,不由得讓人想起李清照的詞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
再厚的雲也有漏洞,一抹清晨的陽光穿過濃密的雲。但是大地卻體會不到這種溫暖。這是流放地另一幅美景。餘秋雨寫到「面對這種常見的景象,飽讀詩書的流放者們最容易吐出的詩句餘秋雨是誰,一定是元代馬致遠的《天淨沙》:『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流放者的悲哀在這塊還沒有得到陽光的大地上更深切了。」
中國的文化就這樣讓餘秋雨把光影和文字水乳交融地最完美地結合了起來。文讀起來耐人尋味,影看起來愛不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