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笛:講故事和講好故事為何對人類的生存如此重要?
2023-04-02 01:23:53 1
地球上有生命的歷史有40億年,人類在20萬年前才出現。20萬年對於40億年來說,不過是短短一瞬,但人類在這短短的時間裡成為了支配地球的力量。是什麼讓人類擺脫了其他物種的命運,走上一條新的道路?人類的獨特之處是什麼?這些獨特之處如何改變了人類自己,又如何改變了人類與環境之間的關係?
從《槍炮、病菌與鋼鐵》到《人類簡史》,人們都試圖弄清楚到底是什麼因素改變了人類的命運,科學記者加亞·文斯在《人類進化史》中認為,人類進化的四個關鍵驅動力分別是火、語言、美和時間。加亞·文斯還挑戰了認知革命改變人類的主流理論,創造性地提出,人類是基因、環境和文化三者共同進化的獨特產物。使我們不同於其他動物的,不是個人的聰明才智,而是我們的集體智慧。
「累積的文化」改變了地球上生物的生存方式,人類的進化不再僅僅是因為環境和基因的變化,文化也是影響進化的重要因素。澳門大學講座教授王笛認為,講故事就是文化的積累,是一種全社會參與的事業,也是人類的集體智慧。能講故事和講好故事如何在進化的進程中拯救了人類?抹去故事有怎麼樣的危險?為何故事在人類進化的過程中如此重要?以下經出版社授權,摘選自王笛為《人類進化史》所寫的序言。
《人類進化史》,[英]加亞·文斯(Gaia Vince)著,賈青青、李靜逸、袁高喆、於小琴譯,中信出版集團2021年9月版
看到此篇題目,讀者可能會覺得這是危言聳聽。但如果讀者耐心讀完這篇序言,再讀加亞·文斯的這本書,就會理解為什麼我說能講故事和講好故事關乎我們的生存,因為文斯以考古學、人類學、遺傳學等多學科的知識,給出了一個令人信服的解釋。
我們來自哪裡?
《人類進化史》這本書的主旨是人類是怎樣走到了今天。我從青年時代起就對這個問題很關注。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想起一件遙遠的往事:那是在1977年,具體哪一天已經記不清了,在一次和父母的認真談話之後,我決定放棄已經準備許久的恢復高考以後的第一次高考。按照我父母的說法,自學也是可以成才的。做出那個決定,我的心情是很沉重的。我記得我在做出這個重大決定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成都市圖書館借書。那時候我母親的一個朋友在那裡工作,這是一個可以自學的便宜條件。我現在還記憶猶新,那次所借的書,全部和人類起源有關。當時為什麼要把那些書作為自學成才的開端,已經完全記不得了,只能說明我在那個時候,就對人類從哪裡來這個問題滿懷興趣。至於為什麼我父母說服我放棄那次高考以及為什麼我改變主意在1978年參加了高考,那需要另寫一篇文章來交代,這裡就不囉唆了。後來在20世紀80年代,我和幾個朋友翻譯了雅可布·布洛諾夫斯基的《人之上升》,應該說是對這個問題的進一步的探尋。
《人類進化史》是對從人類的起源到我們今天的進化的反思。今天的人類是一場認知革命的結果,進化改變了我們的大腦。文斯通過四個關鍵元素—火、語言、美和時間,解釋了人類如何偏離了其他所有動物的進化路徑,最終成為主宰地球的動物。火給人類提供了更多的能量,從而使我們的大腦得到充足的營養,使其進化超過了其他任何動物;語言使我們能夠存儲和交換信息,這是傳播生存策略的關鍵;當美感成為一種文化特色,融入私人和公共生活時,它就為我們的身份和行為提供了意義;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基因的突變在族群中世世代代積累,最終帶來物種的演變。
《瘋狂原始人2》劇照
在這本書中,文斯問了一個看似簡單、實則複雜的問題:「人類到底是什麼?」她試圖回答人類到底為何與眾不同,探索到底是什麼樣的自然力量讓地球發生了改變,將猿轉變成人。她的答案是基因進化、環境進化和文化進化三種過程的綜合作用,她稱之為「人類進化的三位一體」。人類的祖先聰慧機敏,社交能力強,他們不斷進化,適應環境變化,以確保自己能生存,而文化就是他們適應環境的方法之一。
講故事的能力關乎生存
從幾十萬年前留下來的巖洞裡和巖壁上的繪畫便可得知,人類的祖先十分喜歡講故事。以打獵為例,世界各地都有打獵儀式,包括模仿動物行為、只在規定區域打獵等。除了儀式導向的打獵外,還有一種理性打獵,即總結成功的打獵經驗,形成固定的打獵模式並在以後的打獵中優先應用。
