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下山小說百科,道士下山小說網
2023-04-02 09:35:33
道士下山小說百科,道士下山小說網
(文/小義大道)
第五代導演中,陳凱歌是最具有文學情懷的那一位,從以往的那些作品到今天的《道士下山》,故事的展現都是在經歷了世俗世界後釋然的徹悟。它的藝術價值在於作品藉助了文學的框架,抓住了原著的文學精神和思想,並提綱挈領的得以傳神表達。所以在陳凱歌的作品裡,都有著他定有的個人風格,在電影技巧的運用上,攝影、敘事的節奏與深度、留白、意境、誇張和寓意,都是值得回味推敲的,並且會隨著時間變得更有價值。這就是文學性,這就是藝術性。
也許是自個學會了裝逼,現在對這類高逼格的文藝範兒電影尤為喜歡,而對陳凱歌《道士下山》這種戲說武林,道化人生的態度特別敬畏,功夫打得有模有樣,意境造得有聲有色。小道士下山,再上山,在這一個輪迴中,將山上的純粹和山下的五彩斑斕描寫的極為生動。以一位看客的視覺,經歷武林中的正邪善惡、江湖裡的貪婪私慾,男女之間的激情、朋友之間的基情……世俗之後,而旁白則顯出態度,對貪慾邪惡黑暗的批判和鄙棄,最後道化出一些積極向上的價值觀。陳凱歌的《道士下山》就是以這種蒙太奇技巧帶來半喜半憂的形態,展現在浮華的社會裡一個純粹之人的修行輪迴。
陳凱歌把徐皓峰的原著進行了精簡選取和小小改編,呈現出來的有一些庸俗的東西,也有一些很熱鬧的東西,但最終的重點還是放置在了人心善惡以及道家思想修養和傳道之上,這與徐皓峰原著中的精髓有著如出一轍的聯通。影片故事結構上,簡化了何安下的身世情節,刪去了政治因素,重點塑造了周西宇和查老闆兩人,而整個情節則是分為了三個段落:小道士下山進店見義勇為、牽連進彭家恩怨拜周西宇為師、找查老闆一起尋彭家報仇。初出茅廬的小道士踏入江湖世界後的奇遇引動各界人物現身,以武求道的串珠式展開、結合,天馬行空的通過各種奇特意象來展現太極和形意的關竅境界。
在架空和剝離了時代之後,三個段落雖然表面顯得脫節不連貫,但通過王寶強飾演的何安下這個人物以看客的身份先是表象串聯,再用江湖裡的俠與義、武術裡的精與神,進行意念相通。在這個過程中,陳凱歌先是以一種詼諧的方式對人之私慾道德進行批判譴責,在王寶強那純粹不沾染任何世俗的一陣陣笑聲中,達到喜劇效果,同時以黑色幽默對惡進行廝殺。
而在後大半段武術為主的戲份中,採用了奇幻的影像風格來凸顯硬派武俠的魅力,打鬥的靈動與特效的幻境完美結合,蘊透著古典的美感。每一位武者在片中的招式和功力,都刻畫出了人物的性格特質和因果走向,再加上景色的映襯,更加豐富了人物的生命屬性。這個階段特效的運用也是尤為顯得重要,因為它更多的是在展現人物內心的思想活動、以及武學更深層次的內涵,虛實相間其實很有嚼頭。
影片之所以大段落的展現武功,是因為不離不棄,不嗔不恨、人生就是上山下山這類武學精神,才是影片想要強調的生命大義。何安下經歷的下山上山的生死輪迴,他見了眾生,見了情慾,見了善惡,也見了自己。在他經歷了形形色色的執念和恩怨、拜過了一個接一個武功卓絕的師傅之後,其實就是要學會放下。正如王學圻對他那唯有放下才能解脫的點化,最終領會道的真諦!
小道士漂流於武林,經歷一場奇幻的輪迴。這雖然是在展現一個小道士的修行之路,雖然影片背景設置的民國亂世,但處事的道理與修行的境界是可以放在任何時代的。那麼多鮮活的人物,那麼多精彩的武打視效,全都是陳凱歌為了表現他電影文學,為了傳遞道家思想,讓身處俗世的我們領悟真理、找到回去之路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