這種逐漸產生的打獵模式,就是一種文化的積累。「文化」有很多含義,文斯在這本書中所說的文化是指人類通過學習得來的信息。文化依賴於學習他人,並把學到的東西表達出來。但是文斯指出,人類並非是唯一進化出文化的物種,但是只有人類會不斷累積自己的文化,經過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使文化「變得越來越複雜多樣」,能更有效地應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這種積累,就是人類個體之間、代與代之間、群體之間相互講述「故事」的過程。如果沒有故事的講述,就沒有文化的積累。
這裡我想提醒讀者的是,我們必須注意到文化的「複雜多樣」。之所以強調這一點,是因為多年以來,有些人不斷地鼓吹和推行「同一」,即思想、行為、文化的同一性,或者統一性。這種由於地域的統一,造成有些人對同一(統一)的迷信,認為中華民族走到今天是大一統的結果。我們很少問一下為什麼在春秋戰國(中國思想的黃金時代)以後,古代中國就失去了思想發展原動力。因此我們是要追求一元和同一,還是追求多元和多樣,答案應該是十分明確的了。
文斯的這本書給我們解釋了人類的故事為何如此重要。那些口述的故事是人類集體的記憶庫,它們以敘事的方式儲存著人類生存、生產、發展、進步的秘密,以及內容複雜、內涵豐富的文化信息。「我們的大腦在進化過程中還將其自發納入認知環節。故事塑造了我們的思想、社會,甚至改變了我們和環境的互動。」
故事拯救了人類
如果說是「故事拯救了人類」,我們會認為這是奇談怪論吧。但是在讀過了文斯的論證後,我們可能會有不同的看法。在書中,她舉了一個發生在澳大利亞的例子。
約兩萬年前,冰川時代摧毀了澳大利亞的自然環境,使得雨水稀少,乾旱越來越嚴重。對很多哺乳類動物來說,環境越來越嚴峻,越來越不適合生存,許多大型動物滅絕,人口數量也驟降,原住民部落孤單地散布在澳大利亞大陸上,這種情況延續了上千年。極端困苦的環境條件,使得人類基因庫沒有得到及時更新人類是誰創造的,甚至還有毀滅性的基因突變悄悄混入,導致人類身體素質下降,這些都給這個大陸的人類滅絕製造了充分的條件。然而,澳大利亞原住民並沒有滅絕,他們是怎麼存活下來的呢?
他們拯救自己的方式就是「講故事」。這本書稱那些部落通過演唱來講故事的方法為「歌徑」,用今天比較通俗的說法,我想也可以說是「故事線」。口述故事記載文化知識,將人們聯繫在一起。澳大利亞每個原住民部落都有他們自己的歌徑,歌徑包含各種各樣的故事,詳細記錄了他們的行為準則、禮節儀式、權利義務、祖先神靈、山河風光等。原住民通過旋律、歌詞、藝術和舞蹈,展現在澳大利亞生存的信息,哪裡有水源,哪裡動物多,哪裡牧草肥,哪些東西不能吃,哪些植物可以治病,等等。
紀錄片《智人》劇照
歌徑還可以跨越語言的障礙,在各個部落之間傳唱。這些口述的故事是人類集體的記憶庫,它們以敘事的方式儲存著文化信息。一則則故事幫助文化知識儘可能長時間地儲存在人類的集體記憶中,便於人類將其代代相傳、不斷更新。隨著人類的文化變得越來越複雜,「講故事已經不僅僅是一種重要的文化適應行為」,而且還成了大腦進化過程的一個部分。
通過歌徑,各個部落連在了一起,這些關於故事、土地、人群、動物、水草和文化的信息意義非凡,它們讓原住民有了一幅生存地圖,從而免於滅絕。就是說,隨著大腦的不斷進化,人類可以通過故事來了解世界。故事因此成為一種強大的文化工具,加強了基因—文化的共同進化。「人類的故事來源於生活。我們通過故事看清世界和自己的人生。」因此,可以說故事塑造了人類的思想和社會,甚至改變了人類和環境的互動。所以對於文斯來說,「故事拯救了人類」,這也是這本書對我最大的觸動。
講故事就是文化的積累
人類進化出了故事,將其作為認知世界的工具。講故事時,人們將各種情緒帶進故事中,這也是故事便於記憶的原因之一。故事也為整個族群提供了一種保護和使用自然資源的途徑。只有文化不斷傳遞下去,「累積性的文化進化才有可能」。如果把關於祖先的故事和過去使用的儀式歸為族群故事的一部分,將會推動族群文化的延續,加強人與人之間的聯繫。
我們將自己對世界的解讀用故事傳遞給他人,這其實就是人們思想間的對話。每個人的故事同群體的故事是相關的,不同群體的故事也是相關的。故事能夠用共同的信念將社群內部的人們凝聚在一起。講故事的技能是一種人類適應進化的表現。它能逐漸促進群體的凝聚和合作,鞏固社會規則,傳授文化知識。
儘管人類講的語言不盡相同人類是誰創造的,但當我們聽到故事時,大腦會產生相似的反應,使人們產生更多的自我意識,更能換位思考。史詩故事幫助人們樹立民族認同感,會告訴人們他們從哪裡來,他們到底是誰。一個個故事創造了民族共同的歷史,將整個社會凝聚在一起。
人類學家發現,故事講得越好的群體,合作能力就越強,而且更樂於分享。如果一個族群有關合作的故事較少,那這個族群的合作能力就會較差。因為故事,我們的社會更加團結,社會成員間更具有凝聚力。利用故事,我們傳遞各種信息,包括自己的、他人的和整個世界的信息,並學習如何與人交往、如何按照行為準則行事。
因此,如果一個族群的故事充滿了陰謀、互鬥、消耗、互害、失信、沒有愛、仇恨,充滿了內耗、崇上欺下、缺乏理解、互不相容、互不妥協……那麼這個族群走向衰弱,就幾乎是肯定的了。
故事本身,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知識積累和相互作用,哪怕「生活在地球上的70億人之間並沒有合同,也沒有計劃,甚至也沒有共同的目標」。地球上幾十億人辛勤忙碌著,似乎是彼此獨立的,但是實際互相依賴,而這一切的發生,「居然是在沒有任何計劃的情況下出現的」。而在一種強制和缺乏自由的體制下,講故事的能力是否會發生退化?認為必須國家要掌控一切,一切都要通過計劃來達到目的,無視自然、人類發展自身、社會演進本身的動力,實際上是違背了人類發展的規律。
抹去故事的危險
在很多語言中,「故事」這個詞的含義等同於「歷史」。故事為不斷累積的知識提供了一個集體記憶庫,促進了文化的傳播,同時讓一個群體或社會更有凝聚力。故事減少了文化進化的能量消耗,幫助人類更好地生存下去。講述故事和不斷地使用故事成為人類意識進化的一部分。如果一個部落的某位位高權重的酋長,為了某種個人的目的,要將他的族群中他不喜歡的記憶或者故事抹去,那麼這個部落可能會遭受致命的打擊,甚至滅絕。如果一個民族或者國家為了某種目的有意地抹去記憶,可能造成這個民族的智力下降。所以在古代中國,就有了「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的說法,這從另外一個角度證明了保存完整故事(歷史)的重要性。
正是「累積的文化」改變了地球上生物的生存方式,人類的進化不再僅僅是因為環境和基因的變化,文化也成為影響進化的重要因素。而對文化進化來說,文斯認為,「群體選擇要比個體選擇更重要」。講故事更像是一種全社會參與的事業,需要人們思想相通,也就是說,「人類智慧更多地來源於集體智慧,而非個體智慧」。人類文化、生物和環境相互作用,使人類正在成為一個文斯所稱的「全能人」,這就是人類自我超越的故事。
重要的觀點需要不厭其煩地重複:「人類智慧更多地來源於集體智慧,而非個體智慧。」當有人以為他的智慧要高於集體智慧的時候,當一個人認為他的大腦能做出比其他所有人更好、更明智的決策時,那麼他做出錯誤的決策就幾乎是毫無懸念的,無非是時間早晚而已。因為從根本上來說,一個人的大腦強於集體,特別是龐大集體的可能性,幾乎是不存在的。
紀錄片《我們的起源》劇照
但是在人類歷史上,我們卻不斷地看到那些利令智昏的人,自認為他的大腦可以代替所有人的大腦,他的智慧優於其他所有人的智慧,於是利用他手裡的權力,阻止人們的獨立思考,強迫別人接受他自認為正確的思想和行為,結果給他同時代、同民族,或者同一個國家的人,甚至整個世界,帶來無窮的災難。
說實話,我在這些年的歷史寫作中,不斷思考故事的表達和作用,力圖通過講故事的方式,把我自己的歷史思考傳達出來。但是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從來沒有考慮過,講故事,也就是「累積的文化」,對我們人類進化到今天竟然有著如此獨特和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說,如果不會講故事,人類就不會進化到今天的樣子,甚至會退化。對於每一個個體、每一個民族、每一個國家來說,講好自己的故事,都是對其發展至關重要的。更不要說,講故事對學者、研究者,特別是歷史學家的特殊作用了。
原作者 | 王笛
摘編 | 徐悅東
編輯|張婷
導語校對|李世輝